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竹类植物花序建成及花序类型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竹类植物的花序在竹类植物分类及繁殖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形态特征也是竹类植物分类的依据之一。然而由于竹类植物特殊的开花特性,目前对竹类植物花芽分化及花序建成的研究资料较少,此次研究为更好地明晰竹类植物的花序类型及形成过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和形态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以苦竹属(Pleioblastus)的翠竹、东笆竹属(Sasaella)的黄条金刚竹以及箣竹属(Bambusa)的‘霞早’绿竹为材料,对其花序建成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尽管3个竹种花序外在形态表现多样,但其花序类型都为混合花序,即花序主轴小穗发育为有限花序,而组成各小穗的小花发育为无限花序。同一个花序中顶部小穗最先发育,然后由顶部向基部依次发育出侧生小穗原基,为有限花序; 而同一小穗上不同部位小花的发育进程则按基部到顶部的顺序依次进行。【结论】综合小穗和小花的发育过程,将原属于有限花序(真花序)的黄条金刚竹和翠竹以及原属于无限花序(假花序)的‘霞早’绿竹的花序类型进行统一,将竹类植物花序定义为混合花序。  相似文献   

2.
青丝黄竹花形态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丝黄竹(Bambusa eutuldoides McClure var. viridi-vittata)又名惠阳花竹,是大眼竹的变种。笔者采用解剖观察及石蜡切片的方法,对青丝黄竹花器官形态与解剖结构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表明:青丝黄竹的花序为假花序; 假小穗簇生,平均长度为2.34 cm,含5~7朵小花; 小花平均长度为1.12 cm; 具内稃、外稃各1片; 浆片3枚; 雄蕊6枚,雌蕊1枚; 花药紫红色,具4室药室,基着药,纵裂散粉,均长0.53 cm。未成熟花药壁4层,从外至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花粉粒为3细胞型,具1个萌发孔,花粉粒直径为21.09 μm; 子房1室,上位,侧膜胎座,倒立胚珠,双珠被。青丝黄竹3分枝的羽毛状柱头很长,属于短花柱长柱头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中国观赏竹》、《The Bamboos of the World》等重要专著中广泛使用的翠竹、铺地竹以及黄条金刚竹拉丁学名存在有误问题,校正翠竹、铺地竹和黄条金刚竹这3种地被竹的拉丁学名,并补充描述此3种地被竹的花部特征。【方法】对南京林业大学竹园中翠竹、铺地竹和黄条金刚竹的开花样地进行调查,分别测量这3种地被竹盛花期小穗的长度、小花数、小穗轴长度,并在体视显微镜下拍照记录各竹种花器官的形态。【结果】根据3个竹种花器官的形态特征,认为翠竹、铺地竹的花器官形态特征符合苦竹属(Pleioblastus)花特征描述,如花序的类型、小穗的形态、雄蕊的数量等。与赤竹属(Sasa)有较大差异,如花序着生位置、小花外稃形态、雄蕊数量等; 黄条金刚竹的花器官形态与东芭竹属(Sasaella)(也称支笹属)花形态描述一致,表现在花序顶生、小穗具柄、小穗轴节间密被毛、雄蕊 6、花柱1、柱头 3、羽毛状,颖果。而与苦竹属(Pleioblastus)许多特征差异较大,如花序着生位置、雄蕊的数目等。【结论】翠竹、铺地竹的花器官形态特征不符合Sasa花特征,而符合苦竹属花特征描述。因此,宜将翠竹和铺地竹的拉丁学名订正为Pleioblastus pygmaeus 和Pleioblastus argenteastriatus。黄条金刚竹的花器官形态与Pleioblastus不符,而与东芭竹属(Sasaella)花形态描述一致。因此,将黄条金刚竹的学名订正为Sasaella kongosanensis ‘Aureostriatus’。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载了33种竹类,在这33种竹种中,地下茎有合轴型、复轴型和单轴型三种;地上竿有竿生叶和营养叶。其生殖器官有假花序和真花序。从这些竹种的营养器官的内部结构和生殖器官的真、假花序中探索其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竹类植物极少开花。以箣竹属竹种木竹(Bambusa rutila)的花器官为研究对象,对木竹的花器官形态以及解剖结构特征进行系统的观察与描述,为竹类植物的分类学及生殖生物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信息。【方法】选择木竹不同发育阶段的小穗和小花为实验材料,采用外观形态观察结合石蜡制片的方法,对小穗与小花进行解剖结构观察,研究木竹花器官各部分的形态与解剖发育过程。【结果】木竹结实率极低。成熟小穗均长4.756 cm,宽4.0~5.0 mm。小穗顶生或腋生,每个小穗约含5~12朵小花,基部小花先开放,开花顺序由形态学的下端向上端依次开花,顶端的小花通常败育,小穗基部具潜伏芽。完整小花包括外稃1枚、内稃1枚、浆片3枚,雄蕊6枚和雌蕊1枚构成,成熟的小穗苞片与外稃尖端呈紫红色。木竹的小花为开放型小花,属于雌雄异位、雌雄同熟型。开放时花丝伸长,花药悬垂于小穗外,成熟的花药长6.0~6.5 mm,异花授粉。