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事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建立为我国庭审实质化的趋向提供了新的动力,在司法实践中理应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案例样本的初步梳理,可见在目前的刑事诉讼体系之下,这一制度的运行难免受到法院审查决定权与申请费用较高昂等因素的阻却,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困境.因而有必要加以重新审视和引导,通过设置二元化的区分审查模式,加强裁判文书释法说理...  相似文献   

2.
现代司法理念主要包括司法中立、司法公正、司法独立等。树立现代司法理念,必须继续推进和深化司法改革,必须进行民事裁判文书改革。民事裁判文书改革是维护司法公正、深化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提高法官素质的要求。改革民事裁判文书应当从八个方面着眼。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法典》把习惯确立为法源,但司法裁判中习惯的适用与其法源地位仍不相称,主要表现为习惯的法源适用与作为释法说理的理由没有区分、习惯作为裁判的直接依据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和程序保障。作为法源的习惯指的是事实习惯,它本来不具法律性质,其法律效力来自法律授予和法官适用行为的结合。法官对习惯的查明和审查应是适用过程中的重要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应对习惯法源的适用方式、适用步骤和效果评估等作出程序上的指导性规定。  相似文献   

4.
裁判文书说理充分的制度保障--从河南种子案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裁判文书的说理充分不仅仅只是关涉法官素质的一个简单问题,应该还是涉及到司法改革的更深层次的问题。从2003年岁末河南种子案中法官为了将所援引的法条明确清楚的加以说明而“惹祸”的事件可反映出:力口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即建立有限的司法审查制、适当采用先例指导制度、加大制作裁判文书的司法投入、说理不充分作为上诉的理由之一等。  相似文献   

5.
王婕 《科技信息》2009,(30):122-122
民事裁判文书是调解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重要的司法文书,是审判过程和裁判结果的书面反映,也是法官行使国家审判权公正性的体现。本文以James Martin提出的评价系统中的介入系统为理论基础,从词汇层的角度探析民事裁判文书的语言特点,总结其彰显法律公正和司法权威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潍坊学院学报》2015,(5):81-84
刑事裁判文书说理主要包括定性论证、量刑论证、总结性意见和对控辩双方不同意见的采纳说明以及引用法律条文等内容。随着社会法治的进步,社会公众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人们不再只满足于裁决结果,而更加迫切想知道"为什么"。作为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的刑事案件类型相对较集中。同种犯罪案件发案率逐年提高。当同一类型案件出现不同裁决结果时,法院则处在被动地位。在司法公开的今天,裁判文书必然公开的要求,倒逼刑事裁判文书提高质量,具有完善的说理。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战略,使得新技术在司法领域应用的重要性凸显.同时,最高人民法院推动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深度应用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契机.最高人民法院主导的信息化建设以及司法公开等需求使得大量的裁判文书上网,裁判文书作为重要的法律文本信息资源,包含大量关键的案件审判信息,具有多元化的研究与应用价值.然而,裁判文书中存...  相似文献   

8.
《潍坊学院学报》2020,(3):58-62
在民事诉讼关系中,司法实践可能对同一案件存在两种不同的认定标准,即存在"同案不同判"现象。由于法官找法、法律适用、法律解释的不同,难免会产生司法裁判的差异。尽管在民事裁判中采用"高度盖然性"的审判标准,但对该标准的适用应尽可能符合法理原理,应以法律价值、法律目的、人权保障、案件公平为指引。  相似文献   

