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综合分析钻井、测井、地震等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对松辽盆地南部坳陷期的层序地层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此地区坳陷期的层序地层可划分为2个超层序,9个三级层序,其中三级层序的内部结构具有三分(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和二分(湖侵体系域、湖退体系域)两种.在层序的划分过程中建立了浅水区域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即暴露剥蚀面、河道冲刷面、地层叠加型式转换面及泥岩颜色突变面.将ΔlgR法和锰、铁元素法用于深水区域层序界面的识别, 层序界面对应ΔlgR和w(Mn)/w(Fe)的低值,最大湖泛面对应ΔlgR和w(Mn)/w(Fe)的峰值.详细研究了二分层序和三分层序的层序特征,并阐述了其与油气的分布关系,即二分层序以下生上储型油藏组合为主,三分层序以上生下储型油藏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松辽盆地南部坳陷期隐蔽油气藏的分布规律,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综合钻井、测井、地震等各种资料,将坳陷期地层划为9个三级层序,其内部结构具有三分和二分两种.并分析了层序地层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其中二分层序以下生上储型油藏组合为主,三分层序以上生下储型油藏组合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各级层序界面(层序边界、初泛面、最大湖泛面)与油气藏关系密切,其中初泛面控制着低位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最大湖泛面和层序边界控制着地层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应用物探、钻井资料将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沙河子组划分为3 个三级层序,层序自下而上由冲积体系域、水进体系域、水退体系域和河流体系域构成。冲积体系域发育冲积扇、砾质辫状河沉积,分布局限;水进和水退体系域分别为退积型和进积型扇三角洲、辫状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指示了断陷湖泊的扩张和收缩,发育较完整;河流体系域往往因后期构造抬升保存不完整  相似文献   

4.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沉积与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详细研究了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沉积特征、沉积相、沉积体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研究表明,济阳坳陷上石炭统主要发育障壁-泻湖沉积体系,这与鲁西地区有较大的差异。陆表海充填沉积的三级层序为二元结构,即下部为海侵体系域,上部为高水位体系域,缺少低少位体系域。体系域的分界面为最大海泛面。这一特征与鲁西地区乃至整个华北陆表海盆地含煤地层的三级层序的结构特征相一致。二叠系的三级层序为三元结构,即下部为低水位体系域、中部为水进体系域、上部为高水位体系域。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部中央坳陷区已发现了10多个油田及上百上油气藏,该区伴有大量的“下正上逆”的反转断层,且上盘发育有反转背斜。在分析大量地震资料的基础之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对中央坳陷区的正反转构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的正反转构造平面分布及延伸具有方向性及成带的特点。构造类型发育有穿透断展望、简单断展型、上盘褶皱型、下盘褶皱型和滑褶皱型,变型程度依次变弱。反转构造变形程度与油气藏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辽河坳陷东部凸起的下古生界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综合野外剖面、钻井、测井、二维地震剖面资料,将其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2个二级层序和13~14三级层序,从而建立起该地区下古生界的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大量室内薄片鉴定和相关测试资料分析,结合层序的发育特征可知本地区的生、储、盖层与层序的形成密切相关:生油层主要位于层序的凝缩段以及与凝缩段紧邻的海侵体系域晚期和早期高水位体系域中;储层主要位于高水位体系域中;盖层则在各个体系域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正反转构造特征及演化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已发现了10多个油田及上百个油气藏,该区伴有大量的“下正上逆”的反转断层,且上盘发育有反转背斜。在分析大量地震资料的基础之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对中央坳陷区的正反转构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的正反转构造平面分布及延伸具有方向性及成带的特点。构造类型发育有穿透断展型、简单断展型、上盘褶皱型、下盘褶皱型和滑脱褶皱型,变型程度依次变弱。反转构造变形程度与油气藏有密切关系,反转构造变形越弱及构造类型越简单,油气保存条件越好。  相似文献   

8.
