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等级内婚制的婚姻关系决定了凉山彝族婚姻不是一种买卖关系,而传统的习惯法是维护等级婚姻的,等级婚姻与习惯法两形成互为条件的依存关系,从而自然构架成一种政治联姻结构。无论是等级婚姻或是习惯法,只要一种条件存在,它们整体存在的情况一时便不会消失,所以应从社会学角度审视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2.
自明代以来,随着中央王朝对彝族地区统治的深入和改土归流的不断推进,极大地改变了这一地区的人口结构、阶级结构和经济结构,进而使当地彝族的日常生活行为、风俗习惯等方面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改流相对彻底地区的彝族上层逐渐出现跨等级通婚及民族之间相互通婚现象,打破了传统的婚姻制度,而在改流不彻底的边远山区和川滇凉山地区却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婚姻特点,即等级内婚、民族内婚、氏族外婚和转房婚,这种传统与变易的并存对彝族自身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木乃热哈 《凉山大学学报》2003,5(2):150-153,159
凉山彝族为世系继承的幼子继承制,男女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在婚姻上实行同族内婚、等级内婚、家支外婚,同等级内存在等弟差别和变相的买卖婚姻。  相似文献   

4.
金朝皇室女真完颜氏在辽代女真族中属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一支.在女真建国前和建国后,完颜氏形成并延续了与几个世家大族世代通婚的世婚制度.这一婚姻制度的形成有政治原因,但其起源于民族社会的民族外婚制,而且在这种制度中,女性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些都反映了该民族的原始的萨满文化信仰.  相似文献   

5.
士族的"国婚"问题一直是唐史学界感兴趣的题目。"国婚"的实质是李唐皇室与士族的门第之争,而争锋的焦点莫过于二者之间门第与礼法的差异。皇室艳羡士族门风的儒雅而愿与之联姻,士族则通过联姻皇室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自身的辉煌。意义更为深远的是,士族的礼法门风为本来不守礼法的皇族所提倡并践行。  相似文献   

6.
婚姻家庭作为社会发展的最小细胞,在秦人家国的发展壮大中起过积极的作用.秦人的婚姻在其早期发展过程中,政治联姻是秦国贵族发展壮大其势力的有效手段;战国时期,秦国贵族通过与周边各国的政治联姻来维持秦国边境的和平,壮大秦国的国力;普通平民的婚姻以一夫一妻制婚姻为主,同时存在媵婚制,作为一夫一妻制婚姻的补充形式.在秦人的婚姻家...  相似文献   

7.
金朝皇室女真完颜氏在辽代女真族中属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一支。在女真建国前和建国后,完颜氏形成并延续了与几个世家大族世代通婚的世婚制度。这一婚姻制度的形成有政治原因,但其起源于氏族社会的氏族外婚制,而且在这种制度中,女性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些都反映了该民族的原始的萨满文化信仰。  相似文献   

8.
印度教以独特的种姓制度为依托,将宗教等级观念泛化到社会生活中,将世俗的社会生活宗教化。从根本上说,种姓制度是一种根植于印度教洁净观念的价值体系。中国凉山彝族等级制度则以血亲认同为标准,以家支现念和家支组织为依托,将社会关系亲缘化,把等级观念渗入到社会生活中。严格的等级内婚是两种制度共有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婚内强行性行为,由于历史原因、观念原因、制度原因,一直受到人们的忽视.随着女权运动的广泛兴起,妇女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妇女经济上的独立,婚内强行性行为就浮出水面而备受人们关注.论述了婚内强行性行为产生的社会性后果,以及怎样来克服婚内强行性行为.  相似文献   

