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3.
4.
杂交小麦应用研究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杂交小麦的应用研究最终产品是出杂交种;有的认为出中间材料是变相的常规育种,是不务正业;有的认为杂交小麦是杂交小麦应用研究的一部分,还应包括核质杂种和异质品种等。对于上述不同看法,谁是谁非,应该弄清楚,避免或防止不必要的争论和相互之间的误解,使研究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前进。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西北农大农学系杨  相似文献   

5.
临汾地区小麦生产由于受土地瘠薄,干旱,寒冷等因素限制,产量没有大的突破。近两年,对小麦进行了广泛的地膜试验,示范,实践证明了小麦实行全生育期地膜覆盖,具有的增温,保墒,节水,改土 作用,可使生育期提早,单株生长健壮,成穗率提高。可使小麦生产丰年高产,旱年稳产,增产25%以上;解决小麦与前茬争时,争地矛盾,实现夏,秋双季高产;减少浇水次数和浇水量,扩大浇水面积,实现水增效。  相似文献   

6.
杂交小麦“试杂4号”,在黑龙港地带近渤海的海兴县轻盐碱地经过连续三年试验,试种成功。据试验,在略有水浇条件的轻碱地,一般比相应的对照品种增产30—50%。由此说明,小麦杂交优势的利用研究有可能成为旱薄盐碱地提高小麦生产水平见效快,效益突出的一项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7.
8.
9.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T6602—14A等7种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花粉形态特征,发现几种不育的花粉在形态、萌发孔及外壁雕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可以作为区分不育系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竹类植物极少开花。以箣竹属竹种木竹(Bambusa rutila)的花器官为研究对象,对木竹的花器官形态以及解剖结构特征进行系统的观察与描述,为竹类植物的分类学及生殖生物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信息。【方法】选择木竹不同发育阶段的小穗和小花为实验材料,采用外观形态观察结合石蜡制片的方法,对小穗与小花进行解剖结构观察,研究木竹花器官各部分的形态与解剖发育过程。【结果】木竹结实率极低。成熟小穗均长4.756 cm,宽4.0~5.0 mm。小穗顶生或腋生,每个小穗约含5~12朵小花,基部小花先开放,开花顺序由形态学的下端向上端依次开花,顶端的小花通常败育,小穗基部具潜伏芽。完整小花包括外稃1枚、内稃1枚、浆片3枚,雄蕊6枚和雌蕊1枚构成,成熟的小穗苞片与外稃尖端呈紫红色。木竹的小花为开放型小花,属于雌雄异位、雌雄同熟型。开放时花丝伸长,花药悬垂于小穗外,成熟的花药长6.0~6.5 mm,异花授粉。浆片呈卵圆形,半透明状上部具流苏状纤毛,偏紫红色,大小接近。雌蕊子房具棱,长2.5~3.0 mm,上部具绒毛,花柱短,柱头长,羽毛状3分枝柱头,呈紫红色。花药在进入减数分裂前的阶段发育同步,但减数分裂并不同步,出现二分体和四分体共存于同一花药室的情况。木竹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的排列方式为左右对称型,分裂方式为连续型。次生造孢细胞阶段,花药壁由外到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各由1层细胞组成,细胞质浓厚,细胞核显著,部分绒毡层细胞具有双核现象。次生造孢细胞时期,细胞排列紧密,细胞质浓厚,细胞核较大,核仁显著。造孢组织细胞发生游离,进入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花药壁中层细胞消失,药室空间增大。花药成熟后,花药壁仅有表皮和纤维层,绒毡层退化。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雄蕊的败育包括两种类型,第1种类型花药壁发育异常,第2种类型花粉粒发育异常。子房1室,双珠被,倒生胚珠,侧膜胎座,胚囊发育正常。【结论】木竹小穗属于混合花序,木竹花药很容易见到花粉粒败育,子房虽然发育正常,但多数都未受精,这可能是导致木竹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组织切片法研究麦穗维管束系统。结果如次:(1)穗下茎节横切面中,基本组织面积和中央维管束总面积对于产量的贡献大于茎内其他性状。小麦壮秆大穗的实质在于基本组织薄壁细胞的发达及维管束的总面积。(2)穗轴维管束的分布与前人结果不尽相同,我们发现中央维管束沿穗轴下降速度,因品种及施肥不同而有变化。(3)小穗内一二花维管束直接独立来源于小穗基部维管束结节,三花维管束除部分直接来源于基部结节外,与二花维管束的联系比一花密切,由此说明了长期未能解释的成熟时第二粒较重的原因。(4)穗轴及小穗轴上部维管束总面积下降较快。讨论了远端小穗及小花同化物运输的阻力及其改善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诺丹冰草花序的分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穗分化期是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形成期,经历单棱期、双棱期、小穗分化期和小花分化期等时期.单棱期和双棱期的分化结果决定小穗的数量;小穗分化期的分化结果决定小穗上小花的数量;小花分化期的分化结果与小花的可育性有关.通常,小穗最顶端的小花发育不全.从观察结果看,早春较低的温度可能会延长诺丹冰草的单棱期,有利于分化出更多的小穗.  相似文献   

