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0引言“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以下简称“科创走廊”)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平台和引领性工程,对于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都具有重大意义。《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提出,要进一步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并依托重点创新平台打造“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进一步指明了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0引言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正经历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与创新已成为影响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力量。国际上,美国加州101公路、波士顿128公路、日本东京-横滨-筑波创新带等科技创新走廊沿线集聚了大量高科技企业、人才、技术、信息、资本等创新要素,成为全球著名的高技术产业集聚地和引领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为顺应全球科技发展趋势,2018年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明确提出要建设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通过集中穗莞深三市创新资源并延伸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目标要求,优化创新空间布局,共建创新平台,开展联合攻关,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对标全球知名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仍然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深度协同创新不够、一流科技企业数量不多等问题。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构建创新型企业梯队、推动科金产融合、集聚天下英才、打造开放创新环境等,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杨兰桥 《创新科技》2019,19(2):57-62
科技创新资源统筹与优化配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性举措。近年来,河南省紧紧围绕三大国家战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资源投入快速增加、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平台建设快速推进、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以及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等,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如科技资源管理体制不合理、科技资源总量不大和投入不足、区域科技资源配置不均衡、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低、科技创新资源相对不足等一些突出问题。未来一个时期,提升河南省创新能力,应着重在促进科技创新协同共进、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打造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培育打造创新型企业群落、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谋思路、做文章、促提升。  相似文献   

5.
实现创新赶超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趋势,也是参与全球竞争的必然路径。基于共生理论视角,创新赶超需要在内部、产业和全球三个层面优化共生关系,包括集聚要素打造创新高地、统一市场加速成果转化、导入资源参与全球竞争。实现创新赶超的路径在于优化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内部共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产业共生、建设全球科创网络促进全球共生。具体而言,需要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打造区域创新平台、深化全面创新改革及推进全球科技治理等。  相似文献   

6.
广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广州示范基地")是第二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广州高新区")为载体,实行"一区多园"的管理体制。近年来,广州示范基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广州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总要求,以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线,紧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和"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思路,加快集聚创新资源,不断优化科技管理机制,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协调发展,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打造国际科创中心,成为全球前沿科技成果的策源地和产业化基地。2019年,广州示范基地因数字动漫产业集聚典型示范荣获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集聚类)十强称号。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深入探讨成渝经济圈“一极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对科技创新的关键需求,剖析目前科技创新支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短板与不足,认为当前成渝科技创新发展存在高端科技创新要素相对匮乏、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不足、创新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创新发展开放共享程度不高等短板,研究提出建设开放创新实验区、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构建产业创新共同体、建设科创大走廊等举措以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并提出了推动科技创新支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一是全力推进金义科创走廊建设,补齐科技创新战略短板。建设金义科创走廊,打造高能级科创大平台,是科技工作第一工程。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和沪杭金产业带,以金义黄金主轴为重点,以金华科技城为龙头,全力推进金义科创走廊建设,努力提高集聚优质创新资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标北京“两区”建设要求,文章研究国际孵化平台集聚创新资源要素的实践路径,为进一步促进“两区”建设中的科技创新全链条开放提供参考借鉴。通过实地调研和专家座谈获取丰富材料,按照资金、人才、技术、空间、信息等资源要素维度,对国际孵化平台集聚创新资源要素的实践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国际孵化平台是吸引集聚国际创新资源要素的重要载体,需要进一步引导支持国际孵化平台做大做强,完善创业投资引导政策,营造适宜于国际人才集聚发展的政策环境,增强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化服务能力,搭建国内外信息沟通交流的创新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0.
<正>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核心。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在未来五年,预计将集聚30万名创新创业人才、1万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为杭州科创人才集聚区。在创新全球化的今天,要把"大城西"打造为杭州国际人才创新创业的主平台和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如何吸引高端人才与高端企业入驻杭州,营造一个良性循环的创新创业人才生态环境,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势头良好,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拉动力,促成了中国高端服务业集聚。从科技创新驱动的相关理论出发,在分析我国高端服务业集聚效应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集聚区企业之间技术创新的互动效应以及科技创新驱动下高端服务业集聚效应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厦门科学城通过布局高能级创新项目,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未来产业发展,力争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助力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主要根据厦门科学城规划及定位,阐述如何建设科技招商体系,加快推进厦门科学城发展。  相似文献   

13.
0 引言 高端创新资源作为更为稀缺的创新资源,需要通过更高层次的知识积累和技术积累而获得,它对于支撑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经济繁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离岸基地建设三个方面对国内部分先进地区高端创新资源的集聚做法进行梳理、分析,进而形成对广东引进高端创新资源的启示建议,以期为广...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技》2014,(3):9
<正>2014年宁波市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工作要点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和要求,立足宁波市情,着力推进八个重点领域的科技体制改革。一、推进重大刨新大平台建设机制创新,加快建立高端刨新要素引进、集聚机制按照"创新驱动先行区、高端人才集聚区、新兴产业引领区、生态智慧新城区和全球领先、国内一流的新材料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全面启动建设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理顺新材料科技城行政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共享成果"的建  相似文献   

15.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作为浙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要立足创新资源集聚的现实,借鉴国际知名科创平台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凸显自身的产业技术优势,辐射带动浙江产业创新,实现区域间技术与产业的结合,在全省带动打造形成更多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政府层面,要实现区域联动发展,有必要在缩小区域间政策制度落差、推动跨区域财税分享、加强知识产权共保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浙江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科技资源的集聚与共享。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产业常态下,吸引众多国内外高端人才以及各类创新要素的集聚。目前,杭州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嘉兴科技城和舟山海洋科学城等5个科技城,正在努力朝"高端人才集聚区、科技创新先行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青山湖科技城今年一季度实现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17.
《杭州科技》2014,(1):56-57
<正>2013年,临安市科技局树立"营造创新创业环境、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创新产业、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加快推进科技改革与创新、建设科技产业集聚区"这一中心,积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据全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显示,临安市2012年的成果转化、创新绩效、转型升级、结构优化等指标在全省90个县市中分别排在第3、5、13、19位。  相似文献   

18.
<正>为打造"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2016年4月召开的浙江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之后,绍兴、宁波以及湖州等地也积极谋划建设各自的科创大走廊。科创大走廊的实质是科技创新的集聚区和示范区,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区。中关村是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借鉴中关村科技创新经验,将有助于浙江科创大走廊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为进一步加快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要素资源,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支持与国内外重点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的若干政策》,加强与国际著名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知名跨国公司实验室和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知名科学家及其科研团队(以下统称"大院大所")等开展科技创新和研发转化合作。一是支持鼓励大院大所在皖设立研发机构。《政策》  相似文献   

20.
郭霞 《华东科技》2012,(8):52-53
经过近8年的建设发展,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在整合集聚科技创新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科技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如今,平台正通过日趋完备的服务体系,不断放大资源能量,创新服务方式,提升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