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寒武纪三叶虫和其它时代三叶虫及其它门类化石属一样,在研究过程中由于没有重视个体发育及其演化趋同等现象,研究资料不全,加上三叶虫脱壳生长的生态现象带来化石保存上的变形,导致属种分类过细、过多给相应地层对比带来困难,已引起很多学者的注意.本文通过对寒武纪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的褶颊虫类三叶虫形态相似的属进行了对比及初步探讨,有助于褶颊虫类三叶虫形态相似属的归并.  相似文献   

2.
江西武宁晚寒武世晚期三叶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江西武宁晚寒武世晚期三叶虫9科、11属、3亚属、20种,其中新种4个,未定种6个。从三叶虫组合特征分析可与东南区系江南—西北亚区上寒武统上部西阳山组的标准地区三叶虫动物群对比。对该区寒武纪三叶虫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寒武纪三叶虫资料,而且为进一步研究江南区寒武纪时的古地理范围,古生物分布特征,地层划分与对比以及对本区寒武系与奥陶系之间分界的研究,提供可靠依据。本文还就本区的晚寒武世地层和三叶虫动物群特征,与邻近地区作了对比和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陕西南郑、西乡早寒武世三叶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描述了陕西南郑、西乡一带早寒武世的三叶虫共11个属,14个种及一个未定种,其中新种14个。这些三叶虫分别产自这两个地区的下寒武统孔明洞组、阎王碥组及仙女洞组。  相似文献   

4.
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物体的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讨论了生物体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熵和熵产生率的一般变化规律,给出了生物体在任一发育时刻t的熵以及t-t+Δt时间内熵为的近似计算方法。结果表明,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物体的料和熵产生率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而是要和个体发育各个时期的发育水平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正>"节肢动物的现生代表以昆虫为主,而灭绝的节肢动物中,知名度最高的当属三叶虫了。三叶虫是一类已经灭绝的海洋节肢动物,生活时代为寒武纪到二叠纪。"三叶虫名字的由来三叶虫是在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它的身体分背、腹两面,背面披有矿化的背甲,腹部主要为柔软的腹膜和两排细长的附肢。从结构上来说,三叶虫的背甲由前向后分为头甲、胸甲和尾甲三部分,就像三片并排排列的叶子,因此得到三叶虫之名。三叶虫的头甲构造最复杂。中间隆起的部分为头鞍,两侧为颊部,眼  相似文献   

6.
用整体染色透明法观察油杉花粉粒的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整体染色透明法对油杉花粉的个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观察,以更清楚地显示油杉单核小孢子有丝分裂过程及其成熟花粉粒结构的特点.结果表明,单核小孢子经过连续4次有丝分裂后形成5-细胞型的成熟花粉粒;成熟花粉由两个原叶细胞、一个不育细胞、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管细胞组成,其中的两个原叶细胞在花粉成熟时已退化.整体染色透明法制片过程简单快速,效果较佳,适用于裸子植物花粉个体发育过程的观察,是值得推广的一种观察技术;主要关键技术在于染色、脱水和透明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7.
瑞典隆德大学三叶虫专家Per Ahlberg博士在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五局及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统一安排下于1991年9月9日至9月16日来我院访问,17日上午离筑,历时八天。其间与我院地质系赵元龙副教授等进行寒武系三叶虫学术交流,就三叶虫研究合作及院际交流的可能性进行了友好的交谈。Per Ahlberg在赵元龙副教授及黄友庄讲师、龚显英副教授的陪同下,用四天的时间很有兴趣地观看了黔东凯里组30多个属500多件三叶虫标本及凯里动物群其它门类化石及大量照片,并冒雨观察了黔东凯里组剖面,采集了一些三叶虫标本。对于数年来采集、积累起来的大量化石标本及照片等资料,Per Ahlberg表示赞尝。  相似文献   

