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根据学生实际和《材料力学》课程的特点,对《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通过类比教学法、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材料力学教学中运用数值分析软件ANSYS、分层次教学等途径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了学生理解难、记不住、不会用的状态,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利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解晓华 《中国西部科技》2013,(5):107-107,109
《材料力学》是一门面向工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既要注重传授知识,又要注意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结合教学实践,就《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素质、学生素质的考核评定等方面,阐述了《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材料力学》课程是高等学校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既要注重传授知识,又要注意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文中结合教学实践,论述了《材料力学》自身特点和内在规律,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角度出发,对《材料力学》课程的绪论讲授、思维模式培养、启发式教学方法、联系实际能力培养、类比法的采用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掌握杆件内力的计算方法和内力图的绘制方法是学好材料力学的基础和关键,是材料力学课程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根据《材料力学》课程内力图的教学实践,在结合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教学新方法的研究和探讨.实践证明新教学方法效果明显,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吴威皋 《科技资讯》2009,(4):214-214
本文分析了在《材料力学》课程中引进MATLAB辅助教学的意义,介绍了MATLAB软件的特点,通过几个例子介绍材料力学的MATLAB电算法并编制了程序。MATLAB的引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拓展了广阔的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引进MATLAB辅助材料力学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材料力学》是工科学校土木、机械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但由于材料力学理论的抽象、学时的短缺以及学生前期知识积累的差异等因素的存在,有必要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使学生能高效率地理解并掌握材料力学知识,同时也具有较高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良好的工程素质。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如何让学生扎实地掌握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去,是该文讨论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陈殿新 《科技信息》2009,(33):T0304-T0304,T0331
《建筑力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精选了《静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中实用性较强的重要内容,理论性强,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多,是学生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也是教学比较困难的学科。本文笔者列举实例——《建筑力学》中梁式结构内力图的简易画法阐述了攻破《建筑力学》这种难学难讲课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材料力学是许多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内容复杂且抽象的课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经过不断地思考与实践,提出从优化教学内容、教学联系实际以及开阔学生视野等方面入手进行材料力学课程课件的制作。注重总结生活中与材料力学密切相关的案例,以期达到提高材料力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材料力学》是工程专业技术基础课。以往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学习不很难,但学好不易,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对该课程不够重视,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2)教材内容繁杂,抓不住重点,公式繁多难记难掌握;(3)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工程应用能力难以提高。针对学生在学习《材料力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探讨。 1 上好“材料力学”的第一堂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材料力学是工程技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学习并掌握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对学好一系列后继课程,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对今后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都是至关重  相似文献   

10.
骆新标 《广东科技》2008,(20):72-72
本文通过总结《材料力学》的教学体会,重点论述了在讲授《材料力学》课时所通用的思维方法及课内、课后操作方面的要求。此外,针对学生在学习材料力学课时所遇到的思维方面的困难,提出了授课的对策,为进一步提高《材料力学》的教学质量,作出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材料力学》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大学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教学的主要改革方向。本文结合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与建设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改善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提出了重视课程思路、开发多角度思维、加强实验环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力学》是所有工程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像工民建、机械、内燃机、热工等专业都对力学知识有非常高的要求.《力学》课程的内容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等.根据我校各专业的不同要求,分别划分为《工程力学》《应用力学》《建筑力学》.其中《工程力学》的内容为《理论力学》加《材料力学》;《应用力学》的内容为《理论力学》加《材料力学》再加《弹性力学》;《建筑力学》的内容为《理论力学》加《材料力学》再加《结构力学》.按传统的教学计划,讲授任何一种课程均需200学时,而现在《工程力学》安排100学时,《应用力学》安排120学时,《建筑力学》安排110学时,因此,课时数与教学任务的矛盾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工科院校多学时《材料力学》课程中一个重要定理——“位移互等定理”实验装置和试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该结论可以对理论教学起到很好辅助作用,也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建筑力学》是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为一体的建筑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建筑工程结构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力学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它不仅是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而且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基础。因此《建筑力学》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该专业的整个教学成效,影响到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对这门课的教学提出了自已一些的做法和见解,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5.
张思敏 《科技信息》2013,(26):240-240
《建筑力学》是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为一体的建筑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建筑工程结构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力学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它不仅是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而且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基础。因此《建筑力学》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该专业的整个教学成效,影响到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要适应新形势,采取新措施,改革《建筑力学》教学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材料力学》是理工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且难度颇大的技术基础课程。它不仅概念定律难懂、计算程序复杂易错,而且其公式、参数纷紧,常使学生望而主畏。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即教师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前提下,还要把帮助学生培养记忆能力作为自己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在《材料力学》的教学活动中对此作过长期的探索,积累了一些体会。首先把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看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不仅表现为在特定时间以特定方式向学生传授和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提出合理的任务和培养科学的…  相似文献   

17.
复合材料力学课程是高效设计国家重大工程中复合材料构件的重要基础。针对目前国内工科高等院校复合材料力学工程化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及科技前沿,探索新工科工程化教学理念在复合材料力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增加复合材料力学工程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实现工程化翻转课堂;引入课程思政,突出复合材料工程实例对社会的贡献;建立基于工程化教学理念的多维评价体系。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基于工程化教学理念的复合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效果良好,有利于学生构建工程化复合材料力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8.
毕国旗 《科技信息》2008,(13):186-186
本文针对材料力学课程特点论述了教学中有必要遵循的教学原则,以期能够通过材料力学的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有所培养和提高,让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根据学生在《材料力学》学习中最为关心的材料力学知识的重要性、材料力学知识的实用性以及如何学好材料力学等三个关键问题,文中介绍了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旨在解除学生学习中的疑惑,梳理学习思路,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文中提出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已逐步实施,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0.
该文根据材料力学课程的特点、教学现状和当前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采用CA E仿真工具、增加课堂趣味性等方面提出了材料力学教学的几点体会。利用这些教学经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材料力学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