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酒精-HCI(1:1)解离液直接解离和丙酸-铁矾、苏木精染色液染色的简化制片方法,对继代3-20天的荔枝胚性愈伤组织进行染色体数目的检测。结果表明对具有较高有丝分裂指数的胚性愈伤组织,此制片效果好,同时可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药品,是一种简单、可行的制片办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研究抗松材线虫病赤松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进行了抗病赤松愈伤组织培养条件的优化。【方法】以抗松材线虫病赤松胚性愈伤组织22#-1和13#-1为材料,首先在体视镜下观察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的细胞学形态差异,然后研究激素配比、基因型、继代方式和次数对愈伤组织增殖中形态上和生物量上的影响。【结果】抗病赤松愈伤组织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胚性愈伤组织,含有胚性胚柄细胞团(embryonic suspensor mass, ESM)结构,一类为非胚性愈伤组织; 胚性愈伤组织维持与增殖最佳的激素组合是2.0 mg/L 6-BA和4.0 mg/L NAA; 不同基因型的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状况存在差异,其中抗病赤松无性系22#-1胚性愈伤组织增殖较快,无性系13#-1增殖较慢,但差异不显著; 液-固与固体交替培养方式为抗病赤松胚性愈伤组织最适宜的继代增殖方式。【结论】不同的基因型增殖状况差异不显著,增殖过程应挑选胚性愈伤组织进行增殖,使用2.0 mg/L 6-BA和4.0 mg/L NAA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并采用液-固与固体交替的方式培养。  相似文献   

3.
玉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采用生产上推广的14个基因型的玉米为材料,由幼胚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并再生植株。其中原齐722×5003等单交种在适宜条件下,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可达90%,愈伤组织分化苗频率高于80%。在加有1ppm 6BA 和0.1%活性碳的改良 N_b 培养基上,分化出的幼苗长成健壮的小植株。接种幼胚的大小和基因型、基本培养基成份及蔗糖浓度、激素种类和浓度等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和分化幼苗均有明显的影响。另外,将培养7-8天的幼胚抉碎,可显著提高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并能使较大的幼胚产生胚性愈伤组织。随着胚性愈伤组织继代次数的增多,再生植株中畸形苗频率也升高  相似文献   

4.
葡萄花药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与保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道了葡萄花药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与选择方法,并研究了2,4-D和6-BA对愈伤组织胚性保持和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2,4-D对葡萄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与保持有重要作用;提高6-BA浓度可促进胚状体分化,但易使愈伤组织褐变。  相似文献   

5.
以葡萄的花药和花丝为实验材料,观察了葡萄离体培养中胚状体的发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葡萄的花药和花丝经诱导都可形成胚性和非胚性两类不同的愈伤组织,与外植体来源无关,胚状体经胚性愈伤组织产生。2.胚状体多起源于胚性愈伤组织表层或表层以下的单个细胞。这些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染色深,在表层者易于脱落而处于单个离散状态,它们的第一次分裂有均等分裂,也有不等分裂,经2细胞,3细胞,多细胞原胚等阶段发育为成  相似文献   

6.
用仙客来(Cyclamen persicum Mill)成苗叶柄作为外植体,培养在附加2,4-D和KT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体细胞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对体细胞胚性愈伤组织发生过程中外部形态和组织细胞学结构进行了 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叶柄组织发化的起始部位在维管束的维管束鞘细胞,启动时间是培养后2d;叶柄外植体培养至20d左右,愈伤组织呈松散透明状态,胚性细胞出现,标志着进入胚性愈伤组织阶段,胚性细胞多发生在所形成的愈伤组织的表层或近表层细胞,细胞大而壁薄,与非胚性细胞联系疏松,细胞核大,并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浓厚,分别观察有单细胞、二分体和四分体状态。  相似文献   

7.
小麦Ⅱ型胚性愈伤组织的获得及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麦品系“鄂35816”幼穗愈伤组织中得到了Ⅱ型胚性愈伤组织。根据愈伤组织的状态和生长速度提高继代频率,可促使I型向Ⅱ型胚性愈伤组织转变,并保持植株再生潜能;1.0-2.0mg/L,2,4-D、CaC.2H2O3.0mmol/L和KH2PO43.0mmol/L的组合有利于Ⅱ型胚性愈伤组织的生长和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8.
以小麦的幼穗为外植体,接种于N6B5MsI培养基上,30d后可形成大量愈伤组织。该愈伤组织继代1次后即产生淡黄色颗粒状的胚性愈伤组织和白色致密状的非胚性愈伤组织。将此两种愈伤组织分别转入N6B5MsⅡ培养基上,25d后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形成大量体细胞胚。  相似文献   

9.
试验中以龙眼"红核子"品种胚性愈伤组织LC2细胞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条件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以及龙眼非胚性愈伤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并通过显微镜观察比较龙眼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态学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高9cm、直径6cm、瓶口内径5cm的玻璃培养瓶在接种量约为30mg/瓶时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生长最好;龙眼非胚性愈伤组织以MS+6-BA 1.0 mg/L+2,4-D 0.5 mg/L+活性炭0.5 mg/L培养效果最好;细胞观察表明,龙眼胚性愈伤组织较非胚性愈伤组织细胞更规则,有更多的内含物。  相似文献   

10.
以抗松材线虫病赤松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合子胚发育阶段、激素种类及浓度以及碳源等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育至2~4阶段的合子胚为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外植体,2,4-D和6-BA是最优激素组合,麦芽糖比蔗糖、葡萄糖更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抗松材线虫病赤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总体较低,以DCR为基本培养基,添加2 mg/L 2,4-D和1 mg/L 6-BA时诱导率最高为5.0%,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在增殖培养基上能够稳定增殖。  相似文献   

