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究竟起源于何时?谁又是造纸术的发明人?多年以来,中国的教科书告诉人们:东汉时期蔡伦开始造纸。而20世纪以来的几项考古发现表明,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中国就  相似文献   

2.
早在1800多年前,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即使用树肤(即树皮)、麻头(麻屑)、敞布(破布)、破鱼网等为原料制成“蔡侯纸”,于公元105年献给东汉和帝,受到高度赞扬。随后,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贵州省独山县基长镇一个边远的布依山寨发现了这种古老的造纸术,  相似文献   

3.
朱兵 《科学大观园》2011,(18):31-31
造纸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但古埃及人在约四千年前就掌握了用尼罗河两岸生长的纸莎草做纸的技术,这种纸比中国蔡伦发明的造纸术还要早许多年。在埃及的旅游景点和工艺品商店,随处可见一种画在纸莎草上的画,其绚丽的色彩,鲜明的特色很受游客的喜爱。这些画的纸张呈淡黄或浅棕色,虽不太平整但很柔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中国造纸术的源流,文章以实地调查资料入手,对中国近十个少数民族的传统造纸工艺进行了工艺分析。从造纸的各个步骤分析比较后认为,中国的传统手工造纸有两种不同的造纸法:一是抄纸法造纸,二是浇纸法造纸。这两种造纸方法在技术工艺和关键步骤上截然不同,所造出的纸也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应分属不同的造纸技术体系。通过对陕西、甘肃、新疆等地的古纸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发现两种造纸方法有不同的源流和外传路线,其中浇纸法为非蔡伦系的造纸法,抄纸法为蔡伦系的造纸法。直到现代,这两种造纸方法的遗存仍有不同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5.
说起四大发明,就不能不提到蔡伦。作为造纸术的发明者或改进者的蔡伦可谓家喻户晓,可是却很少有人了解他的人生轨迹,而他的最后归宿则更不为人所知。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漂亮,活泼可爱,此乃人之常情,但在东汉初期的汉章帝时代,如果谁家的孩子是个智商高的小帅哥,父母在欣慰满足之余,却有着深深的隐忧,因为当朝天子是个热爱艺术("章草"书体就因他而得名)的唯美主义者,喜欢派人到全国各地挑选秀外慧中的少年入宫为其服务,说得直接点,就是当太监。而出生于湖南耒阳农民家庭的蔡伦就不幸被选中了。  相似文献   

6.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0年8月4日在北京组织全国名委,国家语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北京天文台,北京理工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新华社新闻所,国家技术监督局,科学出版社有关专家,召开了一次关于“世纪”与“年代”订名的座谈会。目的是从历史、天文、计量、语言、社会等方面对“世纪”与“年代”的概念内涵进行研究。特别是20世纪即将结束,21世纪就要开始的今天,明确“世纪”和“年代”的实际内涵,有着深远的社会与历史意义。一、关于“世纪”“世纪”一词的基本内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指“世纪”的时间间隔为100年。一般来说这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广为人们所接受的。第二部分是特指公元纪年的第几个100年,从而存在一个起始年与结束年的问题。“世纪”概念的分歧就出现在这个起始年和结束年的计算上。如21世纪是从2000年开始还是从2001年开始,社会上流传着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需要认真调查研究。1.认为21世纪是从2001年开始执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世纪”的起始点应该追其根源。公元纪年法是从公元1年开始,即公元第1世纪——公元1世纪是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因此可以推出21世纪是从公元2001年开始至2100年结束。2.认为21世纪从2000年开始坚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现在社会上广泛采用以00年结尾的年做为新一个世纪的起始点。在习惯上应把1900年至1999年理解为20世纪;把2000年至2099年理解为21世纪。二、关于“年代”“年代”与“世纪”一样,也存在着类似的矛盾。“年代”的时间间隔为10年,起始年一般大多数人认为是从0年开始。如本世纪20年代是1920年至1929年。但也有少数人认为从1年开始,如本世纪20年代是1921年到1930年。但是特别要注意的是1990年元旦,人民日报上登载了题为“九十年代第一春”的社论,可见新闻媒介已经习惯于把0年做为年代的起始年。三、“世纪”与“年代”的溯源1.“世纪”“世纪”这个概念源引自欧美国家。在我国古代没有“世纪”这个概念。“世纪”是我国采用公历纪年方法之后而产生出来的一种一般计时的概念。首先它不是计量单位,因为它不具备计量单位的基本性质。与“世纪”对应的英文词是“century”。