9.
王以 《科技信息》2010,(20):I0190-I0190
裁判错误是司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对其成因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司法公正的实现、司法权威的树立、法治社会的达成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裁判错误产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法律制度、案件事实、法官素质等方面因素之中,因此完善法律制度,建立正当程序保障,提高法官职业道德素质与专业素质,是有效防治裁判错误的主要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情理"或言"常识常情常理"与"法"的应然关系是融为一体的,但实然关系却是情理法融合的缺失。赵春华非法持有枪支案,虽是法官依法做出的裁判,公众的不满却凸显了严格规则主义下司法的困境,根本原因出在情理法融合的缺失。情理法融合的缺失具体表现为"情理"在"法"中的缺失,是从裁判视野、立法视野、法官视野这三个角度来看的,这三个环节中每一个环节的情理法融合都有助于司法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法律推理作为逻辑学界和法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在司法实践中法律推理的作用日益突出,审判中法官正确恰当地运用法律推理无疑能够增强司法判决的一致性和正当性。对法律推理的深入研究,特别是与审判实践紧密结合能够使法官加强法律推理能力及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理性、科学的司法裁判。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法律推理,会对法官裁判案件大有帮助。但目前,我国的法律推理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司法实践中尤其是与法官裁判活动的结合不够紧密,未取得令人乐观的实质性进展,加强法律推理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2.
推进裁判文书说理机制改革离不开对说理标准本身的前提性研究;裁判文书说理应遵循义务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和功能性原则,并符合三个维度上的标准,即在形式上合逻辑性,在实质上合融贯性,在程序上合交互性。各地在推行裁判文书样式改革、附法官后语、附法律条文、公开合议庭少数意见、设置裁判文书说理评估指数等创新做法时,应以上述标准作为功能预判、风险管控及效果评估的标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互联网信贷市场迅猛发展,多角度多信息源充分了解贷款申请人的信用情况显得愈发重要。法院的案件裁判文书的权威性、规范性以及其官方可得性,使其成为贷款申请人信用评估的重要数据源。命名实体识别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亟待探索。针对网上公开的刑事裁判文书进行概要信息提取,构建基于罪名相关成分标注语料库的隐马尔科夫模型和最大熵马尔科夫模型,并利用其识别提取裁判文书中的被告人及其罪名等关键司法信息,可以为互联网信贷平台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更充分的信息资源。开放性测试结果显示基于罪名相关成分标注的HMM和MEMM的平均F值分别达到了87.79%、90.25%,说明提出的方法克服了裁判文书格式的差异和罪名实体识别的困难,具有较好的刑事裁判文书概要信息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司法改革的终极目标就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故谁执掌司法权至关重要。目前,滥用《法官法》第十二条第二款任命法官的现象仍较为严重,且法官以行政级别为中心,法官的行政职务越高,离法官的本职工作就越远;虽然法官人数庞大,但从事审判者不到半数。因缺乏淘汰和监督机制为后盾,鱼龙混杂现象依然较为突出。按照"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原则,选任法官应当统一标准,并兼顾中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和少数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及法院裁判文书的公开化,"智慧司法"、案例推荐成为热点问题.针对案例推荐中存在的推荐准确性差、传统知识图谱向量化表示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出基于知识图谱的案件推荐(Knowledge Graph based Case Recommendation,KGCR)模型.该模型以知识图谱为辅助信息,利用...  相似文献   

16.
合议庭的评议是审判运行机制中的最核心部分,其合理运作直接决定着审判制度功能的发挥。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议程序是实现司法裁判结果公正、合理的有效保障。我国有关评议制度的法律规定本身并不健全,合议庭评议规则存在漏洞。合议庭可将各法官对某案件态度的偏好汇集成群体偏好,然后做出优劣排序或从中选优而形成一个总的裁判决策。  相似文献   

17.
裁判文书制作是审判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审判活动是否公正、公平的最终体现,也是以司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裁判文书要以规范化的制作促和谐、以透彻的说理促和谐、以追求诸价值的均衡实现促和谐。  相似文献   

18.
《潍坊学院学报》2016,(5):45-48
司法裁判活动越来越易受到社会公众的围观,部分案件在案件事实、法律适用和司法公正方面极易引发公众猜测和质疑。构建诉讼案件社会答疑制度,可以及时和有效回应社会公众质疑,并具有弘扬法治精神、引导社会价值、提升司法公信、推进法治治理的重要作用。建议诉讼案件社会答疑限于在全国或某一区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案件;答疑主体以人民法院为主,将主审法官作为重要参与者纳入,并可以联合其他权威力量;答疑方式应积极借助司法公开平台,通过庭审直播、微博、微信、裁判文书上网以及新闻发布会等形式进行;同时,从信息研判、案件筛选识别、工作协调、发布处置等方面建立系统化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人民法院以司法裁判影响社会主体规则意识参与社会治理。通过对H市法院2020年以来司法裁判业务数据的分析,发现司法裁判前端存在多元化解运行机制不完善、中端存在司法裁判质量保障机制不健全、后端存在司法裁判公开示范效应不理想的问题。为做到案结事了人和,应通过规范司法裁判前端、司法裁判以及司法裁判延伸行为等措施,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20.
从民事诉讼裁判的视角对"法无明文规定"下的民事审判问题进行研究,说明"依法审判原则"的发展和法官在法律适用过程中修补法律漏洞的必要性。通过对修补漏洞的方法、意义和制约因素的阐述,找出我国民事审判中法官通过修补法律漏洞进行裁判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确立"法无明文规定时不得拒绝审判"的原则,全面提高法官的素质,充分支持法官修补法律漏洞从而进行判决的行为,尽力保证司法的独立性,着力提高司法的威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