以松辽盆地头台油田扶余油层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42口取芯井的分析,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原理,结合岩性、电性资料,进行层序地层的划分,识别该地区短期基准面旋回类型,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并分析沉积相类型及展布。得出该地区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和湖泊相沉积,进而识别出其多种沉积微相类型。扶余油层泉四段发育两种短期基准面旋回类型,并细分出6种亚类。划分出Q4MSC1~Q4MSC3三个四级层序,Q4SSC1~Q4SSC7七个五级层序,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绘制细分层单元沉积微相图,为寻找有利砂体展布提供预测。  相似文献   

9.
南盘江坳陷泥盆系划分为18个三级层序,下、中、上泥盆统分别包括7、5、6个三级层序,平均每个层序延续时限为2.87Ma。按界面性质可将三级层序划分为10个Ⅰ型层序,8个Ⅱ型层序。上述18个三级层序构成二个超层序(二级层序)。盆地腹部泥盆系层序发育齐全,而靠近继承性古陆边缘或沉积高地的浅水区则通常缺失下部1~4层序或顶部17~18层序,并具有自南部钦防海槽向中部右江地区和北部扬子古陆南缘,底部缺失层序增多的趋势。SS1低水位时期形成六盘水—南丹、曲靖—开远两个次级陆源碎屑浅海盆地,滇东曲靖—宜良一带为河—湖环境,而钦防海槽则为次深海海槽环境。海进时期,南盘江坳陷初步形成台—盆相间格局。高水位时期,盆地古地理环境分异较大,边缘形成三角洲环境、滨浅海环境及碳酸盐岩潮坪—泻湖环境;内部发育混积台地、盆地环境。台—盆相间的古地理格局进一步明显。SS2沉积时期,滇东北及黔中南地区形成碳酸盐岩台地;广西地区呈现出台—盆相间格局,常见生物礁及礁前塌积;钦防海槽则演化成统一的陆内裂谷盆地。在SS2沉积未期,滇东北、黔中南地区演化为广泛分布的局限台地。  相似文献   

10.
应用T A.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并综合运用地震、测井、岩心和分析化验资料,将港中地区古近系沙河街划分为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10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4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其中重点层位沙二段包括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长期旋回层序结构类型以向上变深再变浅的对称的C型结构为主,中短期旋回层序结构类型是以向上变深的A型或向上变浅的B型非对称型为主。识别出古近系沙二段主要发育3种沉积相类型:近岸水下扇、重力流水道和湖泊沉积,包括11种沉积微相;沙二段MSC3和MSC4时期,物源主要来自于西部的港西古凸起,至MSC5时期,物源方向由单一西部方向转为多方向物源供应。辫状重力流水道全都发育在近岸水下扇的前方,充足的物源供应是重力流水道发育的首要因素;辫状重力流水道的发育及分布与沉积期的古地貌有关,而断阶式断槽是港中地区古地貌的主要特征,因此,断阶式断槽是控制沙二段辫状重力流水道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西部主要含油气盆地之一,对它的构造、沉积、成藏等地质研究较早,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对于该盆地的层序地层学方面的研究却不成熟,且多集中于区块研究,层位也主要是侏罗系地层.通过对全盆地范围内的露头、地震、钻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首次建立起全盆地范围的层序地层格架,将准噶尔盆地自下而上共分为4个一级层序,9个二级层序和29个三级层序.并对各级层序特征进行了分析(地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基于"优质源岩控藏"理论和"储层甜点找油"思想,应用测、录井、试油、薄片等资料,系统总结松南中央坳陷区泉四段致密油的分布规律,剖析不同类型致密砂岩油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致密砂岩油藏集中分布在长岭凹陷内及其周边斜坡区,具有"满坳含油、宏观连片"的特征和"东富西贫、南富北贫"的差异性;青一段下段烃源岩残余有机碳含量(TOC)大于2.0%的优质源岩展布范围控制致密油藏分布格局;异常高压与源储断层的空间配置关系控制下部砂组含油性,剖面上油气下排深度最大为140 m;平面上超压大于10 MPa、与断层距离小于2 500 m的区域是Ⅱ~Ⅳ砂组的致密油藏富集区;优质储层物性"甜点"控制致密油富集程度及产量;坳陷型湖盆上生下储式致密砂岩油藏的形成主要存在凹陷区"源内直排倒灌"和斜坡区"源边反转断层遮挡"两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
