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u2+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Cu^2 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毒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u^2 对萼花臂尾轮虫的24h、48h、96h LC50分别为60.06μg/L,23.72μg/L和15.07μg/L.60μg/L浓度的Cu^2 环境下,萼花臂尾轮虫的存活率、繁殖率、净生殖力和内禀增长率显著降低,休眠卵数量和混交百分率则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蚤状(Daphniapulex)休眠卵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累积萌发率的结果显示:萌发温度为20℃~25℃时萌发率较高,缺氧保存的休眠卵能够萌发,而有氧保存的不能萌发;曝气自来水作为萌发液萌发率较高,过滤池水较低,而曝气水和休眠卵形成时的原液居于二者之间;休眠卵缺光几乎不能够萌发,萌发率与光照时间长短无关(p>0 05);休眠卵保存大约1个月左右萌发率较高;带水低温萌发率较高,干燥低温次之,常温干燥保存最低.  相似文献   

3.
以萼花臂尾轮虫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温度,4个集胞藻浓度梯度,利用动态生命表法探讨了温度和集胞藻浓度对轮虫生活史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集胞藻浓度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的净生殖率(R_0)、世代时间(T)和内禀增长率(r_m)有极显著影响.温度为15℃时,轮虫的净生殖率随集胞藻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温度为25℃和35℃时,轮虫的净生殖率随集胞藻浓度的升高出现下降的趋势.随温度的升高,轮虫世代时间明显缩短;相同温度下,不同实验组轮虫的世代时间也随集胞藻浓度的升高而趋于缩短.当温度为15℃时,轮虫的内禀增长率随集胞藻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但是随着温度升高,集胞藻对于轮虫内禀增长率的促进作用减弱.结果显示,集胞藻可以为轮虫种群提供一定的营养,温度的升高降低了集胞藻对轮虫种群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温度变化下浮游动物种群对不同蓝藻种类的响应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
武汉东湖底泥中轮虫休眠卵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1993年12月~1994年9月间武汉东湖底泥样品依次在10.C、20.C和30.C下进行萌发,并鉴定所孵出的轮虫种类及其数量.结果表明底泥中轮虫休眠卵年平均数量为(6.15±4.17)ind/ml;休眠卵总数量及臂尾轮虫属(Brachionus)、疣毛轮虫属(Synchaeta)、龟纹轮虫属(Anuraeopsis)、异尾轮虫属(Trichoceroa)、多肢轮虫属(Polyarthra)及多肢拟前翼轮虫属(Proalides)等主要轮虫属休眠卵数量均呈由表层向层逐渐递减的趋势.同时,各属轮虫休眠卵数量变有明显的季节变动.疣尾轮虫属,龟纹轮虫属、多肢轮虫属休眠卵的数量均以夏季最高,而臂尾轮虫属休眠卵数量高峰出现在秋季,多须拟前翼轮虫属则在春季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命表实验,研究了不同斜生栅藻浓度下,铜绿微囊藻对萼花臂尾轮虫和红臂尾轮虫生活史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斜生栅藻浓度较高(105,106cells/m L)时,铜绿微囊藻对萼花臂尾轮虫的存活和繁殖有抑制作用,对照组轮虫的rm、R0均显著高于铜绿微囊藻组中的值(p0.01);当斜生栅藻浓度较低(104cells/m L)时,铜绿微囊藻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则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任一斜生栅藻浓度下,铜绿微囊藻对红臂尾轮虫种群存活和繁殖及生活史特征参数均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斜生栅藻浓度的升高而减弱.说明铜绿微囊藻对轮虫的作用受其他可食性绿藻食物浓度的影响,且这种影响随轮虫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角突臂尾轮虫、尾突臂尾轮虫、裂足臂尾轮虫、剪形臂尾轮虫、方形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红臂尾轮虫、镰形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和十指臂尾轮虫等十种臂尾轮虫和矩形龟甲轮虫的12S rDNA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序,结合Genbank中两种褶皱臂尾轮虫的125rDNA序列,使用MEGA软件构建这13种轮虫系统发生树(NJ树),探讨了12种臂尾轮虫之间的系统关系.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轮虫12S rDNA序列差异百分比均值为34.41%,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轮虫属内种间系统关系研究;系统树支持将十指臂尾轮虫、裂足臂尾轮虫归属于臂尾轮属;壶状臂尾轮虫和红臂尾轮虫是两个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7.
裂足轮虫还是裂足臂尾轮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比较了裂足轮虫(Brachionus diuersicornis)、方型臂尾轮虫(B.quadridentatus)、壶状臂尾轮虫(B.urceus)、矩形臂尾轮虫(B.1eydigi)、萼花臂尾轮虫(B.calyciflorus)等5种轮虫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的部分序列,并结合4种海水臂尾轮虫的序列数据,用西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sieboldi)作外群构建UPGMA树和NJ树,探讨了烈足轮虫的分类学问题,认为将裂足轮虫归属千臂尾轮虫属市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以浓度为5.0×105cells/mL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食物,研究了温度(15、25和35℃)对南湖水体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该种轮虫种群密度及种群增长率均有显著影响(P相似文献   

