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目的:评价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硬阻Ⅰ期根治性切除术中封闭式结肠灌洗术的运用效果。方法:总结1985年1月至200l年12月收治的35例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病人进行Ⅰ期根治性切除术时,术中进行封闭式结肠灌洗术,观察术后有无并发肠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果:无手术死亡,无并发肠漏,切口感染1例(2.86%)。结论:术中封闭式结肠灌洗术对预防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Ⅰ期根治性切除术后的并发症有一定作用,只要术中结肠灌洗彻底,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时,Ⅰ期根治性切除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急诊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10年湖南耒阳市中医院收治的36例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病例资料。结果行一期肠切除吻合27例,行姑息性结肠造口4例,另5例经肛门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减压去污后行一期手术。术后切口感染2例,无吻合口漏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急诊治疗中,对于选择性病人,一期肠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经肛门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结肠减压、灌洗去污是对一期肠切除吻合术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 21例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疗效分析。方法对1996年4月~2004年4月21例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手术治疗,15例病人保守治疗,1例拨除腹腔引流管后治愈。治愈19例,占90.5%,死亡2例。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尽早手术,血运性肠梗阻急诊手术,并注意各种术后早期肠梗阻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结肠癌引起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1989年至1997年间我科共收治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21例。对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时的术式选择,意见仍有分歧;病情危重及病变复杂的病例,手术更难决策。本文综合文献资料对本病拟就临床特征、手术方法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肠梗阻的病因、诊断、手术治疗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2例老年肠梗阻患者的诊治临床资料进行.结果 22例老年肠梗阻的病因有肿瘤、肠粘连、腹外疝、肠扭转、肠套叠.术后并发症1例,死亡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其余病例均痊愈或症状明显缓解后出院.结论老年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为肿瘤和粘连;应早期诊断、积极有效手术干预、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使大多数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得到治愈或缓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肠癌并急性梗阻的手术方式及预防吻合口漏的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手术治疗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63例。结果:一期切除吻合率87.7%(50/63),其中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2%(1/50),切口感染率6%(3/50)。单纯造瘘9例,其中3例术中发现尚可切除,但其他情况较差而行暂行造瘘,术后1-1.5个月再次手术时发现2例已扩散而不能切除,术后切口裂开1例。一期切除二期吻合3例;捷径手术1例,无近期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式选择,术中肠腔减压和结肠灌洗、术后抗感染以及胃肠外营养等是手术治疗大肠癌并肠梗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显微外科经翼点入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手术患者7例,夹闭动脉瘤10例.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出院时或术后1~3月复诊评定疗效.5例痊愈(工作和生活能力正常),1例部分偏瘫和语言稍有笨拙,1例死亡为术前和术后严重脑血管痉挛致脑缺血死亡.结论:显微外科经翼点入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夹闭动脉瘤颈是最理想的方法,应属首选.因它既不阻断载瘤动脉,又完全彻底消除了动脉瘤.  相似文献   

8.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处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处理。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总结1987年至1996年12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炎性肠梗阻48例。结果:40例经非手术治愈(83.3%);7例于症状消退后择期手术治疗并存症后治愈(14.6%),1例死亡(2.1%),非手术治疗时间为9-58d平均27.6±10d。结论:揭示以上营养为诉非手术治疗是这类肠梗阻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5例腹部手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40例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成功,5例保守治疗无效改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严密观察,宜先行保守治疗,并严格掌握再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5例腹部手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40例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成功,5例保守治疗无效改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严密观察,宜先行保守治疗,并严格掌握再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特点,探讨MS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各种原因所致肠梗阻病例的腹部X线平片、MSCT及临床资料,将X线平片、MSCT与手术/内窥镜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肠道肿瘤或肿瘤性病变(癌、间质瘤、淋巴瘤、息肉等)17例(28.8%),肠粘连23例(39%),腹腔/肠炎症性病变(小肠克罗恩氏病、阑尾脓肿、腹壁脓肿、盆腔炎、小肠/结肠憩室炎等)9例(15.2%),腹疝(腹外疝)5例(8.5%),先天性巨结肠2例,肠扭转2例,肠套叠1例。