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Chen混沌系统的反馈控制方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线性反馈、非线性反馈、微分反馈、延时反馈等反馈方法,设计了五种不同的反馈控制器,对Chen混沌系统进行了控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证实了各方法的有效性,并给出了各反馈增益k的范围,且对各控制器的效率作出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具有无标度拓扑结构的耦合映象格子的同步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具有无标度拓扑结构的耦合映象格子的同步和控制,为此,采用3种反馈方法(常数反馈和两种时延反馈)对系统的部分节点进行控制以达到所期望的状态。分别计算和分析了控制后产生的新分岔图。同时发现:对于第一种时延反馈控制,临界反馈控制值线性地随着耦合映象格子的耦合强度的线性增长而增大;当控制强度大于临界反馈控制值时,具有无标度拓扑结构的耦合映象格子系统会失去同步状态进而出现间歇振荡现象。  相似文献   

3.
含决策状态反馈的DSS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含决策状态反馈 DSS的设计 ,给出了实现决策状态反馈的三种方式 ,即查询方式、响应方式和系统支持方式 ,探讨了引入反馈机制对 DSS总体结构的影响 ,具体分析了数据库子系统、模型方法库子系统和知识库子系统的反馈实现方法 ,提出了数据库反馈字段的概念 ,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相应的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PMDSS) ,实践证明 ,含决策状态反馈 DSS与传统 DSS相比 ,能够极大地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  相似文献   

4.
利用代数几何方法,研究两个线性系统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同时极点配置问题。通过讨论代数几何中的有理映射是否为到上的,来判别线性系统的特征多项式的系数可否几乎任意配置,从而推导出两个线性系统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同时极点配置的充分条件。将此结论应用到同时镇定问题上,得到了两个线性系统同时镇定的充分条件,并证明了如果两个线性系统存在复反馈同时配置极点,则一定存在实反馈同时配置极点。  相似文献   

5.
系统关键变量反馈基模层次生成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彼得.圣吉对社会管理系统分析九个基模的基础上,提出分析社会管理系统的四个基本基模。并且,提出系统反馈基模的层次生成法,此方法可以实现特定复杂系统的基模生成研究,并可以生成彼得.圣吉的九个管理基模,为复杂系统的反馈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变型蔡氏电路混沌同步的非线性反馈控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混沌同步是实施混沌保密通讯的基础,非线性反馈是实现混沌同步的重要方法。蔡氏混沌电路及变型蔡氏混沌电路是应用广泛的混沌模型之一。对变型蔡氏电路混沌同步设计了非线性反馈同步控制器;根据Hurwitz稳定性判据得到反馈控制增益的取值范围。基于该方法,构建了实现混沌系统同步控制的实验电路,系统仿真和电路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非线性反馈控制可以保证实现变型蔡氏电路混沌系统一致指数同步化。  相似文献   

7.
冯文江  任志勇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20):4762-4764,4772
在基于离散正交小波变换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判决反馈自适应均衡算法,提出一种基于误差反馈的离散正交小波判决反馈均衡器结构和算法。对前馈滤波器用一组规范正交小波及其对应的系数来表示,后馈滤波器包含了误差反馈和判决反馈。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自适应均衡算法。谊算法的优点是将离散正交小波变换和误差反馈相结合,利用小波变换的去相关能力在小波域中通过归一化的最小均方误差算法来提高收敛速度,利用误差反馈来减小误差信号之间的自相关性,以获得更小的均方误差(MSE)和误码率。  相似文献   

8.
正反馈系统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负反馈是控制系统中基本而又重要的一环。负反馈可以使控制系统的过程按一定的轨迹运动,有着广泛的应用。至于正反馈,人们常常联系到不稳定。其实正反馈系统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和应用范围。本文将通过一些例子。论述正反馈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9.
隐性知识反馈环结构是创新研究系统的核心结构,运用组织管理系统动力学理论,进行科研创新系统隐性知识生产转化系统仿真研究,以南昌大学系统动力学创新团队研究系统为例,分析确定该系统的隐性知识量、显性知识量、创新投资量、团队人员数和创新成果量五个核心变量,运用新建的逐枝建模和逐树仿真技术建立五棵流率基本入树模型及其等价流图模型.运用枝向量行列式新增反馈环计算法,计算出系统包含创新成果流位作用于隐性知识流入率的第一类反馈环五条,团队成员数作用于隐性知识流入率第二类正反馈环十条.然后,结合模型的仿真曲线和仿真数据,对第一类反馈环进行极性转移仿真分析和主导反馈环转移仿真分析,对第二类正反馈环进行正反馈环的作用分析,以及"原始创新度"低对这十条正反馈环的制约分析,并基于上述十五条反馈环特性仿真分析结果提出四条创新研究系统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门限设置反馈条件下多用户星地混合协作传输系统的性能。首先, 在中继端采用放大转发协议和多用户机会调度方案下, 得到系统的输出信噪比表达式。其次, 在卫星链路服从阴影莱斯分布和地面链路服从瑞利分布的情况下, 推导出基于门限设置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下系统的反馈中断概率、遍历容量和平均反馈用户数的闭合表达式。最后, 计算机仿真不仅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而且证明了所提出的基于门限设置反馈的多用户调度方案在性能几乎不变的情况下, 显著降低了系统反馈量。  相似文献   

