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水热合成技术,合成了{[Cu(tpoen)]2Mo8O26}.2H2O(简写为1.2H2O)和{[Cu(tpoen)]2Mo8O26}.3H2O(简写为2.3H2O)2种配位化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确定了结构.1和2均是由[δ-Mo8O26]4-阴离子双支撑的Cu(Ⅱ)配合物,即2种连接异构体,其中1是[δ-Mo8O26]4-阴离子提供环上的MoO6八面体的端氧原子与[Cu(tpoen)]2+配位,而2是环上的MoO4四面体上的端氧原子与[Cu(tpoen)]2+配位.1和2通过[δ-Mo8O26]4-端氧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分别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和一维带状链.此外,还研究了2种异构体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2.
以1,4-二咪唑基-丁烷(bbi)为有机胺模板剂,利用中温水热合成方法获得了一个三维镉超分子化合物:[Cd(H2O)]2[Cd(H2PO4)2(HPO4)4(PO4)2(Mo O2)12(OH)6]·(bbi)·(H2bbi)2·4H2O,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其结构.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30H72Cd3Mo12P8N12O68,三斜晶系,P 1空间群,a=13.274(5),b=13.927(5),c=23.360(5),α=89.943(5)°,β=82.633(5)°,γ=77.037(5)°,Z=1,V=4172(2)3,Mr=3425.24,Dc=2.656 g/cm3,μ=2.760 mm-1,F(000)=3135,S=1.026,R=0.0499,wR=0.1150.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中存在两种配位环境的Cd2+.其中一种Cd2+与来自两个[P4Mo6O28(OH)3]9-[P4Mo6]中的六个Mo O6八面体的桥O配位形成Cd-(P4Mo6)2二聚物结构单元,另一种Cd2+通过来自不同P4Mo6中的PO4中的两个桥O连接成[Cd O(H2O)]2二聚物结构单元.上述两种结构单元交替连接成为一维无机配位聚合物链.相邻的无机链通过bbi配体以及结晶水分子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网络.另外,还研究了该化合物的光催化降解亚甲蓝活性和荧光性质.CCDC:1458162  相似文献   

3.
在常规条件下,合成了基于Anderson结构多阴离子[Cr(OH)6Mo6O18]3-的一维链状结构化合物[Cu(C10N2H8)2(H2O)]2{[Cu(C10N2H8)][Cr(OH)6Mo6O18]2}.10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569(2)nm,b=3.4591(5)nm,c=1.5088(2)nm,α=90°,β=111.453(2)°,γ=90°,V=7.0771(18)nm3,Z=4,R1=0.0743,ωR2=0.1916.该化合物是一个一维链状化合物,由交替连接的2,2′-联吡啶铜的配合物和多阴离子[Cr(OH)6Mo6O18]3-组成.相邻链间通过吡啶配体的π-π相互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温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未见报道的一维超分子杂化物,(H2bbi)5(HP2Mo5O23)2(H2O)2[bbi=1,1’-(1,4-丁烷)双(咪唑)],通过元素分析、IR、单晶X-射线衍射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7.253(5),b=21.169(5),c=25.397(5),β=104.537(5),Z=4,V=8979(4)3,R1=0.0383,wR2=0.0868.两个晶体学独立的Standberg型[HP2Mo5O23]5-阴离子和5个双质子化的bbi配体通过氢键作用拓展成一维超分子.此外,该固态化合物在室温下显示出蓝色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5.
选用4,6-二氨基-5-醛基嘧啶(dcp)和间苯二甲酸(H_2ip),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化合物[dcp]·[H_2ip].用X线单晶衍射进行结构表征,对化合物进行粉末X线衍射、热失重和荧光光谱分析. X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晶体归属于单斜P2_1空间群,通过4种分子间氢键拓展为一维链状结构,相邻的3条一维链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三重缠绕螺旋结构,进一步通过N(3)—H(3B)…O(2)和N(4)—H(4B)…O(4)2种分子间氢键堆积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由dcp和H2ip自组装形成的超分子化合物热稳定性相对较低,仅在60℃之前是稳定的.荧光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中存在的共轭体系以及dcp和H2ip两者之间芳环的π-π堆积作用是荧光发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有机胺分子丙二胺(L1)为配体,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一个新的基于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阴离子[Si Mo12O40]4-的有机-无机杂化超分子化合物[(L1)(H4Si Mo12O40)]·8H2O(1),并通过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分子式为C3H30Mo12N2O48Si,三斜晶系,P 1空间群,a=12.8900(6),b=13.3870(6),c=13.5260(6),α=87.0260(10)°,β=88.6050(10)°,γ=88.2740(10)°,Z=2,V=2329.22(18)3,Mr=2041.64,Dc=2.888 g/cm3,F(000)=1896,μ=3.259 mm-1,S=1.077,R=0.0504,wR=0.1513.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是由离散的多金属氧酸盐簇H4Si Mo12O40和丙二胺分子L1组成,两种组分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一维超分子带状链结构.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目标化合物修饰碳糊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对NO2-还原的电催化性能.CCDC:1040790.  相似文献   

7.
