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浅埋隧道下穿越浅基础建筑物注浆保护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厦门机场路一期工程梧村山隧道上方地表预留建筑物为试验对象,采取基础注浆加固和跟踪注浆的方案对建筑物沉降进行控制,并通过抬升注浆达到建筑物纠偏的目的.同时在施工中对建筑物注浆保护的方案、材料、工艺、参数及注浆机械设备配套方式进行了研究总结,为以后类似工程中建筑物的保护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建筑物下采煤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系统归纳建筑物下采煤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建筑物下采煤学科的发展,采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对目前建筑物下采煤在井下采矿措施、地面建筑物保护措施、覆岩离层注浆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对采动区建筑物地基、基础与结构协同问题在理论研究和现场实测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许多建筑物下采煤研究的新成果,并指出了今后建筑物下采煤的研究方向,为将来建筑物下采煤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工建筑物由于长期运行以及施工等各方面的原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渗漏、管涌、裂缝等缺陷和病害.本文探讨应用反射波法检测水工建筑物的质量和预报水工建筑物的病害,主要应用反射波的运动学和动力等特征来检测水工建筑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吴坤标 《科技信息》2013,(6):463-464
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施工会对附近建筑物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当建筑物距离基坑边缘近,基坑深度大,土层工程性质差,建筑物自身稳定性差时,往往很难控制建筑物的沉降,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土体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技术可以在基坑与建筑物之间的地层形成一道幕墙,减少了基坑开挖施工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本文以天津地铁某车站基坑开挖施工为例,对该项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其可行性及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李新华 《科技资讯》2011,(15):76-76
冻融破坏是寒冷地区或者高海拔地区混凝土建筑物常见的一种冻害形式,也是施工混凝土建筑物的一种老化特征和主要病害之一、严重的陈融破坏、将威胁水工建筑物的正常运行.本文首先分析了混凝土冻融破坏的原因与特征,然后详细对混凝土建筑物冻融破坏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南作宾 《科技资讯》2010,(28):47-48,51
本论文针对建筑物倾斜病害问题,重点做了以下研究工作:(1)从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建筑物倾斜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所产生的后果;(2)综述了治理建筑物倾斜的几种主要方法,指出了各个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情况,进而对建筑纠偏治疗机理做出简要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以盾构隧道下穿砌体结构房屋为背景,以墙体最大拉应力增量为评价指标,分析洞内深孔注浆加固技术中径向加固半径、建筑物前后加固范围和隧道断面加固范围这3个主要技术参数在盾构隧道下穿砌体结构过程中对砌体结构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主要技术参数影响洞内深孔注浆加固效果的主次顺序.结果表明:洞内深孔注浆技术可以对隧道周围的地层进行有效加固,减少盾构隧道施工对上部砌体结构房屋的扰动;对隧道周围进行全断面注浆时,加固效果最好;径向加固半径超过5m,建筑物前后加固范围超过1.5倍隧道直径时,注浆加固效果不再明显;在影响洞内深孔注浆加固效果的主要技术参数中,隧道断面加固范围对加固效果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径向加固半径,影响最小的为建筑物前后加固范围.  相似文献   

