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家今年3月宣布,他们在距离地球9000光年以外的一个恒星-行星系统中发现了一颗"超级地球".这是一颗冰冷的岩石行星,质量是地球的13倍,在其所在的恒星-行星系统外围区域环绕母恒星运行.其母恒星是一颗红矮星,体积只有太阳的一半大.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05,(7):7-7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恒星的体积最大也不会超过太阳的150倍。在这项研究中,天文学家将哈勃太空望远镜对准银河系中恒星密度最大的区域——圆拱星团,以便获得最好的观测样本。科学家原本期望能在那里发现质量为太阳的500倍至1000倍的超级大恒星,然而,尽管他们分析了那里的上千颗恒星,却没有发现有一颗恒星的质量超过了太阳的130倍。据估算,尽管两颗超大恒星的碰撞可以产生一颗质  相似文献   

3.
《科学之友》2008,(6):13
日前,科学家发现了彼此近距离环绕的两颗新生恒星,它们共享着星系物质,在太空上呈现出“巨大花生”的外形。这一组花生恒星距离地球1300万光年,位于一个叫做Holmberg IX的小星系之中,两颗恒星都非常明亮,而且它们的质量是太阳的15倍。在它们的圆形轨道上,一颗恒星在另一颗的前方运行,从地球的观测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06,(6):7-7
科学家今年3月宣布,他们在距离地球9000光年以外的一个恒星-行星系统中发现了一颗“超级地球”。这是一颗冰冷的岩石行星,质量是地球的13倍,在其所在的恒星-行星系统外围区域环绕母恒星运行。其母恒星是一颗红矮星,体积只有太阳的一半大。“超级地球”所在的区域有些类似太阳系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最近观测到宇宙"旋转木马"VFTS102,这是迄今观测到自转速度最快的超大质量恒星,其赤道区域环绕轴心以每秒600千米的速度高速旋转。由于离心力作用,如此之高的自转速度几乎能将这颗恒星撕裂。VFTS102非常炽热,是一颗高度发光的恒星,亮度为太阳的10万倍。这颗恒星曾拥  相似文献   

6.
《科学24小时》2011,(9):51-51
日前,天文学家目睹了一个大质量黑洞吞没并撕裂一颗恒星的过程。科学家们接收到了这颗遭遇厄运的恒星在生命最后一刻发出的强烈辐射,这些电磁波穿越了38亿光年的广袤空间,抵达地球。  相似文献   

7.
美国科学家和意大利科学家在遥远的天际又发现了一颗飞速旋转的恒星。这是一颗脉冲星,位于狐狸座和天鹅座之间,每秒钟旋转一百六十三次,它是迄今发现的第二颗飞速旋转的恒星,去年在狐狸座发现的脉冲星每秒钟旋转六百四十次。科学家们说,他们发现这颗新发现的脉冲星是某个二星系的成员,它和另一颗恒星相互环绕运行。这颗脉冲星和狐狸座的那颗脉冲星理应减速,但它们能够在很久以后依然如此快速地旋转,科学家们相信,这种二星系可以对此作出解释。据信,脉冲星是大星球早年爆炸后的残留物,爆炸产生了较小的恒星,它的原子紧紧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结构紧密的星体。科学家们说,爆炸的力量导致了这些分量沉重、结构紧密的恒星快速地旋转,每旋转一次,就产生横  相似文献   

8.
<正>100多年前,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恒星。如今,这颗名为HD140283的恒星被确定为宇宙中最古老的恒星之一,它距离地球186光年。科学家指出,宇宙大爆炸发生于137.7亿年前,HD140283是大爆炸之后形成的首批恒星之一。天文学家通过计算预测,这颗恒星的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09,(12):8-8
在下面这幅艺术想象图中,一颗大质量、小个头的白矮星(图中左下部)正在盗取来自明亮恒星HD49798(图右上部)的物质。从1997年开始,科学家一直在搜寻这颗恒星附近神秘X射线的来源。2009年9月,欧洲空间局的“XMM-牛顿号”人造卫星终于揭示,这些X射线原来是来自正在迅速旋转的一颗白矮星——死亡恒星的残骸。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一个天文学家小组首次拍摄到了一颗系外行星的图像。这颗编号为GJ 504b的行星是一颗巨行星,大小与木星相当,是迄今使用直接成像技术在一颗类太阳恒星周围发现的质量最小的系外行星。科学家发现,由于这颗行星大气中的云量较少,所以散发出暗红色的光芒。这颗行星的有效温度约为237℃,围绕GJ 504恒星公转的距离几乎是  相似文献   