9.
1999年4~5月期间,采用筛绢过滤法和拖网法,对聊城东昌湖三个主要湖区的轮虫进行了初步研究,共检出轮虫8种,平均生物数量为610个/L,优势种为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和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  相似文献   

10.
变温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培养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2℃下持续培养11天相比,将22℃下培养5天的种群转入27℃下再培养6天可加速休眠卵的产生,使休眠卵的最大形成效率提前出现,种群中的平均混交雌体百分率显著降低;但对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以及种群中的平均混交雌体受精率皆无显著的影响.而与27℃下持续培养11天相比,将27℃下培养5天的种群转入22℃下再培养6天,对休眠卵的产量及与之相关的混交雌体百分率和受精率等均无显著的影响.升温培养对于提高休眠卵商品化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是淡水仔鱼的理想开口饵料,许多环境因子对其生长繁殖都有影响.研究了不同接种密度、不同食物量、不同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生长的影响.接种密度选择5、15、20、35个/mL等4个梯度;食物量选择每日每百万只1、5、10 g酵母3个梯度;温度选择20、25、30、35 ℃等4个梯度.结果表明:1)利用干酵母培养萼花臂尾轮虫时,接种密度每20个/mL左右为宜:密度过低时,种群很难适应新环境;密度过高时,平均增长率低下;2)每日每百万只5 g酵母比其它食物量更适合萼花臂尾轮虫种群的增殖:食物量过低,生长慢,个体小;食物量过高时,水体污染严重;3)30 ℃萼花臂尾轮虫大量快速增殖:温度低于30 ℃繁殖缓慢;温度高于30 ℃无法生存.  相似文献   

12.
环境因子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应用单个体培养方法研究了藻类食物的种类和浓度以及培养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结果显示 ,藻类食物的种类和斜生栅藻浓度均仅对轮虫的幼体阶段历时和产卵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三类食物中蛋白核小球藻是轮虫种群增长的最适藻类食物 ;若以斜生栅藻为食物 ,轮虫种群增长的最适浓度为 6.0× 10 6cells/ml.轮虫各主要发育阶段的历时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极显著地缩短 ,但温度对其产卵量无显著的影响 :30℃下该种轮虫种群的内禀增长率最大 .  相似文献   

13.
以采自芜湖市镜湖水体中的11个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克隆为对象,在(25±1)℃,0.5×10~6、1.0×10~6和2.0×10~6个细胞/m L的斜生栅藻(Scenedemus obliquus)密度下,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参数的克隆多样性.结果表明,轮虫的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密度、种群中的平均混交率和平均受精率与食物密度之间的关系具有较高的克隆多样性,食物密度、克隆以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密度、平均混交率和平均受精率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研究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参数的克隆在所有的食物密度和克隆组合中,克隆2在2.0×10~6个细胞/m L食物密度下的种群增长率和最大种群密度均最高,克隆3在1.0×10~6个细胞/m L食物密度下平均混交率最高,克隆3和9在2.0×10~6个细胞/m L食物密度下的平均受精率最高.因此,在开展角突臂尾轮虫的规模化培养时,拟首选克隆2和2.0×10~6个细胞/m L的斜生栅藻密度;而欲开展角突臂尾轮虫休眠卵的批量生产,则拟选择克隆3和1.0×10~6个细胞/m L的斜生栅藻密度.  相似文献   

