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民众镇位于中山市东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是连接珠江三角洲东西部的枢纽地带,区位优势显著。全镇下辖16个村和3个社区居委会,人口10余万人。当地政府积极推动三大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同时构建了以纺织业为主、家电制造业等为辅的工业体系,成效显著。2004年,民众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81亿元,同比增长37.1%。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1.85亿元,同比增长32.58%,其中工业总产值56.8亿元,同比增长35.69%;农业总产值(现行价)5.05亿元,同比增长5.4%;农村人均收入6585元,同比增长6%。2002年3月被省科技厅批准成为省级农业专业镇科…  相似文献   

2.
佛山张槎是广东省第一批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在传统的针织产业中进行技术创新体系的制度创新,创造了"创新平台、行业商会、私营企业服务管理办公室"三位一体的集群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南海县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毗邻广州,属佛山市管辖。全县总人口约95万。自1978年实施开放、改革政策以来,南海县充分发挥“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这十几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广东的“四小虎”之一。1991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已达到113.5亿元,工业产值占100.6亿元,全县国民收入达  相似文献   

4.
<正>"有家就有佛山制造",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佛山制造的渗透力。广东省是全国制造业的高地,佛山又是广东制造业的重镇。2014年佛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3.28亿元,在全国地级城市中位列第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810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五。作为中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广东制造重要代表的佛山,工业体系健全,涵盖了几乎所有制造业行业,并形成了家用电器、机械装备、金属材料加工  相似文献   

5.
《广东科技》2009,18(23)
龙颈镇位于清新县中部,全镇总面积583.7平方公里,辖36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总人口113068人.2007年,龙颈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6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3.02亿元,农业总产值为3.86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为2.7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为7.26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为4365元.  相似文献   

6.
佛山张槎:三位一体的集群创新平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耀 《广东科技》2005,(10):48-49
佛山张槎是广东省第一批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在传统的针织产业中进行技术创新体系的制度创新,创造了“创新平台、行业商会、私营企业服务管理办公室”三位一体的集群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苏南神州大地上,改革开放中涌现了一座通向致富的"桥"——武进县横山桥镇。这个镇有一庄宋代的古五桥因而得名。境内山明水秀,古木参天,寺庙文物,是一处游览胜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成为一块经济宝地,经济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古桥变"金桥"。1993年,全镇社会总产值13.6亿元,人均纯收入2168元,199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可达19.3亿元,人均纯收入2500元。盯住"擎天柱",狠抓上水平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镇党委、镇政府将镇村工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擎天柱",乡镇工业在镇村异军突起,蓬勃发展。1986年全镇工业产值就跨入亿元行列。此后不断上规模、上台价、上水平。目前,镇村集体企业固定资产原值达到2.7亿元,自有  相似文献   

8.
1997年1-6月份深圳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21079亿元,占全市镇及镇以上工业总产值603 34亿元(现价,下同)的比重达到34.94%,比上年同期增长43.42%。  相似文献   

9.
林佳 《广东科技》2013,(23):34-37
佛山国家级高新区坐落于素有"中国古镇"、"产业高地"之称的广东佛山,自1992年成立以来,务实进取、锐意创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许多具有科技创新动力的现代企业在这里茁壮成长,成为推动佛山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11年佛山国家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380亿元,增长22.1%。2012年1月12日,佛山国家高新区核心园区正式移师南海,开启佛山高新区"二次创业"征程。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2000多万家乡镇企业总产值已达3万亿元,成为我国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乡镇企业的发展已充分证明,发展乡镇企业是解决我国农村工业化的有效途径,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乡  相似文献   

11.
到目前为止,云浮市共有省市级专业镇15个,其中省级12个。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62.34亿元,其中特色产业产值144.1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4.9%。出口产品产值40.78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5.5%。镇财政收入35亿元,镇科技投入2524万元。专业镇的特色经济收入均占镇经济收入的30%以上,已形成镇经济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2.
苏州市以苏南模式为自傲的乡镇企业,紧紧围绕“重振雄风、再创辉煌”的目标,较快地扭转了持续多年的低速低效、徘徊不前状况,2000年,全市乡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16亿元,工业增加值418.82亿元,得税总额114.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2%、15.6%和30.5%。乡镇工业,不尽在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已是“十分天下有其八”,在全市工业经济总量中也是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3.
中山市三角镇 三角镇位于中山市北部偏东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为72平方公里.2006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0500元,工业总产值为88.8亿元,农业总产值为4.68亿元.该镇以建设高平工业区电镀污水处理中心为龙头,以农业进园进区为契机,以科学规划为先行,实施城镇化技术集成.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著名的纺织之乡,佛山西樵早已享有"广纱甲天下"的美誉。近年来,为进一步形成纺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西樵镇力图通过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全面提升当地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经过了十余年的不懈努力,西樵取得了骄人成绩:全镇纺织企业多达840多家,织机3万多台套,从业人员约6万人,拥有年产各种纺织面料20多亿米的生产能力,已成为中国第二大纺织面料生产及销售基地。2010年,地区纺织工业总产值96.6亿元,税收2.45亿元……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中山市10个专业镇共实现工业产值1122.6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4.98%,其中特色产品产值为542.33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21.73%。  相似文献   

16.
林依民 《广东科技》2006,(10):24-25
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实施以来,汕头以整合创新资源为出发点,突出特色,做好规划,加强产学研结合,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先后有17个镇(街道)被省科技厅列为广东省专业镇科技创新试点单位,占粤东地区33个专业镇的52%,在全省各地级市中名列第二位。这批专业镇2005年工业总产值已达到582亿元,特色产业产值达到311亿元,出口创汇8.3亿美元,成为汕头乃至粤东地区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金融海啸对珠三角专业镇的影响与对策”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9年开展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至今已整整10个年头,到2008年底,广东全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已达277个,建立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170个.截至2007年的统计,试点单位专业镇的生产总值已达7650.49亿元(按2007年底228个专业镇试点单位计算,下同),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4.94名.佛山市专业镇经济规模最大,其生产总值2942.2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81.6%;东莞次之,1074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4.1%.  相似文献   

18.
1.乡镇企业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1.1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八五”期间,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由1990年的9581亿元,增加到1994年的42588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从57%增加到75%;乡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从2857亿元增加到8600亿元,净增5743亿元,占农村集体经济积累资金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江总书记“4·21”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宝鸡市乡镇企业改革,加快二次创业步伐,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最近,陕西省宝鸡市政协会同市乡企局先后深入宝鸡、岐山等县和20多家企业,对该市乡镇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从调查情况看,宝鸡市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近几年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到1997年底,全市乡镇企业已达11.8万户,固定资产原值4.7亿元,实现利税16亿元,发放职工工资17.7亿元,企业总产值占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的86%,工业总产值128.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6%,从业人员60.4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来源于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苏州市工业经济克服了种种困难,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整体实力显著增强.2001-2004年的3年间,全市工业总产值从4114亿元增加到9560亿元,3年翻了一番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从2795亿元增加到730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710亿元增加到1918亿元,占全省比重也由23%上升到29.7%,提高了6.7个百分点;综合效益指数从143%提高到170%,上升了27个百分点.3年内,三次产业比重由5.29:56.7:38演变为2.2:65.7:32.1,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