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用个晶基和柔性更好的非个晶基共聚的方法合成高分子液晶,通过热台偏光显微镜、DSC和X-光衍射仪对所合成的共聚物进行了结构和相态表征,讨论了共聚物组成对共聚物相变温度和相态的影响,确定了共聚物要呈现液晶态,允许非介晶组份在其组成中的最高含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液聚合制备了一系列线形的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酯的共聚物测定了共聚物样品的特性粘度,用FTIR和^1HNMR对共聚物进行了分析。用溶液成膜法研究了这类共聚物与酚氧树脂的共混相容性。DSC的结果显示:该共聚物仅和酚氧树脂部分相容,丙烯酸羟乙酯单元对丙烯酸甲酯与酚氧的相容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IPPA/AA/AM三元共聚物对硫酸钙的阻垢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异丙烯膦酸、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合成了异丙烯膦酸-丙烯酸-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共聚物对硫酸钙的阻垢性能,探讨了共聚物质量浓度、钙离子质量深度、硫酸根离子质量浓度、温度和pH值等因素对硫酸钙阻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此三元共聚物对硫酸钙具有良好的阻垢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液聚合制备了一系列线形的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酯的共聚物,测定共聚物样品的特性粘度,用FTIR和1HNMR对共聚物进行了分析.用溶液成膜法研究了这类共聚物与酚氧树脂的共混相容性.DSC的结果显示:该共聚物仅和酚氧树脂部分相容,丙烯酸羟乙酯单元对丙烯酸甲酯与酚氧的相容性无明显影响.表明侧链导入羟基并未增加丙烯酸甲酯对酚氧树脂的氢键特殊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系列酚酞型聚芳醚腈共聚物,并通过IR、DSC和TGA对共聚物的结构及热性能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共聚物的溶解性能及力学性能,共聚物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很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良的机械性能、较佳的断裂韧性和可溶解性。  相似文献   

6.
在紧束缚近似下,建立了二嵌段共聚物-(A)x-(B)y-的物理模型,研究了组成共聚物的均聚物单体对体系的电子结构及光学吸收性质等的影响,发现均聚物的尺度及配比对共聚物的电子结构及光吸收谱具有显著的调制作用,从而达到使共聚物发现不同颜色光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有机阳离子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新型有机阳离子聚合物-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酸基氯化铵共聚物的合成路线,确定了合成的适宜工艺条件,并对在适宜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共聚物进行了物性测定和絮凝性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  相似文献   

