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EPON)中数据流具有很强的突发性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服务等级区分(SLA)的剩余带宽重分配算法(SLAEBA),并且对利用率进行了分析,该算法不仅利用率提高,而且降低了高优先级数据的时延,保证了不同用户的带宽分配和QoS。  相似文献   

2.
Web QoS是当前Web计算中的重要研究内容,用于解决Web计算环境中端到端QoS保证问题.提出了一种QoS—aware的请求分配策略,并使用SHLPN技术对其建模和SPNP软件包对其进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此策略能够提供区分服务和优先级保证。  相似文献   

3.
传统网络计费一般采用单一计费原则,不能体现多级服务的差异性,也不能验证收取费用的合理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QoS(Quality of Service)和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的计费策略,并在Linux环境下进行了系统实现,整个系统模块包括用户SLA签订、用户认证和配置、接纳控制、数据采集和计费处理.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了系统功能验证和计费策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QoS和SLA的计费系统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网络计费方式存在的不足,满足下一代网络应用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区分服务模型是IETF提出的用于Internet上支持QoS的重要机制。首先说明了区分服务模型提出的背景,然后讨论了区分服务模型的技术特点和研究现状,最后详细阐述了区分服务研究方法和实现策略,并认为区分服务模型半成为大家接受的标准,是路由器采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在Internet中实现对QoS支持的主要模型和技术,即集成服务模型、区分服务模型和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并给出了基于MPLS的区分服务模型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6.
IP QoS 实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介绍了QoS的基本概念,然后讨论了综合服务,区分服务和MPLS等几种IP QoS实现技术,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简单探讨了流量工程和Internet QoS服务方面还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QoS保障策略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QoS实现准则,首次提出将QoS业务协商机制和QoS数据传输机制相结合的QoS保障策略;应用每种业务类对应的差分服务映射规则和逐跳行为,同时应用基于类的加权公平队列(CBWFQ)的队列调度技术和加权随机早期检测(WRED)的报文丢弃技术,给出具体的QoS保障策略实现方案。该方案应用现有的差分服务技术,极大地降低了3G系统QoS保障策略实现的复杂性,能与现有的Internet网络的QoS策略进行无缝对接,灵活地支持各种新业务的QoS要求,真正实现端到端服务,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管理Web服务所依赖的底层资源,提出了不同体系结构管理集成的通用业务管理机制.该机制将业务管理的服务级协定(SLA)监视过程分解成配置服务、测量服务、条件评估服务和管理服务,并给出实现服务的最佳方案.建立了SLA参数与资源度量的映射,将SLA从Web服务环境配置到传统管理构架的公共信息模型对象管理器(CIMOM),并将CIMOM的测量数据传回给Web服务,达到2种体系结构间管理的互操作性.通过主动资源代理,自觉请求检索新度量和计算SLA参数,无需外部触发,有效降低了系统的开销.仿真实验表明,该机制可提高分布式系统的业务监控能力。  相似文献   

