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针对生物质快速热解所制得的生物油黏度高、酸度高、含氧量高和水分高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生物油品质提升方法--乳化生物油/生物柴油.通过改变不同的反应条件发现,过高的乳化剂浓度会导致合并、结块,影响效果,过低则使乳化液不稳定;较高的搅拌强度会产生较稳定的乳化液;过长的反应时间将会导致乳化剂脱离生物油/生物柴油的表面.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工况为乳化剂体积分数4 %,原始生物油/生物柴油体积比4 ∶ 6,搅拌强度为1200r/min,乳化温度30℃和混合时间15min.另外,对乳化燃料的含水量、黏度、分子量和酸度等物性的测试结果表明,与生物油相比,这些性质均有较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磁致伸缩空蚀试验机研究了GCr15在不同配比的乳化生物质油/柴油中的空蚀行为,利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了试样表面形貌,并用失重法评价了不同空化介质对材料空蚀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空蚀6h后,GCr15在20%的乳化生物质油/柴油中的空蚀失重达到最大,空蚀损伤最严重,整个试样的表面呈现微小的蚀坑,呈蜂窝状,此外,表面出现了一些较大的空蚀坑,其周围出现明显的裂纹。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乳化柴油的发展历程及现状;阐述了柴油乳化的反应机理、柴油乳化制备方法、影响柴油乳化的因素、乳化柴油的燃烧机理(微爆作用、加速燃烧反应、抑制NOx的生成);以及一些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生物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热稳定性,分析了该混合燃料在不同的存储温度和存储时间下组分物化性质的变化,并测试了存储前后该混合燃料的黏度、水分含量、酸度、平均分子质量等理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当存储温度为80℃,存储时间为180 h时,样品的含水量小于0.7%;黏度随存储温度的升高和存储时间的延长变化不大.利用FT...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生物油作为燃料使用的途径,在使用稳定剂的情况下将生物油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柴油中,利用均匀技术制出乳化燃油.实验结果表明:当生物油的含量为10%,稳定剂含量为4%~6%时,乳化燃油的稳定时间可以达到120h以上;将乳化油燃料用于泰山-25拖拉机时,发动机运转正常.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甲醇燃料在柴油机上的使用方案和特点.并在直喷式柴油机上对柴油/甲醇/水三元乳化燃料的燃烧特性进片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升生物油的品质以实现其在柴油机上的应用,采用生物柴油对生物油进行溶剂萃取提质处理,获得了上层萃取液,并对该萃取液的物性及其在柴油机中的燃烧与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萃取液的热重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生物油中的醇类、醚类、酮类、羧酸类物质等易挥发的轻组分和少量的大分子化合物被提取至生物柴油中,形成了上层萃取液。测量萃取液的燃料物性发现:在30℃时,与生物柴油相比,萃取液的密度升高了0.9%,黏度降低了11.4%,表面张力降低了0.4%,萃取液作为车用燃料时其雾化和蒸发特性相较生物柴油有所提升。萃取液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表明:与生物柴油相比,萃取液具有较长的滞燃期和预混燃烧期,具有较短的燃烧持续期和较高的瞬时放热率峰值;燃用萃取液时有效热效率降低了1.3%,但常规排放明显降低,HC、CO、NO_x和碳烟排放分别降低了20.3%、37.8%、8.7%和14.8%。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油/生物柴油萃取液的物性及其发动机性能接近甚至优于生物柴油,生物柴油萃取生物油的方法是实现生物油在柴油机上应用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一种新型柴油机的代用燃料-些油/甲醇水/三元乳化燃料,重点对三元乳化燃料在不同型式柴油机(直喷式和涡流室或)上的使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油料树籽油是从油料木本作物的果实或种籽中榨取或萃取得到的植物油成分,其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是极具开发潜力的生物柴油原料来源。本文介绍了一些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的油料树种,以及国内外利用油料树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乳化柴油在矿山柴油汽车上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以乳化柴油为燃料是降低尾气中有害成分,减轻环境污染,节约油耗的一种有效途径。实验中,解决了掺用不同水质的影响问题,保证了技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Corrosion properties of bio-oil and its emulsions with diesel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Bio-oil is a new liquid fuel but very acidic. In this study, bio-oil pyrolyzed from rice husk and two bio-oil/diesel emulsions with bio-oil concentrations of 10 wt% and 30 wt% were prepared.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ir corrosion properties to four metals of aluminum, brass, mild steel and stainless steel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ight loss of the metals immersed in the oil samples was recorded. The chemical states of the elements on metal surface were analyz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ild steel was the least resistant to corrosion, followed by aluminum, while brass exhibited slight weight loss. The weight loss rates would be greatly enhanced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Stainless steel was not affected under any conditions. After corrosion, in- creased organic deposits were formed on aluminum and brass, but not on