8.
两亲性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端羟基聚乳酸和α-溴代丙酰溴为原料,制备了溴端基的聚乳酸;再以其为大分子引发剂,以溴化亚铜/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进行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得了两亲性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用IR、GPC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了聚合物薄膜的水接触角,并考察了不同反应时间对共聚物的特性粘度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聚乳酸共聚物的亲水性较聚乳酸均聚物明显增大,TEM证实共聚物在水相中可形成一壳多核球状胶束,进一步佐证了该共聚物具有明显的两亲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以环氧树脂与HET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嵌段共聚物的基本合成原理,方法和反应条件,讨论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及环氧树脂含量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利用差热分析(DTA),热重分析(TG)对嵌段共聚物树脂的热解过程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以ASED—MO(合原子对排斥的EHMO法)为基础的结构自动优化的EHTOPT法及Monte—Carlo法对甲醇羰基化制乙酸催化剂的共聚物配体交替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了AA,AB,BB,BA二聚反应的反应途径,找出了过渡态,并确定了反应活化势垒,在假设两反应频率因子相同的前提下,求出竞聚率,采用Monte-Carlo法模拟共聚物结构,计算出共聚物配体中起催化活性的AB交替结构所占比率,比较不同共聚物配体中AB比率,并研究了改变温度及单体浓度对共聚物配体交替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有机氨钙催化合成乙交酯ε-己内酯AB型嵌段共聚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有机配体氨钙为催化剂,采用分段加入聚合单体的方法,先合成具有活性的PCL,然后用PCL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了乙交酯和ε-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形成了一系列乙交酯和ε-己内酯的AB型嵌段共聚物.用核磁、GPC、DSC及黏度法对嵌段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嵌段共聚物的结构.研究了嵌段共聚物的热力学性能和结晶性.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丙烯酸/丙烯酰胺/马来酸酐(AA/AM/MA)三元共聚物,并探讨了共聚物与聚环氧琥珀酸(PESA)物理复配后的阻垢效果.研究了共聚物分子量、阻垢剂用量以及钙离子浓度、溶液pH值等因素对阻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A/AM/MA共聚物与PESA复配后具有良好的阻垢效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以α-氰基丙烯酸乙酯(EtCNA)为基本反应单体,与水溶性酸单体共聚,合成了一系列的EtCNA-AA二元共聚物,EtCNA-A-MMA三元共聚物和EtCNA-AA-MMA-BA的四元共聚物,研究了合成工艺与产品性能之间的关系,得出适宜的工艺条件。采用自乳化成盐的方法,得到聚α-氰基丙烯酸乙酯毫微米球。对乳液粒子的形态、乳液粘度以及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元共聚物与二元、三元共聚物相比,乳液粒子粒径小,粒径分布均匀,并具有较适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14.
高效柴油降凝剂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柴油降凝剂进行了研究,降凝剂为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及正十八胺三元共聚物。该三元共聚物的合成首先是用顺丁烯二酸酐及正十八胺以酸做催化剂进行了酰胺化反应,由生成的酰胺化合物与苯乙烯在过氧化苯甲酰作用下聚合而得。根据国家标准,采用O^#柴油对三元共聚物降凝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对柴油有较好的降凝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选定单体A为4-乙烯基吡啶,B分别为丙烯酸甲酯和丁烯酮,采用以ASED-MO(含原子对排斥的EHMO法)为基础的结构自动优化的EHTOPT法及Monte-Carlo法对甲醇羰基化制乙酸催化剂的共聚物配体交替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了改变温度及单体浓度对共聚物配体交替结构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共聚物配体对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顺丁烯二酸酐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的共聚物和三元共聚物水解的研究结果,确定了水解共聚物的pK_(a1)和pK_(a2)值。在pK_a值和水解三元共聚物差热-热重分析基础上,确定了三元共聚物中介于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之间顺丁烯二酸酐链的分布环境。  相似文献   

17.
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共聚物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亲水的聚乙二醇对聚乙烯亚胺进行改性,制备适用于基因转染的非病毒类载体。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活化聚乙二醇,再与聚乙烯亚胺反应,两步法合成了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PEG—PEI)嵌段共聚物,分别用IR、^1H NMR、GPC、DSC列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在IR谱图上可见mPEG—NCO中异氰酸基、及PEG—PEI中脲基的特征峰;根据^1H NMR谱图计算表明,此聚合反应为可控反应,通过调节PEG与PEI的投料比例可控制共聚物组成及相对分子质量;GPC曲线上共聚物为一单峰,与PEG和PEI均聚物峰位置不同,表明产物是PEGPE共聚物,DSC分析也表明共聚物Tm。较均聚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是PEG和PEI两种嵌段相互缠结的结果。因此证明成功合成了PEG—PEI共聚物。  相似文献   

18.
聚乳酸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乳酸的性质和特点为出发点,概述了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对近年来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两种合成方法的进展进行了较详细的总结和评述,并对合成研究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发挥有机硅的“有机-无机”双重特性的作用,研究用反应性有机硅改性其它高分子材料,以聚硅氧烷大分子单体制备了聚苯乙烯-聚硅氧烷规整接枝共聚物.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表征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用接触角测量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共聚物在不同基材上成膜的表面和界面组成及相分离程度.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呈现典型的层状相分离结构;PDMS在膜表面实现最大限度地富集,且对不同界面其富集程度不同;接枝共聚物的表面疏水性随着PDMS链长的增加而增加,且当PDMS含量增加时,呈现先增加后保持不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丙烯酸乙酯与2-溴丙烯酸乙酯乳液共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乙酯-co-2-溴丙烯酸乙酯)无规共聚物,用该共聚物作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大分子引发剂,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接枝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乙酯-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的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上升而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