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批评界对卡莱尔"英雄"观的诟病有失公允.一旦我们对他的相关作品及其语境作细致的探究,就不难发现:他之所以呼唤英雄,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机械的时代.不管他心目中的英雄是什么模样,他呼唤英雄、抨击时弊的出发点充满了积极意义.即便我们只看卡莱尔的"英雄"观本身,也能发现不少积极意义.卡莱尔所说的"英雄"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身份概念.在卡莱尔的眼中,一个人是否英雄,并不取决于他的身份和地位,而是首先取决于他的诚恳与否.  相似文献   

2.
爱新觉罗·允祥,康熙帝第十三子.纵观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大落大起.康熙前期,他是一位"恩宠优渥"的皇子.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废太子事件"中,他莫名其妙地受到牵连,从此不但被冷落于政治生活之外,更在成年多年后未得到任何封号.而在雍正朝,允祥备受荣宠,"生荣死哀,备生人之全福".他在雍正朝的荣宠地位,除了其自身谦恭谨慎、安分自处之外,更与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分不开.他一心为公,勤勤恳恳,深得人心.此外,他更是投雍正帝所好,深得皇帝喜爱.这些因素,都促使他成为雍正一朝位极人臣的人物.  相似文献   

3.
阿比西尼亚的国皇,不但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元首,而且也是它的偶像与表征.他继续着索罗门的朝代,而为圣贤哲人的后嗣.他虽然是神权君主,但不是全国教堂的教主,如像俄国的沙皇.虽然他的君要是由于神的赐给,但他不是人间的神的代表.不过在他的一般臣民的心目中,他的地位给了他以若干超乎自然的威信.欧洲没有一个君主是可敬畏兼可亲近的,只有阿比西尼亚的国皇塞拉西(Halle Sellassie)他不因着他的威权进入象牙的或乌木的神秘之塔.他是亲密地,诚朴地参与民众的生活.任何人都可亲近他,请求他赐与仁慈,公平,和帮助.当他赴典礼的时候,任何人都可依内心的欲求向他请愿或痛骂,不会发生丝毫报复的危险.这样的自由,在其他国度的人民会  相似文献   

4.
唐甄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一方面要有法可循,随时制法,依法治国.在依法治国中,他特别强调要法而有实,刑自贵始.另一方面,他主张以德治国.在以德治国中,他特别强调德风于世.他从德治具有时空无限性等特性论证了"德外无治"的命题.他认为只有把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治理好国家.他从"众为邦本"的立场出发,围绕"民本中心论",揭示了法治与德治深刻的经济根源和深厚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5.
唐寅经过科场考案的打击之后,对人生的意义进行了再思考.与历史上许多文人一样,经过挫折之后,他曾借助佛道的理论来安慰自己.一些资料显示,他确曾在罹祸后,归心佛乘.从他的诗文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其佛道思想的存在.他诗文中的佛道思想凸显出他的佛道出世人格.  相似文献   

6.
杨光 《开封大学学报》2005,19(3):42-43,51
孟称舜作为晚明一位戏曲家和仕途不畅的政治家,能时时关注国家的命运、民生的疾苦,的确难能可贵.他人生最精彩之处,当是他的戏曲创作与戏曲理论.在他的作品中能够看出他的人生信条与处世准则,体现他的有为和不为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既是一位伟大作家,也是一位杰出记者.他作为记者而进行的新闻写作实践活动,几乎伴随他一生的写作.他长期的新闻实践经历产生了大量风采独具的作品,而且对后代新闻记者也有较大影响.他写出“永存的记录”的理念,以及他在新闻写作上的建树,见证了他一生对真实而又生动地写新闻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8.
吴禄贞为武昌起义作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参加并参与组织和领导了多个革命团体,尤其是他领导了武昌花园山聚会,发展壮大了湖北革命力量.他采用多种形式宣传革命思想,使革命观念渐入武汉人心.他推动北方军队起义,牵制敌人兵力,呼应武昌起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领导作风务实,文如其人,他的务实精神也体现在他的文风上.他讲话、写文章尊重客观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他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锤炼了个性鲜明的文风.学习他的文风,对于改进当前机关在文风和工作作风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工作的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成年     
小兔子坐在他的洞口曝着太阳.他差不多睡过去了.他的两只大耳朵倒挂起在背上,他的两胁微微翕霍着在透气不时有微风从溪流上吹来,使他肚皮上黄苍苍的毛往上耸,在这中间造就了银色的条纹.每逢微风吹到了身上,他就嗅一嗅空气,想他母亲来喂他.他现在大得会到肥沃的溪岸边自己寻草吃了.然而他的兄弟姊妹已经全给黄鼠弄死了,因这缘故,他母亲的干瘪的奶袋里却  相似文献   

