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罗拉扭振是严重影响纺纱质量的一个机械因素.本文建立了罗拉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振动分析,并通过在罗拉扭振测试台上的测定,阐明罗拉扭振的机理,为消除罗拉扭振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粗纱机前罗拉扭振产生的原因及特点,总结其在波谱图上的体现,从而可以对质量缺陷做出正确判断,并采取相关措施使产品质量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3.
考虑连续质量的扭振系统的传递矩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地分析主轴尺寸和质量相对较大的轴盘扭振系统的扭振特性,将连续质量模型引入扭振系统,推导出了考虑连续质量的扭振系统的传递矩阵,即用考虑连续质量的轴段传递矩阵替代轴盘扭振系统中的场传递矩阵。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符合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4.
大型风电机组传动链转动惯量大,在随机风速作用下低频扭振风险高,而传统基于确定扭转速度控制目标的传动链扭振控制方法未考虑因测量设备引起的随机测量噪声对扭转速度的影响,可能导致控制性能下降。针对扭转速度测量不确定性,提出了大型风电机组传动链扭振自抗扰控制方法,设计了KF-ADRC扭振控制器,通过卡尔曼滤波动态估计传动链扭转速度,并以扭转速度为零作为ADRC控制目标,控制发电机电磁转矩,抑制传动链低频扭振。研究结果表明:当常规的扭振控制器输入信号存在随机测量噪声时,会显著降低其对传动链低频扭振的抑制性能,而KFADRC扭振控制器在输入信号存在测量噪声时可有效预估传动链扭转速度,较好地实现了传动链低频扭振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气流槽聚型紧密纺纱系统前牵伸罗拉、前牵伸皮辊和槽型集聚罗拉对集聚区长度影响的同时,首次利用几何-概率方法表述握持须条钳口截面上一侧伸出的纤维丛长度分布,并通过实验分析得到集聚区长度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气流槽聚型紧密纺纱系统中,集聚区长度受前牵伸罗拉半径的影响最大,其随着前牵伸罗拉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同时,为保证正常纺纱,避免须条在集聚区断裂造成断头,集聚区长度范围应为伸出钳口纤维累计概率为75%~100%时所对应的长度,纺棉时集聚区长度应该在20.8~38mm之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影响扭振特性的主要参数进行多方案电算,将其结果绘制成扭振图谱,以表达各参数间的复杂关系,并可以方便地直接查出扭振特性,给出对轴系有威胁的应力和相应的临界转速。该图谱可为设计和使用人员在研究扭振特性时指出方向,找出有效避振减振措施。  相似文献   

7.
固定式刚性联轴器不对中弯扭耦合振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轮发电机组固定式刚性联轴器平行不对中故障为研究对象,从动力学角度推导不对中机理,建立平行不对中弯扭耦合振动微分方程.基于该微分方程,理论上分析了弯振、扭振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转速、质量偏心、不对中量和阻尼系数等几方面进行弯扭耦合振动数值仿真.仿真计算表明:弯振与扭振通过固结于转子的偏心质量相互耦合;弯振主要包含工频成分,不对中越严重,工频所占比例越大.扭振包括极大的直流分量和少量倍频成分,过大的直流分量对机组安全不利.  相似文献   

8.
传动系统中的机械扭振会引起控制系统控制的振荡,从而加大机械传动装置的磨损,成为制约机械动态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通过并联谐振电路理论分析机械扭振发生的机理和扭振时的能量传递过程,利用品质因数评估扭振的危害程度,定量计算引发扭振的谐波转矩含量.指出在大惯量负载时,扭振危害程度更大,较小的转矩谐波即可激发几十倍的扭矩.最后,引入扭矩反馈抑制扭振,给出了扭矩观测器的有限带宽设计方法,指出基于扭矩观测器的反馈控制能增大谐振频率,并对关键的系统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抑制谐振.  相似文献   

9.
为检验设计的磁流变液双质量飞轮对传动系扭振的减振特性,基于AMESim建立了磁流变液双质量飞轮的仿真模型,获得其在不同扭转激励幅值、不同激励频率以及不同电流下的动刚度和滞后角曲线,并通过扭转试验台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进而结合其动态特性可由电流控制的特性搭建了控制模型,对其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分别获得怠速、匀速、加速、减速、点火及熄火工况时磁流变液双质量飞轮对传动系扭振的衰减情况,并与普通双质量飞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磁流变液双质量飞轮在各个工况下对传动系扭振的衰减性能都优于普通双质量飞轮。  相似文献   

