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家们认为:南北极地区巨大的冰层是造成南极大陆和北极的格陵兰岛内陆地区没有发生任何地震的主要原因。南北极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冰层极厚。据测算,冰层达到了这些地区总面积的80% ̄90%。厚大的冰层对底部产生巨大的压力,使底部几乎处于一种"熔融"状态。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们认为:南北极地区巨大的冰层是造成南极大陆和北极的格陵兰岛内陆地区没有发生任何地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欧罗巴(木卫二)是太阳系中最光滑的天体之一。尽管欧罗巴拥有包括陨击坑在内的许多表面特征,但陨击坑数量却少之又少。科学家推测,欧罗巴表面是一系列脆性冰板块,它们漂浮在一个较温暖的对流冰层顶部。对流冰层下方很可能是一个地下海洋。最近的观测显示,这些冰构造板块在移动,以接近于地球火山的机制产生羽流和"冷熔岩"。  相似文献   

4.
狂暴的边界     
在板块交界的地方,板块频繁地发生着碰撞、挤压,造出巨大的山脉和深邃的海沟.在这些地方,地球的暴怒达到了顶点,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地震、火山和海啸都产生于此.  相似文献   

5.
<正>1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学术高地——强震孕育发生的大陆活动地块理论框架建立地震作为一种重大自然灾害,直接影响着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 20世纪中叶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对发生在板块边缘约占全球80%地震的分布特征、形成机制、活动规律、动力过程等给出了合理解释,但是却很难解释发生在远离板块边缘,特别是大陆板块内部成灾性最大的大型、特大型地震[1,2].与大洋板块不同,大陆板块具有变形广泛、  相似文献   

6.
2004年印度尼西亚9级大地震前的潜热通量异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海岸发生的9级大地震前后地球表面潜热通量的时空演化过程, 发现如下几个现象: (1) 在印尼9级大地震前, 在震中及其附近地区, 出现了显著的潜热通量异常; (2) 地震前最大的潜热通量异常出现于缅甸小板块中段俯冲带上, 这里正是地震破裂带的中部, 也是余震集中的区域; (3) 异常发展具有由弱到强、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 异常开始出现在缅甸小板块张性东边界及其东侧海盆, 然后向压性西边界(即海沟俯冲带)和印度洋发展, 地震后潜热通量异常消失. 震源系统是一个耗散系统, 地震前应力增强使系统与外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加激, 提高了海面和大气之间水热交换的速率, 这可能是导致潜热通量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大地的脉搏     
1999年,一系列大地震不期而至。从哥伦比亚到希腊,从土耳其到我国台湾,地震所到之处,残墙断壁,遍野哀鸣。科学赋予了人类巨大的力量,我们能够乘飞船邀游太空,上Internet浏览世界,用基因技术改造生命,那么面对地震,人们做得怎么样呢? 把握地球的脉搏 地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星体,它的表层由几大板块组成,在板块内部还存在一些裂痕,即断层。地球的板块间相互推挤,在板块边缘及  相似文献   

8.
洪汉净 《自然杂志》2011,33(5):266-270
1990年日本云仙岳火山和1991年菲律宾皮那图博火山喷发,引发了菲律宾海板块西缘的活动。全球板块运动以及相应的地震、火山活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特大地震活动以南半球为主, 发生了2004年苏门答腊Mw 9.1大震(Mw是矩震级),2010年智利Mw 8.8级大地震。火山活动也有类似表现,两个VEI≥5(VEI是火山爆发指数)的喷发都发生在南半球。2011年日本仙台东发生Mw 9.1级大震造成巨大的灾难,也影响了世界地震活动的格局。考虑到1933年日本三陆大震后的图像,日本弧大震可能没有完全改变全球活动格局。  相似文献   