11.
动态点击     
《科学24小时》2011,(9):51-52
天文学家观测到大质量黑洞撕裂恒星日前,天文学家目睹了一个大质量黑洞吞没并撕裂一颗恒星的过程。科学家们接收到了这颗遭遇厄运的恒星在生命最后一刻发出的强烈辐射,这些电磁波穿越了38亿光年的广袤空间,抵达地球。美国宇航局的"雨燕"(Swift)卫星在天龙座方向接收到一次剧烈的伽马射线爆发事件。起初,分析人员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恒星塌缩引发的一次普通伽马射线爆发事件,但是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显示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2.
正科学家最近宣布,在另一颗恒星周围发现了第一颗除地球外的可居住行星.这也证实了其他恒星的可居住地带内存在地球大小的恒星。可居住地带是指宇宙空间中距离恒星不远也不近、温度不太高也不太低的区域,这些区域允许行星上存在液态水。这颗恒星——"开普勒186"是一颗非常暗淡的矮星,它位于天鹅座,距离地球大约500光年。"开普勒186"有  相似文献   

13.
前沿     
《科学之友》2020,(4):4-5
正科学家意外发现一颗类似于地球的行星在搜寻系外行星时,科学家意外发现了一颗类似于地球的行星——TOI 700 d。这颗行星由美国宇航局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发现,它是一个遥远太阳系中的三个天体之一。它并不像周围的天体以及科学家发现的大多数行星,它的大小和地球类似。另外,它围绕恒星公转的距离允许其表面存在液态水。作为一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行星,TOI 700 d还位于其公转恒星的宜居带,这对科学家来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广袤宇宙中最著名的一颗恒星,我们常常将太阳当作比较其他恒星大小的标准。其实,绝大多数的恒星都很小,它们往往只有太阳质量的10%~20%。如果我们将它们称为小恒星的话,那么太阳就是中恒星,而大恒星的质量往往是太阳的几十倍甚至数百倍。恒星家族的分布规律很有趣——小的多,大的少。如果按比例来估算的话,一颗大恒星的存在,往往意味着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于2012年5月宣布,观测到一个黑洞吞噬一颗恒星。而科学家一直在怀疑,在我们所在的银河系的中心,也潜伏着一个超大黑洞,它撕碎恒星,上演着一幕幕“宇宙谋杀大戏”。  相似文献   

16.
科学之窗     
太阳曾经也有“伴侣”日前,美国多所大学的科学家宣称,太阳可能也曾是某个双恒星系统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太阳可能拥有过一颗伴星。之后,不知是何原因,这颗伴星逐渐远去,只留下太阳“独守空房”。有关成果的论文发表在5月份出版的《发现》杂志上。科学家们是利用不久前发现的“赛德纳”小行星所拥有的独特运行轨道推算出这一结果的。据介绍“,赛德纳”的椭圆形轨道似乎被某种外力拉长,公转周期长达1.2万年。科学家认为“,赛德纳”和柯伊伯带中那些运行轨道怪异的小行星可能受到了某颗未知恒星的吸引。科学家们认为,这颗未知恒星并非仅仅是从…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在研究了四颗陨石后认为:自然界无数颗熠熠发光的钻石,可能生成于45亿年前,由一个行将消亡的“恒星”引起的。芝加哥大学的R·刘易斯认为钻石可列入宇宙里最古老的物质。对钻石的研究可窥测恒星的化学性能;如果科学家能探测到钻石的形成过程,这将有利于改善人造钻石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8.
宇宙动态     
《科学之友》2006,(4):12-12
科学家发现“超级地球”天文学家利用“引力微透镜”技术在遥远的外星系发现了一颗冰冷“、笨重”的行星。由于这颗行星与地球十分相像,所以科学家们称它“为超级地球”。据报道,这颗行星的质量为地球的13倍。它围绕旋转的恒星距离地球约9000光年,大小为太阳的一半。这颗系外行星距离恒星的距离不像地球离太阳那么近,大约处在类似于太阳系中木星和土星的位置。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有岩石行星处在类似于太阳系的气态巨行星的位置。他们将这颗行星称为“失败的木星”,目前还不清楚为何这个行星没有发展为气态巨行星,不过据推测,在该行星形成…  相似文献   

19.
根据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发现.宇宙约有1250亿个星系。银河系仅是其中的一个普通星系.太阳仅是银河系3000亿颗恒星中的一颗普通恒星,地球仅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一颗中等个儿的行星.这大大增强了科学家们寻找系外类地行星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动态点击     
《科学24小时》2011,(4):51-52
巨型恒星逃逸形成弓形激波一颗大质量恒星正飞速脱离其原有的伴星,冲进浩瀚的宇宙深处。其结果便是和星际尘埃发生剧烈摩擦,产生了这张图像上显示的黄色弓形激波区。这颗恒星编号为蛇夫座ζ,这是一颗巨星,其质量约为太阳的20倍,距离地球460光年,已经有400万岁。在这张照片中,原本应为红外线的光被人为处理成了我们肉眼能看见的可见光色彩,这颗恒星就位于这片弓形激波区中,呈现为一个明亮的蓝色星点。蛇夫座ζ之前与另一颗质量更大的恒星组成双星系统。不过,当那颗恒星以超新星的形式爆炸之后,蛇夫座ζ便被像一颗子弹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