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Morley Callaghan is known as a great Canadian master of realistic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In his writing,he shows more interest in religion,morality,criminal psychology and so on.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symbolism used in his short story"Watching and Writing".  相似文献   

2.
张承志走上文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内蒙古大草原。是草原培育了他文学的神韵和个性,他创作的以草原为题材的小说和散文足以证明他是一名出色的草原歌手。其中的散文创作,更是表现出在喧嚣的商业时代张承志对理想、对清洁精神的执着追求和执拗歌唱。  相似文献   

3.
张闻天在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的一生中,表现出了一位共产党人崇高的品质,尤为突出的是他的实事求是观。张闻天的实事求是观是对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他能正确地看待党的历史和自己所犯的错误。张闻天实事求是观对今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成吉思汗是一个古今中外著名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是在征战中渡过的。如何正确分析和描写成吉思汗所进行的民族战争,如何评价他的历史功过,是成吉思汗研究和文艺创作中遇到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在编写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时,我们站在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立场上,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情况下,反映并正确分析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的斗争、南下伐金,并对成吉思汗西征作了实事求是、有分析、有批判的反映,正确评价了成吉思汗的历史功过。它对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会有一定好处。  相似文献   

5.
端木蕻良的创作参与了凝练民族风格的文学现代化进程。从科尔沁草原的文化养成、个性人物与地方特色以及对待草原的复杂情感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端木蕻良的文学创作使草原这一承载着独特地域与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学对象正式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关注视野,以一种乡土文学的缩影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率先发声。  相似文献   

6.
试论笛福小说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18世纪著名小说家笛福,被誉为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其文学作品中大量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主要体现在笛福笔下的人物真实性、时间真实性、细节描写的真实性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黄自是一名学者型作曲家,还是一名颇有建树的音乐教育家。在历史上遭受过不公正的评判,其音乐作品创作题材广,艺术质量高。他的美学思想具有矛盾性,但在主流上仍是唯物的和现实的。正确评价黄自在现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对于推动音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推进草原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是深入发展草原文化的战略选择。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从基础研究做起,防止文化"大跃进";二是解决好草原文化的民族性与蒙古族的关系,防止民族自大倾向;三是文化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四要继续深化核心理念的探索;五是要借鉴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来推进草原文化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9.
杜甫是我国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儒生"自命,一生坚持"奉儒守官"。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杜甫形成了积极用世、忠慈仁爱的性格和襟怀。而当他的忠君、济世的仁政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他又变得激昂与深沉、忧患与恻隐。这就使得儒家的仁者情怀与关注民生疾苦的精神统一于杜甫的身上。杜甫在诗歌中毫不隐讳自己积极入世的态度和忠君济民的打算;在他的思想中,合理的政治应当表现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和谐:君主应当爱护人民,使之安居乐业,而人民则理所当然地应该忠诚和拥戴君主。儒家思想文化和特定的社会人生际遇使杜甫只能永远是直面现实的伟大诗人。  相似文献   

10.
在草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进行合理的草原旅游发展,有利于把草原利用模式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本文主要从我国草原旅游资源优势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发展草原旅游的意义以及草原旅游产品开发类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李皓诗歌的文本细读,阐述了李皓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关注乡土与都市的现实世界,感时忧国,多角度、多侧面地书写生活,同时又拥有纯正的个人情怀的表达,对自我的言说、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生活阅历建构了属于诗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之维。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社会变革、宗教、科学、哲学及个人经历等方面原因的影响,哈代的作品洋溢着浓重的感伤色彩和悲观情调。然而这些特征又被另一种乐观的因素所冲淡。因而,哈代抒情诗兼具二重性,即蕴涵欢乐的悲伤,在他的诗歌中具体表现为:孤独中有宁静,忧伤回忆中寓快乐,基督教信仰与不可知论的碰撞,悲观主义与人文精神的征战,美与距离的矛盾。哈代抒情诗的感伤与悲观的实质是诗人现实诗风的再现。感伤与悲观并非他作品的精髓,忠于现实、反映对社会、对人类命运的思索才是他作品永恒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3.
狄更斯是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本文通过探析其巨著《远大前程》中的女性形象,颂扬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并揭示其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家所固有的性道德、家庭道德等方面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马培松是四川非常出色的青年诗人,作品多次在《诗刊》、《星星》、美国《新大陆》发表并被多家刊物转载。对他的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在当代诗歌领域所作的突出成就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并特别指出他在诗歌中对现实人生情怀的真情抒写,具有极其深刻的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15.
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文学家,其作品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他创作了许多性格各异、栩栩如生的形象,特别是诸多儿童形象的塑造,更使其作品焕发出璀璨的光彩。本文阐述了狄更斯通过描写儿童的悲惨遭遇对社会进行的批判,并探讨了其观点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悲鸿艺术特点与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悲鸿的一生和艺术,总是和中西文化密切相关。从徐悲鸿的创作分期,不难看出,其在中西文化认知程度上和艺术特点上,存在着差异。早期,国画启蒙,临西洋画片,其作品特点是受西画的间接影响,并无纯正西洋味;留学时,国画作品非常少,已具有西画写实技巧;归国后,是徐悲鸿最重要的时期,他力倡用西方写实主义方法改造中国画,正是这种实践,造就了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主流画派;新中国时期,他的艺术又与时代紧密相联,其写实主张与从苏联引进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为一体,从而确立了徐悲鸿在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由诗意写实到散文写实——孙犁《芸斋小说》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犁小说由前期列后期,有一个由诗意写实向散文体定实的转变过程。孙犁晚年创作的芸斋小说三十篇,以简洁的文笔刻画出复杂多变的人情世态,不复有《荷花淀》式的单纯。在形式上,孙犁杂取古代文言小说与传统散文的特点,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与传统散文的特点,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与散文之间的小说体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歌剧《托斯卡》的深入研究,认为普契尼音乐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他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民主主义思想在歌剧创作上的具体体现,并成为了普契尼艺术创作道路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梁氏小说思想的建构是特定的社会现实与文化语境的历史产物。从其精神渊源来看 ,它体现了传统儒家诗教理想与资产阶级民主观念、传统批评体用理念与现代科学实用理性的梁式会通 ;从其理论体系来看 ,它表现了梁氏试图会通小说的现实使命与审美特性的价值取向 ;从其现实启迪来看 ,强烈的批判精神、积极的新变观念、鲜明的现实品格、自觉的开放意识是其思想创建中可资批判汲取、创造扬弃的重要的精神元素  相似文献   

20.
中唐诗人李贺被称为“鬼才”。他的一部分反映现实题材的诗歌奇诡险怪,抑郁凄艳,充满浓厚的魔幻现实意象.与产生于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