浆片呈卵圆形,半透明状上部具流苏状纤毛,偏紫红色,大小接近。雌蕊子房具棱,长2.5~3.0 mm,上部具绒毛,花柱短,柱头长,羽毛状3分枝柱头,呈紫红色。花药在进入减数分裂前的阶段发育同步,但减数分裂并不同步,出现二分体和四分体共存于同一花药室的情况。木竹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的排列方式为左右对称型,分裂方式为连续型。次生造孢细胞阶段,花药壁由外到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各由1层细胞组成,细胞质浓厚,细胞核显著,部分绒毡层细胞具有双核现象。次生造孢细胞时期,细胞排列紧密,细胞质浓厚,细胞核较大,核仁显著。造孢组织细胞发生游离,进入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花药壁中层细胞消失,药室空间增大。花药成熟后,花药壁仅有表皮和纤维层,绒毡层退化。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雄蕊的败育包括两种类型,第1种类型花药壁发育异常,第2种类型花粉粒发育异常。子房1室,双珠被,倒生胚珠,侧膜胎座,胚囊发育正常。【结论】木竹小穗属于混合花序,木竹花药很容易见到花粉粒败育,子房虽然发育正常,但多数都未受精,这可能是导致木竹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用 2种不同的药剂、不同质量浓度分别处理小苍兰 (FressiarefractaKlatt)球茎 ,研究其对株高、抽生花序时间、开花期、小花数、新球、子球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质量浓度水杨酸 (SA)抑制小苍兰生长 ,推迟花期 ,减少小花数目 ,影响开花一致性 ,影响小苍兰球茎的充实 ,其中 4 0 0mg/L可有效的控制高度 ,又对花期、小花数及球茎无显著影响。硼酸处理 5 0 0mg/L促进开花一致 ,10 0 0mg/L促进新球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准确鉴定丛生竹杂交种,分析杂种及其亲本的遗传关系,开发可以利用的指纹图谱。【方法】 以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孝顺竹(B. multiplex)×粉单竹(B. chungii)两个杂交群体为材料,从已公布的竹子SSR引物中随机选取30对引物进行筛选、检测和分析。【结果】 发现6对SSR引物(P8、P9、P18、P19、P20、P27)适于孝顺竹×麻竹组合的杂种鉴定和遗传分析,鉴定结果表明34个子代全部为真实杂种,杂种真实率为100%;另外6对SSR引物(P2、P9、P10、P11、P20、P28)则适于孝顺竹×粉单竹组合的杂种鉴定和遗传分析,鉴定结果表明59个子代中有54个真实杂种,杂种真实率为91.5%。孝顺竹×麻竹的杂种遗传了较多的母本位点,而孝顺竹×粉单竹的杂种则遗传了较多的父本位点。利用SSR引物扩增出的位点分别构建了两个杂交群体的指纹图谱,为品种保护提供了保障。【结论】 SSR引物能有效地鉴定丛生竹杂交种的真伪,父母本的遗传位点在不同杂交组合的子代中遗传概率不同,杂交群体指纹图谱的构建可为品种保护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从花芽膨大至开花历时26天。开花前19—16天,幼叶与花序伸出期,小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小孢子发生为同时型。四分孢子多为四面体型。小孢子发育(中央期——靠边期)持续5天。开花前10——9天,花蕾分离,顶花花冠微露时,是小孢子第一次分裂的时期。2——细胞雄配子体充实期持续7—8天。开花前2—3天,2—细胞花粉粒发育成熟。生殖细胞的分裂在花粉管中完成。但也观察到生殖细胞在花粉粒中分裂、发育成3—细胞花粉粒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对甘薯的开花规律作了观察.结果表明,一个植株的花序有30-75个,开花顺序有先后.在一个植株上,花是从下而上开放的;在一个花序上,花由内向外开放,它的开花情况符合两种模式图.从每一个植株纵向开花来看,花是从下而上呈螺旋报开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准确鉴定丛生竹杂交种,分析杂种及其亲本的遗传关系,开发可以利用的指纹图谱。【方法】以孝顺竹(Bambusamultiplex)×麻竹(Dendrocalamuslatiflorus)、孝顺竹(B.multiplex)×粉单竹(B.chungii)两个杂交群体为材料,从已公布的竹子SSR引物中随机选取30对引物进行筛选、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6对SSR引物(P8、P9、P18、P19、P20、P27)适于孝顺竹×麻竹组合的杂种鉴定和遗传分析,鉴定结果表明34个子代全部为真实杂种,杂种真实率为100%;另外6对SSR引物(P2、P9、P10、P11、P20、P28)则适于孝顺竹×粉单竹组合的杂种鉴定和遗传分析,鉴定结果表明59个子代中有54个真实杂种,杂种真实率为91.5%。孝顺竹×麻竹的杂种遗传了较多的母本位点,而孝顺竹×粉单竹的杂种则遗传了较多的父本位点。利用SSR引物扩增出的位点分别构建了两个杂交群体的指纹图谱,为品种保护提供了保障。【结论】SSR引物能有效地鉴定丛生竹杂交种的真伪,父母本的遗传位点在不同杂交组合的子代中遗传概率不同,杂交群体指纹图谱的构建可为品种保护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