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桂华  傅杰青  葛之 《科学》2002,54(6):64
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戴维斯(R.Davis Jr)和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因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尤其是对宇宙中微子探测的开创性贡献而共享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此项奖的另一半奖给了意大利科学家贾科尼(R.Giacconi),表彰他在天体物理学领域中因发现宇宙X射线源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他们的工作为科学家观测宇宙打开了两扇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2.
瑞典皇家科学院把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斯图加特马克斯·普朗克固体物理研究所的一位主任克劳斯·冯·克利青(Klaus von Klitzing).这项180万瑞典克朗(约合23万美元)的奖金是为了奖励他在1980年的重大发现——量子霍耳效应.冯·克利青曾经是海森伯在符兹堡大学的同事.量子霍耳效应是他在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与全德科学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3.
钱永忠 《自然杂志》2015,37(6):411-417
 20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Takaaki Kajita(梶田隆章)和Arthur B. McDonald,他们在分别领导的大气和太阳中微 子实验中发现了中微子振荡。这种现象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相关实验结果是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重大发现。通过介绍 这些实验以及相关的物理,以期读者对中微子研究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对物理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世界科学》2011,(2):36-36
美国1966年,美国科学家莱伊·戴维斯为验证暗物质的存在,绞尽脑汁寻找屏蔽宇宙射线的实验场所,最终他选中了南达科他州布莱克矿区深处的霍姆斯特克金矿,在1500米深的废弃矿井里开辟出一个实验室。实验持续了30年,最终探测到太阳中微子的存在。为了纪念这一成就,这一洞穴便以他的名字命名。凭借在物理学取得的突出成绩,戴维斯及其同事约翰·巴赫恰勒分享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5.
《世界科学》2007,(11):45-45
200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于10月9日揭晓,法国人阿尔贝·费尔(Albert Fert)和德国人彼得·格林贝格尔(Peter Grnberg)因巨磁电阻方面的贡献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两名科学家获奖的原因是先后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瑞典皇家科学院在评价这项成就时表示,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主要奖励"用于读取硬盘数据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1974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委员会宣布,将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剑桥大学的赖尔和休伊什,以表彰他们在射电天文学方面的先驱性工作.赖尔获奖是由于他的观测和发明,特别是综合孔径技术的发明;休伊什获奖则是由于他在发现脉冲星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两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科 学家获得了1995年度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 斯坦福大学的马丁·佩尔和加州大学的弗雷德里克·莱因斯。佩尔发现了τ轻子,莱因斯证明了中微子的存在。 中微子的存在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公报中高度赞扬了莱因斯和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生活在一个中微子充斥其间的世界。当你在阅读这段文字的时候,已经有数以亿计的中微子穿过了你的身体。由于中微子善于穿透任何物质,因而被科学家称之为难以捕捉的"幽灵粒子"。最近,两位物理学家因为在中微子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被授予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9.
几乎没有质量而且难以置信,稀少的 子中微子“鄙视”它周围的环境,很少与较之更普通的物质发生反应。这些特性使它很难被检测到。现在,一个国际物理学家小组宣布第一次“直接”探测到 子中微子,科学家已经间接地证明这种粒子的存在。 中微子的发现源于科学家无法平衡亚原子粒子的方程式。30年代,泡利预言了一种质量极小而且与环境只有微弱反应的粒子带走了放射性衰变中损失的能量。几十年后,中微子的存在得到了证实。科学家认为有3种中微子,每一种都以与之反应的基本粒子命名:电子中微子与电子反应,μ子中微子与μ子反应,子…  相似文献   

10.
印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C.V.拉曼对身边发生的任何小事都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当他听到两个台球撞击发出的声音时,并没有像别人一样轻易放过,而是用心仔细观察,发现了其中所包含的巧妙的物理现象。 例如,他发现在台球台的周围,两球的撞击音会因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0月6日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科学院传来喜讯:领导Super-Kamiokande合作组的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和领导Sudbury Neutrino Observatory(SNO)合作组的加拿大科学家麦克唐纳(Arthur B.Mc Donald)因为"发现了中微子振荡、由此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而共同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中微子振荡的革命1998年梶田隆章宣布,Super-Kamiokande实验发现大气中微子在传播过程中改变身份("味道")的现象,亦称为中微子振荡.这些大气中微子产生于宇宙线进入大气层时  相似文献   

