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序幕与约会     
人类的文化给地球增添了灿烂的光辉,人类的文明世界从出现曙光到现在还不足1万年,未来的旅程更为远大辉煌。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迪斯尼世界的未来世界中的巨型球体——地球号飞船(本刊1997年3月号封面)里向人们生动地展示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在地球号飞船的近旁有一个“地平线馆”,里面有一幅巨大的壁画(高约12米,宽约24米),名为《序幕与约会》,展示了几千年来人类豪迈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正>气候变化最糟糕的不确定性超出了气候模型的范围,但可以用其他方式来思考—特别是从过往的气候中学习。地球未来的气候也许会——也许不会——出现像多米诺骨牌的一连串临界点,在尚不确定的多个世纪后,将地球气候系统转变为一座温室。海平面会上升大约70米,新的极端地表风暴很可能是人类从未经历过的。这些最糟糕的情况很可能只是推测。但在气候科学和气候建模的当前状况下,我们无法自信满满地排除这些可能性。因此,在人类历史中从未有过比这更有力的理由来支持应用预防原则。  相似文献   

3.
25万年后,一只好奇而聪明的狒狒可能会从地下挖出一个车轮、一只塑料袋或一张计算机碟片。地球上目前拥有65亿人口,许多科学家都在谈论"人类时代"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譬如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人类释放的化学物污染了海洋和河流,人类的滥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那么,假如人类在一夜之间突然从地球上全部消失,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美国科学家艾伦·威斯曼博士在其新书《没有我们的世界》中,对没有人类的地球将会怎样戏剧性变化进行了大胆的科学狂想。  相似文献   

4.
在银河系的数十亿颗恒星中,有一颗特别引人注目——它就是太阳。太阳是宇宙中最复杂的天体之一,更同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物息息相关。可以说,太阳既是人类的朋友,同时也是人类的敌人。本刊特分两期介绍太阳对人类的影响;本期介绍太阳为什么是人类的朋友。空气我们呼吸的是什么?谁给植物接花粉?谁赶着云彩四处漂荡?谁在水面掀起波浪?空气,就是这些问题的答案。空气是地球上的生命必不可少的,而太阳就是驱动空气的力量。风——空气的流动,是由太阳引起的。太阳加热海洋,海洋又加热它上面的空气;热空气会向上升,周围的冷空气就会…  相似文献   

5.
正每当春节临近,在中华大地上就会上演几亿人回家的壮观大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春运"。与人类的"迁徙"相比,动物界的迁徙要艰难和伟大得多。为了完成生命的延续和轮回,动物们往往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在几个月内完成上千甚至上万千米的迁徙。在天空中、陆地上、海面下,迁徙的动物们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地球上最神奇的旅程。北极燕鸥:最远的飞行是绕地球一圈物种档案SPECIES FILE NO.01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9月8日,美国宇航局小行星取样飞船——"奥西里斯-雷克斯号"发射升空,开启了一趟意义重大的太空之旅。这趟旅程可能会大大深化我们对早期太阳系的理解。2016年9月8日,美国宇航局第一艘小行星取样飞船——"奥西里斯-雷克斯号"(以下简称奥西里斯)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从而开启了一趟意义重大的太空之旅。这趟旅程可能会大大深化我们对早期太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许多年。当我们辛勤开拓,发展农业、建造城市、发明复杂语言,甚至向其他星球发射信号的时候,环顾四周,我们很难相信这一切会有尽头。但科学家们却说,在地球上曾经出现的物种中,99%已经灭亡,轮到我们人类的时候只是个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面包     
<正>贝丝常常参加一个写作社团组织的活动,被要求在周末的两天内写出1 000单词以下的微型小说。她是个爱吃面包的人,有天突然迸发出一个点子,假如以面包为题写一篇科幻小说会如何?于是便有了这篇小说。小说的世界里,外星种族丹杜尔人摧毁了地球,但它们的目的不是要毁灭人类,而是想获得人类对于往昔美好地球的回忆。丹杜尔人把这些回忆当作美食来享用……对于人类来说,大声说出他们对于地球的记忆是危险的——背叛的——行为。这意味着,他们冒着让丹杜尔人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的风险。然而,当人们走进桑娅的地球面包店,他们常常情不自禁,只能无视  相似文献   

9.
吴沅 《自然与人》2010,(1):18-21
伟大的航天学奠基人。俄罗斯火箭之父康斯坦丁·埃德多维奇·齐奥尔科夫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类不会永久被束缚在地球的摇篮之中。”果然。在庆祝他诞辰100周年活动的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鲁特尼克1号,一举冲破了地球的束缚;紧接着。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双双于1969年7月20日踏上了月球表面。终于实现了人类飞出地球的夙愿。但这仅仅是字宙航行迈出的第一步。浩瀚太空还有待人类进一步去探索!  相似文献   

10.
偌大的房子     
<正>我们有一间老房子,很大很大,至今依然坚固耐用,虽然时不时会有或大或小的麻烦发生。这么说吧,只要没有毁灭性的灾难,它是不会坍塌的;只要没有住户在里面过分糟蹋,它总是可以居住下去的。回想起来,这座房子的年代实在久远——自草草建成到今天,已经矗立了数十亿个年头。嗨,你挺聪明!是的,它就是地球,我们的家园。我说"我们的家园",这个"我们"指的当然不仅仅是人类,还包括了人类之外林林总总的动植物,当然还有  相似文献   

11.
奇云 《世界科学》2004,(4):19-19
鸡基因组序列草图 2004年3月1日,美国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发布新闻公报称,美国华盛顿大学威尔逊博士领导的一个小组经过一年工作,首次成功测绘出鸡的基因组序列草图。这也是迄今完成的首张禽鸟类物种的基因组序列草图。 威尔逊博士选择了家鸡的远祖——红原鸡(见上图)为测绘对象,绘出的草图中约包含10亿对碱  相似文献   