英语字典中一般认为公元1世纪就是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20世纪是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但也有少数欧美国家的字典认为20世纪是1900年到1999年。由于我国历史上采用帝王年号加阴历的纪年方法,在历史上也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辛亥革命之后,虽然采用公历,但还没有遇到今天这样处在世纪之交的时代,因此追其根源,仍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来解决这一问题。2.“年代”“年代”一词如何产生,说清楚这个问题是比较困难的。一般人认为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翻译英语或其它外语文章的时候,当译者遇到1920s、1950s时,一般都译成了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因此,就认为中国人在把诸如1920s、1950s表达的概念用中文表示时,就在汉语中增加了这个名词。另一种看法是有人认为“年代”应对应英语单词“decade”。英语中“decade”的意思是十年。同样在特指第几个10年时,有个起始年的问题。四、各种观点讨论由于对“世纪”与“年代”看法上的分歧,与会专家对这两个概念开展了充分地讨论,并且对每一种观点做了详细的论证。观点1:认为世纪的起始年和年代的起始年都是从1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①目前西方国家的一些主要字典,大部分认为世纪是从1年开始。而年代是世纪中的十个10年,如果年代不是从1年算起会产生不相符合的矛盾。②公元纪年法是以耶稣诞生为一个新的纪元,这个新的纪元是有其社会和历史含义的,应该从1年开始世纪和年代。观点2:认为世纪的起始年从1年开始,而年代的起始年从0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世纪是以公元纪年开始,公元纪年是1年开始。而年代是为了表示一个十年的概念,按照一般习惯上的理解,从0到9就可以,并且没有将世纪与年代统一考虑的必要。观点3:认为世纪和年代都从0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①采用这种方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②使用起来比较方便。③对于公元1世纪则是从公元1年到公元99年,就认为公元1世纪共99年而不是100年。上述这些观点所讨论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语言学家希望注意这两个概念的习惯性和语言的应用性。历史学家和社会科学专家希望注意这两个概念的社会学和历史学含义。天文学家则希望更具有科学性。计量学专家则认为希望这两个概念符合国际习惯。新闻界的专家希望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两个概念。术语学专家则希望对这两个概念给出统一的结果。总之都希望能够在2000年到来之前,给出这两个概念的准确内涵。五、下一步的工作:通过这次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认为目前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先不要以国家的名义过早地公布这两个概念的使用原则。再与国际有关组织联系,了解国际上的习惯用法,最后做出与国际习惯相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根据简牍的纪年对甘肃悬泉置遗址出土古纸各层位的时代进行分析,发现悬泉置遗址的第3层和第4层的简牍均为西汉纪年,应为确切的西汉层位,没有受到东汉层位遗物的扰乱,说明这两个层位出土的古纸也应该是西汉时代的古纸.这证实了中国在西汉时代已发明了纸和造纸术的历史事实.通过对各层位纸张进行分析,认为早期的西汉纸均为浇纸法生产,使用麻类纤维,说明中国造纸术起源于浇纸法造麻纸.抄纸法生产的纸张则出土于第1层或第2层的晚期层位,年代未定,不排除是东汉纸的可能.这些古纸在制造过程中,或造出纸后,一部分经过了内部加填或表面涂料等工艺处理,其中有的纸表面加有淀粉涂料,已属初级的加工纸范畴.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07,(23):69
美国《时代》周刊近期评选和公布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发明造纸技术的中国古代科学家蔡伦榜上有名。这份名单上的人物有的名声显赫,有的也许不为太多的人熟知,但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21,(13):16-19
这些半个多世纪前的海归,在新中国科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0年代留美归国科学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1949年前我国去美国的学者及留学生有5000多人,50年代归国的有1200人.这些半个多世纪前的海归,在新中国科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8年秋天,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的王德禄和杜开昔开始了一项"1950年代留美归国科学家"的研究课题,他们先后采访了44位科学家. 这些采访形成的105盘磁带由于种种原因被尘封了20年.2013年,收录了31位科学家口述的《1950年代留美归国科学家访谈录》出版.当年采访的这些科学家如今在世的不到10位.打开这些科学家的尘封往事,也就打开了他们每个个体的独特故事,更打开了那个时代下新中国科学的一段独特历程……  相似文献   

10.