8.
该文记述了产于山西阳泉,河南安阳晚石炭世三叶虫:Humilogriffithides和Neoproetus两属的各一个新种,为这一时期该地区三叶虫属种分布提供了新材料。华北石炭纪三叶虫至今报道不多,Humilogriffithides一属以往只见于地台东北部;Neoproetus一属首次出现于华北地台,对我国北方晚古生代三叶虫的分布与生物地层的划分对比增加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9.
早寒武世早中期,福泉道坪地区位于扬子沉积区东缘,以过渡区为邻(卢衍豪等,1974;周志毅等,1979、1980),处于水下隆起状态(周志毅等,1979),出现一些黔中地区少见的三叶虫。中寒武统石冷水期三叶虫也比较丰富,并有鄂尔多斯虫科三叶虫的出现。道坪地区寒武系三叶虫序列的研究,补充了黔中地区乃至扬子地区三叶虫序列。在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三叶虫组及贵州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尹恭正的帮助下,经作者研究,福泉道坪地区寒武系石冷水组以下的三叶虫序列如下:  相似文献   

10.
鲶的胚胎及成体主要组织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了圆盘管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分析了鲶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四个阶段和成体的八种组织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表明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在个体发育阶段表现出显著的生长期特异性,在成鱼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并探讨了其生长期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与鲶的生长发育和各器官组织的生理代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燕子石     
燕子石,又名蝙蝠石,是古生物化石中的一种。这种化石的古生物学名为三叶虫,生活在海底下古生代寒武纪时期,距今5亿多年。三叶虫虫体通常是两侧对称,体分节,这是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它们的某些节肢可以愈合起来形成头、胸、尾三个部分,前部为头或头甲,中间为胸部或胸甲,后部是尾或尾甲。其背侧甲壳被两条纵向背沟划分为中轴及两侧肋叶,这是所有三叶虫结构的特征,也是三叶虫名称的由来。过去我们所见到的燕子石上的虫体多是支离破碎、头尾分离的不完整虫体。最近在鲁中地区发现了极完整的虫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170属三叶虫、210属腕足类及87属头足类的综合分析结果,本研究区可分为中亚-东亚区和北亚区(二者分别属于古太平洋大区和古大西洋大区)。中亚-东亚区包括哈萨克斯坦、塔里木及华北3个分区,其中哈萨克斯坦分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中亚南天山及新疆准噶尔,以三叶虫 OpsimasaphusHeptabronteus 以及腕足类 Ishimia, ShlyginiaEoanastrophia 为代表;塔里木分区以三叶虫 Taklamakania 属为代表,另有丰富的 Lituitidae 和 Oncoceratidae 科头足类;华北分区包括华北地台区,鄂尔多斯及祁连等地区,以头足类比较丰富及其地方性为特色。北亚区分为西伯利亚、阿尔泰-萨彦和兴蒙3个分区,其中西伯利亚分区以三叶虫 Monorakos、腕足类 Evenkina, EvenkinorthisLenatoechia 以及头足类 Intejacerida 目为代表;阿尔泰-萨彦分区以三叶虫 Malinaspis 和腕足类 Ujukites 为代表;兴蒙分区包括我国东北及蒙古东部,除局部性的地方分子外,特征分子不明显。值得指出的是,哈萨克斯坦分区含有许多广泛分布于北美、华南、塔里木和华北鄂尔多斯地区的种属,意味着它当时处于两大区的过渡地位。  相似文献   

13.
无脊椎动物进化中的模糊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无脊椎动物是动物界的低等类型、最庞大类群。本文根据古生物学、现代生物学和生物进化论研究成就,就无脊椎动物起源、三叶虫、头足类、昆虫进化过程中的模糊问题作了逻辑推理思考。  相似文献   

