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12月10日是瑞典著名科学家诺贝尔逝世100周年,也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物理学,化学,生理学与医学)颁发至今96年。本文总结了3项自然科学奖的颁奖概况,获奖者国籍分布,获奖者年龄分布和获奖学科的分类。  相似文献   

2.
安瑞 《科学通报》2015,(7):613-615
<正>从2012年起,《科学通报》邀请不同领域专家对当年度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以下简称"诺奖"),从专业研究和科学传播角度进行深度解读,并编辑出版了"解读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系列专题,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2014年末,本刊编委、西藏大学校长助理、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钟扬教授,带着对我国科学家早日获奖的期盼,围绕诺奖这一话题,与本刊记者进行了深入交流,表达了他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0月5日,当从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传来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的消息,那一刻,我国科学界沸腾了,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我们翘首以盼的中国人首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终于诞生了!此时,与获奖同样使我们感到激动人心的是,屠呦呦研究员对于青蒿素的研究工作,正是通过青蒿素化学结构的首篇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于1977年在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月,本刊曾在开年第1期开设专栏《走近诺贝尔奖》,此后共连载15期,旨在介绍近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一些获奖情况,让广大读者朋友进一步了解科学、爱科学,提高科学素养。2015年10月,当我们正在制作第12期专栏的时候,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喜讯: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们惊喜不已!似乎我们之前开设这个专栏都是为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下简称"诺奖")由抗疟疾新疗法发现者屠呦呦与抗丝虫病新疗法发现者William C.Campbell及大村智共同分享,这是屠呦呦继2011年获得拉斯克-德贝基临床医学奖后,再次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的最具国际声誉的科学荣誉,也是中国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的自然科学领域最高奖.在得悉获奖消息时,Campbell竟然不相信那是真的,他率性地冲着电话那头喊道:"你一定是在开玩笑吧!"大村智似乎对自己获奖并不感到意外,但他还是以日本人惯用的恭敬口吻说道:"我谦卑地接受这个奖".在接受诺奖  相似文献   

6.
在前几年里,诺贝尔医学奖的颁发曾引起过争议.例如,作为1997年度诺贝尔医学奖获奖成果的"关于‘普利昂’(prion)这种蛋白质能充当传染因子的理论",至今仍受到怀疑.但是,1999年度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的颁发却似乎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7.
<正>捷报传来,让国人耿耿于怀多年的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桂冠终于戴到了中国人的头上。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17时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的获奖,打破了中国多年来自然科学"零诺奖"的纪录。青蒿素是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的一个典范。屠呦呦作为青蒿素的重要发现者,对疟疾病的治疗作出了不可磨  相似文献   

8.
1981年10月17日,在瑞典的斯德哥摩尔城举行的诺贝尔奖授奖大会上,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杰·渥尔考特·斯佩里(Sperry,Roger Wolcott)博士和加拿大出生的美国人戴维·哈贝尔教授以及瑞典的托尔斯滕·韦塞尔分享了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斯佩里因证明大脑两半球的高度专门化以及许多较高级的功能集中在右半球而获奖;哈贝尔和韦塞尔因研究视觉系统的信息处理方面有所发现而获奖。  相似文献   

9.
池晴佳 《世界科学》2009,(12):17-18
因在端粒和端粒酶研究中作出的重要贡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卡萝尔·格雷德(Carol Grelder,下图)等3人被授予了2009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纵观诺贝尔奖历史,只有8位女性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此前没有3位女性一齐被授予同一届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纪录。为此,《纽约时报》记者克劳迪娅·德莱弗斯(Claudia Dreifus)专程采访了格雷德,就其从事的端粒酶研究以及未来女性在科学界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10.
“冒险是文明的本质”,在过程哲学家怀特海看来,“要提高和保持文明,冒险是很重要的。”盘点近期的世界科学事件,年度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揭晓、中微子超光速实验以及乔布斯的辞世无疑令世人瞩目,而其间闪烁着的创新的冒险精神也引入深思。  相似文献   

11.
201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三位在发现宇宙加速膨胀的研究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珀尔马特(S.Perlmutter),施密特(B.Schmid)和里斯(A.Riess)。由于这项工作无可争辩的巨大重要性,几年来他们一直是获奖的热门人选。但诺贝尔奖评委会素有稳重、  相似文献   

12.
自1901年诺贝尔奖设立以来,诺贝奖的权威、公正和崇高荣誉得到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认可,诺贝尔在其遗嘱中郑重叮嘱:"我明确希望在授奖时不必考虑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管他是否为斯堪的纳维亚人,获奖者应当是最杰出人士."藉此,瑞典皇家科学家、瑞典文学院、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和挪威议会每年都向全世界成百上千的科学家、学者、和平人士、政治家等征询获奖候选人;而且,处于长期中立经济发达的瑞典的评选委员会完全依赖诺贝尔基金,很少受官方的影响。尽管如此,诺贝尔奖自颁发以来,也曾有偏  相似文献   