钱宝琮校点《算经十书》本《〈夏侯阳算经〉提要》认为传本《夏侯阳算经》成书年代在公元762—779年间。自1963年钱校本《算经十书》出版以来,论者多从此说。至1990年,陈明光《传本〈夏侯阳算经〉成书年代补证》一文认为是本成书年代在公元788—816年间。早在1929年,钱宝琮《〈夏侯阳算经〉考》一文指出是本之成书年代当在公元780年之后不久。文章认为,上述第三说近是。若将公元785年左右视为传本《夏侯阳算经》的成书年代当与事实相去不远。  相似文献   

11.
公元1107年,无论对于宋徽宗赵佶还是对于"汴京官窑",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代。从这一年开始,宋徽宗开始了他在位二十五年荒唐富丽而又传奇慨叹的帝王生涯,而在宋徽宗的主持之下,中华瓷器史上第一次真正出现了"官瓷"之名——汴京官窑。  相似文献   

12.
日本茶道     
晓龙 《科学大观园》2010,(22):24-25
日本茶道的由来历史与发展 中国茶叶约是在唐代时,便随着佛教的传播进入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至今在京都比睿山的东麓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其周围仍生长着一些茶树。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09,(1):66-67
匈奴帝国曾称霸欧洲 公元1世纪中叶,活跃于蒙古高原的匈奴被中国东汉王朝屡次击败,又受到蒙古高原新兴的鲜卑族的挤压,不得不向西迁移。此后300年的史书中很少提到匈奴人的去向。公元4世纪,这个神秘民族又现身欧洲,来到里海北岸的顿河草原游牧。公元375年,匈奴人开始大规模扩张,他们向西攻灭了阿兰人和东哥特人在多瑙河沿岸所建立的国家,向南攻克亚美尼亚,  相似文献   

14.
随着21世纪的临近,人们对21世纪始于何年的问题愈加关心。不少人与报纸、杂志都提出21世纪应从2000年开始,理由是使用计算机方便,符合一般人的生活习惯等等。但是,21世纪从何时开始,是个涉及到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等各方面的问题。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我们认为21世纪应从2001年1月1日0时开始更为妥当。一、21世纪起始年之争的由来当前国际通用的公历即格里历(Gregorian calendar),采用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是在相当于公元525年时提出来的,公元8世纪才开始在欧洲国家使用。到20世纪,随着公历的普及,公元纪年已为全世界广泛采用。公元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然后依此类推。对于公元前的纪年有两种不同的记法,它们是历史纪年法和天文纪年法。历史纪年法向前依次记为公元前1年,公元前2年,公元前3年……;天文纪年法则分别记为0年,-1年,-2年……。传统上,人们是以历史纪年法来计量的。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外绝大多数有代表性的辞书都主张世纪从“1”年开始,即第1世纪是公元1~100年,第20世纪是1901~2000年。然而,对于如何划分世纪,一直存在着争论。1933年出版的《牛津英语词典》在注释“世纪”一词时,曾引用了1846年发表的一段史实:“经过大量普遍的争论,专家们决定,世纪自1801年1月1日始,不是1800年1月1日”。在1961年英美两国的历书编纂局合编的《天文年历说明补编》一书中也是主张世纪从“1”年起始,但它同时又指出“伴随着这些时节(指世纪的交替)的到来,经常引起普遍的争论”。1974年该书再版时,编者又添写了一个脚注:“一般人认为新的世纪是从较早一年(即“0”年)开始的”。1979年在美国出版的《科列尔百科全书》中指出,天文学家认为公元有0年,历史学家认为没有0年,由此引起无休止的争论,究竟1800年和1900年是老世纪的最后一年,还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一般,天文学家认为以00年(即世纪年)作为新世纪的起始为好。