14.
陕西南郑、西乡一带的寒武纪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叙述了陕西南郑、西乡一带寒武系四条剖面的岩性及三叶虫动物群,根据岩性及三叶虫动物群的性质,将这两个地区的寒武系划分为两个统五个组:即中寒武统的陡坡寺组,下寒武统的孔明洞组、阎王碥组、仙女洞组及郭家坝组。并分别相当于滇东中寒武统的陡坡寺组和川北下寒武统的孔明洞组、阎王碥组、仙女洞组及郭家坝组。  相似文献   

15.
本区奥陶系划分下统阿克萨依湖组,中统落石沟组(或兽形湖组),上统饮水河组。早奥陶世的腕足类、三叶虫及头足类的生物区系较复杂,与华北、藏南-滇西和扬子区关系较密切,属混生型。中晚奥陶世的头足类、三叶虫及腕足动物与藏南-滇西和扬子区接近,基本上属扬子区系。说明奥陶纪时亚洲大陆的海洋通道由早期南北向到中晚期近东西向的转变过程,即古特提斯海由早期萌发到中晚期雏形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贵州剑河八郎松山寒武系黔东统都匀阶“清虚洞组”灰岩、泥岩中产大量三叶虫及带软躯体动物多门类化石.其中三叶虫非常丰富,包括莱德利基虫类、耸棒头虫类、褶颊虫类等.本文描述的褶颊虫类八郎村虫Balangcunaspis (Yuan et Zhao,1997)包括横宽八郎村虫Balangcuna-spis(B.)transversus及次柱形八郎村虫(相似种)Balangcunaspis(B.) cf. subcylindricus,其中横宽八郎村虫也见于凯里组下部层位.八郎村虫的发现,使其产出层位下延,丰富了“清虚洞组”三叶虫的组合,也为寒武系第4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三叶虫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湘西大马-亥冲口-峨梨塘地区有大量三叶虫化石产出,它是我国南方已知含丰富化石产地之一.此地同样也是我国寒武系地层出露最完整的地区之一.特别是黔东和湘西交界处,寒武系岩石出露相当好,未变形,易辩认.部分产自亥冲口剖面的多节类三叶虫由现作者近年出版在别处,本文重点介绍几个近年新发现产自大马剖面的三叶虫.  相似文献   

18.
新疆阿克苏-乌什地区早寒武世的高肌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疆阿克苏-乌什地区,早寒武世的高肌虫最初发现于肖尔布拉克组底部,计有Tsunyiella、Yaoyingella? Liangshanella和Shensiella?诸属。它们在杨子地区主要分布于筇竹寺阶,与它们共生的三叶虫Shizhudiscus为本区最低的三叶虫化石,这属一般自筇竹寺中期开始出现。因此,上述肖尔布拉克组高肌虫的时代不早于筇竹寺期。值得重视的是,整合于肖尔布拉克组之下的玉尔吐斯组也含有大量的高肌虫化石,计有10属15种和1个亚种,其中新属4个,新种(包括亚种)12个。与之件存的化石是许多小壳化石,它们与杨子地区梅树村阶的小壳化石比较相似;在这个层位中未见三叶虫产出,加上其中的高肌虫与筇竹寺期三叶虫有一定差别,因此,玉尔吐斯组中含有高肌虫与小壳化石共存的那个层位,相当于梅树村阶。若如此,玉尔吐斯组中的高肌虫便是世界上最早的高肌虫了。  相似文献   

19.
利用扫描电镜对大蒜花序上的两种繁殖器官——花和珠芽,及苞片等器官的发生顺序和发育规律进行了观察.按照器官发生规律,可将其个体发育过程划分为营养生长期、成花转化期和花序发育期.在花序发育期中花可以发育成正常形态.珠芽在花发育之后产生,与苞片有密切关系.讨论了珠芽的来源和本质,以及大蒜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提到”三叶虫”,你会想到什么?如果头脑中仅仅浮现出长相普通的、小小的扁平虫子的话,那么我要告诉你.这种样子的虫子只不过是三叶虫这类生物中很少的一部分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