利用一个新的有机配体L与乙酸锰为初始反应物[L=4,5-二氮杂芴-9-[3,5-二羧基]苯亚胺],通过常规的方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含有螺旋状水链的三维超分子配合物,[Mn(C19H9N3O4)(H2O)4]·7H2O(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9573(8)nm,b=1.34347(12)nm,c=2.06644(18)nm.化合物1展示了一个由新颖的螺旋状的水链和[Mn(C19H9N3O4)(H2O)4]构筑单元通过氢键作用而形成的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新颖的基于{Na[Mo6O12)(OH4)3(HPO4)(H2PO4))3]2}3-构筑单元的一维链状杂多化合物[DETA]4NaH2{Na[Mo6O12(OH)3(HPO4)(H2PO4)3]2}·8H2O(DETA=diethylenetriamine), 并用元素分析、IR、UV、TG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 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 P-ī空间群, a=12.421 2(4)nm, b=12.5911(4) nm, c=13.078 2(4) nm, α=85.411 0(10)°, β=73.313 0(10)°, γ=82.276 0(10)°, V=1 939.63(11) nm3, Z=2, R1= 0.024 4. 杂多阴离子{Na[Mo6O12(OH12(OH)3(HPO4)(H2PO4)3]2}3-具有夹心结构, Na离子位于2个半单元[Mo6O12(OH)3(HPO4)(H2PO4)3]2-中心. 夹心型阴离子之间又以Na离子为桥形成了一维链, 并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网状结构. 半单元[Mo6O12(OH)3(HPO4)(H2PO4)3]2-中, 6个MoO6八面体通过共边连接形成一个Mo6环,4个PO4四面体位于环的一侧.  相似文献   

9.
在溶剂热条件下,利用PYTPY与H3BTC配体分别构建了两个新型配位化合物[Ni(HBTC)(PYTPY)(H_2O)_2](1)与[Cr(PYTPY)(Cl)_3]_n·nDMF(2)[PYTPY=4'-(4-吡啶基)-2,2':6',2″-三联吡啶,H_3BTC=1,3,5-苯三甲酸,DMF=N,N-二甲基甲酰胺],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化合物(1)表现出一维链结构,化合物(2)表现出零维结构.化合物(1)中的结构单元通过π-π相互作用形成一维的双链结构,一维的链通过π-π相互作用进一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最终拓展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此外,两个配合物展示了优良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1H-1,2,4-三氮唑-1-丙酸与邻苯二胺的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非对称双杂环化合物2-[2-(1H-1,2,4-三氮唑-1-基)乙基]-1H-苯并咪唑的水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该化合物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n,晶胞参数为:a=2.873 55(13)nm,b=0.766 68(3)nm,c=1.011 59(4)nm,β=90°,V=2.228 62(15)nm3,Z=4。双杂环分子在固态时采用对位交叉构象,相应的C7—C8—C9—N3扭转角为174.30(19)°。苯并咪唑环上的两个N原子都参与了N—H…N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将相邻的双杂环化合物分子连接成一维超分子链,两条一维链通过与结晶水分子间的O—H…N氢键作用进一步构筑成一维超分子管道。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温水热技术合成了新型超分子化合物[HN(C2H5)3]2H[PWl2O40]·4H2O,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学参数:三斜晶系,C2/C空间群,a=2.468 9(5)nm,b=1.083 1(5)nm,c=2.248 2(5)nm,α=90.00°,β=121.094(5)°,γ=90.00°,V=5.148(3)nm3,Z=4,R1=0.045 6,wR2=0.147 1.该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2个质子化的三乙胺分子、4个水分子、1个质子和1个Keggin型杂多阴离子[PWl2O40]3-组成.不同结构单元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链间进一步通过分子间氢键构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一种钼系多金属氧酸盐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中温水热技术,合成了一种基于[Mo8O26]4-多阴离子的超分子化合物[4,4’-H2bipy]2[Mo8O26],并测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0705(2)nm,b=1.5160(3)nm,c=1.0750(2)nm,α=90.00°,β=93.89(3)°,γ=90.00°,V=1.7405(6)nm3,Z=4,R1=0.0563,wR2=0.1356(CCDC:686875).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非水热法合成了一个基于同多钼酸盐支撑的化合物{[Zn(phen)2]2(γ-Mo8O26)}(phen=1,10-phenanthroline),并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此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Zn(phen)2]2(γ-Mo8O26)}中包含一个[γ-Mo8O26]4-阴离子基团与两个[Zn(phen)2]2+配位单元;该化合物通过C-H...O氢键把phen和[γ-Mo8O26]4-阴离子紧紧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三维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4.
