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境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语境对交际言语的制约是由交际言语自身的特性决定 的;语境制约着交际言语词语的选择;语境制约着交际言语语体的选择;语境制约着交际主 体对言语信息的解码和分析;同时,语境对交际言语的制约也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2.
语境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语境对交际言语的制约是由交际言语自身的特性决定的;语境制约着交际言语词语的选择;语境制约着交际言语语体的选择;语境制约着交际主体对言语信息的解码和分析;同时,语境地交际言语的制约也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3.
语境是语用学言语交际理论中的一个基础性概念,顺应理论和关联理论对于研究言语交际中语境的动态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的言语交际活动中,语境动态建构的心理依据主要通过发话者对话语表达语境的操控,以及受话者对话语理解语境的动态建构得以实现.对言语交际过程中语境动态建构的研究可以指导我们的英语教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一种交流课程,而交际教学法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也客观地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建构英语课堂教学的动态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语境呈动态性和可变性,人的认识过程存在差异性,言语交际是在一定语境中进行的信息传递,是交际双方在意图和意义之间映射的互动过程。本文主要从认知交际的角度讨论动态语境中语用模糊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英汉交际中语调的语用功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汉言语交际中,话语的语用功能可以通过词汇、语法等手段并结合语境表达出来。实际上,在这种交际中,言语的语调变化同样也是根据不同的语境表达不同的语用功能。对英汉言语中的语调变化对话语在不同语境中产生的语用功能进行对比性研究,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话语标记语在言语交际中往往不直接构成话语的命题内容,所起的作用就是对会话等互动性言语交际进行调节和管理.话语标记语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对语境的一种顺应以及使用语言时的元语用意识,不仅可以帮助会话人构建语篇,同时还可以实现不同的语用功能以促成交际.本文从互动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以会话分析为切入点,以言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语oh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它在会话中的互动功能,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生成话语.  相似文献   

7.
交际中交际双方总是置身于一定的语境之中并受到制约,语用主体对语境的适应是交际主体和语境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交际主体并不总是在被动适应语境,而是在适应言语交际情景的基础上,主动地对语境因素加以调节和控制,采取一定的语境策略使交际目的顺畅达成,从而获取令人满意的交际效果。本文主要关注语言语境策略,从语音、语义和话题三个方面探讨语言语境策略实施。  相似文献   

8.
语用学这门新学科为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提供了理论指导。深入探讨语用学的实质问题就是语境问题,语境极大地影响着言语交际。本文拟从语用学的角度来探讨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礼貌是近年来语用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有关跨文化交际中的不礼貌研究却比较少见.传统观点认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不礼貌是由于语用缺失造成的,忽视了认知语境这一重要的交际情境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主体在认知语境上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识草案、心理图式、社会心理表征三个方面.电影《土婆婆PK洋媳妇》互动会话中的不礼貌言语反映出交际主体在认知语境上存在趋异性,由此引发了交际中的不礼貌.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20年代“语境”进入语言学家的视野,成为语言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以来,人们对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作用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在交际过程中,语言必须和其所依赖的语境相结合。而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紧密相联,因此,“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11.
《黑炮事件》是中国"第五代"电影的一个"另类",影片主人公赵书信被刻画为具有二元对立的"赵书信性格":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时代使命意识和民族自尊心理,另一方面则遇事唯唯诺诺,不断地检讨自己,自轻自贱。这一典型体现了一类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善良而笨拙、聪颖而固执。  相似文献   

12.
从“世界史”到“全球史”的演变是人们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入的结果,也是史学研究不断扩展并克服自身发展危机的必然产物。“全球史”克服了“世界史”存在的弊端,为史学发展增添了新思维、新内容和新方法。“全球史”可以视为广义“世界史”的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近年来多种关于"牛顿第零定律"与"牛顿第四定律"的表述,基础物理教育应该在历史与教育的视角的下进行分析并合理应对.而启示意义则在于基础物理应该重视衔接教育并增强历史感.  相似文献   

14.
李秀成的“保民为乐”与洪仁玕的“革故鼎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后世两份珍贵的精神遗产,即李秀成的“保民为乐”思想和洪仁开的“革故鼎新”思想。“保民为乐”提倡尊重他人的人生价值和人格,是一种人道精神、人本精神;“革故鼎新”建立在对近代社会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是一种仿效“西法”,建设近代化国家的精神。李秀成和洪仁开是同时代的人物,但思想认识上有差距。李秀成的思想仍然停留在“改朝换代”的水平,远远落后于时代,它不可能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不可能将中国推向富强。洪仁开了解西方文化和历史,提出了《资政新篇》;从太平天国本身说,《资政新篇》没有得到实施,但是,从中国近代史发展的整体来观察,其所规划的各种改革,在洋务运动时期大多数得到实践。但《资政新篇》过分强调“法制”,丢掉了“伦理道德”。李秀戍的“保民为乐”思想弥补了洪仁开的“革故鼎新”思想。两者都值得弘扬。  相似文献   

15.
"忠"是孔子道德学说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将"忠"当成"教之本"与"行之先",体现了良好品格与工作态度。孔子"忠"的内涵甚广,包含道德教化、理智德性、个人品德、伦理实践。当今社会道德滑坡,孔子"忠"德能引领我们遵守社会公德,坚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陶冶个人品德,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自由观是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的核心,萨特以“存在即自由”为基础提出人就是自由,自由是人具有的天然属性,被后人称为“绝对自由”观。然而这种自由是以个人的主观意识为基础,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本文正是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为指导来分析萨特自由观中存在的“不自由”,以反思萨特的绝对自由是否真的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17.
王颖 《科技信息》2008,(12):299-299
本文旨在对比研究意义与所指的关系问题。与同类研究相比,它通过对比意义和所指的哲学和语义学研究来讨论其在语用学方面的意义,突出研讨语境和说话者意图在交际中的重要性。本文首先简单介绍意义和所指研究的概况,然后介绍它们的定义及其哲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情况,最后得出意义和所指只有在考虑语用情况下才能更好地被解释,并以此结束了全篇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物质本体论”也就是唯心主义所批评的“物质主义”或“唯物主义”。西方近代的物质本体论改造了来自古希腊的“物”和“物质”概念,经过英国唯物主义、法国唯物主义到德国唯物主义的发展,越来越完善。物质本体论有其伟大的意义,然而也意味着“人的物化”的开始,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因而有重新考量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通感"的概念,即"以感觉写感觉"。俄国象征派诗歌中大量运用了这一艺术手法。与象征派诗歌不同,叶赛宁以"诗人对世界的感觉"将其运用得出神入化,在其诗歌里,他塑造了一系列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知觉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塑造,表现了年轻诗人对生活、对大自然真挚的热爱。  相似文献   

20.
以深圳“东海岸”大型滨海山地居住项目为例,通过解读该项目的总体规蚶以及各期实施中的调整过程,探讨滨海山地居住项目的生态意识问题,并总结出若干有助于提高滨海山地居住项目的开发成功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