关于世纪如何划分的争论焦点在于“世纪”与“年代”的关系。二、从历史年代学和天文历法角度而言,21世纪无疑应从2001年1月1日开始1.“世纪”(Century)一词来源于西文,在英语中此词也用作“百年”,始于1626年,其内涵包括两部分:一是“世纪”的时间间隔为100年;二是特指公元纪年的第几个百年。根据“世纪”的定义,第一个世纪从公元1年到100年;第二个世纪从公元101年开始,直到200年;以此类推,第20世纪包括1901年到2000年,第21世纪应从2001年1月1日开始延续到2100年12月31日,如果以2000年作为21世纪的开始,则第20世纪只有99年,不符合世纪的定义。2.公历的起始历元与各国其他民用历一样,都与某个历史事件相联系。早在公元525年,僧侣兼天文学家(小)狄奥尼西(Dionysius Exiguus)编制复活节日期表时,制定以“基督降生”的年份为公元元年。如果21世纪从2000年1月1日开始,势必将起始历元改为“0”年,失去它与历史事件的联系,显然是不合适的。此外各世纪的起始和终止年份均要更改(特别是17~20世纪的起始终止年份),势必造成历史年代学和采用国际通用公历各国家历法上的混乱。3.汉语在谈到“世纪”时,常把第21世纪简称为21世纪。实际上,在英语中总是使用第几个世纪,如第21世纪在英语中表示为“The 21st Century”,是作为“序数词”表示时间顺序的,年、月、日和世纪均为“序数词”,年、月、日都从1数起,表示“世纪”的年应从“1”计数。4.部分天文学家认为“世纪”和“年代”必须协调一致,都以“0”为起点。如果2000年作为20世纪的最后一年,它将成为无法纳入任何年代的一年;如果作为21世纪的第一年,则2000~2009年可称为21世纪的“初十年代”(或“零十年代”)。这就是世纪起始年“0”与“1”之争的焦点。事实上,“年代”不能与“世纪”相提并论,“年代”不是计量单位,只是一种习惯用法。在西方是用20,30……,90等数词的复数形式分别表示某个世纪的特定的十年,我们称它为“年代”,如90's称为90年代,它包括90,91……,99年,正式写全文用“The nineties”,1980's称为20世纪80年代。但在英语中“teens”只表示13~19,而11和12另外用eleven,twelve。10,11……,19并没有一个单词可以来代表,因此不存在“一十年代”之说。一般在讲到某世纪的11~20年这十年的时候,称为“the second decade”即某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一个世纪的最初十年,1~10也不用年代来称呼,而称“the first decade”即为“最初十年”。也没有一个世纪包括十个年代之说,因此“年代”一词不能作为计时单位,只是一种习惯用法而已。不存在“初十年代”和“一十年代”这种用法,也无需将2000年归入任何年代。三、从与世界各国协调一致的角度而言,21世纪也应从2001年1月1日0时开始1.新世纪和新的一千年从哪年开始,在国际上应遵循约定俗成的规律,与大多数国家一致。据我们了解的资料,美国海军天文台从来就明确21世纪从2001年1月1日开始,直到今年1月5日因特网网页上“第21世纪和第3个千年何时开始”仍是原来的主张。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早在1996年3月已发表新闻公报,确认21世纪从2001年开始,至今网页上官方意见仍如此。法国巴黎经度局出版的天文年历和编历专家意见也是第21世纪从2001年1月1日开始,在它们的网页上也有公布。这三个机构分别是美、英、法颁历机构,基本都代表官方意见。为了与世界各国协调一致,也应该建议21世纪从2001年1月1日开始。2.有些国家、团体、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2000年1月1日,在联合国属下的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将2000年1月1日0时0分诞生的婴儿作为“世纪婴儿”,某些国家人民称200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为迎接新世纪运动会等,这代表了人们盼着早日进入新世纪的愿望,但我们认为在21世纪从2000年1月1日0时开始的建议未取得统一规定之前仍应按历史上约定俗成的规定,21世纪始于2001年1月1日0时。  相似文献   

15.