9.
Internet区分服务模型的研究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分服务模型是IETF提出的用于Internet上支持QoS的重要机制.首先说明了区分服务模型提出的背景,然后讨论了区分服务模型的技术特点和研究现状,最后详细阐述了区分服务研究方法和实现策略,并认为区分服务模型将成为大家接受的标准,是路由器采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基于IP网络的QoS体系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在IP网上实现多媒体数据传输时服务质量(QoS)的服务标准和服务种类,分析了IP QoS的体系结构:IntServ体系结构和DiffServ体系结构。在IntServ结构中重点分析了其核心协议RSVP,同时在DiffServ结构中着重分析了系统结构、核心路由器的服务质量和SLA。最后分析了IP QoS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建模仿真是研究区分服务模型的最好手段之一。分析了OPNET中区分服务机制的实现细节,并针对一个网络实例进行了仿真和相关性能的比较,为进一步研究QoS中的区分服务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分析了LPv6下QoS中的区分服务实现模型的体系结构,研究区分服务实现IPv6 QoS的原理和组成部件,分析IPv6协议定义的5个钩子和截取时刻的数据流程.通过设计无线和有线网络实验环境,在Linux内核网络协议栈代码中加入支持可加载内核区分服务模块,即利用IPv6协议下Netfilter中钩子在Linux平台进行设计和实现区分服务.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云计算实现高效服务组合,通过SLA(Service Lever Agreement)违例预测避免某些失效操作或分支,以确保服务质量满足SLA约定。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时间马尔可夫链的服务质量(QoS)SLA违例预测模型。针对QoS属性,在预测模型中定义了基于线性时序逻辑区间的质量约束规范。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CEP(Complex Event Processor)实时更新当前运行组件服务关键性能指标,并以此为输入,使用M/M/1队列模型实现QoS概率预测,当超过定义阈值,启动SLA违例预警。通过将本模型在智能电网中进行实例测试,得到实际预测时间小于服务更新时间,预测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IP网络亟待解决的QoS问题,分析了区分服务(DiffServ)模型的体系结构,研究了区分服务实现IP QoS的控制策略,包括支持区分服务的各种缓冲管理、队列调度算法及拥塞控制机制.最后用网络仿真软件NS2在Linux环境下搭建了实现区分服务的仿真实验平台,在该平台上对区分服务模型进行了模拟测试和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15.
针对校园网扩容后的业务、流量分配问题,分析了网络仿真技术和常用的网络仿真软件,并利用仿真软件OPNET规划建立了连通两校区的校园传输网仿真模型.同时主要研究了服务质量(QoS)中的区分服务模型,仿真实现了不同队列策略机制,并针对校园网的QoS进行不同策略下的性能测试,得到仿真结果,找出影响校园网传输性能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种基于组合策略的校园传输网QoS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三级Clos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支持QoS的三级Clos分布式交换结构.对该结构进行区分服务模型的引入,分别从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进行了设计与分析;并从算法的有效性和复杂度等方面,对提出的交换结构的可扩展性和QoS策略作了分析.最后,在交换网络输入端利用改进的Diff-Serv模型进行数据流的区分,在Diff-Serv域内确保优先级高的业务流得到更好的服务质量,提出了DHiRRM调度算法,使该交换结构的设计能提供优良的QoS策略.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区分服务机制,建立基于被动侦听的服务性能(QoS)反馈控制方法,可以实现接纳请求的优先级调度方案.系统中监测终端的核心是基于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侦听机制,区分服务控制策略的核心内容是优先级队列调度,控制策略所使用的参数都可以根据实际环境动态调整.实验室条件下的测试结果表明,当发送速率达到每秒90个请求时,使用拥塞控制策略的服务器能保持比较好的性能.在复杂环境下,反馈控制系统对请求的用户实现区分服务,提高和改善服务器的服务性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与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IP网络QoS(Quality of Service)策略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可操作性,依据SLA(Service Level Agreem)设计了SLS(Service Level Specification)参数,描述了策略的表示形式,设计了策略在目录服务器中的存储方式和策略管理工具(PMT:Policy Management Tool)。策略管理工具的策略设置程序完成了用户的网络质量服务策略的设置功能,策略管理工具的策略查询程序实现了网络或用户对策略仓库存储的策略进行查询的功能。对网络服务质量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区分服务不能提供端到端的 QoS,完成端到端的 QoS 需要流量工程通过 MPLS 和基于约束的路由算法方案实现。基于路径计算算法和 LSP 类型构建了四种识别区分服务的 CBR 方案。并提出一个建议方案,为每一种区分服务等级使用不同的路由计算算法。通过模拟每对节点间的声音流量和数据流量的路径调节,评价了由以上五种识别区分服务的 CBR 方案所达到的 QoS,结果显示建议方案能够为每一类流量提供更好的 QoS。  相似文献   

20.
基本的区分服务模型没有防止自身过载和告知外部网络自身服务能力的机制.在分析基本区分服务模型接纳控制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加强的区分服务体系结构上的公平的智能接纳控制模型.其中心思想是在内部网络的QoS状态和外部业务QoS要求二者的基础上做出接纳决定.这个模型有以下优点:能够向后兼容区分服务;能够适应业务负载和网络QoS状态的变化;在外部的QoS要求和内部的区分服务网络之间提供交互通信.该模型的目的在于能够公平地接入业务和在重负载以及网络状态发生变化时实现端到端的Q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