11.
因犯了杀父娶母大罪而被迫弄瞎双眼流放而死以解除百姓于灾难之中的俄狄浦斯王,一直作为一个罪人而承受了因果报应式惩罚。但是,随着现代心理学理论在文学批评理论领域的应用,人们才有可能从他受挫的心理出发去研究这一情节的必然性,并因此而对他的人品重新作出评价。在他的三次冒险中,始终贯穿着他强烈追求母爱的潜意识渴望,贯穿着他对人民的兴旺与幸福的无私奉献。因此,他暂时脱离母爱而流放致死只不过是一个楔子——把剧情推向高潮以更加充分地歌颂他的光辉和伟大。  相似文献   

12.
童年,海明威心头永远的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扮女装的童年经历导致了海明威终身的痛苦.它对他人格的形成至少具有精神分析学方面的三种意义:第一,导致他对女性既依赖又忽略的双向情感以及对名誉地位的终身焦虑;第二,导致了他强迫性的竞争意识及较强的攻击性;第三,导致了他的自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憎恨.  相似文献   

13.
阎连科的乡村小说是他内心紧张的产物,是心灵世界自我搏丰与自我平衡的产物.前期,阎连科在启蒙与自我发现之间不断寻找平衡;后期,阎连科在艺术与现实之间寻找着自我的合理位置,这些内心世界丰富的活动内容都参与了他作品美学形态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诗人李贺在短暂的生命旅途中,病痛和政途失意造成心理的阴霾在其诗歌中有多方面的表现。诗风的急剧转变也是畏惧死亡的某种心理折射;生命意义的追寻与构建,在美好的仙境中寄托超脱凡世的追求,体现了李贺自我超越的生命态度。儒家中庸生死观在唐人思想中有表现,唐朝诗人追求精神超越,说明李贺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品读李贺的诗歌,既能深刻地体悟到李贺本人的生死观,又能进而理解唐人对生死的各种诠释。  相似文献   

15.
肖邦是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因一生创作了大量不朽的作品而被世人称为"钢琴诗人"。圆舞曲是肖邦钢琴音乐创作的重要体裁之一,他在继承圆舞曲的传统风格的同时又以独特的创造力表现他自己的艺术特点,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和生活的经历,抒发作者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祖国沦陷的仇恨与悲痛。他的《#c小调圆舞曲》(Op.64 Nr.2)是其圆舞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从其叹息式的语调和呼唤性的节奏表现中,感受到了肖邦那深深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诗人气质的浪漫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在其诗作中,他常常感时叹逝并且对自身的变化及生命流程表现出极度的关注。与佛学的接触使他的生命意识得到深化的同时也确立了其生命的主体意识。在渐入佛教的过程中,前期白居易诗中所表现出的易感的生命意识最终被佛教的看空物我所取代。其生命意识的变化与主体性的自觉反映出他与佛教尤其是禅宗之间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塞尚重视绘画的形式美,强调造型和画面视觉要素的构成秩序,力图使自己的绘画达到绝妙的均衡和完美,他向着这方面,进行异紫执着的追求,但其艺术生涯中的大部分时阐,都不为人们所理解,加之他怪异、孤僻的性格,不善与人相处,使得他的绘画作品内容多是室内静物、野外风光、自画像和少数亲友,题材元素的选择极为有限。本文通过对其绘画作品在题材的表达和元素的选择方面加以分析和探讨,来试图了解画家本人极富个性的内心世界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结合时代背景和现实生活,采用个案分析法对法国表现主义画家乔治·卢奥追求崇高艺术理想的逐梦之路进行研究。从求学、追梦、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四个方面深入解析了卢奥表现主义艺术风格的成因、特色以及个性鲜明、成就斐然的艺术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9.
李居平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7):125-128,136
博尔赫斯一生与书籍和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主要源于小时候父母亲和家庭藏书的影响,以及他对书籍的钟情,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对图书馆职业的选择和毕生从事图书馆工作。《通天塔图书馆》梦幻般的描述,集中体现了他的图书馆情结。  相似文献   

20.
从“尽其自然之理”的哲学思想出发,苏轼在《巫山》一诗中对宋赋巫山神女故事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从“天下之同安为善”的政治观念出发,苏轼在《神女庙》一诗中重塑巫山神女形象,用以体现他的社会理想;从“任性逍遥,随缘放旷”的人生态度出发,苏轼在其诗词中反复使用巫山神女典故,对宋赋神女故事的情爱内涵予以认同,这三者的矛盾统一构成办轼诗词异彩纷呈的文学景观,表现了苏轼以张扬“性情”为特征的文化价格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