我们马上要跨入21世纪,但11世纪究竟始于何年这一简单问题全世界仍在争论。其中一派从科学角度出发认为21世纪和新千年始于2001年,另一派则从人们习惯角度出发认为2000年是21世纪和新千年的第一年。公元无零年造成的麻烦造成这一混乱的根源是国际通用的公历纪年是1400年前提出的基督纪年,它的起点定为公元1年,公元1年前的1年定义为公元前1年,没有公元0年。1626年,人们为了将纪年序列划分为较小的年数段,采用“世纪”一词表示100年的年数段,公元1世纪是公元1—100年,公元2世纪是公元101—200年。因此第2世纪始于公元101年,第2个1000年始于公元1001年。依次类推,2000年应是20世纪和第2个1000年的最后一年。公元缺少0年给历史及天文学研究造成很大不便,一些人计算公元前和公元后两个时间的跨度时往往没有考虑公元无0年这一事实而将年代多算了1年。天文学界为了计算方便,将公元1年记为+1年,公元前1年记为0年,公元前2年记为-1年,这就是天文纪年法。公元无0年的事实往往被忘记,凡计算时间跨越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历史事件的年数,都应考虑到这一事实。然而,这一事实却常常被疏忽。北京天文台的李竞曾撰文指出,1989年,我国隆重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到1989年只应是2539年。1995年4月,北京开始庆祝建城3040周年,史书载,周武王十一年封召公于燕。据考证,那年是公元前1045年。所以,从公元前1045年到公元1995年,只能是3039年,绝非3040年。北京的建城3040周年纪念也疏忽了公元无0年的常识,将庆典提前了一年。数数从几始21世纪始于哪一年实际上涉及人们数数从几开始的基本习惯。专家认为,通常人们习惯用1作为计数的起点,比如“他是今天来的第一个人”,人们绝不会说成“他是今天来的第0个人”,“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人们绝不会说成“第0位登上月球的人”。因此,在计算年代的时候,人们自然会用公元的第1年作为起点,而不会用第0年作为起点。公元无0年的来历非常简单明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却很难记得公元无0年的来历,因此就产生了21世纪到底是从2000年,还是2001年开始这一简单而复杂的问题。科学家的意见对公元历法起源有充分了解的很多科学家支持21世纪始于2001年的说法,并认为这是一个不需辨白的事实。世界上计时和历法领域最权威的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在1996年3月发表新闻公告说,21世纪以及新的1000年应始于2001年。格林尼治天文台是针对近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关于21世纪始于何年的争论发表这一公告的。许多地区把2000年作为21世纪和新的1000年的第1年,并计划在这一年举行有关庆祝活动。格林尼治天文台负责解释历法的彼得·安德鲁斯博士在接受本文作者采访时指出:古代西方人习惯用1作为计数的起点,因此没有设定公元0年。与格林尼治天文台持相同观点的还有法国历法最权威的经度机构等。人们的习惯尽管科学界很多人士主张遵守公元纪年固有的法则,年代、世纪和1000年均从1始到0终,21世纪始于2001年,但比例很大的普通人赞同21世纪始于2000年的说法。因此也有专家提出,鉴于很多人已习惯了21世纪将从2000年开始这一说法,因此建议采用从0始到9终的法则。美国总统克林顿、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日本首相小渊惠三在最近一年的重要讲话中多次使用了21世纪始于2000年的说法。另外,很多国家政府及领导人和一些著名人士也把2000年作为一个重要起点,比如1997年12月,巴西政府批准了总投资达80多亿美元的第二阶段“社会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00年男女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分别达到99.2%和93.5%等;英国首相拖尼·布莱尔在竞选时的政纲就是创造一个“积极发展信息技术,以迎接2000年到来”的英国;据俄通社—塔斯社1998年12月31日报道,家住俄罗斯联邦卡累利阿共和国白海城的62岁退休老人瓦连京·叶菲莫夫打算在2000年到来之前创造100项体坛的世界纪录。如今他的名下已经有90项纪录了,其中多项纪录被载入著名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尽管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认为21世纪始于2001年,但它并不反对把2000年作为一个重要年代来纪念。1997年4月5日,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内安放的2000年倒计时钟启用,显示从4月6日零点起距2000年1月1日还有整整1000天。该倒计时钟是个边长约1米的长形数字显示钟,它共显示4排数字,分别代表距2000年的天数、小时和分钟数、秒数以及百分之一秒数。它安放在标有本初子午线的墙壁上,一条代表本初子午线的红线从它正中穿过。游客们争先恐后地站在倒计时钟下,跨过本初子午线两侧留影纪念。由于全世界范围内对21世纪到底始于2000年还是2001年有争论,因而倒计时钟没有表示距21世纪还有多少天,而是用“距2000年还有多少天”这一说法代替。但伦敦市正在筹办的迎接新千年的活动却把2000年作为21世纪的开始。英国国家遗产事务大臣克里斯·史密斯说,这个国家在筹备进入千年活动方面“远远走在它的邻国的前面”。伦敦旅游委员会主席戴维·巴茨预言,伦敦“将是世界各地迎接新的千年活动中最为激动人心的城市”。伦敦接待全球游客活动的中心是它的“千年圆顶大厅”。这个耗资12亿美元的大厅外形像个飞碟,将建在伦敦东部泰晤士河畔的格林尼治本初子午线上。为了接待预料会在2000年蜂拥而来的游客,伦敦正在新建大约55家酒店,这将使首都增加5000个旅馆房间。