14.
培育轮虫投喂鱼苗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外自然变温条件下,用简易法对萼花臂尾轮虫的高产稳产做了新的试验。轮虫密度达到50~80个/ml。可保持10天。稳定保持这个产量,就能满足批量培育鱼苗叶对开口活饵料的需求量.简易法生产轮虫的设备简陋,投资少。有一定技术条件的单位均可实施生产,改变鱼虾苗种的生产现状,生产出大杠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的鱼虾苗种。萼花臂尾轮虫是最普通的常见种之一,是中原地区轮虫培养的理想虫种。  相似文献   

15.
萼花臂尾轮虫的生活史有三种独立的个体——非混交雌体、混交雌体和雄体。非混交雌体繁殖的唯一方法是孤雌生殖,它们的卵带有双倍数目的染色体,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非混交雌体产的卵,会发育为混交雌体。本文仅以非混交雌体为材料,了解不同PH值对它们的繁殖影响及该种轮虫产生混交雌体的条件。萼花臂尾轮虫分布广、且个体出现的数量很多,个体全长300—350μm,宽180—190μm[1],个体平均生物量为2.5μg[4],轮虫是主要经济鱼类在鱼苗阶段的主要饵料,在水产养殖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2]。  相似文献   

16.
福州内河的轮虫与水质污染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报道了福州内河6个采样点一周年轮虫的种类组成量变动。菜采获轮虫115种,隶属于12科39属。各采样点的轮虫种类数在36~93种间,年平均数量为258~3684个/L。各点轮虫拱有种为22种,数量优势种6种即:针簇多肢轮虫、长三肢轮虫、角突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暗小异尾轮虫和椎尾水轮虫。尝试用个生物学指标即:Q值、生物多样性指数和优势种指示指标生物评价内河污染状况。从轮虫生物学角度评价,福州内河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对方形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和生活史参数的影响.实验用轮虫来自武汉东湖,分别在20,25和30℃3个温度条件下进行单克隆培养.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轮虫的平均寿命和不同阶段的发育历时逐渐缩短.在30℃时轮虫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和净生殖率达到最大值,平均世代时间最短.因此,本文推测方形臂尾轮虫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18.
重庆卫星湖轮虫种群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筛绢过滤法和拖网法,对重庆卫星湖的轮虫种群进行了初步调查,共检出轮虫9种,平均生物量为290个/L,优势种为红眼旋轮虫(Philodina roseola)和萼花臂尾轮虫(Buachionus calyciflorus)。轮虫多样性指数与轮虫的生物量和优势种的优势度呈明显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单个体培养方法比较研究了饥饿时的年龄对萼花臂尾轮虫生活史对策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时的年龄对轮虫的寿命、总生殖期历时和轮虫一生中的产卵量均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对轮虫一生所产后代和饥饿后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无显著的影响.龄长为1天的轮虫进入饥饿状态后具有减少生殖量、延长存活时间的生活史对策.  相似文献   

20.
调查了太原市河道三个不同营养状态水体的轮虫群落及理化因子,检测到轮虫73种,录属于18科29属,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广布多肢轮虫(Polyarthra vulgaris)、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及长圆疣毛轮虫(Synchaeta oblonga)为优势种.应用污染指示种、EO指数及物种多样性指数方法,并结合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对水质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上兰段属于中营养类型,南内环段为轻度富营养,温南社段中度富营养,轮虫群落结构特征评价的水质状况结果与理化因子的评价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