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果地球上的人类只剩下100个,你会有什么感觉?地球这么大,你却找不到自己的家园,你又有什么感觉?不要以为我在危言耸听,这样的事情正发生在野生中华鲟的身上. 从海洋到江河的旅程 中华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鲟鱼,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古老珍稀鱼类,平时生活在我国东海、南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在海中生长发育.雄鱼长到9岁左右,雌鱼长到1 4岁左右,可达到初次性成熟.性成熟的中华鲟在7~8月间由海洋洄游进入长江,在长江中上溯洄游一年,于第二年10月左右到达长江上游的产卵场.  相似文献   

2.
在今年3月热播的电视剧《林海雪原》中,有一个镜头令人回味:夜幕降临,堆堆篝火在飘动,不料野鸡接连飞进火中,成了小分队的美味。这个情节并非是编者虚构。“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正是20世纪40年代黑龙江乃至东北自然生态的缩影,然而,现在这些野趣已成为老一辈人讲述的遥远故事。50年前,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湿地面积有536万公顷,占整个平原面积的80.2%,是我国最大的湿地,在世界上亦属罕见,但现在只剩下难以连片斑块状湿地113公顷。短短的50年,湿地锐减了79%湿地被大量蚕食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发源地,无数种类的动、植物赖其生存。湿…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的初级教育课本中,总会提及一本名为《天工开物》的著作。这本由宋应星(1587-1661)写成的作品,记载了中国明朝中叶以前的各项技术,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其中尤为宝贵的是121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堪称中国工艺史研究的核心资料。文明繁衍、文化传承,社会发展至今,很多传统工艺的生存基础已渐趋薄弱,尤以民间手艺最为突出。曾经那些走街串巷的榔头挑子、耳熟能详的吆喝声,还有"瞬息万变"的指上功夫,如今都何去何从,除了过来人存在记忆深处,大多已成为孩童眼里的  相似文献   

4.
正北极的海冰一年四季正在悄然变化着,海冰覆盖的总面积呈逐年减少之势。这有可能是数百万年来我们星球发生的最为深刻的改变。在我们地球的顶点——北极,改变正在悄然地发生:春季快速跳过,这成为北极年度循环的一个关键时刻。北极的海冰覆盖面积每一年都在3月达到它的最大值,然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融化缩小。  相似文献   

5.
<正>世界上的顶级食肉动物正面临着大麻烦:考察过31种大型食肉动物(体重超过15?kg)之后,研究者发现它们当中的77%的数量正在减少,而且半数以上已经失去了曾经活动范围的大半。其中,基因独特的西非狮子可繁殖的成年个体数量已经降到了250只。  相似文献   

6.
谢懿 《世界科学》2009,(8):9-10
太阳活动是否进入休眠期 自1843年德国天文学家萨缪尔·H·施瓦布(Samuel H.Schwabe)首次发现太阳黑子具有大约11年的循环出没周期以来.科学家已经非常细致地监测了太阳的活动。在最近的这一阶段,太阳似乎在去年秋季已进入它最平静、黑子最少的时期。  相似文献   

7.
濒临消失的语言往往蕴藏着独特的知识内涵,它们的快速消失,让语言学家大感忧虑,自由作家依柏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对此做了深入报道.  相似文献   

8.
濒临消失的语言往往蕴藏着独特的知识内涵,它们的快速消失,让语言学家大感忧虑,自由作家依柏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对此做了深入报道。小小的铸铁平锅内,燃烧着撒尔维亚干叶尖,像一排点着的火柴。吉文这位美国原住民中希达察族(Hidatsa)的老人,手持平锅走进不同的房内,口中念念有词地说着土语。这间北达科他州佛伯侯保留区的两间小屋,顿时烟雾弥漫。吉文捏息了叶草蒂,与芝加哥大学语言学家柏宜尔隔着餐桌坐下。吉文解释说,燃烧叶草是清除屋气,好让话说得客观。现在他准备以祖先传下的语言,谈论他们的古语。希达察语如其他许多种语言一样…  相似文献   

