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刊概要     
正1印度并未"闪亮"【印度】《瞭望》2016年2月在2016年年初举行的达沃斯论坛上,世界的"思想家"们将印度比作全球经济的"希望灯塔",期待印度财长阿伦·贾特利能够释放印度的经济活力,增加投资信心。然而,无论是在瑞士的达沃斯还是印度的新德里,人们都忽略了近半个印度的旱灾对其农业和国内消费市场的冲击。有超过一半的印度人生活在农村地区,他  相似文献   

2.
<正>4月11日,五年一次的印度人民院选举正式拉开帷幕,制造业发展和就业创造成为印度各政党交锋的重点议题之一。印度人口超过13亿,其工业化进程不仅是决定这个国家未来发展走向的最大内部变量,同样也必将对世界经济格局和全球地缘政治局势产生深远影响。虽然以尼赫鲁为代表的历届印度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工业发展,但其工业化之路却极其曲折。自2014年印度人民党政府以横扫之势上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12月12日,印度反对党——中左翼的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领导人、尼赫鲁—甘地政治世家继承人拉胡尔·甘地在一场政治集会上宣称少数狭隘的"印度教特性主义者"(Hindutvavadi),即以现任执政党——右翼的印度人民党(简称印人党)为代表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者,正在统治广大印度教徒(Hindu)。他还称"印度国父"圣雄甘地是印度教徒,而刺杀甘地的戈德塞是印度教特性主义者,试图以此严格区分并营造出两者"势不两立"的叙述。  相似文献   

4.
殖民统治时期英国针对英属印度帝国体系的政策建构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以教派分化为手段,达到对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的"分而治之"之目的;二是以地缘分割为手段,达到对英属印度和印度土邦的"分而治之"之目的.前者导致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立",后者导致了分立后的印巴对土邦归属之争.分别选举制度及相关的政治文件是印巴分治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也是克什米尔问题产生的根源.克什米尔问题的产生是英印殖民当局二元政策建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印度与中国在农业发展上较为相似,印度在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遇到的问题对我国具有参考价值.本文详细阐述了印度主要的农业推广主体及其在农业推广中发挥的作用,分析了印度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伴随"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的脚步,印度对"一带一路"日益关注,出现了争鸣,核心是印度该不该参与"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对印度是利是弊?我首先告诉印度朋友的是,"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带"或一条"路",而是具有全球意义的区域合作网络,可以用数字"1"到"8"加以概括:"1"是共建命运共同体。这不是欧盟那样以主权让渡和高度机制化为特征的共同体,而是基于和尊重各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印度高等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分析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境况及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失衡、人才外流、"文凭病"等,总结出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的系列经验,即国家有目的、有计划发展教育;提供较多的财政资助;实行走读制,办学成本较低等。  相似文献   

8.
<正>印度一列"半子弹"火车通过测试,以每小时160公里的速度,刷新印度客运火车的纪录。在测试中,这列客运火车用90分钟完成了从首都新德里至阿格拉的200公里路程,这个最高时速比之前的纪录快了10公里。印度铁路德里分区负责人萨长表示,这是目前印度最快的火车。印度铁路部门在火车运行过程中记录了所有的技术参数,希望这个火车能在今年11月投入运营。刚在5月当选印度总理的莫迪曾在竞选期间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印人党政府上台以来,印度成为大国中经济发展的名星。GDP增长速度加快,外国投资增加,各项经济指标改善趋势明显。印度这个长期以稳步前行的大象为象征的大国,现在似乎是要进入经济"快车道"了。根据印度国家转型研究院的估计,如果印度能够保持7%?10%的年增长率,2032年时其GDP能够达到10  相似文献   

10.
<正>莫迪在6月26日选择以"低调方式"访问了美国,这是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印领导人的首次会晤,这也是近一段时间内印度总理对世界大国密集出访中的一环。5月31日,印度总理莫迪开启了对俄罗斯、西班牙、德国和法国的"欧洲四国之旅"。在有限的成果清单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印度与俄罗斯就建设库丹库拉姆核电站5号  相似文献   

11.
莫迪来了!     
胡娟 《世界知识》2014,(12):30-31
<正>他被称为"印度的希特勒"、"印度的安倍",也有人称其为"印度的普京"、"印度的尼克松"。正如一场气势宏大、富丽堂皇的宝莱坞大剧,在一片喜气洋洋、人声鼎沸的喧嚣声中,纳伦德拉·莫迪成为了印度独立以来的第十五任总理。国大党执政十年,后期的政绩实在乏善可陈,最近三年经济更是陷入低迷。面对举国腐败盛行,政府也是难作为、不作为。因此,不管莫迪是否能兑现就职宣言中承诺的建立一个"强大、发达、包容"的印度,此时此刻,举国上下可谓"人心思变"  相似文献   

