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究氮肥调控下测墒滴灌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浆动态的影响,通过2013-2015年的大田试验,在3个施氮水平(90 kg·hm~(-2)、240 kg·hm~(-2)和350 kg·hm~(-2))下,于冬小麦的播前、拔节期及开花期通过测墒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以全生育期0灌溉及漫灌作为对照,分析了滴灌对冬小麦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田间耗水量随滴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贮水和降水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下降,灌溉水所占比例明显提高.施氮量为240 kg·hm~(-2)时,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籽粒产量最大,达到10 109.79 kg·hm~(-2),WUE和IUE分别比漫灌显著提高50.52%和68.01%.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强势粒的灌浆速率均明显高于弱势粒,灌浆参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测墒滴灌能有效增加冬小麦的终极生长量,并且提高平均灌浆速率,提升灌浆能力.综合看来,施氮量为240 kg·hm~(-2),测墒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产量和水分利用率较高,籽粒的灌浆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后一次基施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冬小麦简化高效施肥提供技术支撑.试验设不施氮(CK)、尿素一次基施(U1)、尿素减氮30%一次基施(70%U1)、尿素分次追施(U2)、70%包膜尿素与30%普通尿素掺混后一次基施(CRU)和70%包膜尿素与30%普通尿素掺混后减氮30%一次基施(70%CRU)6个处理.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增加了冬小麦生物量和产量,包膜尿素配施普通尿素处理(CRU和70%CRU)较等施氮量尿素处理(U1和70%U1)产量平均显著增加7.91%,氮素利用率提高7.90%,净收益显著提高12.33%;CRU与U2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U1处理;70%CRU与U1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氮素利用率显著增加了30.4%.等氮量的包膜尿素较普通尿素一次基施处理显著提高了返青期及灌浆期土壤硝态氮含量,且CRU与U2处理硝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包膜尿素普通尿素掺混后一次基施可满足小麦生育后期对氮素的需求,在保障产量的前提下减少了追肥次数和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3.
利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供水方式及施氮量对冬小麦生长、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经历正常供水—拔节期干旱—花期前水分恢复处理后,正常施氮下常规供水冬小麦生长、生理和产量受到的影响较分根交替供水冬小麦更为明显;而高氮下无论哪种供水处理下冬小麦各个指标均未受到显著影响.表现在:正常施氮下常规供水冬小麦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在水分恢复后未能恢复到对照水平,水分利用效率(WUE)恢复较慢,产量也明显低于对照;而正常施氮分根交替供水处理下小麦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在复水后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WUE恢复较快,产量亦未明显低于对照.以上结果表明分根交替供水更利于节水.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施氮(对照)、施用等氮量的铵态氮(硫酸铵,AS)、硝态氮(硝酸钠,SN)和2∶1的硝态氨、铵态氮(SN与AS质量比为2∶1)处理,同时在洛阳3个试验点上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铵、硝态氮对冬小麦干物质累积量﹑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平均比对照组干物质累积量增加36.2%,单施硝态氮干物质累积量最大,硝态氮比铵态氮处理成熟期增加6.5%。硝态氨、铵态配合次于硝态氮而高于铵态氮。氮肥形态主要影响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中的穗数。单施硝态氮穗数、穗粒数和粒重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5.6%3.6%和5.4%;比施用铵态氮肥穗数增加6.1%。硝态氨、铵态氮配合效果次之。氮肥形态对小麦地上部分生物量、产量构成因素的显著作用最终影响了籽粒产量:施用硝态氮肥比对照组平均增产21.1%,比铵态氮增产9.2%;硝态氨、铵态氮配合比对照增产13.1%。  相似文献   

5.
在适宜的时间和科学的用量下施用氮肥是提升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本试验于2018-2019年选用京农科728(JNK728,氮高效品种)和郑单958(ZD958,高肥品种)2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滴灌施肥技术,分别设置4个氮肥用量(0、150、250、350 kg/hm2)和4个施氮时期(苗期、6叶期、12叶期...  相似文献   

6.
氮肥用量对绿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山明绿绿豆作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氮肥用量NO(不施氮肥)、N1 (20 kg·hm-2 N)、N2(40 kg·hm-2N)、N3(60 kg·hm-2 N)对绿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氮肥的施用量,可以增加绿豆的产量,提升绿豆的品质,N2水平是当地绿豆种植适宜的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集雨微灌对春小麦产量、灌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01年在黄土高原西北部进行了灌水方式(管灌、滴灌和微喷灌3个水平)和灌水量(0,22.5,45.0,67.5mm4个水平)二因素试验,分别在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前期灌水,结果表明:尽管灌水方式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从产量表现来看,其大小顺序依次是微喷灌、滴灌、管灌和对照;灌水量和互作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灌水有增加穗数,降低穗粒数和干粒重的趋势;随灌水量的增加,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减小,而穗数对产量的贡献增加,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表现在这一过程中,补灌能增加小麦的最大灌浆速率.作物田间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补灌量的增加而增加;以微喷灌67.5mm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供水效率以微喷灌45.0,67.5mm处理为高。  相似文献   

8.
选用14个在不同时期推广的冬小麦品种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部位植物样本的磷素含量。结果表明,各时期品种不同器官、部位中磷素含量随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均逐渐降低。生育前期,植株体内磷含量较高,成熟期最低;冬小麦植株对磷的吸收累积动态一致;随品种的更替,叶片、叶鞘中的磷素输出率增加,总输出磷的贡献率反而降低;磷收获指数增大。  相似文献   

