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沁水盆地煤储层孔隙系统模型与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测试分析表明,沁水盆地煤储层孔隙系统具有以下共同特点:孔隙度相对较小,孔隙结构以微孔和小孔为主,中孔次之,大孔很不发育,这种孔隙结构总体上对煤层气的产出不利.同时也发现沁水盆地高煤级煤储层孔隙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必然导致高煤级煤储层具有不同的吸附、解吸、扩散及渗透物性.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大量测试结果分析归类并选择典型样品,建立了相应煤储层孔隙系统的四种模型,分析了各孔隙模型对应的储层物性优劣,对于沁水盆地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组合式古桥分为拱梁组合式古桥、堤梁组合式古桥、高梁桥与低梁桥组合的古桥。 拱梁组合桥:这类桥梁大多分布于绍兴县。如泗龙桥,它由3孔跨径分别为5.40m、6.10m、5.40m的驼峰拱桥与20孔石梁桥联成。接渡桥由3孔等高联拱桥与拱桥两端对称的3孔石梁桥组成。太平桥由1孔跨径10m的石拱桥与8孔高低错落的石梁桥构成。泾口大桥也是3孔驼峰拱桥与5孔石梁桥组成。  相似文献   

3.
土壤分类是土壤学研究成果交流和推广、实现土壤资源现代化管理的基础. 回顾了土壤发生分类(GSCC)的完善过程, 阐述了参比研究的数据基础和研究方法. 参比研究以《中国土种志(共六卷)》和部分省土种志为基本素材, 共计收集全国2540个土种资料, 根据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的检索, 解译出每个土种在ST分类中所对应的土纲、亚纲、土类和亚类的归属. 根据土壤类型法, 把2540个土种的解译结果逐个地连接到最近才完成的全国1︰100万数字化土壤图相应的图斑上. 根据每个土种在两个分类系统各高级分类单元中的归属及其所代表的分布面积, 按GSCC土类与ST土纲统计出它们之间可以参比的面积. 提出了参比度和最大参比度的概念, 并以GSCC土类与ST土纲的最大参比度为依据, 分类型讨论了GSCC土类与ST土纲参比的全貌, 认为20个最大参比度大于95%和15个最大参比度介于70% ~ 95%的土类可以作为这两个分类系统参比的基准, 而25个低参比度的土类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友》2008,(3):13
乌拉圭科学家在南美洲发现了一种大型啮齿动物化石。这种动物生活在400万年前,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鼠类动物。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动物体重在1000kg~1400kg之间,仅头骨就有0.5m长,体长约3m,门牙长达10cm。据牙齿特征推测。这种动物应以水生植物为生,可能也食果类。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技术难以实现高性能嵌入式金属网格柔性透明导电薄膜低成本、快速制造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场驱动喷射微3D打印和辊轮辅助热压印制造嵌入式金属网格柔性透明导电薄膜新方法,阐述了结合电场驱动喷射微3D打印和辊轮辅助热压印工艺制备透明导电薄膜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通过实验揭示了主要工艺参数(打印电压、打印速度、打印气压、压印温度和压印力)对制备嵌入式金属网格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精度和质量的影响及规律;利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电场驱动喷射沉积微纳3D打印机和复合纳米压印光刻机,并结合优化的工艺参数,实现了图案面积70 mm×70 mm、线宽20μm、周期1000μm的嵌入式正方形金属网格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制造,其方阻为3.62Ω/sq,可见光波段550 nm处的透过率为92.3%,表面粗糙度值为18.81 nm,金属网格与基材的接触等级可达5B, 1000次弯折实验后方阻变化率小于8%.  相似文献   

