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试图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综合梳理。文章主体包括就业机会的理论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公共经济学解释、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三个方面。首先,本文明确了“就业机会”这一问题的公共经济学内涵,认为“就业机会”本质上属于混合物品,由此也决定了这一物品应该采取政府与市场结合的提供方式。在此基础上,文章进而分析了女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就业困难的经济学解释,并相应地提出了这一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需要进行制度创新,突破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制度障碍。当前,根据我国农村产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的特点,从制度、政策、政府职能等层面统筹考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探索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路径,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改革、发展、稳定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绿色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的契合度,对生态环境保护、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指标分析郴州宜章的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状况。研究发现,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实现自然资源的保护,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与环境,部分缓解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弊端,促进农村社会网络重组,全面提升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因及就业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平  李敏 《青海大学学报》2001,19(5):75-76,84
文中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通过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引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从宏观经济环境、农民自身、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户籍制度、"留守老人"五个方面着手,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资本论》的相关知识,数据和折线图对这些问题加以说明,再以这五个方面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相应的对策,最后得出必须联合多方面的力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个问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太原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分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人均土地资源相对较少。如何应对不断增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地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河南省当前乃至今后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本文分析了河南省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探讨了其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三峡工程对万县市劳动就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就业问题解决的好坏与三峡工程的成败密切相关,对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密切的联系。从目前的情况看,万县市已面临庞大的就业人口压力,剩余劳动力数量多,在业人员隐性失业现象相当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消化和转移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加上三峡工程修建期间,又有几十万移民劳动力需要重新安置,移民开发提供的就业机会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压力,三峡工程移民使万县市本来就十分突出的就业困难加剧。因此,本文拟就三峡工程对万县市就业的影响及对策进行一些探讨,以祈对万县市库区移民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当前,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转移问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现代经济部门,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我们有必要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分析实施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中农村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指出农村公共图书服务建设必须解决的"谁建设"、"谁管理"、"谁服务"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分割的就业体制,束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为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当前财政政策的选择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为已经转移到城市就业的劳动力及其家庭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挖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潜力;在继续强化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剩余数量巨大,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状况,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农村劳动就业不充分的负面影响,提出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主要在于挖掘农村内部的就业潜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能否对其实现成功转移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关键。本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在体制和制度创新,加快城镇建设和扩大农业内部就业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在大范围呈现明显的增长势态。加上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机械化运作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整体上的特点是存量大、转移规模大、素质差、政策法规观念淡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因此而更显凸出。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洛阳伊滨区作为河南省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通过分析制约其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在促进区域产业发展、提高居民知识技术水平、完善就业信息传输渠道和建立新型农村社区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地处皖西地区的六安市是一个人口大市、农业大市,由于农村非农产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面临的问题、城镇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面临的问题转制约了皖西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加快皖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一是实施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拓展农业就业空间;二是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乡镇企业,扩大本地就业;三是加快城镇建设;四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务人员素质;五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六是深化制度革新,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渠道不宽、道路不畅等问题,提出了以市场为主导、以政府的引导扶持为保障.以就地转移为主,异地转移、境外输出为辅的劳动力转移模式,并从两个大的方面提出了转移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为本地区经济建设带来了实惠、减轻了本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本地区接受新观念和新技术、扩大了学校生源和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的最佳结合等5个方面,论述了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大学生人数的剧增,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在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如何增加学生就业机会,提高学生就业质量,进一步增强高校的综合竞争力,成为各学校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对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双证书"的获取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农村工业就业弹性下降成为农村工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与中国的资源禀赋不协调 ,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的增收 、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农村的城镇化 ,进而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 。农村工业就业弹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制度环境不完善。改变这种局面要更多从优化制度环境着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