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西方中心论"是西方人建构的,由一套狭隘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平等观念组成的理论。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它分别表现为种族主义、普世主义和差别人权论思想。某些西方主流媒体对臧独分子分裂中国行为的歪曲报道,为我们揭示了隐藏在"维护世界人权"口号背后的"西方中心论"实质。  相似文献   

2.
雷颐 《世界知识》2014,(16):66-69
<正>天朝体系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早在上古时期,中国就已形成自己的"天下"观。在这种观念中,"天下"以中国为中心,"中心"是文明的,而"边缘"则是野蛮的,并且离中心愈远,愈为野蛮。中心的"华夏"代表正宗、高贵、文明,具有伦理道德;周围的"夷狄"则代表偏庶、卑下、野蛮,没有伦理道德,尚未脱离兽性。在这种居高临下俯视其他文明的"华夏中心论"指导下,在处理和对待与他国的关系中,形成了以中国  相似文献   

3.
林逸 《龙岩学院学报》2003,21(5):110-112
“学习中心论”是外语教学和研究不断深入的产物,它的出现及实践运用改变和改进了一些以往效率低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对学习效率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学习中心论产生的背景———以教师为中心的欠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不足;学习中心论的理论依据;课堂内外学习中心论的具体运作等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八七”会议之后,罗亦农将党的工作中心放在农村,根据革命需来确定工作中心,但并没有放弃城市工作、工人运动、兵士运动等等,这是对八七会议武装暴动方针的创造性坚持。罗亦农认为南昌暴动、秋收暴动失败后,革命形势依然高涨,但土地革命策略应转变为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建设苏维埃政权,准备暴动而不是“马上暴动”,这是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是反对盲动主义的。罗亦农的反“盲动主义”,正是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反对包括盲动主义在内的各种机会主义的重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都重在智育,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其完全可以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智力、品德、审美观的发展作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根据"隐性课程"理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以智育为基础,以德育为灵魂,以美育为升华"的有机融合,既充分发挥显性课程的主导作用,又辅以隐性课程的渗透功能,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方中心论"是伴随着西方人开启的世界殖民史而建构起来的,替西方殖民侵略进行辩护的一套由不平等观念组成的理论。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它分别呈现出种族主义、普世主义和差别人权论等形式。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中国作为后来崛起的新兴国家,在应对危机中表现不俗,将为引领世界走出金融危机的困境做出巨大贡献。然而,中国同时却遭遇西方媒体"强硬"和"傲慢"的指责。"中国傲慢论",究其根本,不过是"西方中心论"在当今时代的又一表现形式,它的出现,意味着"西方中心论"正在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7.
1919年3月成立的共产国际,是世界各国革命运动的中心,其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国内史学界过多地论证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负面影响,但笔者认为,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应该占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8.
林逸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5):110-112
“学习中心论”是外语教学和研究不断深入的产物.它的出现及实践运用改变和改进了一些以往效率低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对学习效率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学习中心论产生的背景——以教师为中心的欠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不足;学习中心论的理论依据;课堂内外学习中心论的具体运作等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黄埔军校成立到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期间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史实为依据,从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活动期间,共产国际推行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的方针;共产国际不支持中共搞武装,只单方面武装共产党;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放弃对武装力量领导权与共产国际指导失误有密切关系等方面论述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活动的负面影响,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其早期军事活动中的错误当然应负责,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中所犯的错误也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0.
1919年3月成立的共产国际,是世界各国革命运动的中心,其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国内史学界过多地论证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负面影响,但笔者认为,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应该占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十六大以来,我国在总体上进入到了"后农业税时代"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的发展阶段.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难点是: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造成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加快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做好"放活"这篇大文章,激发农民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的巨大潜能,不断提高和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部活力.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党章修改发展了党的指导思想,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充实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从十八大党章修改看中国道路理论内涵包括:坚持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体现中国道路理论创新,完善中国道路科学内涵;从十八大党章修改看:党的指导思想修改奠定了中国道路科学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丰富了中国道路内容,"五位"一体布局强化了中国道路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材建设中扮演角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如何抓住机遇,创新思路,加快农村图书馆建设,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结合实际就高校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的角色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党各代领导集体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均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江泽民,其关于"三农"问题的经济思想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对指导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必须着重解决的重大课题。深入考察和研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视“三农“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我们在新时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共一大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南陈北李为何没有参加中共一大”及“包惠僧是不是中共一大代表”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考察,认为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共一大,是因为对这次会议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李大钊没有出席,是因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考虑到他太忙,再加上也对一大的意义重视不够,因而没有推选他作代表;有充足的理由说明包惠僧是中共一大代表,过去认为他不是代表的说法并无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认为,万安暴动攻占县城和建立苏维埃政权分别是1928年1月8日和1月9日。经过考证后可以确认,该说法是错误的。万安暴动攻占县城和建立苏维埃政权应该分别是1928年1月9日和1月11日。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最近的产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国家建设目标中曾经使用过这一提法,但那时的新农村建设是伴随着农业合作化进行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一个综合的、统管全局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思想主要包括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关于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关于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思想等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思想有着更为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具有更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是关于"教育的应然状态"的价值判断.1929年12月,毛泽东在红四军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重要报告--<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奠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在红军一切工作中"第一"的地位;确立"从思想上建党"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正确路线教育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倡导官兵平等和文明人道的思想教育方法等.<古田会议决议>形成了关于党和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应然状态"的科学认识,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三个代表”的领导力量 .它的 80年的奋斗历史 ,是一部始终追寻、努力体现、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历史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 80年历史经验的总结 .世纪之交 ,面对重大的历史课题和严峻挑战 ,中国共产党能否与时俱进 ,保持自己的先进性 ,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 ,关系到党的命运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作为一个伟大的理论体系 ,解决了2 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同时也解决了实现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方略问题 ,意义深远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