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分散剂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团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纳米羟基磷灰石团聚的问题,在纳米羟基磷灰石制备过程中,加入适量的乙醇、铈盐和聚乙二醇作为表面分散荆,研究其分散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乙醇具有脱水作用,减少毛细管收缩作用,具有一定的分散作用,且不改变HA六方晶体形貌;铈盐的加入,使六方晶体结构进一步分化,粒子尺寸变小,有细化纳米HA晶粒的作用及分散作用,同时,在分散过程中,参与反应,形成Ce5(PO4)3(OH);聚乙二醇对纳米羟基磷灰石形貌影响不大,但在表面形成簿膜,隔阻纳米粒子间的接触,具有减少硬团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PVA/HA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模板法制备了微孔羟基磷灰石,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制备了聚乙烯醇/微孔羟基磷灰石复合水凝胶和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水凝胶。测试了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复合水凝胶的含水率和力学性能。实验表明,合成的羟基磷灰石具有微孔结构,复合水凝胶含水率可达到60%以上,羟基磷灰石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可用于人造软骨,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生物医用材料。  相似文献   

3.
水热条件下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取向有序生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深入对骨组织中羟基磷灰石有序排列形成的了解,本研究采用水热条件结合模板法实现了羟基磷灰石纳米棒按一定的规律连生在一起,出现了取向连生现象.通过对其连生方式的分析发现了羟基磷灰石晶体在水热条件下生长存在各向异性,羟基磷灰石纳米棒在模板作用沿着其c轴易连生在一起.通过建立晶体生长过程模型,从而合理地解释了取向连生存在的规律性,为骨组织的仿生合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硝酸钙醇溶液和五氧化二磷醇溶液,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HAP)粉体.对前驱体和不同热处理温度的HAP粉体试样进行了FTIR与XRD测试分析,讨论分析了在溶胶-凝胶法制备HAP过程中HAP生成化学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在碱性条件下,分别以Ca(NO3)2、P2O5为钙源和磷源,以水-乙醇混合溶液为反应介质,采用水热/溶剂热法合成多孔羟基磷灰石(HA)纳米颗粒。通过透射电镜(TEM)、X-线衍射仪(XRD)及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分析了其形貌和组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SP)考查了盐酸阿霉素药物在多孔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上的吸附和脱附行为,二者均表现出先快后慢再快的特点,说明多孔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采用碱、碱热、酸碱和酸碱热处理的方法对钛表面进行活化,分析不同处理方法得到的表面形貌,研究了TiO2-凝胶层稳定性、微观结构、化学成分及其对磷灰石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碱处理和酸碱处理均能在材料表面形成TiO2-凝胶层,热处理使TiO2-凝胶层晶体化,稳定性提高,表面得到致密的增厚的金红石型TiO2薄膜.  相似文献   

7.
柱状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和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2O5,Ca(NO3)2.4H2O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通过调节pH值控制凝胶的形成,利用溶胶-凝胶/水热法制备柱状纳米羟基磷灰石(HAP).通过XRD、FTIR、电镜(TEM、SEM)等检测手段,对凝胶燃烧产物和经水热处理后的粉体相组成、形貌进行分析,探讨HAP晶体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利用溶胶-凝胶经低温燃烧后形成主晶相为纳米级的HAP,形状以柱状为主,经水热处理后,可得高纯度的HAP柱状晶体(100 nm×1800 nm),杂以少量粒状纳米粒子(30 nm×60 nm).  相似文献   

8.
天然生物矿化是一个具有相当长周期的过程,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其无机晶体的生长受控于有机分子所形成的基质.本文在采用人工合成复合性基质-壳聚糖,并在短时间内由基质模板于模拟体液(SCS)中诱导出无机晶体羟基磷灰石(HAp),首次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灵敏度高的性质来实时、在线监测羟基磷灰石的生长过程,并通过所得到的实验数据来比较复合氨基酸生物小分子对壳聚糖模板的诱导能力.  相似文献   

9.
钛/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电沉积过程及其结构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采用电沉积方法在钛金属基底上形成磷酸钙盐涂层,涂层经低温碱液处理获取羟基磷灰石涂层。研究了电流密度、主盐浓度、电解液温度、沉积电量、低温碱液处理对涂层表面形貌的影响,并用SEM、ZRD和IR对涂层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沉积磷酸钙盐涂层经低温碱液处理后得到纯的羟基磷灰石涂层,羟基磷灰石晶体呈针状结构;随电流密度、主盐浓度的增加,晶粒变粗,随电解液温度的升高,晶体发生变化,出现鳞片状结构;涂层质量随沉积电量的增加而增长。  相似文献   

10.
采用简单的低温液相方法合成了花型形貌的羟基磷灰石。深入探讨了不同反应参数对羟基磷灰石的形貌与尺寸的影响,据此推测,在这个合成方法中,由于磷酸的聚合作用辅助了羟基磷灰石纳米片的进一步自组装,从而形成花型结构。  相似文献   

