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他在为政实践中所形成的诚信思想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和极其丰富的内容,是一份宝贵的政治文化遗产,对于贞观之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他的"诚信是国之大纲"的政治思想,演化成为贞观政治的一种指导思想。尤其在实际的施政措施中,他强调"令出必信",推动了贞观年间以信立法的政治文明建设;在君臣关系上,他强调"君臣互信",上下相信、和谐共治,促成了贞观政治清明的形成;他还强调"用人以信",任用诚信之士也是贞观之治产生的一种重要保证。魏征的诚信思想对于贞观之治的出现产生了重要的历史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曾经出现了“贞观之治”这样历史上典型的社会和谐时期。这与以李世民为代表的统治者实行正确的执政国策具有密切关系。《贞观政要》是唐太宗实施贞观之治的历史记录,其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富国强民、经邦济世的政治智慧。对当今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熹是我国古代诚信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诚信思想是在唐末以降,社会出现欺诈无序、诚信失范的情况下产生的。其基本内涵是,以诚为体,以信为用。诚作为道德本体,是天理之本然;信是诚之用,是人之道。他的诚信思想具有一种对生命境界的追求和道德文化、商业文化的价值。其对当代社会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老子的道德观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老子所强调的"道法自然"、"无为而为"、"德善德信"、"不言之教",可以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中,会极大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臣轨》中包含了武则天丰富的诚信思想,她认为,"非诚信无以取爱于其君,非诚信无以取亲于百姓","将不诚信,则卒不勇",她取人以信,取信于民。武则天的诚信思想是一份宝贵的政治遗产,不仅对当时的朝野产生了重要影响,还流布后世,远播海外。但作为一个政治家、封建帝王,武则天讲诚信在某种程度上带有统治阶级地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君主专制时代,君主的言行能够影响整个国家的运转,其个人意志对社会风气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主,他和贞观群臣共同缔造了贞观之治,对天、民、臣、史的畏惧,使他能够严于律己,并通过制度设计来防范所畏惧事情的发生,四畏的政治心态奠定了他的文治武功。  相似文献   

7.
李百药不仅是名的贞观史臣,而且是当时的名诗人。他的学思想与他的诗歌创作实践,反对复古的政治思想以及历史观有着密切联系。反映在《北齐书·苑传序》中的理论主张,与另外几位贞观史臣魏征、令狐德Fen、姚思廉相比,既有相同之点,更有个性差异。他对学功能的理解,表现为“达幽显之情,明天人之际~泊审美作用;对学内容的选择,从“雅以正邦,哀以亡国”的理论出发,重雅正,反淫学创伤中的交互作用。李百药在中国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盛唐诗歌的鼎盛发展起到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孟子的政治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政建设思想,他认为"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因而,在权位分配上要以德配位,德才兼备;在处理君臣关系上要君臣对等,以德抗位;在权力使用上要执政为民,不谋私利;在道德修养上要存心养性,率先垂范。孟子的廉政建设思想对今天的廉政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贞观政要>中记载了唐朝初年唐太宗君臣关于惠民问题的一些讨论.唐太宗君臣通过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得出了"国以人为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结论,从而积极采取措施,关注民生问题,推行惠民之政.<贞观政要>中的惠民思想对于今天的启发意义在于:社会管理者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老百姓的利益;要居安思危,建立起惠民利民的长效机制;还要在帮助老百姓努力发展生产的同时,杜绝各种铺张浪费行为.  相似文献   

10.
《贞观政要》中记载了唐朝初年唐太宗君臣关于惠民问题的一些讨论。唐太宗君臣通过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得出了"国以人为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结论,从而积极采取措施,关注民生问题,推行惠民之政。《贞观政要》中的惠民思想对于今天的启发意义在于:社会管理者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老百姓的利益;要居安思危,建立起惠民利民的长效机制;还要在帮助老百姓努力发展生产的同时,杜绝各种铺张浪费行为。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能够审时度势,适应时代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治国方案,能够对历史遗留的各种问题进行大胆改革整顿,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民本思想是唐太宗治国的核心思想,对贞观之治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虽是以"隐性"的方式存在于他的许多著述中,但其政治伦理的理论旨趣、方法论选择和价值诉求的转变有着自身的逻辑和轨迹。考察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对于历史、完整地把握马克思政治理论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尚书》中蕴含着丰富的诚信思想,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尚书》中的诚信思想习惯用"信"、"允"等单字表达;《尚书》中的诚信思想通常与政治挂钩;《尚书》中的诚信思想多与天命观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最负盛名的治世,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屈指可数的开明君主,唐太宗十分重视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制思想和德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透过贞观盛世的繁华,我们仍然能看到唐太宗法制思想和德治思想的局限性。唐太宗倡导的"八议"、"官当"、"上请"等制度在维护封建统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折射出其封建法制思想的局限性。唐太宗后期的骄奢淫逸和恣意妄为,也使其德治思想成为空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主要成就以及唐太宗前后期主要表现进行分析。唐太宗是历史上杰出的封建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出现是与当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唐太宗杰出才能分不开的。贞观后期,唐太宗励精图治不如以前。  相似文献   

16.
诚信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利用“两课”教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信、增强自律、学会自控,使他们在掌握马列主义的同时,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优良的思想品格。这对于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应昇是东林诸贤中最能体现东林节义精神的典型人物,其事迹充分展示了东林志士的人格特征,理解李应昇对于东林节义精神的认知与实践,应结合其一生的主要活动轨迹来探析。在上层政治层面,他严守"君臣之礼",坚持以"公言"论"国是",严申"君子小人之辨";在社会实践层面,他倡行关心民生、"惠商恤民"的清和之政,道德教化上"推明紫阳之教";在家庭伦理层面,他力倡忠孝一统和"移孝为忠",并把一腔正气和崇高的生命意识传承给后代,完成了其人生使命和节义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8.
唐太宗以儒学治国,在其构建的德治体系中,公平和诚信是两块最重要的基石。唐太宗奉"公平"为理国要道,以"诚信"为国之大纲,把中国社会推向了贞观盛世。从其执政理念及实践来看,公平与诚信还存在着因果关系。探讨唐太宗执政过程中因推崇公平及诚信而产生的社会治理效果,对完善当下中国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方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东莱书说》是吕祖谦的私塾讲义,体现了吕氏基本的经学思想。他持《书序》为孔子作观点,反映其"信古"的经学思想。吕祖谦解《书》于形式上的问答方式和内容上"一字褒贬"、"正君臣名分"、"发扬圣人理想人格"申发《书》的微言大义,是典型"春秋笔法"。对此的探析是研究吕氏思想体系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20.
孔子治理民众的理论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富民"和"教民"."富民",是指民众有追求富裕的权力,且君主应该通过实行一定的措施来保证此权力转变为现实;"教民",是指推行教育应该排除等级门户之见,坚持"有教无类"的原则.这些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破除以姓氏为先的血统论,对于用人唯贤,对于提高民众的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此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