史密斯说,在下个千年的第一周,伦敦通常晚上11点关门的成千上万个酒吧将获准延长营业时间。法国巴黎在亮起2000年倒计时牌时,直接把2000年作为21世纪的开始。1997年4月6日,距21世纪还剩下整整1000天。零时,安装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上的巨型2000年倒计时电子显示牌,随着午夜的钟声开始走向新世纪的倒计时。这块高12米、长33米的倒计时牌安装在埃菲尔铁塔第二层,距地面100米,面向塞纳河。电子显示牌只告诉人们天数,不显示钟点。期待一锤定音迄今为止,关于年代、世纪和1000年的起始年计算办法尚未有统一的国际法规。1993年8月初,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部分专家学者认为,“世纪”应从“0”开始,2000年应是21世纪的第一年。他们的理由有四个:(1)这是国际上多数人的主张,符合新的趋势,尽管可能还没有国际性的统一规定;(2)世纪和年代的纪年法一致,二者的关系协调;(3)世纪和年代都从0起计的法则,符合计算机广泛应用的时间潮流;(4)只要认同,作为一个特例,公元1世纪只有99年,或可回避公元无0年的困惑。其实,21世纪始于何年是人为规定,但为了不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混乱,任何国家都不宜各自为政,自行其事。因此,我们期待着国际权威机构,比如联合国出面一锤定音,今后按照这一国际惯例办事,这样就会彻底解决今后还会出现的新世纪和新千年始于何年的问题。(原文登载《科学新闻周刊》1999年第11期)  相似文献   

16.
正当我们今天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丝绸之路从一开始就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史上,除了印刷术和造纸术以外,中国文化在西方一直具有较高的地位。以"中国风"为例,500年前,欧洲大批传教士来华,回国后他们向欧洲人传播了中国文化。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欧洲又掀起了一场"中国风",既包含了  相似文献   

17.
一、绪论1.1,韩国位于东北亚朝鲜半岛南端,境内自然资源贫乏,农耕地仅占22%。韩国民族单一,通用朝鲜语文,字为拼音方块字并间用大量汉字。崇尚中国传统的儒教文化,高度重视教育。二次大战前,朝鲜半岛被日本统治,为典型殖民地经济。由于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北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5,(5):40-41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开赴朝鲜之前,约4万名来自第四野战军的朝鲜族战士在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前就陆续进入朝鲜半岛.这些被称为“朝鲜族师”的部队在朝鲜战争开始的3个月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之后的命运令人唏嘘.  相似文献   

19.
[提要]本文对世纪和年代的起始问题进行了调查和讨论。目前的情况是,国际上多数有代表性的词书仍主张世纪从1年起始,也有主张从0年起始的;对于年代则普遍主张从0年起始。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世纪从0年起始与天文纪年法是一致的,我们支持世纪和年代均从0年起始的主张。希望加强宣传,使各方取得一致的意见。I 问题的提出关于世纪应从0年还是从1年起始,历来是有争议的问题。1989年底至1990年初我国有些报刊曾发表过一些讨论的文章,同时还涉及到年代的起始问题。1989年底,国家技术监督局曾就这些问题发文征求各地方和各部门以及有关专家和学者的意见。所得结论是:普遍认为应从0年起始,但个别地区和学者持有异议。据我们分析,可能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意见,但各自都有其不够令人满意之处:(一)主张世纪与年代均从0年起始;但第一世纪没有0年,是个矛盾。(二)主张世纪从1年起始,年代从0年起始;由于世纪不能被年代所整分,将可能出现“跨世纪的年代”或“难以归属任何年代的年份”等问题。(三)主张世纪与年代均从1年起始;这与目前对年代的用法不一致(参见下文)。Ⅱ 有关的背景材料1.公历纪年公历纪年是在相当于公元525年期间提出的,即所谓基督纪年,但在公元八世纪后才被广泛采用。它的起点是公元1年(简写为AD1),然后依次类推。对于公元前的年号有两种不同的记法:历史学家向前依次记为公元前1年,2年,3年(简写为1BC,2BC,3BC),天文学家则记为0年,-1年,-2年。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2.世纪“世纪(century)”一词源出于拉丁文centuria,原意为“百”,转义为“以百为单位的人或物”。据《牛津英语词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1933))介绍,在英语中用此词表达“百年”,始于1626年。根据我们的调查,在国外各种有代表性的词书中,关于世纪从0年或从1年起始的说明,有以下三种情况:(一)只说明从1年起始的占多数,主要有:[1]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of American Language(1972),(美)*;[2]Longman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1984),(英);[3]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1982),(英);[4]Grand Dictionnaire Encyclop6dique Larousse(1985),(法);[5]Meyers Neues Lexikon(1973),(德);[6]Болъш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Энцикопeдия(1974),(苏);[7]Encyclopedia Japonica(大日本百科事典)(1980);[8]平凡社大百科事典(1985),(日)。