12.
外刊概要     
<正>1"数字印度"助推印度城乡发展【印】《今日印度》2014年10月27日印度通信和信息科技部部长普拉萨德在采访中介绍了政府新推行的"数字印度"计划,称这将有助于缩小印度城乡差距。莫迪总理已经明确提出,宽带并非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数字印度"将推动电子教育、电子医疗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鼠标轻轻一点,拥有一间仓库便能成为一名供应商。他对印度人民的创业能力充满信心,认为只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好,人自  相似文献   

13.
微故事     
<正>01中以合作"陈家镛一号"搭载SRO升空中以合作的微重力化工科学实验卫星"陈家镛一号"搭载ISRO(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PSLV-C37"运载火箭在印度南部的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成功发射。"陈家镛一号"是一颗中以商业合作的微重力化工实验卫星,以国际标准的3U立方星作为便捷的微重力科学研究与技术实验平台,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太空开展化工领域科学实验,将完成多项化工流体力学与传递等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同为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在2014年提出的十多项改革目标中,把"印度制造"列为国家战略,旨在以加强制造业为突破口,为成就世界强国夯实基础,希望把印度变成新的"全球制造中心"。目前,印度正以亲商亲民的创新创业政策优势、完备的知识产权体系、专业人才特色培养等多种手段,使印度的创新能力得以大幅度地提升。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对于中日印之间的三组双边关系而言是个特殊的年份.1952年,日印建交,为纪念建交60周年,印度总理辛格今年底将访日;1962年,中印发生边界冲突,50年过去了,这场战争留下的阴影还在;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但今年本应"四十不惑"的中日关系却因钓鱼岛问题降至历史最低点;1992年,印度拉奥政府正式实施"东向"政策,印度以东南亚为跳板在20年的时间里成功跻身东亚权力舞台.在这些历史记忆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日本、印度三国之间存在清晰而又微妙的互动.  相似文献   

16.
<正>7月4日,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抵达以色列特拉维夫,成为印度独立70年来首位访问以色列的总理。以色列方面对于此次历史性访问给予了最高礼遇,总理内塔尼亚胡亲临机场用印地语向"朋友"莫迪致以热情欢迎,并在为期三天的访问中陪同莫迪出席多项活动。印度媒体报道称,此前只有罗马教皇和美国总统在以色列享受过如此高规格的待遇。莫迪此行内容丰富,除会晤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总统里夫林与印度在以色  相似文献   

17.
刘半田 《世界博览》2013,(10):54-55
要是世上有足够的火箭和宇宙飞船,第一场大型太空婚礼肯定会是印度人举办的。在各种文化里,结婚都是人生旅程当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在印度,结婚还是家庭的一座里程碑。印度长久以来以奢华婚礼闻名全球,对许多人来说,婚礼象征身份地位,因此许多家庭会省吃俭用数十年,以存钱举办一轮轮马拉松式的聚会和仪式,继而逐步进入婚礼的主题。在印度,结婚几乎就是"排场"、"烧钱"的代名词,根据印度杂志《一周》的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与2017年相交之际,印度进行了两次战略导弹试验:第一次是2016年12月26日,印度军方成功发射了"烈火—5"洲际导弹,这是该型导弹研制成功以来的第四次试射,据传此次试验后,"烈火—5"将正式列装服役;第二次是2017年1月3日,印度军方发射一枚"烈火—4"远程地地导弹。在世界局势不确定性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印度发射战略导弹会有什么后果?假如拥有了完备的战略武器,印度  相似文献   

19.
爆发在贸易和过境问题上最近,印度和尼泊尔在贸易和过境问题上长期存在的摩擦突然呈扩大趋势,为两国关系蒙上了厚厚的阴影。3月1日,印度正式通知尼泊尔政府,印度已决定取消对尼泊尔的66种以农业为原料的工业品及其他林业加工半成品和农产品所提供的贸易优惠待遇;从3月31日起停止向尼泊尔提供食用油、食盐以及汽油、柴油、煤油等石油产品;中止执行将分别于3月23日和26日到期的贸易条约和过境条约。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农业”视域下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敏 《创新科技》2015,(6):17-19
"互联网+农业",将信息经济与传统产业结合,必然能够给传统产业以新机遇,给中小企业发展以空间,给农民(农民工)就业以机会。本文在对"互联网+农业"进行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农业"视域下的现代农业的应该具备的特征,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健康为准则;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塑农业产业链等;并以这些特征为标准,具体阐述河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