14.
青丝黄竹花形态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丝黄竹(Bambusa eutuldoides McClure var. viridi-vittata)又名惠阳花竹,是大眼竹的变种。笔者采用解剖观察及石蜡切片的方法,对青丝黄竹花器官形态与解剖结构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表明:青丝黄竹的花序为假花序; 假小穗簇生,平均长度为2.34 cm,含5~7朵小花; 小花平均长度为1.12 cm; 具内稃、外稃各1片; 浆片3枚; 雄蕊6枚,雌蕊1枚; 花药紫红色,具4室药室,基着药,纵裂散粉,均长0.53 cm。未成熟花药壁4层,从外至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花粉粒为3细胞型,具1个萌发孔,花粉粒直径为21.09 μm; 子房1室,上位,侧膜胎座,倒立胚珠,双珠被。青丝黄竹3分枝的羽毛状柱头很长,属于短花柱长柱头型。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白魔芋开花过程中激素与雌、雄蕊成熟时间的关系,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白魔芋从佛焰苞形成前期到开花后期6个不同时期雄蕊和雌蕊中4种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的质量比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IAA,GA3,ABA和ZT 4种激素的质量比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IAA在雄蕊和雌蕊中均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ABA表现出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与IAA的趋势相反;GA3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雄蕊在佛焰苞成形后期达到最大值,约为195 ng/g,而雌蕊GA3的质量比晚于雄蕊达到最大值,雌蕊在开花前期才达到最大值,约为188 ng/g;ZT质量比的变化为先升后降、再升再降.在花芽形态分化,即雌、雄蕊成熟的关键时期,雌蕊中内源IAA,GA3和ZT的质量比均高于雄蕊,且GA3表现明显,说明较高浓度的IAA,GA3和ZT在成熟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在同一过程中,雄蕊中ABA的质量比却高于雌蕊的,而雄蕊晚熟于雌蕊,表明较高浓度的ABA抑制雄蕊的成熟.ABA/IAA和ABA/ZT的比值呈现出与ABA相同的变化趋势,高浓度的ABA/IAA,ABA/ZT和ABA/GA3均不利于雄蕊的成熟,进一步证明高浓度ABA是抑制雄蕊成熟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小麦穗分化期,叶片及幼穗的糖含量和转化酶活力的动态变化与小花分化数的关系。叶片中的酸性转化酶和总糖含量随小花分化总数增加而增加,还原糖则逐渐下降。幼穗中酸性转化酶较稳定,其酶活力和成熟时粒数显著相关(r=0.7488~x)。幼穗的总糖含量及幼穗鲜重随小花分化进程加快呈对数曲线上升。孕穗期穗中各部位糖含量和转化酶活力,自穗顶向下递减。  相似文献   

17.
Pollen-pistil interactions are crucial for controlling plant mating. For example, S-RNase-based self-incompatibility prevents inbreeding in diverse angiosperm species. S-RNases are thought to function as specific cytotoxins that inhibit pollen that has an S-haplotype that matches one of those in the pistil. Thus, pollen and pistil factors interact to prevent mating between closely related individuals. Other pistil factors, such as HT-B, 4936-factor and the 120 kDa glycoprotein, are also required for pollen rejection but do not contribute to S-haplotype-specificity per se. Here we show that S-RNase is taken up and sorted to a vacuolar compartment in the pollen tubes. Antibodies to the 120 kDa glycoprotein label the compartment membrane. When the pistil does not express HT-B or 4936-factor, S-RNase remains sequestered, unable to cause rejection. Similarly, in wild-type pistils, compatible pollen tubes degrade HT-B and sequester S-RNase. We suggest that S-RNase trafficking and the stability of HT-B are central to S-specific pollen rejection.  相似文献   