10.
考虑机电耦合扭振特性时直流电力拖动调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考虑机电耦合扭振特性时,建立了直流电力拖动速度控制反馈闭环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考虑扭振特性时系统的稳定性,并用劳斯稳定判据建立了系统动态稳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了转杯纺纱前不同的梳棉形式、分梳辊锯齿规格及其速度配置对转杯纺纱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诸因素均对成纱质量影响显著。并通过对比试验,表明,国产SAQ—5X及SAC—12锯条成纱的综合效果优于或接近HS6T原备件。  相似文献   

12.
在双纱纺纱中,交汇区中的单纱捻度和交汇角对成纱的性能有很大影响,我们将相隔一定距离的两股黑白复丝从前罗拉后方喂入加捻卷绕机构来模拟双纱纺纱过程,并利用高速照相对纺纱过程中的纱线进行动态摄影,分析了一些主要纺纱工艺参数对纺纱过程和纺捻线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作者根据皮辊特性与成纱质量的影响,认为皮辊的硬度与寿命、套差与结构、摩擦系数与缠绕性是综合反映皮辊特性而又较易测试的指标;并据此对国内外较优皮辊进行优选,又在不同牵伸型式细纱机上做对比试验。可为国内新型胶辊的研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分梳辊型式及转速条件下,转杯纺成纱质量的对比实验,分析了转杯纺纱机的分梳辊型式及其转速对分梳质量的影响。指出:分梳辊的型式对成纱强力、条干均匀度影响显著,在相同速度条件下,针辊的分梳效能优于锯齿辊。  相似文献   

15.
胶辊是牵伸装置的关键元件之一, 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成纱质量。本文通过对武汉裕大华集团的FA503 细纱机进行实际测试,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了不同硬度、磨砺精度、表面处理方式的胶辊的实际纺纱性能结果,分析了不同的胶辊硬度、磨砺精度、化学涂料对纱线质量的影响,并探讨软胶辊改善纱线质量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转杯纺梳针式与锯条式分梳辊的对比试验,研究了这两种型式的分辊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及其使用寿命等问题。试验结果表明,梳针式分梳辊在转杯纺纱机上纺化纤或棉与化纤混纺纱时,可以提高成纱质量,并且梳针式分梳辊的使用寿命比锯条式的长。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通过定量分析,对摩擦纺纱分梳质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设计方法,建立了主要的分梳工艺参数与中细支摩擦纺成纱质量的回归方程。分析和讨论的结果表明,分梳刺辊转速与纺纱号数的合理选配对保证纺纱品质指标、降低成纱不匀率和粗细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旋轮型面对矩形内齿旋压成形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旋压工装设备,并为旋轮工作型面的选择和成形工艺参数的设计提供依据,基于对筒形件常用旋轮型面的分析,结合杯形薄壁矩形内齿旋压的特点,采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建立了齿轮旋压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对不同旋轮工作型面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旋轮工作型面对杯形薄壁内齿轮轮齿成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采用台阶形旋轮时,减小工作型面的成形角和增大圆角半径有利于轮齿的成形;当工作型面为圆形型面时,轮齿的成形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opening quality in friction spinning and its main ef-fecting factors is first made. Upon this basis the Box-Hunter's experimental design method is usedto establish the quadratic regressional equations in terms of primary opening technologicalparameters and yarn quality for medium and fine count friction spinning. The results of analysisand discussion show that the proper choice of opening roller speed and its reasonable match withthe yarn count is singificant for ensuring the spinning quality index as well as reducing unevenness,thin and thick places of the yarn.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五种皮辊硬度、四种加压进行试验,以成纱乌斯特仪测定结果作为考核依据,重点测定了皮辊动态握持力、钳口变形量.对握持力作了理论推导,计算结果与测定值基本符合.对皮辊硬度、加压对成纱质量的影响作了理论探讨,发现软皮辊握持力不匀率小,最小握持力大,握持稳定性好;钳口变形量大,浮游区长度短,纤维变速点集中,移距偏差小;弹性变形大,对单纤维控制能力强,能掩盖皮辊的轻微中凹和结构、表面特性的不均匀性,故其成纱质量优于硬皮辊.成纱CV%值与皮辊硬度、皮辊握持力不匀率成高度线性相关.因此,文中指出测定皮辊动态握持力,一定程度上可估计皮辊的纺纱性能和工艺配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