11.
1 .INTRODUCTIONIndistributedmultisensordatafusionsystems,eachsensorprocessesitsobservationslocallytoproducelo caltracks,andthencommunicatesitstrackstoacen tralsite ,wheretrackfusiontakesplace.Insomesys tems,theinformationofafusioncenterisfedbacktosensors,whichisusedtoimprovethelocaltrackingperformance.Thetrackfusion problemswithorwithoutfeedbackinformationhavebeenwellstudiedandpublishedintheRefs.[1~ 5 ].Thispaperisin tendedtoprovethatthesolutionsofsensortrackfu sionwithandwithoutfeedback…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匝道混沌控制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明宝  贺国光 《系统工程》2007,25(12):14-19
尝试研究高速公路混沌的匝道控制问题。介绍高速公路匝道混沌控制的思路,针对高速公路不确定性特点,提出延迟反馈控制和积分器控制相结合的高速公路混沌控制方法,简介了具有开关功能的高速公路匝道混沌控制原理;设计了将高速公路不稳定周期运动转化为周期运动作为控制目标,匝道调节率作为控制变量的混沌控制器;仿真试验分析了采用广义延迟反馈控制的控制效果,并与延迟反馈、ALINEA算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说明了该原理与方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电动舵机结构,建立了一种考虑减速器等效刚度的舵机模型.利用描述函数法,分析了舵机在考虑传动间隙情况下诱导的极限环,进而分析了在有无舵片所受摩擦力情况下极限环的频率特性.针对该类传动非线性,提出了一种工程上可实现的负反馈力矩机制来改变舵机在间隙区间的运动模态,从而抑制极限环振荡,并且给出了负反馈系数的选取准则.最后进...  相似文献   

14.
在时变水声信道中, 为了提高自适应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在时延反馈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条件下的资源分配性能, 提出多节点反馈CSI的时隙复用接入方法, 降低反馈时延; 提出载波时-频相关系数和载波时-频均值两种反馈CSI表征参数,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了两种反馈CSI参数及其对水声自适应OFDMA性能的影响; 提出多节点公平的自适应载波、比特、功率联合分配算法, 在最大功率和节点吞吐量约束条件下最小化系统误比特率。仿真和湖上实验数据的结果显示, 所构建的水声自适应OFDMA系统在多种反馈CSI条件下误比特率均低于交织载波分配, 表明其在实际的水声信道应用中具有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系统变量脉冲反馈控制法的不足,提出了系统变量局部脉冲反馈控制法。阐述了系统变量脉冲反馈控制法的基本原理和新方法的算法过程,并从理论上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严格论证。以Logistic映射和Henon映射为例,借助计算机模拟,总结了系统变量脉冲反馈控制法的一些重要性质,并对新方法的有效性及其一些重要特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研究具有已知动态特性但未知初始条件的持续外界扰动作用下线性系统的前馈-反馈最优控制问题。利用求解Riccati方程和矩阵方程推导出前馈.反馈最优控制律。给出了前馈-反馈最优控制律的存在唯一性条件,并提出了最优控制律的实现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易于实现且抑制外部持续扰动的鲁棒性优于经典反馈最优控制。  相似文献   

17.
机载公共设备的综合管理是一种必然趋势,多处理机任务分配和调度是机载公共设备综合管理系统中一个关键技术问题.针对混合任务和不确定的负载,设计动态反馈调度算法使之具有检测、分类、自适应、反馈的功能,采用静态分配和动态调度相结合的方法、局部反馈和全局反馈调度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多处理机欠载、过载、超过载、优先级倒置、任务接收和任务拒绝情况下的动态调度.  相似文献   

18.
Policy guidelines promoting best practice for annotation feedback on draft assignments risk neutralising lecturers’ feedback and higher education potential as an emancipatory pedagogy. Annotation use within higher education is more complex than its definition suggests compounded by a lack of supporting evidence and a largely inductive practice. With emphasis placed on receiving formative annotative feedback on draft assignments lecturers’ can empower students’ skills for lifelong learning and closing the gap between actual and desired performance on assessed work. Analysis of findings from a survey methodology, questionnaires (students’ n = 600, lecturers’ n = 112) and feedback comments are discussed with literature published from 1997 to 2009. Themes impacting on formative annotation feedback and educational transformation were identified. Students’ (n = 13, 2.17% response rate) felt frustrated by feedback requiring them to ‘read between the lines’ and interpret the lecturer’s actual intended message. Lecturers’ (n = 22, 19.64% response rate) indicated they valued feedback but despite preceding summative, formative annotative feedback was perceived to be indistinct from summative feedback. The generic nature of feedback policy, guidelines and literature reinforces this perception. In reality the different timing and aims of formative annotation means that feedback generalities maybe unhelpful.  相似文献   

19.
Thisresearchissupportedby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andthePostdocto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feedback,controllability,observability.1.IntroductionEigenstructureassignment,asoneofthemostfundamentalproblemsinmoderncontroltheroy,wasstudiedextensivelyinthepast.Theassignabilityconditionsviastatefeedbackandpracticalalgorithmshavebeengiven[1--41.Inrecentyearsgtheproblemintheoutputfeedbackcasehasbeendiscussed.[51studiedthisproblembyusingtheconceptof(A,B)characteristicsubspace.[6--8]putt…  相似文献   

20.
导弹伪攻角反馈三回路驾驶仪设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述了几种典型过载驾驶仪的结构演变过程,对传统三回路驾驶仪的结构进行了适当改进,提出了采用伪攻角作为反馈信号的三回路驾驶仪新结构。研究了驾驶仪工程指标与闭环极点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从状态反馈到输出反馈的变换技术,给出了基于输出反馈极点配置的伪攻角反馈三回路驾驶仪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伪攻角反馈三回路驾驶仪消除了传统三回路驾驶仪的静差,并具有与其相似的控制特性以及鲁棒性能。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结构的三回路驾驶仪对静不稳定弹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控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