10.
关于《兄终弟继质疑》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世界许多民族一样,历史上壮族姓氏家族观念根深蒂固,壮族社会中长期流行“兄终弟继”或称为“夫兄弟婚”的传统婚俗。侬全福与侬夏卿是侬氏家族中的远房兄弟,侬全福被交趾王杀害后,其妻阿侬投奔于侬夏卿处,并与侬夏卿结为夫妻,其后,共同支持侬智高反抗交趾和北宋王朝。这应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1.
抛开经学家和道德家的解诗路径,从文学审美的视角,以《诗经》中《郑风》的21首诗为原始依据,具体分析了构建和谐郑国的四个要素,依次是:国君的贤明和礼贤下士,臣子的正直、善良、勇敢、责任心,军人的矫健和年轻人的刚勇和乐观精神,家庭的幸福和爱情的自由。这些诗歌留给后人的是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思考。在西周家国同构的政治体系下,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所以自由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是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国家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冯小刚的电影《手机》,主要讲述在社会转型、文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迅猛发展的当代技术社会对中国传统婚姻生活的冲击和影响.婚姻双方对此表现出多重焦虑:对时空、环境和情感的错位焦虑,对历史和个体成长的焦虑,以及女性解放潮流下的性别焦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毛南族一个村屯56年来婚姻行为变迁的描述,从中窥探毛南族婚姻变化原因,认为56年来毛南族婚姻行为变迁主要体现在通婚圈、初婚年龄、同姓异族通婚、分家时机等,至于婚姻习俗则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
异辈婚是云南所特有的一种婚俗形式,它在云南的某些少数民族中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类:血亲异辈婚和姻亲异辈婚。异辈婚是云南少数民族中特有的一种文化景观,也是少数民族历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以生产劳动、爱情婚姻、战争服役等普通人民现实生活的悲欢苦乐为素材的"十五国风",堪称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开端.透过这些诗作,我们能够体味到劳动人民对剥削者的愤慨、厌恶之情;相恋男女的相思之苦、相见之愉;思妇征夫的离愁别绪.人类的情感活动几乎都在<国风>中得到了表现,为历代文人提供了表现各种情感的典范,在艺术表现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伤逝》是从男性角度写感情蜕变的故事,亦舒的《我的前半生》写的是同样的主题,但是却写出了不一样的结局。这种变化为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男女作家对婚姻的不同诠释,以及女性在新时代中的不同选择和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17.
"论语派"是20世纪30年代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一个重要散文流派,以<论语><人间世><宇宙风>杂志为主要阵地,提倡"幽默"闲适"独抒性灵"的小品文.丰子恺是"论语派"刊物的重要作者之一,"论语派"也相当器重他.然而,从"论语派"刊物向丰子恺拉稿与丰子恺的供稿情况的对比,"论语派"刊物的办刊宗旨与丰子恺随笔、漫画的思想内容的对比,以及丰子恺作品与"论语派"代表人物作品的对比等方面观察,丰子恺不能算"论语派"中人物,他同"论语派"貌合神离.  相似文献   

18.
"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结合的产物,影响着一代代青年人。在改革开放的多元文化时代,大学生对待雷锋精神的态度出现了分化。学习"雷锋精神"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螺丝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发扬雷锋精神,要提高当代大学生传统道德文化的学习能力和鉴赏水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大学生的引导作用;培养当代大学生"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9.
《萧红自传》是肖凤老师筛选的一本萧红作品集。虽然萧红生前没有写过自传,但这本合成的自传和其他自传一样记录了作者的生平经历、个性特点、心灵感受,同时,还让我们领略作者的创作风格。合上自传,一个全景式的萧红历历在目。《萧红自传》的编写是严谨的,也是严肃的,其写作具有诗的旋律,具有很高的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20.
“理性直觉”是冯契智慧说的核心范畴。何为理性直觉?理性直觉能否得、如何得?其所得如何达?又如何证?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智慧说能否证成的关键。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梳与考察,并与牟宗三“智的直觉”进行了比较。认为前者强化了直觉与实践、直觉与理性的关联,在一定意义上消解了理性直觉的神秘性;后者则突出了直觉与道德的亲缘关系,通过对道德本体的泛化,渲染了智的直觉的无限性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泛道德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