9.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叶面喷施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GA3、NBT、6 -BA、TIBA、PP333)对小麦分蘖、生育后期生理指标、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合理的使用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不同方式的影响冬前小麦的分蘖能力 ,提高生育后期旗叶细胞的自我保护能力、光合能力及对有机物的利用和转运能力 ,延长了叶片的功能期 ,有利于籽粒灌浆 ,并能较好的协调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 ,提高作物产量。总体效果看 :PP333和 6 -BA综合效果较理想 ;TIBA对提高千粒重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水平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红 《遵义科技》2004,32(4):41-42
通过不同施肥水平及氮、磷、钾三元素不同营养组合对比试验,明确了氨、磷、钾各要素施用量与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提出烤烟生产适宜的氮、磷、钾施用量,为生产上合理施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时期施用氮肥对苏玉糯1号产量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5~1996年在扬州春播苏玉糯1号,总施氮量225kg.hm^-2,基苗肥与穗肥用量比为1:2,其中基苗肥又分基施、1叶展地展施3个水平,穗肥分7叶展施、10叶展施2个水平,研究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苗肥基施、重申肥8叶展施的处理产量最高,比其他处理增产13.52%~33.81%,其中基苗肥基施比1叶展地展发别增半12.39%、18.58%,重申肥7叶展施比10叶展 处理增产11.  相似文献   

12.
以优质小麦临优2069和临Y7287为材料,研究了4个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蛋白质及蛋白质组分积累动态及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量一致的基础上,从返青期到开花期,随追氮时期推迟,两个小麦籽粒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拔节期追施氮肥小麦籽粒产量最高.拔节期和孕穗期追氮显著提高了小麦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延长了稳定时间,追施氮肥时期过早(至起身期)或过晚(至开花期)均不利于品质的提高.增加后期施氮比例,对清蛋白、球蛋白含量的影响较小,但对谷蛋白、醇溶蛋白含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秦皇岛地区菜用甘薯最佳氮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配置方案,以台农71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氮肥施用量设5个水平(0,120,180,240,300 kg/hm2),种植密度设3个水平(12.50万,16.67万,25.00万株/hm2),研究不同处理对菜用甘薯农艺性状、茎尖产量及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显著影响菜用甘薯的品质和产量。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随氮肥施用量增加一直增加,其最高值出现在最高氮肥用量处理,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的最高值出现在240 kg/hm2处理,其他指标最高值出现在18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值出现在240 kg/hm2处理。种植密度对菜用甘薯茎尖农艺性状、茎尖产量和品质均具有显著影响:茎尖粗和叶宽随种植密度增加而下降;产量、节间长、叶柄长和叶长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花青素的质量分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黄酮和总酚的质量分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综合考虑茎尖产量、农艺性状与品质指标,秦皇岛地区菜用甘薯合理氮...  相似文献   

14.
利用改进的荷兰Wageningen农业大学的产量生态学模式SUCROS,模拟了气候变暖引起的温度升高和降水量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中、北部地区,由于自然降水远小于小麦生育期的生理需水量,无灌溉条件下小麦生长相当困难;黄淮海平原南部地区,气温升高加快了冬小麦的生长发育速率,缩短了生育历程,在无土壤水分亏缺的理想状态下,适度升温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提高;但在土壤水分亏缺时,温度升高,虽改善了冬小麦越冬条件,使其叶面积指数增高,CO2同化能力增强,但高温加大了土壤蒸发,使小麦生长中、后期水分亏缺加重,小麦绿叶同化能力降低,最终使产量下降。当气候变暖伴随降水量增大时,这一现象有所缓解。若气候变暖伴随降水减少,则产量下降加剧。模拟显示,流行于该区的农田林网可有效地改善农田小气候,提高小麦的水分利用率和干物质生长量。在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下,组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应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营策略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增温对苏南地区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气候变暖对江苏南部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运用WOFOST模型模拟1980—2010年南京不同增温条件下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在0~2℃,增温使冬小麦发育期提前。出苗-开花期和出苗-成熟期增温,提前了冬小麦的开花期,但对开花-成熟期的持续天数影响较小;提高了冬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平均速率,籽粒干物质积累活跃期延长,冬小麦产量增加,以出苗-开花期增温2℃产量提高最大。开花-成熟期增温缩短开花-成熟期的持续天数,缩短籽粒干物质积累活跃期,降低产量,以增温2℃减产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不同水氮条件下生物炭施加量对华北平原冬小麦种植系统土壤理化性质和产量的影响,以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某灌溉试验中心站2019—2020年进行的田间试验为基础,在优化水氮和优化80%水氮条件下,设置生物炭施加量分别为0、20、40 t/hm2,测定土壤氮磷含量、容重和含水率以及冬小麦产量.结果表明:在2种水氮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多点田间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对比试验,摸清常规施肥下棉花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同时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棉花各生育期生长情况调查,棉花植株性状及产量调查,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处理棉花成本及效益分析,总结出配方施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出结论:配方施肥方法棉花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高于常规施肥,且可以提高棉花产量,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用Blackman生长分析的方法,研究两品种四播期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前积温和日均温度高,有利于冬小麦冬前干物质积累和返青后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的形成。播期对干物质积累速率(RGR)和群体生长率(CGR)及绿色面积系数(GAI)、叶日积(LAD)、叶面积相对生长率(LRGR)等均产生影响,而对净同化率(NAR)无大的影响;播期主要影响冬小麦绿色面积的生长,进而影响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适期早播有利于培育冬前壮苗和返青后干物质的积累及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