13.
基因与诺贝尔医学奖的结缘 百年诺贝尔医学奖的第三个特点是从50年代以后,大部分获奖者的成果大都与基因研究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基因理论是现代生物医学的基本理论,如同原子理论是化学和物理学中的核心理论一样。了解并阐明基因既是发展包括生物医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前提,也是推动多种学科发展和造福人类的原动力。从1958年到如今的诺贝尔医学奖,直接与基因理论相关的成果获奖就达17次之多。而且从本世纪以来,共有38位科学家因研究DNA而获得诺贝尔奖。对百年诺贝尔医学奖的统计也表明,几乎有一半的获奖是与基因有关。 …  相似文献   

14.
辉煌的免疫学 由于免疫学研究在医学领域具有特殊地位,所以100年来免疫学研究成果18次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首届诺贝尔医学奖就授予免疫学成就;第一个10年中获奖5次;之后每10年都有1~2次获奖;20世纪70年代后每10年各有3次获奖。  相似文献   

15.
江泽淳 《世界科学》2003,(1):34-34,21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常常使人怀疑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这些人是否居住在其他星球上。他们所表彰的科学成就往往在当时极具价值 ,而历经时间的洗涤就大为褪色。然而 2 0 0 2年掌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大权的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 ,终于表现出了令人钦佩的把握现实能力。面对这样一个“无法逃避”的话题 :谁将因为人类基因组计划而获奖———它做出的回答似乎是 :一个也不给。以上是对 2 0 0 2年评奖结果的一种诠释。 2 0 0 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约翰·苏尔斯顿(JohnSulston)、悉尼·布雷内 (Syd…  相似文献   

16.
在前几年里,诺贝尔医学奖的颁发曾引起过争议。例如,作为1997年度诺贝尔医学奖获奖成果的“关于‘普利昂’(prion)这种蛋白质能充当传染因子的理论”,至今仍受到怀疑。但是,1999年度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的颁发却似乎是不容置疑的。60年代末期,对蛋白质分泌之谜颇为着迷的布洛贝尔作为博士后,加入了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小组,从此他就一直没有离开过洛克菲勒大学。1971年,布洛贝尔与现在任教于纽约大学的大卫·萨巴泰尼(DavidSabatini)共同构造了一个“关于细胞如何控制蛋白质运送”的简单模型。该模型假设位于新合成的蛋白质键首…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没有“诺贝尔商业奖”郑佳编译一、商业也需要伟人每当科学家、作家、和平使者乃至经济学家因他们的杰出贡献而被选中,授予“诺贝尔契”时,“诺贝尔商业奖”的缺乏便十分引人注目了.许多人会找出理由解释这样做是恰当的.因为巨额的奖全应该给予那些重视大众利益...  相似文献   

18.
因在端粒和端粒酶研究中作出的重要贡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卡萝尔·格雷德(Carol Greider,下图)等3人被授予了2009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纵观诺贝尔奖历史,只有8位女性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此前没有3位女性一齐被授予同一届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纪录.为此,<纽约时报>记者克劳迪娅·德莱弗斯(Claudia Dreifus)专程采访了格雷德,就其从事的端粒酶研究以及未来女性在科学界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19.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科学奖颁奖活动总是非常激动人心。对自然科学家来说,在等待奖项揭晓的这段时间里,往往充满了焦虑不安。许多自信能获奖的人因害怕错过来自斯德哥尔摩的电话通知而一直守在电话机旁边。科学家们与诺贝尔奖角逐时的心情,确实有点像那些买了彩票的人在收看电视节目公布获奖数字时的心情。 当然,这种类比是很不公平的。尽管科学奖颁奖过程有些类似彩票抽奖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已经获了奖的科学家们是被随机选中的。他们无疑都是同辈人中的佼佼者。他们要么是设计或实施了某个重要或精彩的实验,要么是创造了一种阐释…  相似文献   

20.
尹龙 《科学之友》2002,(1):16-16
2001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了诺贝尔奖本年度颁奖仪式和百年庆祝典礼。所有健在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部被邀请前往参加这次百年盛典。与此同时,在中国也开展了—系列的庆祝活动。诺贝尔奖根据瑞典发明家诺贝尔的遗嘱设立,原有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和平五个奖项,1969年,由瑞典银行捐款开设经济学奖。从1901年首次颁奖至2001年,诺贝尔奖已经走过了整整100年的历程。一百年来,全部六个奖项共有714人获奖(另有20个和平奖授予如红十字会、联合国等团体或组织)。每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揭晓,总要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