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铁-芳烃配合物引发环氧化合物阳离子光聚合反应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铁-芳烃配合物引发环氧化合物阳离子光聚合反机理,讨论了反庆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反应为n+1级反应,n为环氧化物与引发剂形成的配合物的配位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主体几何学角度论证了AB型离子晶体的离子半径与配位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离子晶体结构,包括正四面体、正八面体、正立方体结构的离子半径比与配位数之间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二茂铁的选择性还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二茂铁作为还原剂,对某些化合物中碳碳双键进行了选择性还原的研究.发现二茂铁在二氯甲烷和浓盐酸介质中,只能选择还原不饱和1,4—二酮中的碳碳双键,而不能还原其他化合物中的碳碳双键或别的基团.  相似文献   

4.
无机化学实验中的定量实验近年来不仅有所增加,且计算愈趋复杂。为此,我们在中和热的测定、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测定、配位化合物的配位数和稳定常数测定等定量实验中引入Apple—Ⅱ微机,使用BASIC语言对学生实验数据作出处理,效果较好。现选一例,加以介绍: 一、实验内容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元素在不同三元和四元金属间化物结构类型中的原子配位环境进行了研究,所涉及的体系包括:1)R-T-M,2)R-M′-M,3)R-T-M′,4)T-M′-M,5)四元化合物(这里R表示稀土、碱土金属和低族过渡金属元素如Ti、Zr、Hf等,T表示高族过渡金属如Fe、Co、Ni等,M′表示Al或Ga,M表示其它主族元素B、C、Si、Ge、P和As).研究了在324种完全有序结构类型中占据2046个不同晶体学位置的原子的配位环境,计算了它们的配位数,作出反映不同原子配位数规律的配位数分布直方图,从而总结了不同原子具有不同配位数选择倾向的唯象规律  相似文献   

6.
以生物质为还原剂,在温度为1 040℃、压力为30 kPa下对铁精矿内配生物质热解气化及其还原行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初期热解产生了酚类等大分子碳氢氧化合物液相,并与铁精矿形成了焦油包裹体,显著迟滞了生物质挥发分的释放;外配水和铁精矿中的晶格氧促进了大分子碳氢氧化合物逐步氧化为酮类、酸类化合物,并最终转化为CO和H2等还原性气体;铁精矿还原生成了铁晶须,部分形成了碳铁化合物,实现了铁氧化物的高效快速还原,入炉50 min时,金属化率达96.72%。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利用低配位数配离子进行光度测定时适宜酸度范围的简便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金属硼原子簇化合物包括金属硼烷、金属碳硼烷及其衍生物,分子几何构型千变万化。一个或多个金属原子(主族或过渡元素)束缚在硼骨架或碳硼骨架上,在作硼或碳硼骨架的稳定剂,或作合成的试剂时,金属所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在硫酸介质中石油亚砜萃 R_e 的机理,以斜率法、等摩尔系列法和摩尔比率法测得亚砜的配位数,以及当加入仲辛醇作调相剂时,以斜率法测得亚砜的配位数;讨论了硫酸浓度对分配比的影响;考察了仲辛醇和石油亚砜的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堆积饱和规律上文已作了介绍.本文用此规律解释部分f 电子组元素配合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先计算有关化合物SAS 值,然后绘制堆积图进行系统分析.图1是堆积图的一种.图中以Y 轴表示配合物的立体角系数和,以X 轴表示配合物的表观配位数.金属离  相似文献   

11.
段庆丰 《甘肃科技》2010,26(21):76-78
采用pH滴定法测定了碳酸铀酰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在pH滴定CO32-的第一等当点pH=8.3,UO22+与CO32-形成具有最大配位数的配合物UO2(CO3)34-,由配合物形成曲线计算的配合物UO2(CO3)34-的稳定常数lgβ13=19.8。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前线轨道理论,从卤素分子的成健特征出发,以全新的观点,即原子轨道,分子轨道的部分重叠,论述了有机化学中的共轭效应的化学键本质——形成π—d配键与p—π配键使电子对离域,从而活化或纯化了碳碳双键,碳氧双键。  相似文献   

