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目前釉浆陈化过程中出现的性能不稳定问题,通过分别添加盐酸、氨水改变釉浆pH值以及改变其陈化期间温度的方法,探究了pH值及温度对釉浆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氨水至釉浆pH值为11.45时,釉浆的初始粘度由未添加氨水时的90mm2/s降至75mm2/s;陈化4d后,釉浆的粘度为68mm2/s,变化值为7mm2/s;与未添加氨水的釉浆变化值20mm2/s相比,流变稳定性提高.升高温度至40℃,釉浆流动度由室温下的12.5cm变为15.0cm,釉浆流动性得到改善;陈化4d后,釉浆流动度变为15.3cm,变化值仅为0.3cm,稳定性能也得到提高.这两种情况均有利于釉浆在陈化过程中的稳定,涂搪打板实验证明釉面质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节防老剂配制温度、防老剂用量和种类,采用门尼粘度计法测试了不同条件下丁腈橡胶NBR2907胶浆门尼粘度值。结果表明,与防老剂P相比,使用防老剂Q所测得丁腈橡胶NBR2907胶浆门尼粘度的准确性更好,更符合生产实际。防老剂Q的最优加入量为50ml/500ml胶浆。  相似文献   

3.
CMC/HEC大分子间的溶液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紫外、红外吸收光谱和粘度测定,考察了羧甲基纤维素(CMC)/羟乙基纤维素(HEC)大分子间的溶液复合.结果表明,CMC溶液可与HEC溶液以氢键力形成均相复合物;较之单一CMC或HEC溶液,在一定复合比条件下CMC/HEC复合溶液具有更好的增粘性能  相似文献   

4.
依据炉渣结构的共存理论与不同温度和成分下熔渣Cao-MgO-MnO-FeO-CaF2-Al2O3-SiO2的实测粘度制定了本渣系作用浓度和粘度的计算模型,计算结果符合实际证明作用浓度模型可以反映本渣系的实际结构,粘度模型也正确地反映了本渣系粘度与温度及各结构单元作用浓度的正确关系。  相似文献   

5.
CR/ CEVA/ MMA 三元接枝胶粘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一系列不同CEVA含量的CR/CEVA-MMA接枝共聚物,研究CEVA对CR/MMA接枝共聚合的影响,以及CEVA加入量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差热等现代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接枝体系中引入CEVA,不仅能提高胶粘剂对PVC人造革的剥离强度,且由于CEVA的分子量低,制得的胶液粘度低,可用于涂操作。  相似文献   

6.
CaO-MgO-CaF2-Al2O3-SiO2五元渣系粘度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炉渣结构的共存理论和五元渣系CaO-MgO-CaF2-SiO2-Al23在不同温度和成分下的实测粘度值,制定了本渣系的作用浓度和粘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符合实际,证明计算模型可以反映CaO-MgO-CaF2-Al2O3-SiO2渣系的实际结构与粘度、结构单元的作用浓度及温度之间的正确关系。  相似文献   

7.
实验测定了油藏原油及其注CO2体系在油藏温度下的粘度数据56点.建立了饱和液相粘度随CO2注入量间的变化关系.并应用LVIS粘度模型对实验体系在不同压力下的粘度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通过低粘度高固相含量悬浮液的制备过程 ,分析了料浆粘度、沉降体积、固相体积含量随分散分散剂 PMAA- NH4加入量和 p H值的变化 ,得到了氧化铝基复相材料浆的稳定条件 ,制备出固相含量高达5 5 vol%的高稳定性的浓悬浮液  相似文献   

9.
通过低粘度高固相含量悬浮液的制备过程,分析了料浆粘度、沉降体积、固相体积含量随分散分散剂PMAA-NH4加入量和pH值的变化,得到了氧化铝基复相材料浆的稳定条件,制备出固相含量高达55vol%的高稳定性的浓悬浮液。  相似文献   

10.
HPAM/PVP超分子复合物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混合体系粘度、紫外、红外及DSC谱图,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VP/HPAM混合体系的增比粘度比单一体系增比粘度的简单加和大得多,并且PVP的加入增大了HPAM的抗盐笥。光谱结果显示,在溶液中二通过静电力可形成超分子复合物。  相似文献   

