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虚拟裂缝扩展粘聚力的新KR阻力曲线-KR,是较好地描述混凝土断裂全过程的裂缝扩展阻力曲线,通过简便的试验测定方法和基于虚拟裂缝扩展粘聚力的解析方法,就可计算KR(Δa),KR(Δa)的解析解与选择的混凝土软化本构曲线形状有关。  相似文献   

2.
基于虚拟裂缝扩展粘聚力的新KR 阻力曲线———KR(Δa) ,是较好地描述混凝土断裂全过程的裂缝扩展阻力曲线 .通过简便的试验和基于虚拟裂缝扩展粘聚力的解析方法 ,就可计算KR(Δa) .结合我们新近进行的断裂试验 ,得到了与实测结果相符的双线性软化本构曲线形状 ,把采用它和采用其他软化本构曲线形状计算的KR(Δa)相比较 .结果表明 ,选择合理的软化本构曲线形状 ,将得到合理的KR(Δa) .  相似文献   

3.
:基于虚拟裂缝扩展粘聚力的新KR 阻力曲线———KR(Δa) ,是较好地描述混凝土断裂全过程的裂缝扩展阻力曲线 .通过简便的试验测定方法和基于虚拟裂缝扩展粘聚力的解析方法 ,就可计算KR(Δa) .KR(Δa)的解析解与选择的混凝土软化本构曲线形状有关 .对于简单实用的双线性软化本构曲线而言 ,参数σs,ws,w0 决定了软化本构曲线的形状 ,是影响KR(Δa)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裂缝扩展阻力曲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徐世Lang和H.W.Reinhardt提出的基于粘聚力的裂缝扩展阻力曲线(KR阻力曲线),揭示了准脆性材料裂缝扩展过程中粘聚力与裂缝扩展阻力之间的关系,反映断理解过程区软化特性的混凝土软化本构关系与KR阻力曲线的解析密切相关。为了获得较为精神的KR阻力曲线,首先应确定合理的软化本构关系。结合混凝土三点弯曲切口梁试验,就软化本要关系、试件尺寸、材料强度对KR阻力曲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基于虚拟裂缝扩展粘聚力的新KR阻力曲线-KR(△α),是较好地描述混凝土断裂全过程的裂缝扩展阻力曲线,通过试验和基于虚拟裂缝扩展粘聚力的解析方法,就可计算KR(△α)。结合我们新近进行的断裂试验,得到了与实测结果相符的双线性软化本构曲线形状,把采用它和采用其他软化本构曲线形状计算的KR(△α)相比,结果表明,选择合理的软化本构曲线形状,将得合理的KR(△α)。  相似文献   

6.
钢纤维膨胀混凝土管状构件受拉应力-应变全曲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功地测出了钢纤维膨胀混凝土管状试件轴拉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并应用微裂缝开展理论,对全过程曲线作了宏观过程和微观机理分析,在试验基础上,对钢纤维膨胀混凝土管状试件受拉应力-应变全曲线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的模拟方程。  相似文献   

7.
单轴压缩条件下普通混凝土柱的峰后非线性尺寸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单轴压缩条件下遭受到剪切带(峰值应力之后呈现线性应变软化行为)形式的单一剪切破坏普通混凝土试样的峰后应力-应变曲线斜率的解析解推广为非线性情形.在峰值应力之前,采用Scott模型描述非线性的本构关系.剪切带的非线性应变软化本构关系由导出的最短普通混凝土试样峰后斜率反算.利用得到的峰后本构关系,对其他较长的普通混凝土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预测.预测的峰后应力-应变曲线依赖于试样的高度,且与实验结果吻合.估算的剪切带内部平均塑性剪切应变远大于在单轴压缩条件下测得的轴向应变的极限值.若测得的峰后应力-应变曲线被视为本构关系,则普通混凝土柱的峰后延性将被极大地低估.  相似文献   

8.
裂缝扩展阻力曲线可描述随裂缝发展材料韧度的变化,是断裂力学的基本判据方法之一.最近,结合混凝土断裂行为的基本现象特征,发展了一个新的用于分析混凝土裂缝扩展全过程的断裂过程判据,称为GR阻力曲线.在GR阻力曲线模型中,裂缝扩展阻力的变化取决于应力自由裂缝前缘断裂过程区的能量消耗,与该区域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即软化本构关系相关.鉴于此,该文通过进行的12根三点弯曲梁试验研究了软化曲线与裂缝扩展GR阻力曲线的对应关系.发现, GR阻力曲线的特征点对应于软化曲线的特征点.  相似文献   

9.
岩石全应力-应变曲线及其与岩爆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提出了岩石典型全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数学描述,推导了岩石爆发生的能量条件,并论述了不同力学系统中岩爆发生时释放能量与系统热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工程材料手册中现有的金属材料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及参数,通过以三参数形式表示的真实应力-自然应变关系曲线,导出了压缩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三参数模型,并应用于金属蜂窝夹芯板弹塑性屈曲分析。同时进行了蜂窝夹芯板弹塑性屈曲实验研究。分析对比表明,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最后讨论说明在进行金属构件弹塑性稳定分析时,应用压缩应力-应变曲线求解比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分析求解更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