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家财力、物力和科技实力等因素,"十五"期间国家要重点建设十二大高技术工程,以带动经济、科技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创造条件,增强综合国力,打破技术垄断,提高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科技成果纵横》2002,(1):11-12
一、发展目标 “十五”星火计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扶持星火龙头企业,促进农村科技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推广普及农村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农业科技的环境建设,促进农村科技创新体系的形成;通过技术培训与示范,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 具体目标是:重点扶持100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和100个外向型星火企业;推广普及5000项先进适用技术;建成通达基层的全国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和100个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县;建设叨个跨地区的星火产业带、100个国家级…  相似文献   

3.
4.
5.
根据“总体跟进,重点突破”的总体发展战略,要抓住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机遇,有重点地发展高技术产业,实现局部领域的突破和跨越式发展,逐步形成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  相似文献   

6.
7.
8.
9.
"十五"期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期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成效显著,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十一五"安徽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统计,200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在2004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再上台阶,营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大关.  相似文献   

10.
11.
剑锋 《今日科技》2003,(6):14-16
一、软件产业、产品和技术发展趋势 1.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必将对软件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1)PC时代——接入终端设备多样化。“后PC时代”意味着PC将不再是产业的中心,至少不是惟一的中心,产业形态及其商业模式随之将发生巨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十五"能源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化石燃料1.不失时机地发展我国自己的超临界蒸汽发电机组从世界发展趋势来看 ,用提高参数来提高热效率已是肯定的方向。经过多年积累 ,我国已具备大规模开发、应用此技术占领国内外市场的能力。在材料方面已解决高温钢种。在通流部分设计方面我国也具有自己的特色 ,某些方面已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形成了有自主产权的设计体系。在制造方面我国已形成了制造600~1000MW的能力。应不失时机地安排我国自己超临界机组的工程项目 ,并集中力量开展科研工作 ,向更高的参数冲击(超超临界 :35MPa、600℃以上)。2.大力研…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比较全面地反映甘肃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满足政府宏观管理的需要,进一步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按照国家统计局《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的标准,对甘肃省1996-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1996-1997年为乡及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态势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一、主要论点1.科技与经济,后者起主导作用。适宜的经济环境和政策可以推动科技的发展,并使之有效地转化为产业;反之,仅从科技出发,即使能推动某些科技项目的发展,但难以提高经济的发达程度。因此,发展高技术产业,关键不在抓科技项目,而在抓运行机制。2.先进技术与竞争能力,后者是着眼点。从后者出发,有利于发展和选择能发挥优势的先进技术,提供推动科技商业化的压力和动力。反之,则会形成技术资源的积压、浪费。因此,关键不在从行政组织进行科研、生产和销售单位,或科研、工业和贸易单位的合并和堆积,而在于促进竞争机制的形成,促进在社会化和  相似文献   

17.
"九五"回顾 "九五"期间,党的十五大确立的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安徽民营科技企业带来十分有利的发展机遇,民营科技企业实现了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在"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实施"科教兴皖"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安徽省科技进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建设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要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核心以抢占市场和扩大长期内需为目标,对市场容量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明显、具有战略性的高技术产业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力求跨越式发展,在局部领域赶上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