11.
用复合凝聚法制备了包覆红白电泳显示液的明胶-羧甲基纤维素(CMC)电子墨水微胶囊。 考察了壁材用量、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对微胶囊粒径的分布及其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明胶与羧甲基纤维素的体积比为5∶1,SDS用量为1.3 ~1.7g/L,反应温度为40℃,搅拌速度为600~800r/min,pH值为3.5~3.8的条件下可以制得具有透明囊壁且粒度分布较均匀的微胶囊。微胶囊中的粒子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发生移动,响应时间为14s.  相似文献   

12.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抗菌陶瓷釉料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抗菌釉料(石灰石、长石、石英、高岭土及抗菌剂-纳米TiO2)对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吸附性能,利用吸附等温线分析其吸附行为。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00nm处测定抗菌釉浆的吸光度,并结合釉浆中微粒的Zeta电位,考察釉浆稳定性与pH值、NaCl浓度和表面活性剂浓度之间的关系。结合扫描电镜照片观察釉浆沉积物形貌,并分析SDBS在抗菌釉料中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吸附SDBS釉浆体系Zeta电位的主要因素是pH值;当吸附SDBS的釉浆在pH=7,NaCl浓度为10mmol/L时达到最佳分散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低聚磷酸酯盐H3204为分散剂、Y2O3为烧结助剂,制备高固含量的AlN注凝成型浆料。考察pH、分散剂添加量、固含量对AlN水基注凝成型浆料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浆料的pH为8.5,分散剂质量分数为0.9%时,制备了固含量(体积分数)为50.8%的AlN水基注凝成型浆料。浆料具有较好的流动性,适于注凝成型。  相似文献   

14.
复合型添加剂增强细水雾灭火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实验模拟研究了自制复合型添加剂对细水雾灭火性能的影响.重点考察了细水雾灭火有效性随添加剂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复合型添加剂显著增强了细水雾的灭火性能,最大可缩短灭火时间5~8倍。并且随着细水雾中添加剂含量的不断增加,油池火的灭火时间呈现出先快速下降,尔后略微增长的趋势;而木垛火的灭火时间则表现为平缓下降,并趋于饱和.对应最短灭火时间,油池火的最佳添加剂灭火浓度约为临界胶束浓度(CMC)的2~3倍,木垛火的最佳添加剂灭火浓度为临界胶束浓度的(CMC)8~10倍.含添加剂细水雾扑灭火焰是物理化学复合作用机制,但主导灭火机理是燃料表面的冷却与隔离作用.并且对于油池火,添加剂灭火关键是表面活性剂在油面快速成膜.而对于木垛火,添加剂灭火关键是在表面覆盖较厚泡沫层.  相似文献   

15.
专业训练用游泳池对面层材料有着很高的防滑要求,池壁可以局部选用不上釉面的游泳池砖增加抗滑能力。一种水泥改性剂-丙烯酸酯共聚乳液与水泥采用1:1配合比制成的勾缝材料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在耐热日用瓷制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锂辉石对陶瓷坯体及釉料的烧成温度、机械强度、抗热震性以及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主要研究了外加剂对磷铝酸盐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并探讨了磷铝酸盐水泥水化试件中的ζ电位、电导率(κ)和水泥粒子对外加剂吸附量与凝结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外加剂对磷铝酸盐水泥有显著的缓凝作用,且在外加剂作用下,ζ-电位和电导率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两性纤维素接枝共聚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KMnO4/H2SO4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首次将羧甲基纤维素(CMC)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进行接枝聚合,制备了一系列分子中同时含有阴离子羧甲基和阳离子季铵基团的两性纤维素接枝共聚物.研究了CMC取代度、DMDAAC加量、KMnO4用量和H2SO4浓度对接枝共聚的影响,并对其聚合反应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瓷砖生产过程中坯料、釉料、煤及煤气中氟化物进行分析,研究氟化物的来源、迁移和转化。研究结果表明,坯料、釉料和煤是氟化物来源,且三者氟化物所占分别为46%、48%和6%.氟化物的输出30.2%固定于成品瓷砖,69.6%经尾气烟囱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