11.
以超甜玉米自交系P13、P2、P0、P8为材料,研究了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超甜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关键因素,P13、P2比P8、P0较易诱导愈伤;幼胚长为1-2mm时,胚性愈伤诱导率最高;2,4-D抑制芽生长,NAA促进芽生长,P13在高浓度的2,4-D(10mg·L^-1)配合高浓度的NAA(5或7mg·L^-1)情况下能够得到较理想的愈伤组织;P2在2,4-D与L-Pro配合使用情况下均有较高的愈伤诱导率和胚性愈伤率。  相似文献   

12.
以葡萄(VitisviniferaL.)的花药和花丝为实验材料,观察了葡萄离体培养中胚状体的发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葡萄的花药和花丝经诱导都可形成胚性和非胚性两类不同的愈伤组织,与外植体来源无关,胚状体经胚性愈伤组织产生.(2)胚状体多起源于胚性愈伤组织表层或表层以下的单个细胞,这些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染色深,在表层者易于脱落而处于单个离散状态,它们的第一次分裂有均等分裂,也有不等分裂,经2细胞、3细胞、多细胞原胚等阶段发育为成熟的胚状体.(3)葡萄胚状体具有与双子叶植物合子胚相似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3.
小麦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细胞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的幼穗为外植体,接种于N6B5MsI培养基上,30d后可形成大量愈伤组织.该愈伤组织继代1次后即产生淡黄色颗粒状的胚性愈伤组织和白色致密状的非胚性愈伤组织.将此两种愈伤组织分别转入N6B5MsⅡ培养基上,25d后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形成大量体细胞胚.本实验从外植体接种后的0~25d及胚性愈伤组织转入N6B5MsⅡ培养基后的0~26d各分期取样固定,切片观察表明:小麦的幼穗诱导体细胞胚亦为间接发生,且多为外起源.但体细胞胚的发生既有来自于单个胚性细胞的,也有可能来自于多个胚性细胞或分生细胞团,经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而形成体细胞胚  相似文献   

14.
以优质早籼稻佳辐占成熟种胚为材料.研究外植体大小、激素对成熟种胚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并高频快速建立起水稻胚性悬浮系.结果表明:在外植体较大并只添加2,4-D-种激素时,就可获得较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2,4-D浓度为1.5mg/L时,诱导率达95%;浓度为2mg/L时.诱导率可达100%.佳辐占成熟种胚组织培养最佳的条件为适当大小的外植体和添加浓度为2mg/L2,4-D.以4周龄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可高频快速建立起均质、分散性好的水稻胚性悬浮系,5周龄以上的胚性愈伤组织较难建立起水稻胚性悬浮系.  相似文献   

15.
以石刁柏嫩茎为外植体诱导初始愈伤组织,以初始愈伤组织诱导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对3种不同类型愈伤组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3种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在形态和结构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石刁柏3种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的组织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刁柏嫩茎为外植体诱导初始愈伤组织,以初始愈伤组织诱导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对3种不同类型愈伤组织进行了组织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在形态和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7.
水稻 (OryzasativaL .)曲阜香系 10 3成熟胚在MS1培养基上诱导培养 ,初始愈伤组织为深黄色、瘤状 ,非松脆类型 .当在MS2 培养基上继代培养 ,经 3~ 4月初始愈伤组织转变为浅黄色、小颗粒状 ,松脆型胚性愈伤组织 .将胚性愈伤组织置于液体培养基中悬浮培养 ,经 4月多可得分散性好、生长快的胚性悬浮细胞系 .  相似文献   

18.
杂交鹅掌楸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杂交鹅掌楸体细胞胚胎发生发育途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非胚性愈伤组织和胚性愈伤组织在表面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胚性愈伤组织细胞体积较小,大小均一,多以细胞团形式存在,呈球形;非胚性愈伤组织细胞体积较大,不易成团,细胞之间孔隙较多。胚性细胞迅速增殖,其中一些细胞形成体胚的原始细胞,依次经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和子叶胚发育成完整植株,在体胚发育过程当中保持较好的同步性和独立性。杂交鹅掌楸组织培养产生的胚状体具有明显的两极性和相对的独立性,体细胞胚尤其是成熟体胚与愈伤组织结合较松,易自行脱落。  相似文献   

19.
以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野生品种巴东红三叶的叶片为外植体,在MB-1至MB-9的固体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筛选出最佳培养基是MB-9培养基.愈伤组织形成以后,均经MB-9固体培养基上继代培养3~4次后,获得胚性愈伤组织,然后转至MB+3mg/1.2,4-D+0.7mg/LBA+0.2mg/LNAA+2mg/L甘氨酸十500mg/LCH+3%蔗糖的液体培养基中,经强化培养两个月后,获得胚性细胞悬浮系.实验结果表明,缩短换液时间,即每隔3~4d换液一次,可加快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8种基因型的高羊茅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8个品种的高羊茅下胚轴为外植体,分别在诱导培养基D1、D3、D5和D9上培养,除D1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的出愈率为51.3%外,其他诱导培养基上的出愈率均为100%.其中在D5培养基上继代3个月左右,获得了胚性愈伤组织,此胚性愈伤组织在F1分化培养基上的分化率达到70%~80%.在较长时间的继代培养中,D3培养基可以保持愈伤组织的高分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