8.
针对建筑物的抗震问题,探讨了建筑物的隔震技术,并从设计,施工等方面介绍了隔震技术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建筑工程中,房屋渗漏是主要质量病害之一。其中外墙渗水不但影响房屋的使用功能,还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同时维修困难。作为一项综合工程,本文通过分析建筑物外墙渗漏的主要原因,从房屋外墙防水牵涉到材料、设计、施工等方面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丁锋 《科技咨询导报》2008,(14):121-121
在建筑工程中,房屋渗漏是主要质量病害之一。其中外墙渗水不但影响房屋的使用功能,还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同时维修困难。作为一项综合工程,本文通过分析建筑物外墙渗漏的主要原因,从房屋外墙防水牵涉到材料.设计.施工等方面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注浆常用于基坑引发邻近重要建构筑物变形的主动实时控制,但当注浆与基坑距离较小时,注浆可能会对基坑支护体系造成威胁,目前尚无此方面的有效解决途径。以天津地区某超深地铁车站基坑邻近医院敏感建筑开挖为例,对基坑开挖影响进行分析,在超深地铁车站与医院敏感建筑之间的土层中注浆恢复建筑沉降。因竖直均匀注浆对基坑支护结构有较大不利影响,提出倾斜注浆以减小对基坑的影响。结果表明:倾斜注浆相比竖直注浆对邻近车站基坑的不利影响大幅减小,同时对建筑物沉降控制依然有效;倾斜注浆角度过大在减小建筑物邻近注浆体一侧的沉降时,其他位置会发生较大隆起;增大注浆体顶部埋深能够减弱建筑物隆起现象,使建筑物沉降恢复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我国采空区地表建筑概况,介绍了某矿拟在采空区地表新建住宅楼的基本情况,根据该采空区特点,采取了采空区注浆充填处理。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注浆充填有关技术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及注浆效果的检测技术等。本工程的浆液扩散半径达到了10~30m,钻孔间距为10~15m;注浆充填率取0.85,浆液结石率取0.85;外加剂水玻璃的用量为3%~5%。检测结果表明,充填结石体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湖滨南路328号地块的高层超限办公楼基础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工程现场的地质条件等复杂情况,从可行性方面选择机械成孔混凝土灌注桩的嵌岩桩基础、后注浆非嵌岩桩基础、复合桩筏基础和可控刚度桩筏基础4种形式,从基础造价估算、施工技术、施工周期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对比、论证基础选型后,采用后注浆灌注桩方案.通过5根试验桩,在桩径和桩长相同的情况下,对比不注浆和桩端桩侧复式后注浆的单桩抗压静载荷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桩端桩侧后注浆旋挖灌注桩方案的施工技术安全可行、节省造价、缩短工期,并得到试验桩的后注浆侧阻力增强系数βsi的实测值.  相似文献   

14.
建筑群下覆岩加固协调开采减损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采动地表位移变形的极坐标模型,通过计算机预计模拟和全盆地位移变形等值线图优化分析,结合离层带注浆充填技术,得出采动对建筑物影响最小的工作面布置方式及其有关参数,通过改变工作面的布置方式和参数,有效地减少地表位移变形程度和控制覆岩下沉,从而达到保护建筑物,提高回采率的目的。这种方法安全、经济、技术管理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5.
针对装配式建筑中套筒灌浆连接件缺陷位置难确定的问题,建立套筒灌浆连接结构有限元模型,采用Lamb波研究套筒灌浆连接结构中的传播规律。在确定最佳激励信号的基础上,检测出灌浆料损伤缺陷位置。同时设置无损伤测区与有损伤测区。结果表明,有损伤测区聚焦峰值与无损伤测区聚焦峰值均值相比下降11.70%,说明采用Lamb波时间反转法可实现预埋状态下套筒灌浆连接结构内部缺陷位置的判断。其对套筒灌浆连接缺陷定位是有效的,在结构无损检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浙江省现有的绿色建筑项目的发展现状和技术应用情况,并分析了其发展特点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浙江省绿色建筑发展仍然存在城市之间的不平衡和技术应用上的不平衡;但绿色建筑技术的增量成本逐步下降并趋于平稳,这将有利于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杨洪波 《太原科技》2006,(12):81-83
水泥砼路面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病害。通过对旧水泥砼路面板唧泥、脱空等砼路面主要病害的分析。提出采用灌浆技术来解决此类病害,并从经济的角度评价了灌浆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唐军  莫珊  万良  梁春生  智勇 《贵州科学》2007,25(1):85-87
将建筑物集中供应的卫生热水需要的热能与中央空调制冷过程中排放的冷却水热能、直燃机烟气排放的热能联动、沟通供热与放热这两个价值链、形成建筑物内的热能循环.将现代控制技术应用于传统的高能耗运行系统,通过对传统的能耗运行系统进行优化控制,实现热能循环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达到减少排放、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路基沉陷劈裂注浆加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一种针对公路路基沉陷的有效处治措施,提高注浆加固的处治效果,优化注浆施工工艺,在邵怀高速公路典型路基沉陷成因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劈裂注浆法对路基沉陷进行了处治技术试验研究,并进行了注浆工程的数值模拟和基于FWD检测技术的注浆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注浆压力随时间的增长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劈裂注浆加固最优注浆压力为1.2MPa.FWD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竖向花管注浆及水平花管注浆方案的注浆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处治路基沉陷病害.  相似文献   

20.
高层建筑动态变形的GPS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利用GPS技术测量高层建筑变形的原理及试验模拟与监测过程;重点阐述了GPS动态特征模拟数学模型及不同外界环境条件下试验数据的采集及分析过程;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阐明了GPS技术在高层建筑动态变形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指出了将GPS技术和自动分析及控制技术结合后在工程测量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