(二)只说明从0年起始的极少,例如:[9]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牛津出版社1985香港版,或商务、牛津合版1988)(三)说明有两种不同看法的较少,主要是:[10]Explanatory Supplement to the Ephemeris(英、美合版1974);[11]简明天文学词典(1986)(上海辞书版);[12]Collier's Encyclopedia(1979)(美)。我们将在下节中重点介绍和分析后两种词书所阐述的理由。3.年代“年代”一词除汉语与日语相同外,在其它语种中未见有相应的词。根据《牛津英语词源》[The 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n Historical Principle(1973)]介绍,在英语中大约在1850年前后开始,用twenties,thirties,fourties,…ninties等词分别表示一个世纪中或一个人生命中的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九十年代。在我们所查阅的词书中几乎全部都只说明年代是从0年开始。唯一例外的是我国出版的《辞海》(上海辞书版1979),它指出:“习惯上以出现‘70’为七十年代之始,亦有主张1971-1980年者”。Ⅲ 关于主张世纪从0年起始的理由1.文献[9]是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1974)的汉译本。经查对原书,发现文献[9]把原书对“century”一词的注释,从“20th~,AD1901-2000”更改为“20th~,AD1900-1999”。由于绝大部分英语词典,包括其它版本的牛津英语词典都说明世纪从1年起始,此处更改显然只能代表汉译者的意见,其根据未明。2.文献[10]是由英美两国的历书编算局合编的《天文年历说明补编》,它在天文历书领域有较高声誉。此书初版于1961年,1974年又再版重印,至今仍是一本重要参考书。它的第411页有如下一段说明:“公历纪年的第一世纪在AD100的12月31日结束,即从AD1至AD100的第一个百年已经完结。照样,十九世纪在1900年12月31日结束;二十世纪在1901年1月1日开始,而这个世纪的上半叶在1950年12月31日结束。伴随着这些时节的到来,经常引起普遍的争论。”本书在1974年再版时,作者在正文下方增加了一个脚注,原文是:“The new century is popularly considered to begin one year earlier。”这里指出,上面所说的争论就是关于世纪的起始问题,有不少人认为新的世纪是从较早一年(即0年)开始。有趣的是这里并没有明确地指明谁是行为的执行者,即谁主张世纪从0年起始。一位英语老师指出,对这句话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这是一般人的意见,不包括专家在内”,另一种是“这是多数人普遍的看法,也包括作者的看法”。从英语上下文的语气来分析,他本人倾向于第一种理解。这仅是一家之言,孰是孰非,请读者自行判断。这里顺便提供一个在近150年以前关于这方面争论的记载,它被1933年版的《牛津英语词典》摘录在对century一词的注释中。原文是:“The learned had settled,after a vast deal of popular controvesy,that the century had its beginning on the lst of January,1801,and not on the 1st of January,1800。”(1846,Knight Pass,Working Life I.§1.18)。意即,经过了大量的普遍争论,专家们决定,世纪的开始是1801年1月1日,不是1800年1月1日。3.文献[11]中关于“世纪”的注释如下:“通常从0年开始计算,因不存在有公元0年,所以公元第一世纪是公元1~99年,公元第二世纪是公元100~199年,……公元第二十世纪是公元1900~1999年。亦有主张从1年开始计算的,但国际上多数主张从0年开始计算。0作为首位数字(即0、1、2、……9)也符合现今科技发展的需要。”这里举出了世纪从0年起始的三点理由:(一)规定公元第一世纪只有99年,可以解决没有公元0年的矛盾;(但这违背了“世纪”的原文,是个缺陷)。(二)这是国际上多数人的主张(可能是依据文献[10])。(三)从0开始计算符合科技发展的需要。4.文献[12]指出,天文学家认为有公元0年,历史学家认为没有0年,由此引起无休止的争论;究竟1800和1900是老世纪的最后一年还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一般天文学家认为以00年(即世纪年)作为新世纪的开始为好。这里指出了世纪从0年起始是天文学家的意见。那么天文学家为什么要偏爱“公元0年”呢?Encyclopedia Americana(1983)(美)对此问题有一段说明:“应予指出,历史学家在公历纪年中没有0年,把公元前一年称为1BC,这样公元前的闰年将出现在1BC,5BC,9BC等,而‘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的规律对于公元前将不能适用。为了避免计算错误,天文学家指定了一个0年,前述公元前5,9,13年分别记为-4,-8,-12年,这样闰年的规律就仍可应用了”。5.据我们理解,采用天文纪年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便于计算公元前后年份之间的年数。例如公元前12年(12BC或-11)与公元12年(AD12)之间是相隔23年不是24年,这由天文纪年一看便知。