 针对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含片钠铝石砂岩储层,应用岩石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含片钠铝石砂岩储层的岩石类型、成岩共生序列和片钠铝石的产状及成因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含片钠铝石砂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成岩共生序列依次为黏土矿物包壳-次生加大长石-次生加大石英、自生微晶石英、自生高岭石-方解石-油气充注-CO2 充注-片钠铝石-铁白云石。松辽盆地南部片钠铝石的δ13CPDB 为-0.342%~0.329%,δ18OPDB 变化范围为-1.922%~-0.954%,与已证实形成于无机CO2背景、且同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的片钠铝石极为相近;而与片钠铝石平衡的CO2气的碳同位素值为-0.992%~-0.423%,与松辽盆地南部CO2气藏中CO2的碳同位素一致,说明松辽盆地南部片钠铝石与气藏中的CO2具有相同的碳来源,均为幔源-岩浆成因。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王府断陷埋藏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松辽盆地王府地区油气的生、运、聚及成藏过程,根据王府断陷的构造特征及相关资料,采用泥岩声波时差法、镜质体反射率法、趋势分析法计算研究区火石岭组末期、营城组末期、嫩江组末期地层的剥蚀量,恢复研究区的埋藏史.结果表明:火石岭组沉积时期为断陷形成的初始时期,各地区沉积厚度不同;沙河子组—营城组沉积时期,表现为快速沉积和快速埋藏的特征;营城组末期地层反转抬升遭受剥蚀,剥蚀量具有东大西小的特征;登娄库组—嫩江组时期,具有较快速的沉积和埋藏特征;嫩江组末期,王府断陷一直处于抬升剥蚀状态,剥蚀剧烈,嫩三段以上地层普遍缺失.该结果为研究区油气评价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探讨隐蔽油气藏在层序格架内的展布规律及预测方法。在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钻井、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对渤海秦南凹陷东南斜坡区古近系东营组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把东营组划分为3个Ⅲ级层序:东三、东二和东一层序,并建立东三层序的沉积模型,总结了隐蔽油气藏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东三层序晚期水体下降,物源供给充足,储层十分发育并且分布范围广,与东二层序稳定分布的泥岩相配合可形成大规模的地层油气藏;早期水体逐渐上升,可形成超覆尖灭岩性油气藏。东二层序厚层泥岩之下,受湖平面变化控制的砂体展布特征和油气输导条件是隐蔽油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秦南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6.
以松辽盆地华字井阶地白垩系泉头组第四段为例,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分析了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为主导的三角洲前缘储集砂体的成因.研究表明各种成因砂体的发育受沉积基准面升降、可容纳空间增加与沉积物补给通量比值变化的控制.在基准面上升过程中,A/S<1时,多期叠加型和废弃型河道砂体为主,A/S>1时,则为完整型河道砂体;在基准面下降过程中,A/S<1时,以完整型河口坝砂体为主,A/S>1时,则以叠加型河口坝为主.讨论了各种成因砂体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格架内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岩芯观察描述以及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从重矿物组合、砂岩厚度及砂地比平面分布、沉积微相以及垂向厚砂体追踪等方面对物源方向进行了判断。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南部两井东-木头南地区扶余油层存在西南保康沉积体系和南部长春怀德沉积体系。并对每个沉积体系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厘定。古物源与沉积体系具有良好的空间配置关系,决定了松辽盆地两井东-木头南地区扶余油层的沉积体系分布格局。沉积物源的研究将有助于油气勘探的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