11.
Calcium carbonate crystallization was performed in hydrogel of hydroxypropylmethyl cellulose (HPMC).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lyhydroxy functionalities in HPMC gel network facilitated the nucleation of aragonite which was not found in experiment without HPMC hydrogel and in experiment using methylcellulose (MC) hydrogel as template. On the other hand, due to the unique assembly of the macromolecules in HPMC hydrogel network, 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other hydrogels used in some previous reports, particular crystal morphology, corncob-like CaCO_3, was obtained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2.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制备了海藻酸-羧甲基壳聚糖(CMCS)/聚乙烯醇(PVA)复合水凝胶,考察了海藻酸水凝胶微球的粒径和微球在水凝胶基质中的分散性,分析了复合水凝胶基质的结构、溶解分数以及水凝胶在不同pH值下的溶胀率和药物释放。结果表明,药物的累积释放率(犆R)随pH值的升高而升高,当pH值为1.2时CR 为32%,当pH值为6.8时犆R 为53%,当pH值为8.0时CR 达到70%,表明该复合水凝胶的释药性能受pH值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The control of nanoparticle shape is still a challenge for different hydroxyapatite (HA) preparation ways.In the present study,silk fibroin with regular nanostructures was firstly prepared and then emp...  相似文献   

14.
以掺氮碳球为硬模板,F127为软模板,廉价的Al(NO3)3·9H2O为铝源,成功制备出具有介孔结构的氧化铝空心球。通过SEM,N2吸附-脱附,XRD,FT-IR表征显示,其粒径大小均一,均在500nm左右;壳层具有蠕虫状的介孔结构,且主要为无定型结构的氧化铝;介孔孔径为17nm,比表面积为153m2/g,孔容为0.67cm3/g。详细讨论了介孔氧化铝空心球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5.
以竹节状碳纳米管(CNTs)为模板,采用常温化学还原路线制备了CNTs/CdS核壳纳米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产物的微观形貌,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分析了产物的物相,证实所得产物由CNTs与六方格子的CdS纳米晶体构成,具有核壳纳米线结构.研究发现CNTs竹节状的形态特点影响了得到的核壳结构的纳米线的微观形貌.在反应物浓度较低时,CdS晶体不像在侧壁平直的CNTs表面生长那样均匀包覆在CNTs表面,而是呈现根瘤状形貌;当反应物浓度升高时,CdS晶体均匀包覆在CNTs表面.当把还原反应时间缩短(如15m in),观察到CNTs环绕在CdS纳米晶体表面的新形态,推测这与CNTs的竹节状特殊形态有关.这些结果对于阐明CNTs/化合物半导体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控制原理和开发新材料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自然骨中的无机组分并不是纯的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Hydroxyapatite,简称HA],还含有微量镁离子(Mg2+)、锌离子(Zn2+)等。为满足临床的需要,常常需要在HA中添加锌元素制成含锌羟基磷灰石(Zn-HA),其有望成为新一代的骨修复和替换材料。以硝酸钙、磷酸三铵、硝酸锌为原料,在210℃下水热处理8h合成Zn-HA和Ca19Zn2(PO4)14混合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XRD)、电子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A)法对合成粉体的晶相、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10℃、8h的实验条件下,反应釜的填充度较大时容易合成Zn-HA,但Zn掺量的摩尔分数不宜超过4%;随着Zn掺量和反应釜填充度的增加,HA的结晶度下降;Zn的掺入促使HA易分解,使其热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以PP纤维为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海藻酸钠的存在下,采用紫外辐射引发,制备了PP纤维接枝BSA印迹聚丙烯酰胺/海藻酸钙水凝胶(PP-g-PAM/CA MIP)。研究了单体浓度、交联剂浓度和海藻酸钠浓度对BSA吸附量和印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质量分数为10%,交联剂质量分数为3%,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0.5%时,PP接枝的印迹水凝胶对BSA有最大吸附量。  相似文献   

18.
以富勒烯C60微纳米纤维(fullerenemicro/nano fibers,FM/NFs)作为可容易移除模板,利用直接超声混合法,成功地制备了具有波纹形貌的聚苯胺微纳米管。光学显微镜观察表明,聚苯胺呈纤维状,其长度分布在2~5μm之间。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聚苯胺微纳米纤维形貌类似于波纹管,波纹周期约为100nm,外径在0.5~1μm之间,为空心管状结构。  相似文献   

19.
以纳米碳管为反应性模板、金属钽粉为金属源,采用熔盐法在纳米碳管表面反应原位生成TaC涂层,在混合空气下将TaC涂层于不同温度氧化转化为Ta2O5涂层,并运用XRD和SEM对生成产物的晶体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熔盐反应法可在纳米碳管表面生成较为均匀的TaC涂层,经不同温度氧化后生成Ta2O5涂覆纳米碳管复合材料,在较高温度下其仍能保持纳米碳管原有的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