这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被忽视,例如1986年10月16日苏州举行建城2500周年纪念,《文汇报》1986年2月12日第一版曾载文说明。据考证苏州城是公元前514年(即-513年)筑成的,因此到1986年应是2499周年不是2500周年。又如1989年10月7日中外学者在北京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参见《人民日报》1989年10月8日一版),我国邮票公司还在1989年9月28日发行了《孔子诞生二千五百四十周年》纪念邮票。在同时发行的首日封上注明了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即-550),由此推算实际上孔子诞生二千五百四十周年应是1990年而不是1989年。Ⅳ 世纪和年代应用实例1.关于世纪从1年起始的实例(一)胡耀邦报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共十二大报告(《人民日报》1982年9月8日):“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1980年的七千一百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二万八千亿元左右。”这里明显指出,2000年底是二十世纪末。(二)1987年11月2日《人民日报》社论“在十三大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开拓前进”:“从现在到本世纪末的13年间,我们将要迈出第二步,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里的“现在”是指1987年底,再加13年到本世纪末也是2000年底。2.关于世纪从0年开始的实例(一)“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记联合国169号决议(《自然杂志》1990年3期,169页):“1987年12月11日第42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第169号决议,该决议确定从1990年至2000年也即本世纪最后的十年,全世界将开展一个‘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从1990年开始推算十年本世纪末应是1999年底。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联合国的决议,是否代表联合国对世纪起始的约定用法?有待调查。(二)《解放日报》1990年1月6日社论“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历史正处于二十世纪最后一个十年的开端……。”这里也表明二十世纪将于1999年底结束。3.关于年代的实例关于年代从0年起始的实例,在我国报刊和《参考消息》转载的外国报刊的文章中都有。其中最有代表性是《人民日报》1990年1月1日社论“满怀信心迎接九十年代”:“伴随着1990年第一记钟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来到了。”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年代从1年起始的实例。V 结论1.根据调查,世纪和年代都是计量年数的单位,它们的起始是习惯用法。目前国际上多数词书说明世纪从1年起始,少数主张世纪从0年起始;几乎全部都说明年代从0年起始。2.据不完全调查,我国报刊中世纪从1年和0年起始的实例目前同时存在。所有实例都说明年代从0年起始。3.如果采用世纪从1年起始,年代从0年起始的主张,则由于世纪不能被年代所整分,会出现“跨世纪的年代”或“难以归属任何年代的年份”等问题。这是相当重要的缺陷。4.从天文学的角度考虑,采用天文纪年法便于计算公元前的闰年和计算公元前后年份之间的年数。这对于研究古代历史事件也十分方便。如果各方都能同意统一采用天文纪年法,则同样可以采用世纪与年代均从0年起始的主张。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宣传,使大家都能了解各种主张的优缺点,并能得到一致的看法。注释 *据1988年版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Third College Edition)的第二个义项称:“a period of 100 years reckoned from a certain time. esp.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Christain Era : in common usage, a century begins with a year ending in 00 and runs through 99. as 1800-1899, 1900-1999 etc, [AD. 1801 through AD. 1900 is the 19th century AD. ; 400 BC. through 301 BC. is the 4th century BC.]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最早提出四大发明概念的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又将珠算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算盘被称为最古老的计算机. 从1998年至今,我一直从事珠算教学工作,担负着传承珠算文化的重任.2012年,我还成为了“程大位珠算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探讨“程大位珠算法”这门传统技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