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0.618,许多人都知道,它叫“黄金分割法”。它的提出,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创始人乃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它是被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誉为“黄金分割律”,简称“黄金律”或“黄金比”。有人曾断言:“宇宙万物,凡符合黄金分割律的总是最美的形体。”事实证明,0.618在建筑、书法、绘画、音乐等领域都有充分体现,医学与0.618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可以解释人为什么在环境温度22~24摄氏度时感觉最舒适。因为人的正常体温37摄氏度与0.618的乘积为22.8摄氏度,而且在这一环境温度中,机体的新陈代谢、生理节奏和生理功能均处于最佳状态,在人… 相似文献
2.
2002年4月25日至5月5日,南非亿万富翁沙特尔沃思花了2000万美元,搭乘俄罗斯“联盟号-TM34”飞船,与一名俄罗斯宇航员和一名意大利驾驶员一起登上国际太空站,成为世界上第二位“自费太空游客”。沙特尔沃思一回到地球,就对记者说:“太空旅行的享受极奇绝妙,是地球上任何一种快乐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3.
4.
当我亲眼目睹米尔顿·平克莱现身时,我简直大惊失色,目瞪口呆! 你们想必还记得他?在不少老影片里他总扮演精神颓废的小职员,那张饱经风霜的脸老是流露出默默忍受一切的神色 我弄错人了吗?还是让我把一切从头讲起为好。我从小就迷上了电影,中学一毕业我打定主意要开一家私人电影院,但这个愿望直拖到12年之后才算实现。 我这家专放旧片的小电影院座落在市区边缘,是一座涂上水泥的长方体。本来雪白的外墙现在已经发黄,还夹杂着一条条雨水留下的棕色条纹。不过我非常注意内部的整洁,影院生意不错。尽管电视也放映旧影片,但往往被剪去很多。每个电影迷都知道:要想真正领略老影片的风味,那只有在若明若暗的观众大厅里才能得到这种亲历其境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6.
结构水引起的榴辉岩变形组构和变形机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天然超高压榴辉岩中石榴石和绿辉石的变形晶格优选方位与其结构水之间的关系, 并探讨了榴辉岩的主要塑性变形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 (1) 天然榴辉岩中富结构水的绿辉石具有典型的L或SL型组构, [001]轴极点在面理面上呈大圆环分布, 最大极密对应轴向近平行线理, (010)面极点为垂直线理分布的大圆环, 最大极密对应晶面近平行面理, 表征在剪切为主变形条件下形成; 绿辉石中结构水含量变化不会导致绿辉石变形组构特征大的变化, 即不改变变形机制和位错主滑移系, 但可能是造成绿辉石低流变强度的主因; (2) 榴辉岩中结构水含量变化可以造成石榴石流变性质的重大转变, 在无水条件下石榴石显刚性, 在富结构水条件下颗粒边界过程将主导石榴石的塑性变形并导致流变强度的下降, 在这两种情况下石榴石都不显示晶格变形优选方位. 该研究成果对深入了解榴辉岩在深俯冲和折返过程中的变形过程和机制及相关的流体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10.
11.
煤岩结构纳米级变形与变质变形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岩结构的纳米级变形与变质变形环境有着较密切的关系. 在不同变质变形环境中, 煤岩结构可以发生显微变形, 甚至可以表现在纳米级尺度上, 由此并导致分子结构和纳米级孔隙结构(<100 nm)的变化, 后者是煤层气的主要吸附空间. 通过X射线衍射和液氮吸附法对不同变质变形环境、不同变形系列构造煤大的分子结构与纳米级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结合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大分子结构和孔隙结构直观观测, 结果表明: 构造煤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BSU)堆砌度Lc从低煤级变质变形环境至高煤级变质变形环境增长较快, 这主要反映了不同变形机制下构造煤不同变质变形环境的差异. 尽管温度因素对大分子结构参数Lc的变化也取重要作用, 但应力作用更明显. 煤BSU堆砌度Lc以及La /Lc参数的变化反映了构造变形强弱的变化, 可以当作构造煤结构纳米级变形程度的指示剂. 由于温度、压力的增大, 主要是定向应力的作用, 分子的局部定向性增强, BSU内各碳网及BSU间排列的秩理化程度明显增强. 对于纳米级孔隙结构的变形, 随着应力作用的增强, 同一变质变形环境不同类型构造煤纳米级过渡孔孔容所占比例明显降低, 微孔及其以下孔径段孔容明显增多, 可见亚微孔和极微孔; 过渡孔比表面积所占比例大幅度降低, 而亚微孔却增加得较快. 非均质结构煤孔隙参数与弱脆性变形煤相当. 但不同变质变形环境构造煤的纳米级孔隙的变形又有所区别. 温度与围压条件对纳米级孔隙特征参数的演化也有一定的作用, 但应力的变化却对纳米级孔隙特征参数的演化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4.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称为“得乐易得”(droid)的新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够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组装、甚至能自我毁灭、自我再生。每当这种机器人接受某种任务时,它都能够根据该任务的需要而设计自己的造型并很快自我组装起来,任务完成后又能自我熔化掉。下一个任务来临时它又能够进行新一轮的自我设计、自我组装和自我熔化、自我再生。如此循环不已。 相似文献
15.
16.
高分子材料从产生以后,曾经历过一个辉煌的时期,这大约起于四十年代末,而终于八十年代初,这段时期曾被称为聚合物时代,然后出现了一个在科学意义上说来是停滞的阶段,其标志是很少出现具有重大意义的聚合物.那末它是否还有中兴之势,而其中兴的根据又在哪里,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将首先阐述(1)高分子 相似文献
17.
不同应变速率的变形作用,在同样的矿物岩石中产生不同的变形特征,早已为地质学家们所注意。在探讨古地震断裂、古火山喷发口、陨击坑以及核爆炸坑等的围岩的变形特征时,都会涉及到高速变形问题。根据目前所知,石英的致密变体(柯石英和斯石英)、石英的底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