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一种不依赖纯培养,可以在腐乳发酵工业现场使用的监测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分子技术。以腐乳发酵过程的前期、中期、后期的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每周采样1次,连续4周。获得腐乳发酵物总DNA的ERIC-PCR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在4个采样时期之间,对应的各个采样点的ERIC-PCR指纹图谱差异不大,具有较好的相似性,Cs值在59~100之间;同一采样时期不同采样点指纹图谱之间既有相同的特征条带,又存在差异性条带,显示了在此期间微生物群落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对腐乳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指纹图谱分析,可开发出对该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进行检测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引入植物对生物净化槽处理黑臭河水的影响及机理,结合水质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采用了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来分析生物净化槽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在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特征,比较植物与填料不同工艺组合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引种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的生物净化槽对主要污染物CODCr,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9.8%~69.4%,18.2%~68%和23.9%~77.2%;微生物群落结构随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而变化,分蘖期优势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同期净化效果也最好;从三种工艺的运行效果来看,植物+组合填料搭配最合适.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引入植物对生物净化槽处理黑臭河水的影响及机理,结合水质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采用了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来分析生物净化槽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在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特征,比较植物与填料不同工艺组合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引种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的生物净化槽对主要污染物COD_(cr),NH_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9.8%~69.4%,18.2%~68%和23.9%~77.2%;微生物群落结构随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而变化,分蘖期优势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同期净化效果也最好;从三种工艺的运行效果来看,植物+组合填料搭配最合适.  相似文献   

4.
建立鸡冠花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手段.采用HPLC法测定10批鸡冠花样品的指纹图谱,色谱柱为Dikma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分析时间90min.建立共有模式,以相关度评价图谱的相似性.10批次鸡冠花样品色谱指纹图谱共有16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9以上,不同批次鸡冠花质量相似性较好.该方法可用于鸡冠花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5.
用ERIC-PCR指纹图谱监测制药综合废水活性污泥生态系统,结合活性污泥性质测定和理化指标监测结果,综合评价处理系统运行状态.4个时间点的监测中,受高盐影响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数略微偏高,第1监测时间最高分别为68%和282.93 mL/g,第4监测时间最低分别为39%和187.64 mL/g;COD\=Cr去除率在73.23%~86.73%之间;ERIC-PCR指纹图谱的多样性指数稳定在2.24~2.38之间,相似性指数差异较大,最高为95%,最低为19%.表明第1监测时间高负荷冲击会导致系统COD\=Cr去除率下降,第2监测时间短时期缺氧不会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第3、4监测时间水质水量稳定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微生物种群结构和处理效率稳定.  相似文献   

6.
转Bt水稻与常规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类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纯培养结合ERIC-PCR方法,比较研究了转Bt水稻和常规水稻根际土壤中细菌不同类群的数量和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在8种单一碳源培养基平板上,转Bt水稻根际土壤的细菌数量均明显不同于常规水稻,其中以山梨醇为单一碳源的细菌生理类群为优势菌群,而以草酸钠为单一碳源的细菌生理类群则消失.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显示,转Bt水稻根际土壤样品和常规水稻根际土壤样品在相同单一碳源培养基上回收菌群的ERIC-PCR图谱明显不同,表现为条带的数目、位置和亮度的变化,表明其属同一生理类群但菌群的组成却各不相同.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转Bt水稻根际土壤的细菌生理类群无论在数量或是结构组成上均明显不同于常规水稻.  相似文献   

7.
建立脾虚胀满合剂的紫外—可见指纹图谱及红外指纹图谱,提升其质量标准,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红外光谱仪分别测定10批次脾虚胀满合剂,建立脾虚胀满合剂的对照紫外—可见指纹图谱和对照红外指纹图谱,采用相关系数法计算脾虚胀满合剂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显示,含量符合规定的样品,其吸光度满足200 nm(0.954~1.371 Abs)、223 nm(0.477~0.687 Abs)、252 nm(0.122~0.174 Abs)、282 nm(0.248~0.361 Abs)、308 nm(0.104~0.149 Abs),且紫外—可见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大于0.925,红外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大于0.861.实验表明,紫外—可见指纹图谱联合红外指纹图谱可以用于脾虚胀满合剂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海金沙全草的G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10个批次的海金沙样品GC指纹图谱.色谱条件:AT OV-17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40~200 ℃,进样口温度220 ℃,检测器(FID)温度220 ℃,分流比为20∶1.结果显示:海金沙药材的GC指纹图谱由14个特征峰构成,不同产地海金沙的GC指纹图谱有一定差异.本研究建立的GC指纹图谱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可作为海金沙药材质量控制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AFLP技术从基因组DNA水平上分析福建省主要坛紫菜栽培品系和诱变筛选获得的突变品系的遗传差异,在25对引物中,有11对能得到重复性好的多态性扩增条带,总共在667个位点能扩增出条带,每对引物扩增带数为24~90条,并且各对引物扩增结果均显示样品间存在差异.共得到522条多态性条带,占总扩增带的78.3%.根据AFLP图谱计算了不同样品间的遗传距离(D)和相似性系数(GS).优良品系GL和CCS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仅为0.264,不同样品间的相似性系数介于0.602~0.736之间.并根据D值绘制了它们的UPGMA聚类图谱.  相似文献   

10.
中药山茱萸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及其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了10个不同山茱萸样品的中药指纹图谱(TCMF).对所获得的指纹图谱信息进行了数据化处理;用色谱峰重叠率定量地对10个样品的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性评价,其重叠率均大于85.4%.在此基础上用模糊聚类中的几何平均最小法定性地对10个样品进行了分类和鉴别,其相似性的相关系数为0.927时,全部样品可归为一类.通过HPLC指纹图谱、色谱峰重叠率和模糊聚类分析,建立了控制山茱萸药材质量的新方法,该法为中药样品的鉴定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并为HPLC在复杂组分样品的分析领域开拓了新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