12.
在宇宙中除了我们人类以外,是否还存在着其它智慧生命呢? 科学家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论,使得在他们之间形成了两个阵营。其中一个争辩说,地球围绕着一颗普通的恒星在旋转,而地球也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因此既然我们人类能在地球上生存,则智慧生命在宇宙中一定是比比皆是的了。这一推论和“地球寻常原理”的观点是并行不悖的,该原理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如此普通,以致可以作为宇宙中生命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全球各国领导人第28次会晤,誓要应对气候危机——这一次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举办,阿联酋是全世界最大的产油国之一——各国领袖需要重新思考气候变化的威胁和这个时代的一些其他的核心挑战。其他的核心挑战包括生物多样性的毁灭性丧失和普遍的塑料污染。现在,在全球最高的山脉、最深的海沟和我们的血管中都能找到塑料污染物。我们当前这个时代,这个被称为人类世的纪元,在地球的漫长历史中是史无前例的,一个单一物种会如此迅速地重塑地球气候的未来,改变所有其他让地球宜居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假如没有太阳,也就不会有太阳系。如果地球还存在,生命是否存在就很难说了,因为在茫茫宇宙中,出现一个存在生命的星球是极其偶然的。当然,假如起初没有太阳,也就很可能没有我们人类存在,我们也就没有可能在一起谈论这样的一个话题。接下来我们继续猜想,假如我们突然失去太阳,地球将会怎样呢?没有人类的地球又将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15.
天上的帆船     
造访邻居 迄今为止,我们的无人探测器已造访过所有邻居——太阳系里的其他行星,只有冥王星是个例外,不过,据说那是天上的一座大雪山,肯定不会有什么外星人。人类的足迹到过月球,但是那里是一片荒凉。至于其他邻居,无人探测器的“眼睛”——照像机告诉我们,要想在它们上面找到外星人是根本没戏的。这样看来,太阳系里恐怕充其量也只有一些微生物了。据说可能会在火星、某个小行星、泰坦星和欧罗巴星上找到微生物。泰坦星是土星的一颗卫星,叫做土卫六,它的大气层中有些地方很暖和;欧罗巴星是木星的一颗卫星,叫做木卫二,在它寒冷无比的表面下可能有海洋。但是,即便在这些“希望之星”上,发现微生物的可能性也不大。 到宇宙深处 太阳系之内,肯定是惟地球独尊了,可是,太阳系之外呢?那里有很多行星和恒星,行星围着恒星转,组成许多行星系统。就像太阳系一样。地球是一颗行垦,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和其他所有围着太阳转的行星,就构成一个行星系统。既然地球上有人,那么在太阳系以外,那些围着恒星——别的“太阳”转的行星上面,大概也会有人——外星人吧?但是我们知道,如果地球离太阳再远一点,我们就会被冻死;如果更近一点,我们就会被烤干。我们之所以能存在,一个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6.
陈家宽 《科学之友》2003,(12):12-13
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生存、繁育,依赖于两个环境,一个是自然界中的氧气、水、温度这些无机环境;第二个是有机环境——生命物质系统,也就是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人类的衣食住行必须依赖于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特别是有机环境,比如吃的,穿的,医疗,这都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给我们提供的。所以生物多样性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政府签约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命题:生物多样  相似文献   

17.
美国国家地理协会成立已有一百年。在这一百年中,我们始终以全面、深刻地了解地球这个人类的赖以生存的环境为宗旨。在今后第二个一百年中,我们在进一步认识世界的同时,还要妥善地管理好人类居住的星球,这一点更为重要。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人类错过了许多主动和地球协调好关系的机会,以至使如今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留有人类遭到自然报复的印迹。人类现在已处于被动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卓然 《科学24小时》2020,(12):25-27
<正>最近人们热传网红高晓松的一句名言:不被人嘲笑的梦想,就不是真正的梦想。时下最令人嘲笑的梦想者——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的助教大卫·邓恩博格,他的梦想是解决在失去太阳的情况下人类的生存问题。大卫·邓恩博格解释,自己的梦想来源于一篇科学论文:如果地球发生一次遮天蔽日的劫难,地球生物包括人类会因为失去食物而灭绝,  相似文献   

19.
重返月球     
<正>尽管公众热情不高,美国宇航局的阿尔忒弥斯项目还是会继续,因为空间飞行计划得到了美国国会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是大国地位的象征。美国宇航局在2023年4月向公众介绍了阿尔忒弥斯2号任务的机组成员——半个多世纪后人类第一次计划前往月球——这标志着美国及其国际合作伙伴对这次载人登月活动的严肃态度。这个场面并不多见。两任美国总统——布什父子——都曾发表重要讲话,宣布宇航员将重返月球,进而探索火星。然而,两次讲话之后,跟进的项目都很快夭折。于是,自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宇航员以溅落太平洋的方式返回地球以来,人类再也没有离开地球表面超过650千米。  相似文献   

20.
美国时间8月10日晚(北京时间8月11日),在距离地球400千米的空间站内,41岁的俄罗斯宇航员尤里·马连切科和位于美国得州航天城休斯敦的26岁未婚妻叶卡特林娜·德米特里耶娃终于如期举行了他们等待已久的“太空婚礼”。种种迹象显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在地球大气层之外举行的婚礼,而这对新人无疑将会因此而名载史册。“我愿意!”——隔着400千米马连切科和叶卡特林娜10日举行的“太空婚礼”分别在两个现场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