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浅议“在”     
前人从不同目的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运用了不同的理论对“在”字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目前随着研究方法的改进和角度的变换,逐渐改变了仅从语言内部和语言共时角度研究的角度。研究方法变为从语言内部和语言外研究相结合,共时和历时研究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浅议“在”     
董开华 《科技资讯》2006,(34):159-160
前人从不同目的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运用了不同的理论对“在”字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目前随着研究方法的改进和角度的变换,逐渐改变了仅从语言内部和语言共时角度研究的角度。研究方法变为从语言内部和语言外研究相结合,共时和历时研究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语境问题是语言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语境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早期语义哲学家认为一个语词只有在语句的语境中才有意义;日常语言学派认为任何语词的意义总与它在其中被使用的语境有关;解释语言学派认为本文即内含着语境。因此,语言哲学的语境理论走过了语词语境、语句语境、本文语境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史菊萍 《科技信息》2009,(35):303-304
西方的翻译理论,除了“语言”学派和传统的“语文”学派之外,还有近年才兴起的“翻译研究”学派及“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学派,可谓百花齐放。其中强调忠于原文的学派为语文学派论者德莱顿(Dryden)和秦特勒(Tyfler);该学派将原文置于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5.
曾守群 《科技信息》2009,(6):129-129
本文通过语言性质、语言学家的任务、研究方法三个方面来梳理伦敦学派的语言学观点,分析伦敦学派语境理论的理论基础,并参照和对比其他语言学派在语境问题上的观点,阐释伦敦学派语境理论建立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词的意义聚合关系的不同,词有同义与反义之别.由于语言在不断发展演变,因此,这种反义词的聚合和同义词的聚合一样,是在共时的平面上而言.以《吴越春秋》中的同义词与反义词为研究对象,运用共时描写与历时比较、统计与分析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揭示了《吴越春秋》的语言特色,肯定了其重要的语料价值和在汉语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语言研究方法论是语言研究的方法体系和哲学基础,是语言研究的最高层次。本文通过对各时期占主流地位的语言学派进行梳理,分析其主要观点及所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进而阐释语言研究方法论的具体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是20世纪重要的语言学流派,对中国的语言学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本文对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研究方法及其对中国语言学的影响进行了概括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翻译研究学派的代表人物AndreLefevere提出的改写理论,与传统的语言学派研究不同,它是将翻译置于社会语境下进行描述性研究,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范畴,颇具影响力。然而,近年来国内发表的部分文章出现了对改写论的较深误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厘清翻译研究学派与之前语言学派大异其趣的研究性质及其理论内涵等,导致理论背负了很多莫须有的“罪名”。在翻译学科日益成熟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澄清这些误解。  相似文献   

10.
试析“手”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解释语言现象的框架,语法化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语言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语法化研究可以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进行。在阐述语法化的机制、现代汉语中的"手"的本义及引申的基础上,对"手"这一常见词项进行共时的语法化分析,发现通过隐喻和转喻,"手"的语法意义与最初的实在意义之间存在联系,实在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分布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语言学家对语言理论的研究历史很长,并且非常成熟,不同的语言学家也代表着不同的派别,如布拉格学派、伦敦学派、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等。乔姆斯基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在语言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主要研究语言能力,将语言作为整体来研究,力求揭示人类语言的普遍性原则,建立一套能够揭示人类一切语言的普遍语法。转换生成语法是他最主要的语言研究理论,通过对它的分析,可以了解乔姆斯基语言理论的基本思想。有人说乔姆斯基掀起了一场语言革命,这可以从乔姆斯基的理论与其他学派研究的不同点上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2.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时代最有代表性的特点之一。以载体因素、流行因素、时效因素为标准,对2012年网络流行语进行语义分析,可以为网络流行语的语义研究作出一定的共时理论积累,也可为历时网络流行语的对比研究、动态语言研究等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释意学派理论是法国翻译理论家达尼卡——塞莱丝柯维奇在其长期的口译实践基础上提出的,其核心内容“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对口译实践和研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语言和文化双重视角出发,探讨其对释意学派理论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转类,应当区分历时和共时、语法和修辞学、固定的和临时性的。转类有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的基础。缺乏形态的单音节非常重要的语言最适宜于转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15.
李雅琴  王玉峰  李娟 《科技信息》2013,(12):159-159
本文综述了国外四大主流学派(结构主义学派、系统功能学派、转换生成学派以及认知语言学派)对名词化现象的研究,以及我国学者对汉语名词化现象的一些争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汉语名词化现象所引发的思考:汉语的名词化现象是由于汉语中存在"兼类词"以及汉语词类界限的模糊性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无论传统理论还是现代派理论对文学语言的研究,都局限于语言表面而没有深入到文学本质之中,因此往往难以自圆其说。其实文学语言是文学审美本质决定的意象语言。它的根本特点是能够唤起人们对具象的直感,同时又使语义不断拓展。共时的具体化和多义性使之与非文学语言区别明显。  相似文献   

17.
戴庆厦教授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语言学理论研究上卓有成就。他1935年6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中央民族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名师,“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史地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基地主任、首席科学家。2004年获“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戴教授在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言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二十多种语言和方言的田野调查,掌握了大量前人没有掌握的语言资料。在松紧元音研究上他全面揭示了松紧元音的共时特点和历时来源,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了科学的预测。此外,对声调、清浊…  相似文献   

18.
英汉语言模因对比的价值探索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每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独立存在的语言模因。英汉语言模因对比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语言翻译理论与实践的促进、对文化交流和文化共性的寻找、对语言教学和二语习得理论的广泛影响和对英语与汉语本体发展的影响。语言模因在英汉双语中对比的主要途径是立足语言事实进行共时对比,以满足二语教学需要和认知语言学层面的研究。通过英汉语言模因的对比可以达到解析英汉语言异同的目的和对语言本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开创了现代语言学,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这部划时代的著作中提出了语言和言语,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等概念,充分体现了语言学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解读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中的这些概念,以此来诠释语言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20.
柴春丽 《科技信息》2010,(18):154-155
二语习得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一直以来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在不同时期各种学派,有各种各样的观点。联结主义是一种用计算机技术构造学习模型,将计算机隐喻转换成大脑隐喻的理论。该理论研究动态的语言习得过程,与二语习得者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使用目的语相似,能更好的解释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