腹部X线平片与MSCT准确显示肠梗阻程度病例分别为42例(71.2%)和55例(93.2%)。结论MSCT在明确肠梗阻的病因、梗阻部位及严重程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价值优势,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1978~1988年间收治40例结肠癌并梗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在诊断方面,本文分析了结肠癌梗阻的临床特点,提出钡灌肠造影检查是确诊结肠癌梗阻的主要措施。本文认为对结肠癌所致梗阻均应尽量施行Ⅰ期切除肿瘤,根据全身和局部条件决定Ⅰ期吻合或造瘘。本组40例,Ⅰ期切除25例,无手术死亡,Ⅰ期吻合21例,无吻合口瘘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还对结肠癌梗阻穿孔的治疗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比原位可控回结肠代膀胱术及原位可控结肠代膀胱术优缺点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原位可控回结肠代膀胱术及原位可控结肠代膀胱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出防治原位可控回结肠及结肠代膀胱术并发症的有效可行防治方法.结果:原位回结肠代膀胱术13例中发生早晚期并发症2例,占15.3%,其中早期并发症1例(尿漏),晚期并发症1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结肠代膀胱术12例中发生早晚期并发症5例,占41.6%,其中早期并发症3例(尿漏2例,粘液分泌过多1例),晚期并发症2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1例,新膀胱输尿管反流1例).结论:回结肠原位代膀胱术后尿液可控率高,原位自主排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后近期及远期随访效果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大量临床及尿流动力学研究表明,回结肠代膀胱是各种肠代膀胱中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城市和农村急性肠梗阻的病因演变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451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居住在城市的为城市组,居住在农村的为农村组.结果451例中,城市组258例,农村组193例.全组共有结直肠肿瘤157例,肠粘连152例,斜疝37例,其他肿瘤腹腔广泛转移30例,肠扭转16例,原因不明21例,其他原因38例.结论肿瘤和肠粘连是城市和农村肠梗阻的主要病因;斜疝和小肠扭转引起的急性肠梗阻农村组高于城市组;加强术前诊断,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是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患心、脑、肾疾病中老年人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NKDC)的抢救方法.方法:消化道与静脉同时补液.经消化道补冷开水占输入液体量的1/3左右,补液速度为100~200ml/h;以静脉补液占日输液量的2/3左右.结果:12例HNKDC病人,抢救成功9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出院1例,死亡率22.2%.结论:经消化道与静脉同时补液,是抢救患有心、脑、肾疾病合并HNKDC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肠镜复位术治疗慢性结肠扭转引起的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方法对30例慢性结肠扭转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通过结肠镜复位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30例反复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经结肠造影或结肠镜诊断为存在结肠扭转,局部肠管扭曲严重,除外其他因素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所有患者经结肠镜复位术治疗后腹痛、腹胀、便秘等不适症状明显缓解,无恶心、呕吐症状,能自主排气、排便.结论临床上反复出现痉挛性腹痛、腹胀及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减少的老年患者和便秘患者,应考虑存在慢性结肠扭转的可能,经结肠镜诊断后即可行肠镜复位术治疗,该术式成功率高,风险小,术后腹痛、腹胀及便秘等不适症状可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双侧上尿路结石49例,占同期尿路结石的8.33%(49/588)。本组年龄以21~40岁最多见(29例)。总肾功能正常者29例,合并尿毒症者20例。体会对双侧上尿路结石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对急性梗阻严重肾功能障碍和(或)感染者,应积极解除梗阻或先作引流;而对梗阻造成慢性肾功能障辞者,应先进行非手术治疗,待肾功能好转后再行手术。肾部分切除术在总肾功能尚好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术式。对双侧上尿路结石的手术侧选择问题,根据肾对抗平衡原理,按下列原则处理:1.结石梗阻不严重,肾功能正常者:(1)双侧输尿管石,应先处理梗阻较重,症状较剧的一侧或双侧结石一次摘除。(2)一侧肾石,对侧输尿管石,一般先摘除输尿管石。(3)双侧肾石,应先处理病变较轻,手术比较简单、安全的一侧。2.结石梗阻和(或)感染较重,并发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原则上应双侧同期手术,并另置造瘘管遣瘘;若一侧感染严重,对侧结石亦难以取出者,则应先作感染侧引流,再作对侧手术,最后完成引流侧的取石手术。  相似文献   

18.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将127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承气汤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同时配合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显著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探讨经腰椎后路行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发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对已确诊为复发性腰突症的6例患者,结合初次手术情况,均采取原后路切口接受MED手术。全部6例患者随访8-15个月,参照Nakai评定标准,优2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83.3%。结果表明,在经过严格的术前影像学诊断和熟练掌握手术原则及技巧的前提下,经后路椎间盘镜微创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1例儿童肱骨髁伸直型骨折采用蒙医传统整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蒙药治疗.结果:优56例(91.80%),良4例(6.55%),可1例(1.64%),差0例.结论:蒙医传统整骨术对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治疗方面有显著的疗效,应提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