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汉初统治者和思想家从中国农业社会家庭本位角度出发,选择了经儒家改造过的"孝"作为内在精神支撑."孝"能使家族和谐,也就意味着稳定了建立其上的整个政权.同时,通过"孝"把家族秩序与国家秩序结合起来,能使整个社会秩序化.汉初刘邦有意识进行"孝治"尝试,至文景时期把"孝治"发展到西汉的一个高峰,"孝治"构成"文景之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孝治天下:〈孝经〉与近世中国的政治与文化》是一部探察晚明至民国初年《孝经》学与孝文化的文化史力著。该著深入洞见此时期围绕"《孝经》与孝"集结而成的文化脉络与实践形式,勾勒出"孝治天下"的种种面向。孝治散播管道的视像,孝治天下蓝图的铺展,孝治神秘意蕴的充沛,这三个层面最能彰显近世中国社会里存在的弘德崇孝的种种努力,也最能还原孝治天下的宏阔画卷。  相似文献   

3.
汉代“以孝治天下”不再是纯理论的探讨,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孝治天下”的社会实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忠孝观念是其思想基础,《孝经》是其理论基础,天子在孝道方面应为榜样,用人方面实行举孝廉的制度,在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文章就后两个方面谈谈汉代“以孝治天下”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4.
汉代“以孝治天下”不再是纯理论的探讨,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孝治天下”的社会实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忠孝观念是其思想基础;《孝经》是其理论基础;天子在孝道方面应为榜样;用人方面实行举孝廉的制度;在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就前三个方面谈谈汉代“以孝治天下”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中的孝道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它的来源和古代社会的"图腾崇拜"有关.人类进入了父权制社会后,出现了私有财产的分配和继承,进而产生了"孝"的现念.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以孝治天下",孝道维护宗法社会和小农经济的稳定,同时也变为统治者实行封建专制的工具.目前,孝道仍然有着牢固的存在基础和价值,对现代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孝经》作为传统孝道的经典,其孝道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伦理精神,在历史上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思维和行为实践,无疑也是当前重建孝道的重要理论资源。《孝经》的孝道思想主要由孝道理论依据、孝道宗旨、孝道规范等三大方面构成。关于孝道的理论依据,《孝经》不仅论证了孝道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天经地义的人伦规范,而且还从人性的方面对孝道根据进行了论证;关于孝道宗旨,"孝治天下"是《孝经》孝道思想的宗旨,是贯穿全书的核心思想,而以孝治国的政治主张是以孝道教化为基础的,并且提出以刑罚来维护孝道的推行,从而真正达到"孝治天下"的目的;《孝经》的孝道规范,分为"事亲"的基本规范与"事君"、"立身"的泛化规范。  相似文献   

7.
对部委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和地方院校的科技活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浙江工业大学近年来的科技活动情况,根据地方院校的特点、优势,探讨了地方院校的科技方针.  相似文献   

8.
“一边倒”的对外方针是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来的。它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三大方针之一(另外两大方针是气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新中国站在当时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当时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方针.一是因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是我党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早在50年代中期正式提出来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和党的第主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多次反复强调.必须继续遵循的繁荣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认识真理.发展真理,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及其它各种错误思潮的有力武器.本文试就对“双百”方针的再认识及其意义谈点个人粗浅看法.首先,“双百”方针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产品生产的内在要求、特点和科学文事业发展的客观  相似文献   

10.
改开放30年来,广东省科技界始终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以改革和创新为主线,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科技事业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大量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11.
孟子的孝道思想是中华民族道德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孝道思想,又进行了新的拓展。其具体内涵包括对父母生时的奉养,对父母死后的丧祀,娶妻生子以延续香火三个方面。孟子的孝道思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有糟粕,也有合理内核。他的孝道思想对《孝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合理内核对于我们今天建立现代家庭伦理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家的孝道思想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孝道被先秦儒家视为“诸德之首”,是先秦儒家人文伦理的基石。本文在阐述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主要内容基础上,分析了其所包含的积极成分,它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将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丽君 《科技信息》2009,(13):233-234,248
孝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当今社会必须重视孝道的弘扬,从情感培养到孝道理念的渗入,从课堂教学到社会文化氛围的熏陶,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促进孝道的教育,使中华民族的孝道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使家庭温馨、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林安梧 《孝感学院学报》2006,26(1):5-11,128
中国传统政治社会共同体之建立与宗教、理性之诞生相伴而生,而这与“皇权”与“孝道”相应,皆与“血缘性的纵贯轴”密切相关。顺着历史与哲学两层面而展开分析,周公之制礼作乐代表由部落王权走向普遍王权,隐含一王权的虚化与孝道之落实。就政治文化史、思想观念史而言,此即是由“帝之令”转而为“天之命”,是由畏惧生仁敬,由威权转道德,血缘性纵贯轴亦由此得以确立。值得注意的是,儒家原先的政治理想──王权虚化、孝道落实,并未真正成功。随着帝皇专制、绝对皇权的建立,孝道亦因之而被异化了,因而专制性的纵贯轴与血缘性纵贯轴极奇诡地合为一体。然而,时至今日现代化的发展,孝道已逐渐由血缘性纵贯的专制皇权中解放开来,走向人际性的互动轴,孝道也有着崭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孟子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儒家的孝思想。首先,孟子开始将“孝”与政治联系起来,主张以孝平治天下,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其理想政治;其次,孟子丰富和完善了“孝”的基本内涵,提出“养志”及其原则,反对“子为父隐”;主张厚葬,但应具有灵活性;认为为避免“无后”,可以不顾礼制。  相似文献   

16.
贾素平 《长春大学学报》2012,(6):722-724,728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模式的进一步核心化,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得家庭养老功能进一步被极大削弱,家庭已经无法承担完全性的赡养责任。然而,当代孝文化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依然强调家庭的养老责任以及子女的绝对赡养义务,这使得家庭及子女面临更多的现实挑战及制约。  相似文献   

17.
浅议孝的演进与文明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孝”、“孝悌”、“孝忠”、“孝廉”的分析,可进一步探索孝的概念与演进的过程.窥视中国特有孝道文明的历史轨迹,从而揭示孝文化的内涵,展示孝文化的无穷魅力,利用孝文化资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中"孝"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论语》中的“孝”,是以温情脉脉的自然情感为基础的.同时,“孝”的落实体现在一切符合“礼”的孝行之中,要“生事之以礼”,有养、有敬、有顺、无妄.《论语》中“孝”的运用,具有“家”与“国”两方面的二重性,这一特点最终导致了“孝”在“家”的领域被绝对化为父权专制,在“国”的范围内衍化为臣对君的“忠”.全面正确理解《论语》中的孝,对于重新审视“孝”的现代化价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加强行政审判工作,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需要,重点应放在依法治权、依法治官、依法保护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上。当前应着力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以牢固树立民本观为立足点,讲正气,坚持正义,大力改善执法环境;二要以改革为动力,加大司法改革的力度,积极推行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负责制,强化合议庭职责,建立健全公正高效的行政审判运行机制;三要以抓队伍建设为根本,严肃执法,公正司法,为人民群众高擎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20.
佛教报恩观和佛教孝道观有着各自的伦理规范。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就联系而言,佛教的报恩观与孝道观基于相同的佛理教义,佛教报恩观是佛教孝道观的理论基础,是广义上的佛教孝道观。就区别而言,佛教报恩观围绕孝亲——敬众生——忠国——信佛法的人生理想而展开,孝道观围绕人子的社会角色而展开;佛教报恩观关系人生理想,孝道观关系社会伦理;佛教报恩观宣扬报恩得善报,孝道观多宣扬不孝遭恶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