13.
聚苯乙烯磺酰肼与醛或酮反应生成聚苯乙烯磺酰腙,这些腙在碱作用下分解生成烯烃或重氦化合物,同时伴有少量碳骨架重排。反应的实质是由醛或酮制备烯烃或重氦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在苯乙醇酯裂环环烯醚萜苷中,其苯环上6个碳的归属文献中常出现错误,从而导致化合物结构测定的错误.本文先根据偶合常数大小和峰分裂数目将H-4″、H-7″、H-8″明确归属,再利用HMQC和HMBC技术确定苯环6个碳的归属,然后再利用糖苷中碳化学位移配糖效应确定葡萄糖在苯环上的取代位置.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通过采用不同的配碳量进行烧结R=0.06-3.0的烧结矿,分析试验所得数据总结出不同碱度烧结矿适宜的配碳量,整个碱度范围内适宜烧结的配碳量,烧结矿碱度与抗压强度的关系,以及特定碱度下配碳量与烧结时间、烧成率等工艺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配碳比对热压含碳球团软熔滴落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碱度固定为1.20的条件下,系统研究了配碳比n(FC)/n(O)对热压含碳球团软熔滴落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配碳比对软化区间、熔化区间、滴落率等软熔滴落性能参数有显著的影响.随着配碳比增加,软化区间t40~t4先变窄后加宽,在配碳比为1.00时最窄,降至348℃;熔化区间tD~tS也先变窄而后加宽,当配碳比为1.00时最窄,降至46℃;滴落率先增加后降低,在配碳比为1.08时滴落率最高,达到24.66%.从软熔滴落性能角度综合考虑,实际生产热压含碳球团时其配碳比宜定在1.00左右.  相似文献   

17.
定向金属化     
在过渡金属催化反应的循环中,碳-金属键的形成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可能的异构体中,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异构体必定是有机物的选择性生成物,其中,金属将被立体地或区位选择地附加在碳键上。在许多情况下,这种立体选择性或区位选择性主要是由空间因素或电子决定的。螯合作用也是控制立体或区域化学的可靠方法。用Li、Mg、Mn和Pd、进行的金属-碳8键合反应(cyclometalation)一向依赖于邻位C—H键的作用。用Li、Al、Mg和zn进行的化合物间的氢一.金属键合过程(hyddrometalation),或化合物与亲核试剂问的有机金属反应(carbometalation)。也用来区位选择地或立体选择地生成有机金属物种。这些研究在化学计量学系统中明显地得到强化,但是它们很少用于催化反应中。近年来,螯合作用支持下的催化转换被认为是最有用的方法之一。它不但能控制区位或立体选择反应,  相似文献   

18.
利用EXAFS结合IR等技术对5种含钨原子的多核原子簇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在原子簇中的吸收原子有不同配位环境时的处理方法。依据表观配位数Nj'与原子簇中吸收原子总数的乘积即为各种吸收原子数与它真实的配位数Npj乘积之和的原则进行处理。用此法处理了2个样品。  相似文献   

19.
采用FactSage7.2软件模拟研究真空碳热还原高炉、电炉和转底炉粉尘在不同温度、配碳量条件下的热力学行为,分析了不同条件下锌的挥发率.结果表明:以高炉粉尘为实验原料,升高实验温度和增加配碳量有利于粉尘的还原和锌的挥发,在温度为700℃、配碳量为14%条件下锌被完全还原并挥发;以电炉粉尘为实验原料,升高温度和增加配碳...  相似文献   

20.
<正>碳一分子催化转化主要研究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甲烷、CO、CO2、甲醇等的催化转化化学。碳一分子在自然界储量丰富或易于从自然界丰富的碳资源获得,因此碳一分子催化转化与碳基能源与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密切相关。碳一分子中CO2的催化转化更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即“双碳”国家目标的重要基础。碳一分子催化转化领域的研究,主要针对碳一分子的高效活化和目标产物(通常为大宗化学品或液体燃料)的选择性合成,发展新理论、新方法、新体系、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