stainless steel. Mild steel was covered with many loosely attached corrosion materials which were easy to be removed by washing and wiping. Significant metal loss was detected on surface of aluminum and mild steel. Zinc was etched away from brass surface, while metallic copper was oxidized to Cu20. Increased Cr203 and NiO were presented on surface of stainless steel to form a compact passive protection film. The two emulsions were less corrosive than the bio-oU. This was due to the protection effect of diesel. Diesel was the continuous phase in the emulsions and thus could limit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bio-oil and metals.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来源于木质纤维素基可再生生物质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与石油相比,生物质油含氧量高,导致其能量密度低、黏度高、热和化学稳定性差,因而必须进行脱氧提质才能用作发动机燃料.在生物质油提质方法中,加氢脱氧(HDO)最具应用前景.综述了木质纤维素基生物质油HDO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过渡金属硫化物、磷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贵金属,金属-酸双功能催化剂,过渡金属以及非晶态合金等.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用于HDO时,会因S被氧化物或水中O逐步取代而失活;贵金属催化剂虽具有高HDO活性和选择性,但因价格高、资源受限而无法大规模应用;过渡金属氮化物、碳化物和过渡金属催化剂活性较高,但会在HDO中因结焦或氧的嵌入导致催化剂失活;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具有较高HDO活性,但热稳定性较差;过渡金属磷化物的HDO活性高,稳定性好,是一类优良的HDO催化活性相.载体的表面性质和孔结构对其负载的HDO催化剂性能影响较大.碳沉积和结构破坏是HDO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流体数字化技术的规整分散的(O1/W/O2)型双重乳液制备方法.通过对微喷嘴施加小幅可控的脉冲惯性力,完成对一次水包油(O1/W)型乳状液的小份分割、数字化传输及喷射.使用该方法制备了芝麻油-海藻酸钠水溶液-液体石蜡的(O1/W/O2)型双重乳液.制备过程中,每个驱动脉冲喷射出一颗双重乳化液液滴.制备的节拍既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编码的,还可以对二次乳液颗粒进行规整的阵列排布,因此制备过程具备数字化量可控的特征.所制备的二次乳液颗粒粒径分布窄,使用类似的过程可以制备以海藻酸钠为壁材包埋芝麻油的食品用微胶囊.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不同醇类组分对柴油机的实用性影响进行研究。在单缸柴油机上分别燃用纯柴油、乙醇柴油和正丁醇柴油三种燃料,并进行负荷特性的燃烧排放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纯柴油相比,正丁醇柴油和乙醇柴油的滞燃期延长0.1°~2°曲轴转角,最大放热率峰值升高最大可达36%,最大爆发压力推迟约0.4°~4°曲轴转角;中等转速1500 r/min时,正丁醇柴油和乙醇柴油的动力性优于纯柴油;高转速2000 r/min时,正丁醇柴油、乙醇柴油与纯柴油动力相当,正丁醇柴油的当量燃油消耗率与乙醇柴油、纯柴油相比分别减少约2.5%和4%。正丁醇柴油的NOx排放大多数工况下低于纯柴油约17%~39%,且降低效果较乙醇柴油更为明显,而乙醇柴油在标定转速中高负荷工况时NOx排放高于纯柴油;醇类柴油的碳烟排放比纯柴油降低,正丁醇柴油相对于乙醇柴油抑制碳烟生成的工况点更多,在标定点工况下正丁醇柴油比纯柴油的碳烟可降低62%。可见作为柴油机的替代燃料,在大多数工况下正丁醇柴油燃烧排放性能优于乙醇柴油。该研究为柴油机燃用正丁醇的推广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显著影响内燃机排放的柴油燃料的性质进行表征,通过分析燃料化学组成对机动车污染排放物的影响,提出降低柴油中硫和芳香烃含量、改进十六烷值可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从几个关键技术指标对机动车柴油燃料发展趋势进行总结,提出降低改进内燃机排放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利用U-30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了不同增感条件下AgCl立方体乳剂的光吸收谱。实验结果表明:化学增感后样片的光吸收谱基本与未增感样片的一致,光谱与化学共同增感后样片的光吸收谱与光谱增感样片类似,在可见光长波波段475~510 nm明显增加了AgCl乳剂对光的吸收,化学增感对卤化银的光吸收没有影响,并且与光谱增感之间不存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硬件系统由16位的80C196KB单片机和8位的AT89C52单片机构成,前者为主处理器,主要完成输入模拟量的转换、各种控制功能的实现、运算、查表以及与主控微机的通讯等任务,后者为辅处理器,主要完成高速时序信号输出。软件设计包括微机监控系统程序、主控微处理器程序和辅微处理器程序3部分。采用两片存储器,分别存放控制程序及基本控制MAP图和实时数据及修正控制MAP图。经系统测试证实,所介绍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满足发动机实际运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自行开发的柴油机混合动力客车系统进行相关的控制策略研究及性能分析,开发了一个测试平台.分析了该测试平台的软硬件功能.测试平台硬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以PIC18F458为主芯片设计了测试平台的硬件采集板,包括电源模块、通讯模块以及信息采集模块等.详细分析了各个模块的结构以及设计方法.介绍了基于Labview的软件程序设计方法,包括底层驱动程序以及上层监测程序.采用多线程、Labview与C++混合编程的设计方法,提高了通讯的实时性.柴油机混合动力客车台架试验表明,此平台运行功能良好,通讯质量实时可靠.  相似文献   

19.
微粒捕集器喷油再生过程柴油消耗量最优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喷油助燃过程的热工机理,建立柴油消耗量真实目标泛函,并采用泛函分析与自适应变尺度混沌免疫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融合处理,得出能计算喷油助燃过程中燃烧器内的烟气最优升温速度曲线和柴油消耗量最优控制的目标函数.研究结果表明:随喷油助燃再生时间不同,柴油消耗量最优值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当再生时间由8.0 min减小为5.0 min时,对应的柴油消耗量增加0.29倍;对喷油助燃再生柴油消耗量实现最优控制后,喷油助燃再生过程柴油消耗量降低25%~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