18.
薄壳山核桃雌雄花芽分化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薄壳山核桃品种‘Pawnee'(雄先型)的雌雄花花芽分化,了解控花控果的花期调控关键过程。【方法】以该品种为试材,通过物候学定期观察,结合石蜡切片技术、番红固绿对染,对其花芽外部形态变化和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薄壳山核桃‘Pawnee'雄花芽4月上旬次第进入雄花序分化期、雄花原基分化期、花萼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花药分化期、花粉囊和花粉粒形成期; 与之对应的形态变化表现为雄花芽嫩绿柔软褐变雄花芽膨大雄花芽鳞片开裂雄花序伸长小花膨大苞片开裂花药变黄色。雌花芽顶生混合芽的分化从4月中旬进入形态分化临界期后,历经雌花花序分化期、花柄原基和雌花原基分化期、花被原基分化期、苞片原基分化期、花萼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和胚珠分化期。与之对应的形态变化表现为:雌花芽鳞片黄绿色变至褐色雌花芽褐色变成灰绿色鳞片逐渐张开鳞片脱落幼叶展开小花原始体出现和膨大露出柱头花柱伸长。【结论】雌雄花芽外部形态直观反映内部结构变化,可方便快捷地判断薄壳山核桃雌雄花芽分化时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蓝花丹的花芽分化进程,了解其花期调控关键过程。【方法】试验以6年生盆栽蓝花丹为材料,采用田间观测和石蜡切片相结合的方法,观测花芽的外部特征,使用显微镜观察花芽的解剖结构,并划分分化阶段。【结果】蓝花丹的花芽只在当年生枝条的顶端着生,在花芽9个分化进程中,蓝花丹春季萌发枝条的花芽分化时间与各阶段对应进程关系为:①营养生长阶段,在3月中旬至4月5日进行,生长锥窄且细胞排列紧密,此时花芽的外部特征肉眼还观测不到; ② 花芽分化前期,在4月5—10日进行,生长锥开始变厚加宽,此时芽体基部开始膨大; ③ 小花原基分化期,在4月10—15日进行,生长锥形成多个小凸起即为小花原基的原始体,外部的芽体已经有明显的变化,基部膨大,剥开包裹芽体的封顶叶能看见1 mm黄白色的点; ④ 萼片原基分化期,在4月15—20日进行,生长锥凹陷成半月状的小突起,萼片原基形成,此时,幼叶开始展开,花芽明显伸长,芽顶端露出叶片的包裹,芽体呈黄绿色; ⑤ 花瓣原基分化期,在4月20—25日进行,萼片原基内侧开始出现突起,形成花瓣原基,此时花芽开始加宽生长,花芽变得肥胖,芽体呈现鲜绿色; ⑥ 雄蕊原基分化期,4月25—30日进行,花瓣原基内侧形成多个突起,此时花芽伸长生长,芽体明显变长,芽轴伸长,小花芽分离,整个芽体呈现浓绿色; ⑦ 雌蕊原基分化期,在4月30日—5月5日进行,在多个雄蕊中央形成一个突起,雌蕊原基形成,此时整个芽体伸长,萼片形成,芽体暗绿色; ⑧ 花粉形成期,在5月5—10日进行,随着性器官的发育成熟,雄蕊开始伸长形成雏形,众多的花粉粒在雄蕊上形成,此时小花芽形成,按穗状排列在花序轴上; ⑨子房膨大期,在5月10—15日进行,雌蕊开始发育成熟,子房膨大,柱头开始伸长,此时芽体明显增大,小芽外部的花萼筒成熟,形成一层红色的腺体。【结论】蓝花丹花芽分化需60 d左右,并且根据芽体大小、形状、叶片开展程度、芽与第一苞片的相对大小、芽体颜色等指标观察,建立了蓝花丹花芽(花序)分化过程中外部形态变化与解剖结构特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用荧光显微术观察了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Linn)不同时期的雌花柱头上花粉粒的落置、萌发及花粉管的生长过程与途径。结果表明:该种雌花开花2h 柱头受粉率为0,开花4h 和8h受粉率分别为538% 和983% ,柱头上花粉萌发率达100% ;花粉管沿雌蕊之向心一侧的组织中穿行,至子房基部后部分花粉管转向胚珠,由珠孔进入珠心。本研究发现该种花粉管常穿过子房基部至花托组织,并可进入其他雌蕊中,作者认为这种行为可能对保证雌花的结实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