6.
柳小明 《科学通报》2007,52(2):228-235
利用193nm LA-ICP-MS在20um小斑束条件下对3个国际标准锆石样品和一个实验室内部的标准锆石样品进行了U-Pb年龄和20个微量元素的同时测定.测定结果显示,91500,GJ1和TEMORA1(TEM)三个国际标准锆石样品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064.4±4.8)Ma(2σ,n=15),(603.2±2.4)Ma(2σ,n=15)和(418.2±2.4)Ma(2σ,n=11),其分析的单点相对偏差(2σ)均小于2.2%,加权平均年龄的相对偏差(2σ)均小于0.6%.这些年龄测定值与推荐值之间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一个实验室内部标准锆石样品SK10-2(来自辽东地区细粒辉长岩)的^206Pb/^228U加权平均年龄为(31.42±0.25)Ma(2σ,n=16),其单点相对偏差(2σ)为2.4%-5.7%,加权平均年龄的相对偏差(2σ)为0.80%,与Yuan等测定结果一致.利用相同的仪器测试条件对NIST612和NIST614中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测定值与推荐值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在年龄测定的同时,采用NIST610作外标,对微量元素分布不均匀的91500和GJ1锆石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91500的测定值基本落在文献提供的元素含量变化范围之内,GJ1锆石中Pb,Th和U含量的测定值也落在TIMS测定值之内.4个锆石样品平滑性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表明,所获得的稀土元素之间的相对含量也是准确的.这些分析表明,本次研究所建立的LA—ICP—MS分析方法,在20岬激光斑束条件下,不仅可准确测定锆石的U-Pb年龄,而且可以同时较准确的获得锆石的微量元素组成.  相似文献   

7.
全球平均温度在21世纪将怎样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维宏  陆波  祝从文 《科学通报》2010,55(16):1532-1537
采用HadCRUT3全球平均温度距平序列和北太平洋海温年代际涛动(PDO)指数及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距平序列,探讨了全球温度变化中的长期趋势和多时间尺度周期性波动.研究发现,过去159年(1850~2008年)的增暖速率是每100年0.44℃,其间叠加了1910年前后和1950~1970年前后的两次冷期,以及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和1998年以来的3次10年际暖期.器测的全球温度变化中存在准21a和准65a的周期性波动并受百年尺度波动的影响.最近的10年际暖期是这3个周期性波动正位相叠加的结果,形成了器测温度以来的首次叠加现象.3个周期性波动叠加的最大增温是0.26℃,时间发生在2004年.准21a和准65a的周期性波动反映了太阳辐射和海洋变化的影响.根据这一长期趋势和3个周期性波动,能够预测21世纪30年代会出现一个冷期,而在21世纪60年代出现一个暖期.21世纪的最大增暖幅度在0.6℃附近,远小于IPCC报告的预估.  相似文献   

8.
藏南沉错沉积物水蚤残体组合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活塞取样器在藏南沉错获取了连续的沉积岩芯, 选择顶部的117 cm岩芯段进行水蚤(Cladocera)残体分析. 根据水蚤的种类、数量和生态习性, 从下到上可以将岩芯中水蚤组合划分为5个带: CL0组合(117~101 cm)没有发现水蚤; CL1组合(101~77 cm, 约公元1407~1533年)出现钻孔中的全部9种水蚤, 并达到序列中的最高含量, 反映了在温暖的沉积环境中有大量的外来冷水注入和有机质输入, 湖泊宽浅适宜大型水生植物的生长; CL2组合(77~29 cm, 约公元1533~1831年)的水蚤数量和种类大大下降, 只有为数不多、环境适应性较强的Chydorus sphaericus经常存在, 说明了当时的沉积环境非常恶劣; CL3组合(29~10 cm, 约公元1831~1941年)的优势水蚤种类与CL1 组合接近, 但丰度下降, 特别是喜有机碎屑环境的水蚤数量大大降低, 反映了环境有利的条件下, 流域地表的植被发育仍然较差; CL4组合(10~0 cm, 约公元1941年到现在)除没有发现浮游型水蚤外, 其他7种水蚤均可见到, 稳定的湖泊水温使广温型的水蚤种与窄温型的浅水种相比, 已经失去竞争优势. 该孔水蚤组合反映的环境变化得到其平行孔的介形类组合、环境磁学与相关参数以及硅藻-盐度转换函数研究结果的支持, 反映了青藏高原湖泊沉积中的水蚤组合对沉积环境的敏感性和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带花粉通量及垂直散布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粉散布特征和花粉通量研究是正确认识和理解花粉与植被关系的重要途径,但我国花粉通量研究开展的很少,垂直散布特征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带内不同高度花粉通量研究发现,不同高度乔木花粉百分比多高于65%,通量高于5000粒/cm2/a-1,灌木花粉常低于2%,通量低于1000粒/cm2/a-1,草本花粉常低于20%,通量低于3000粒/cm2/a-1。8m以下样品花粉组成相近,松属及栎属花粉数量较多,外来花粉类型较少;16m~32m样品,白蜡属花粉数量较多,有一定量外来花粉;40m样品外来花粉数量增加。花粉收集器样品花粉组合与群落组成间的相似系数较表土样品高。本实验研究时间仅一年,其结果有待更多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