9.
根据全球构造板块学说,地壳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为彼此相对运动的板块,板块当中有的块大.有的块小.大的板块有六个,它们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全球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大板块的边界上,一部分发生在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上。经科学家研究,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三个: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震活动和地震地质主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欧亚板块东南部。它不仅是西太平洋地震系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系的汇合地区,而且也是世界板块内部地震活动最强的地区之一。境内地震活动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依据地震活动、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场和构造应力场等特征,将我国划分为10个地震区(图1),地震区內还分出了地震亚区和地震带。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从人员的伤亡程度来看,地震是群害之首。地球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遭受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其中尤以地震的影响最为严重。中国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20世纪,全球共发生过3次8.6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其中2次在中国,而全球发生的2次导致万人死亡的强烈地震也都在中国。因此,尽快研发针对地震的新技术、新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这对人类来说,同样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2.
地球自转运动与新疆灾害性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大伟 《科学通报》1990,35(8):619-619
新疆地处欧亚板块的中南部。它受到南面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作用,以及西伯利亚板块向南挤压的影响,使新疆成为一个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的内陆地震区,列居全国第三位。新疆自有历史记载的1600年到1988年,新疆发生包括3次M_s≥8.0级大地震和18次7.0—7.9级灾害性地震马宗晋等人在研究内陆地震的动力问题时,曾认为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应考虑为全球地震活动的一种主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地震集中发生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由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作用,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主要地震带就有23条,这些断裂带上均发生过强烈地震.本世纪以来,我国共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近600次.  相似文献   

14.
在自然界的神奇巨大的力量中,火山爆发的威力一向使人畏惧。哥斯达黎加位于中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和火山爆发。由于板块的俯冲作用目前仍在进行,预示着在不远的将来还会有不少的地震和火山在此爆发。不久前,一个由多国科学家和记者组成的火山考察小组对该国境内的5座活火山进行了为期11天的科学考察。以下是小组成员自述的考察经历。  相似文献   

15.
论甘青川发震块体及其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志德 《科学通报》1983,28(2):111-111
近二十年来,板块构造的研究中反映出板块边界与大地震的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揭示了地震发生的某些规律性,明显地表现于海洋和大陆边缘。随着研究的深入,各地学者陆续把板块划分的更细一些,涉及到大陆内部一些板块边界的划分,即属于次级板块或孕育中的分离板块边界。我们曾讨论过大陆内部次级板块边界地震活动的特征,并提出划分次级板块边  相似文献   

16.
地震ABC     
大地震在转瞬之间将一座座城镇夷为平地,使许多家人生死两隔.那么,地震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地球活动?它为什么拥有如此巨大的能量?  相似文献   

17.
新疆乌恰三次大震与某些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民权 《科学通报》1988,33(13):1007-1007
新疆乌恰地处印度洋板块向北楔入的尖角与欧亚板块碰撞的接合部位,构造运动强烈,是地震活动十分活跃的地区。该地区1949年以来发生过三次M_((?))≥7.0级大震,即1955年4月15日7.0级地震(双主震),1974年8月11日7.3级地震和1985年8月23日7.4级地震。对比分析震中区及邻近地区的历年气象资料与震前的资料发现,震中区震前的某些气象因素存在明显异常;同时,三次大震都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低值年份。因此环境因子与大震之  相似文献   

18.
许多人谈震色变,这是不难理解的。但是,如果人们懂得地震是怎么回事,那么他们就会知道地震来了怎么办,懂得采取紧急措施保护自己,就可避免一些伤亡。大小地震给人的感觉象什么?地球上绝大多数都是小地震,人们感觉到嗄嗄的震动和低沉的隆隆声;而对高频振动十分敏感的玻璃和陶瓷则出现叮叮当当的响声。如果从远传来的地震,人感到就象站在船的甲板上那样有轻微地摆动。远处传来的大地震,开始也使人感到象小地震,紧接着便发展为剧烈地振动。其地震声深沉而洪亮,实质上是通过地球传播的一种巨大能量,因而特别吓人。细心人很容易听到由远及近的地震声,这声音有时从耳边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地震与水旱的地域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汤懋苍 《科学通报》1995,40(19):1795-1795
我国地壳同时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挤压.印度板块表层的向北运移速度平均是6cm/a,此乃多年平均结果,对个别年可以相差很大.在板块加速挤压的年份,由于应力积累的加速,板缘地震就增多,这已是地震界的共识.于是板缘地震的多寡可以作为板块间挤压强度的一种指标.地壳的张合变化对大气运动会有什么影响?作者曾提出,当地壳受挤时地裂隙变小,妨碍地内流体(液或气体)上传.使地表层变冷,致使干旱少雨.本文的统计事实再次表明此看法可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与地震共存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猝然发生,短短80秒内,地震释放的巨大能量将一座座城镇变为废墟,让无数家人阴阳两隔. 就人类而言,地震是灾难,在所有自然灾害中,地震是最具破坏力的,它在短短数十秒甚至数秒内突然降临,使人们几乎没有逃生的机会,它所造成的破坏要花许多时间才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