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族问题往往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丧葬文化作为民族风俗习惯问题,它是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宗教问题有着密切关系。普洱地区少数民族丧葬文化中,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较为突出,小乘佛教对傣族、布朗族丧葬习俗的影响较为明显,伊斯兰教只对回族丧葬习俗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佛教壁画自印度传入,在不同民族地区融入了不同民族文化传统而形成不同特点。如新疆的龟兹壁画和高昌壁画热烈奔放,西藏的藏传佛教壁画神奇诡秘,云南的傣族小乘佛教壁画包含更多人情味,而丽江纳西族佛教壁画则融合了不同佛教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滇西南主要是我国云南西南地区的西双版纳、德宏等区域,这片地区与同样具有傣族文化习俗的泰国、印度、老挝相邻,并且与东南亚傣族文化具有密切关系,两地居民一直保持和平共处。虽然东南亚地区种族名称与傣族不同,经过长时间的积淀,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习俗也发生着一些变化,但是仍然具有许多的相似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两地区民为了维护当地的,和平稳定,团结一致,和平共处,为傣族文化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为了强化文化认同,该文首先分别介绍滇西南及东南亚傣族文化,随后对两地人民的历史文化、语言及习俗的相似性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龟兹佛教主要为小乘说一切有部,克孜尔石窟是小乘佛教的艺术中心。但公元8世纪以后,已进入晚期的克孜尔石窟出现了一些大乘佛教的壁画,以千佛画为代表。这些壁画的出现,表明当时的龟兹人对大乘佛教已有所接受,应是受东西各大佛教势力的影响使然,如中原的影响、印度的影响、于阗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5.
布朗族的丧葬习俗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具有丧葬简朴,不重祭扫,土葬与火葬并行但以土葬为主,注重活人与死人灵魂的区隔,受小乘佛教的影响较深,有明显的尊老和敬老习尚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缅边境小乘佛教与现代化运动的冲突与磨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的深入,云南沿边地区的开放也不断扩大,古老的小乘佛教与现代化运动相撞,在寺院教育与现代科技教育、教规与法制及佛教信仰与现代化生产、生活方面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作为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小乘佛教,随着冲突的激化而逐渐改变并纳入现代文化圈,并将随着现代化运动的深入而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仔细地梳理了佛教的有关“牛喻”,在佛陀原始说法和部派三藏里,有极其丰富的“牛喻”,这是佛陀和部派学者为了更好地教化大众而说法时广泛采用的最重要的方便之一;其后的大乘佛教,虽然竭力抬高自己而贬斥原始和部派佛学为小乘,但是,大乘的“牛喻”大部分却来自小乘,实际上是对小乘“牛喻”的批判性继承;中国的禅宗,一向自称“教外别传”。但是,其“牧牛喻”不仅来自大乘,而且与小乘也有关系。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后来佛教学者把禅宗的“牧牛喻”的渊源指定在大乘,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佛教在傣族地区盛行之前,经历了漫长的传播适应时期,直到傣族社会自身的发展需要借助佛教的力量,二者才在滇西南傣区有了相得益彰的发展。佛教维护了傣族阶级社会的秩序和制度,同时,把男性在世俗领域的支配地位通过对祭祀权的控制延伸到了神圣领域。  相似文献   

9.
傣族是一个有着深厚宗教文化底蕴的民族,在原始宗教和佛教的共同影响下发展至今。在傣族传统文化中,生态环境思想占有重要地位。在傣族生态环境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原始宗教和佛教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对其内容的构建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宗教色彩浓厚是傣族生态环境思想最显著的特点。宗教中诸如"万物有灵"、"万物一体"及"众生平等"等观念可以说是傣族生态环境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佛教对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基本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其关于"法"的学说中.在此对佛教中的这一基本概念进行专门研究,探讨了佛教在不同时期对"法"的基本解释,特别分析了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中一些影响较大的流派关于"法"的类别划分的主要理论,从一个重要方面展示了佛教思想体系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1.
“人间佛教”是重视人生的,重视社会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文章从佛教经典教义出发,论述了当今社会佛教应强调的四项重要功能,即:德商教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公益慈善功能、社会融合功能。同时指出中国佛教组织的现代转型还没有完成,佛教组织要克服传统的“教在大乘,行在小乘”的流弊,发扬大乘精神,慈悲济世,关怀社会,建设人间净土,以利社会治理之优化。  相似文献   

12.
自唐中叶以来,佛教在中国由盛而衰,类似隋唐频繁的中外佛教交往已鲜见于史。几百年之后,在中华文化根深蒂固的泰山,一位来自高丽的僧人满空,通过重建竹林寺,复兴普照寺,在泰山兴佛取得了成功。这是泰山佛教历史的盛事,也是中韩两国在文化交往史上的佳话。  相似文献   

13.
“异僧”类小说是《太平广记》佛教类目统属下的一类小说,主要表现异僧奇异的神通和操守。以巫咒术为主的神通和犯戒行为的操守都与佛教精神相悖逆,异僧小说却大肆渲染。这是因为前者在信仰层面上张扬了佛教,有助干佛教影响的扩展;后者则在义学层面上以文学形式宣讲了佛教哲学本质,特别是大乘佛教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佛教,随佛经而来的大量的巴利语借词对傣语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傣语中增加了多音节词;充实了傣语的常用词汇;巴利语借词深入到傣语的俗语谚语中;巴利语借词加深了傣语书面语词汇和口语词汇的分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是全民健身特别是老年人群健身最重要的健身项目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欢迎。近20年间,太极拳发展迅速,成为一种最受欢迎的“健身符号”。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南京市部分社区240位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揭示南京市部分社区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为老年人更合理更有效的习练太极拳提供建议,为相关人士制定太极拳传播路径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太极拳的传播和老年人科学的习练太极拳,对增强老年人体质和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和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今人研判宋儒对佛教的态度不外三种:一是排佛,二是吸佛,三是表面上排佛、背地里吸佛。而叶适认为,宋儒的佛教态度实际上也是一种处理佛教与儒学关系问题的策略,它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望而非之”“尽用其学”“以其意立言”。叶适对宋儒处理儒佛关系策略的检讨不仅展示了自己思想观念的独特性、健康性和智慧性,而且为理解周孔以后的儒学纯正性、宋儒在整合儒佛关系中的作用及限度、儒学与佛教在宋代新儒学中结合的形式和程度等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审美是人类高级的精神活动.从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和传统美学的角度入手,通过太极拳基本动作、美学艺术、音乐融合以及多媒体"视听觉"欣赏手段等方面深入地对大学生在太极拳学练过程中的审美情趣进行引导,使大学生对太极拳文化蕴含的美学内涵有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为达到终身体育意识习惯的目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就山东一境而言,泰山崇拜和碧霞元君信仰在海岱之间自西向东传布。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泰山信仰传布的力度从明代至清前期渐趋增长,而自光绪末年至民国却是一个转折。本文选定青山碧霞宫与大泽山日照庵两座庙宇作为研究中心,来探讨泰山信仰清末民初在泰山到滨海一线的传布情况。泰山信仰在海岱之间传布过程中,受到空间距离、地域文化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呈涟漪状,以泰山为中心,越趋向边缘(边远)地区,影响力越弱;即使有稳定文化内核的碧霞元君信仰,也经受了诸多损益,多种神灵品格层累而至于在青山庙宇出现相互矛盾的几个碧霞元君,在大泽山也经历了从碧霞元君到无生老母的主神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