12.
王仲 《科学》2002,54(6):58-59
20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美国的戴维斯(Raymond Davis,Jr)、贾科尼(Riccardo Giacconi)和日本的小柴昌俊.其中戴维斯和小柴的贡献在于将高能和粒子物理的研究方法应用于探测来自宇宙空间的中微子,他们经过1960年代以来的努力工作找到了来自太阳和超新星爆发的中微子辐射,从而确定了中微子的一些内部性质,也确立了中微子天文学的地位.贾科尼不仅是国际知名的高能天体物理学家,也曾长期担任天文学界几个重要科研单位的领导人.他得奖的部分贡献是在1960和1970年代通过空间观测手段发现了来自天体的X射线,开创了X射线天文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刘锦枫  逄昊  王驰  艾小聪  陈新  胡震 《科学通报》2024,(8):1025-1033
FASER(ForwArd Search ExpeRiment)是一个位于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上的前向粒子探测实验. LHC质子对撞产生的质量轻、能量高的粒子往往会沿着束流方向飞行,并逃离传统粒子探测器的覆盖区域.对这些前向粒子的探测和研究是传统探测器实验很好的补充. FASER探测器(包括其专门用于探测中微子的子探测器FASERν)位于ATLAS对撞点处束流切线方向下游480 m,物理目标包括可能的暗物质候选者和对撞机产生的中微子. 2023年3月, FASER首次直接探测到约153个对撞机产生的高能中微子,信号显著度为16σ.随后, FASER合作组又公布了其暗光子搜寻结果,未发现显著信号,但给出了质量在17~70 MeV范围内、?在2×10–5~1×10–4范围内的暗光子可能性的世界最好限制.正在计划中的前向物理设施(Forward Physical Facility, FPF)或将成为未来HL-LHC时代前向物理研究的新阵地.本文将介绍FASER实验装置及其物理目标,并简要介绍FASE...  相似文献   

14.
胡永云 《科学通报》2019,64(36):3798-3807
<正>201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3位天文学家[1],他们分别是普林斯顿大学的James Peebles教授、日内瓦大学的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教授(后者也兼职剑桥大学).但他们3人的研究并不在同一方向, Peebles的学术成就是关于宇宙演化的,而Mayor和Queloz的获奖成果是发现了太阳系外行星(简称系外行星),获奖理由是"forthe discovery of an exoplanet orbiting a solar-type star".本文将首先介绍Mayor和Queloz的获奖成果及其科学意义.其次,简述近年来系外行星探测的进展、系外行星的多样性,以及系外行星的发现对太阳系模型产生的挑战.最后,介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 2 0 0 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两项研究成果 :捕获了宇宙中微子 ;发现了宇宙X射线源 .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家利用废弃的矿坑建成地下水槽,在水槽中装满5吨水。他们利用这个巨大装置观测大气中的中投子,历时两年多,观测到的中微子数量比理论值少得多。这是由于中微子通过大气层和地球时,大量μ中做手转变为难以探测的,中做子,这种震荡现象,说明中微子具有静止质量。1998年来自25个国家的350多名科学家目睹了实验过程,证明中微子的确具有停止质量。这一结论轰动了全世界,它是人类认识中微子的新里程碑,它对粒子物理学和宇宙标准理论将产生深刻影响,我国两院院士评出这是1998年全世界十大科技新闻之一。中做子,作为20世…  相似文献   

17.
201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三位天文学家,以表彰他们使我们理解宇宙的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方面的贡献。其中,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宇宙学家皮布尔斯(P. J. E. Peebles)获得一半奖金,以奖励他在物理宇宙学中的理论发现;瑞士日内瓦大学的马约尔(Michel Mayor)和瑞士日内瓦大学及英国剑桥大学的奎洛兹(Didier Queloz)分享了另一半奖金,以奖励他们发现一颗环绕类似太阳的恒星的行星。文章介绍这几位学者的科学贡献。  相似文献   

18.
陈学雷 《自然杂志》2006,41(6):391-400
201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三位天文学家,以表彰他们使我们理解宇宙的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方面的贡献。其中,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宇宙学家皮布尔斯(P. J. E. Peebles)获得一半奖金,以奖励他在物理宇宙学中的理论发现;瑞士日内瓦大学的马约尔(Michel Mayor)和瑞士日内瓦大学及英国剑桥大学的奎洛兹(Didier Queloz)分享了另一半奖金,以奖励他们发现一颗环绕类似太阳的恒星的行星。文章介绍这几位学者的科学贡献。  相似文献   

19.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7年10月3日宣布,将该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费尔(A.Fen)及德国科学家格林贝格(P.Grünberg),以表彰他们在1988年发现巨磁电阻效应(giant magnetoresistance,GMR)的重大贡献.这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该科学发现所产生的巨大价值正改善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其原冈在于不仅我们日常用的计算机硬盘得益于这一物理发现,其他诸多数码产品(如数码相机、手机、MP3、游戏机等)都离不开它.  相似文献   

20.
王育竹  林凤生 《自然杂志》2005,27(6):323-326
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于了光学研究领域里的两项原创性工作:1963年美国物理学家罗伊·格劳伯(R.J.Glauber 1925~)提出的"相干性量子理论",以及1983年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霍尔(J.L.Hall.1934~)和德国物理学家特奥多尔·亨施(T.W.Hansch.1941~)利用激光的特性对精确测量技术所作的发展.近些年来诺贝尔物理学奖频频惠顾光学研究领域,如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从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相关研究、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华裔科学家朱棣文从事的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研究.这是因为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往往与最新、最先进的技术发展联系紧密,另一方面,这些高新技术的发展恰恰又建立在这些非常基础的理论研究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