9.
双木 《自然杂志》2006,28(6):352-352
由于降雪增多、永久冻土的融化和天气的变化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今天。西伯利亚最大的河流中有一条向北极倾泄的淡水数量要比60年前多了10%。这个结果与气候变化势必会改变北极地区水循环的预言是一致的,然而,对于要蘑点维持海洋现状的人而言却是一个令人担扰的信号。进入北部海域的淡水越多。海水的密度越低,下沉的可能性也就越小。现在,这种下沉将有助于驱动一股强有力的保持气温和稳定性的大西洋洋流。  相似文献   

10.
北极冰川正在渐渐融化,在下个世纪某个炎热的夏天,它有可能彻底消失。这一令人震惊的结论,是科学家根据他们随两艘破冰船航行时采集的数据分析得出的。这两艘破冰船,一艘是美国的"北极洋号",另一艘是加拿大的"路易斯·圣诺岛号"。他们于1994年从美国阿拉斯加出发,经冰岛,  相似文献   

11.
曾经是土著美国人钟爱的用作头饰和印第安武士的胜利图腾,一度令首批到达美洲的欧洲人为之着迷……然而在猎杀和栖息地被破坏的双重打击下,60年来,没有人确切地看到过它的身影,直到最近,在隐秘的洼地森林中,它突然现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热带海洋生物了解较多,因为热带海水比较温暖,便于潜水者去水下拍摄和采集标本。然而,对于酷寒的极地海域来说,那里的动物则鲜为人知。近年来,俄罗斯一位海洋生物学家多次潜入冰冷的北极海水中,拍摄到了许多美丽的鲜为人知的海洋生物。这位勇敢的海洋生物学家名叫亚历山大·塞莫诺夫。6年前,塞莫诺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热带海洋生物了解较多,因为热带海水温暖,便于潜水者去水下拍摄和采集标本.然而,对于酷寒的极地海域来说,那里的动物则鲜为人知.近年来,俄罗斯一位海洋生物学家多次潜入冰冷的北极海水中,拍摄到许多美丽的鲜为人知的海洋生物.  相似文献   

14.
15.
颜其德 《科学》1999,51(6):23-25
  相似文献   

16.
在太阳系冰冷的深渊是否有一颗新的行星潜藏着?少数天文学家认为这是完全可能的。他们的论点是,该行星的重力吸引力把它的图像留在海王星和天王星轨道的扭曲处。但是去年11月份在伦敦由皇家天文学会(RAS)召开的行星X的国际研讨会上,代表们判断认为,任何对行星X的探索都可能是一种无益的追求。在RAS会议上,关于行星X的想法受到了三个不同方面的诘难: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地球上拥有67亿人口.这也是地球上最拥挤的时候.许多科学家都在谈论"人类时代"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譬如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人类释放的化学物污染了海洋和河流,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等.  相似文献   

18.
北极研究,从梦想走向辉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走向南极和北极,是多少代中国人的两大梦想。1984年,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将走向南极的梦想变成现实,并延续成长达28年的美丽画卷。然而,虽然北极距离中国更近,但走向北极的梦想实现起来要困难得多,北极科学考察的起步整整晚了11年。今天中国的北极研究与南极研究一样,正在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19.
1000年前生活在欧洲的贵族,常常用海象牙雕刻一些圣物来显示财富或朝拜天主. 科学家在欧洲各地的中世纪早期遗址中发现了数百件海象牙工艺品,包括手杖柄、圣物盒和描绘宗教人物的小雕塑等.这些海象牙艺术品的发现证明了曾经的贸易网络从地中海一直延伸到北美洲.这种贸易是当时生活在格陵兰岛的挪威殖民地人们的经济支柱.格陵兰岛挪威殖...  相似文献   

20.
三次难忘的冰塔林之行冰塔林是北半球中低纬度冰川区域的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是大自然给人类创造的壮丽奇观,珠峰北坡的冰塔林是富有代表性的景观。自1966年以来,我因科学考察之需,曾经8次进入珠峰地区考察,其中,于1966年、1975年和1980年春前后3次进入冰塔林区域。1966年春,我第一次来到珠峰北坡进行科学考察。5月下旬的一天,我陪同其他三位队友进入中绒布冰川海拔5300~5600米地区,采集冰雪样品。塔林半球中低纬度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