合成和表征一个新颖的有机咪唑功能化多钼氧簇[(aIM)2Mo8O26]·4HaIM(aIM=1-烯丙基咪唑),并通过X-单晶衍射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晶体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包括四个质子化的1-烯丙基咪唑,和一个与1-烯丙基咪唑通过Mo-N键桥连的γ-[Mo8 O...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非水热法合成了一个基于同多钼酸盐支撑的化合物{[Zn(phen)2]2(γ-Mo8O26)}(phen=1,10-phenanthroline),并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此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Zn(phen)2]2(γ-Mo8O26)}中包含一个[γ-Mo8O26]4-阴离子基团与两个[Zn(phen)2]2+配位单元;该化合物通过C-H···O氢键把phen和[γ-Mo8O26]4-阴离子紧紧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三维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温水热技术,成功合成了一种新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双支撑的Keggin型钼磷杂多金属氧酸盐[Zn(2,2'-bipy)2]2[PMo11ⅥMoⅤO40],并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1个杂多阴离子[PMo11ⅣMoⅤO40]4-和2个[Zn(2,2'一bipy)2]2 片段组成的双支撑构型;不同的结构单元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链间进一步通过分子间氢键构成二维层;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 21/n空间群;晶胞参数α=1.358 7(3)nm,b=1.207 3(2)nm,c=1.893 2(4)nm,α= 90.00°,β=93.15(3)°,γ=90.00β°,V=3.100(9)mn3,Z=2,R1=0.065 8,wR2=0.202 3.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三维超分子化合物[CuⅠ(en)2][PW2Ⅴ W10ⅥO39](Hen)2·2H2O(en为乙二胺).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化合物的组成和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90 91(9)nm,b=1.162 57(10)nm,c=1.943 43(15)nm,α=81.38°,β=84.47°,γ=65.29°,V=2.212 2(3)m3,Z=2,R1=0.080 4,ωR2=0.200 3.标题化合物由1个α-Keggin型杂多阴离子单元、1个[Cu(en)2] 配阳离子、2个质子化的en分子和2个结晶水构成.多阴离子单元通过共用端氧的方式形成无限延展的一维链,一维链通过复杂的氢键网络堆积成具有哑铃型孔道的三维有机-无机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选用柔性双(三氮唑)有机配体1,6-双(1,2,4-三氮唑-1-y1)己烷(btx),利用水热技术合成一例新的基于Anderson型多酸的超分子化合物,{Cu~Ⅱ(btx)Na_2(H_2O)_8[H_2Cr(OH)_6Mo_6O_(18)]}·[Cr(OH)_6Mo_6O_(18)]·16H_2O (1).化合物1的结构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包含两种结构亚单元:Anderson多阴离子通过Na(H_2O)~(6+)片段连接成的一维多酸无机链以及配体btx通过Cu2+离子连接成的金属-有机链.多酸无机链以及金属-有机链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网格状的二维层结构.化合物1中游离的Anderson多阴离子通过氢键作用力将相邻的二维网格层连接成一个三维超分子框架结构.同时我们又研究了化合物1的光催化和电化学性质,并且1-CPE可用于亚硝酸钾安培传感器.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基于磷钼氧簇的超分子化合物(dienH3)2H5Na〔P4Mo6O31〕·4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A)、循环伏安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晶体结构.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 1ˉ.目标化合物由〔P4Mo6O31〕12-基本单元构成,通过P2-O4连接成一维双链结构,进而由P4-O4桥联片段连接成二维网络结构,多阴离子通过质子化的有机配体和钠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形成三维有机-无机杂化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中温水热法合成出一种新颖的二维结构钼氧化合物 (NH4)2[Mo4O13] (1).并用IR谱、元素分析、紫外、TGA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bca, a=0.761 22(15) nm,b=1.539 6(3) nm,c=1.897 3(4) nm, V=2.223 6(8) nm3, Z=8, Dc=3.751 g/cm3, μ= 4.485 mm-1, F(000)=235 2,R1=0.028 0,wR2=0.064 0.化合物1是由以共边方式连接的四个钼氧多面体组成的簇阴离子 [Mo4O13]2-和阳离子NH4+ 组成.簇阴离子以共用顶点的方式连接成一维齿状链,链与链之间以共顶点的方式扩展为二维平面结构,链间形成独特的三元环和五元环结构.阳离子 (NH4)+ 填充在链间起平衡电荷的作用.化合物1的二维平面结构显示出不寻常的(3,4,5,6) 连接(32·4)(32·53·8)(3·42·54·6·82)(34·43·54·64) 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