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柴北缘冷湖五号上干柴沟组储层主要为三角洲相细砂岩和粉砂岩,少部分中砂岩和粗砂岩。岩石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及溶蚀等成岩作用,具有压实、溶蚀作用中等和胶结作用较强的特点,胶结物主要有碳酸盐胶结、硫酸盐胶结、硅质胶结和自生黏土矿物胶结。储层现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研究区的孔隙类型主要是残余粒间孔和溶蚀扩大孔。储层物性受控于沉积相带和成岩作用,优质储层为三角洲分流河道砂、水下分流河道砂和席状砂,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溶蚀作用对孔隙的扩大和压实、胶结作用对孔隙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物性分析、X-衍射等测试手段结合理论公式,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盒8段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与孔隙定量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延安地区盒8段低渗透砂岩储层处于中成岩B期,成岩演化经历了"早期机械压实—黏土矿物环边—火山物质蚀变—早期方解石胶结—压溶—硅质胶结—早期溶蚀开始—大量有机酸进入—溶蚀作用强烈进行—自生高岭石、石英大量沉淀—铁方解石、铁白云石胶结—微裂隙化"。储层原始孔隙度33.3%~42.0%,压实率高达53.5%,使储层损失了20%的孔隙度;硅质胶结作用以及后期的碳酸盐胶结作用发育,胶结率高达44.4%,使储层损失了17%的孔隙度。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差的最主要原因。溶蚀作用使得储层孔隙度增加了2.2%,有机质成熟进入生烃高峰期发生的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一定改善作用,成为相对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研究了安塞油田楼坪区长10砂岩储层岩石类型、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长10砂岩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填隙物总量可达14%,且主要以浊沸石、碳酸盐矿物和粘土矿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以残余粒间孔和各类溶蚀孔隙为主。研究区长10砂岩储层经历的成岩作用类型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以及溶蚀作用等。其中,具破坏性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而具建设性的成岩作用主要为溶蚀作用。成岩作用对孔隙度影响的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压实作用与胶结作用造成的孔隙度损失分别为14.11%和13.76%,而溶解作用造成的孔隙度增加量约为3.65%,孔隙演化趋势整体表现为孔隙度先急剧减小后缓慢增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川西拗陷须家河组储层的岩石学、矿物学、物性等特征研究,明确了砂岩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质量演化的影响.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川西拗陷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致密-超致密并具极强非均质性.影响储层质量的成岩事件包括机械压实作用、石英颗粒压溶作用、自生矿物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以及绿泥石衬边的形成.压实作用是造成砂岩孔隙度降...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延长气田姚家坡地区上古生界山2段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特征与物性的关系,在岩心观测、X-射线衍射、铸体薄片及压汞分析的基础上,对储层的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等微观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储层属低孔低渗类型,以杂基溶孔、岩屑溶孔为主,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砂岩.研究区砂岩储层所经历的成岩阶段处于晚成岩作用B期,主要的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砂岩储层特征,以及不同的成岩作用类型与储集性能的关系。通过分析取芯井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数据,发现储集砂岩中发育有粒内溶孔、粒间孔、粒间溶孔、晶间孔、溶缝等多种孔缝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溶蚀作用、碳酸盐矿物、硅质矿物和黏土矿物的形成作用。结合不同砂岩组分与孔隙面孔率的相关性,得到如下结论:(1)压实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度较差的重要原因;(2)增加砂岩整体孔隙度最重要的是溶蚀作用;(3)碳酸盐矿物的形成会导致砂岩孔隙度减小;(4)硅质矿物会一定程度减少砂岩粒间孔;(5)高岭石的形成对增加岩石整体孔隙作用有限,水云母和绿泥石对溶孔和晶间孔的形成不利。  相似文献   

7.
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物性、高压压汞、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对定边地区延9砂岩储层成岩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延9储层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压实作用、伊利石胶结及碳酸盐胶结破坏原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变差;高岭石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溶蚀作用产生较多的次生孔隙,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依据粘土矿物组合及自生矿物分布,认为研究区延9砂岩成岩演化阶段进入了中成岩阶段A期。研究为储层综合评价及有利区优选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资料观测的孔隙及成岩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直罗油田比6储层的孔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明确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直罗油田长6储层的孔隙类型以长石、岩屑、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为主,微喉为其主要的渗流通道。该区主要的成岩作用为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沉积环境对储层有着先天性的控制作用,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使储层原生孔隙迅速减少,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改善了砂岩的孔隙结构,但程度并不大,最终导致本区长6储层低孔低渗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西湖凹陷黄岩构造带花港组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多种分析测试资料,对西湖凹陷黄岩构造带古近系花港组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岩石薄片资料分析显示黄岩构造带花港组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为中等。在薄片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分析测试资料,认为研究区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储层成岩演化阶段整体上处于中成岩A期;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该区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其中碳酸盐胶结物不仅占据着原生孔隙,且充填了次生孔隙,溶蚀作用则属于建设性成岩作用,产生的大量次生孔隙有效改善了储层物性,并在3500m左右形成了次生孔隙发育带。  相似文献   

10.
以苏里格气田桃X区块上古生界二叠系盒8段储层为例,采用铸体薄片鉴定、电镜扫描、阴极发光、镜质体反射率、X线衍射及流体包裹体测温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序列及孔隙演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造成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是成岩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及石英、方解石和高岭石的胶结作用,而溶蚀作用对储层次生孔隙形成起到建设性作用;储层成岩作用阶段已达中成岩B亚期,根据控制孔隙演化的主要成岩作用,将储层成岩相划分为6种类型,阐述了各成岩相类型的孔隙演化模式,其中溶蚀-胶结相、高岭石-硅质胶结相为形成储层主要成岩相.1  相似文献   

11.
依据岩芯、薄片、物性和扫描电镜等资料,开展伦坡拉盆地牛堡组砂砾岩储层岩石学及储集特征研究,着重从成岩角度分析了储层致密化因素,结合孔隙形成的有利因素,开展成岩作用和石油充注的关系及顺序研究,首次探索了储层孔隙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砂砾岩储集空间以残余孔隙为主,混积的沉积环境、较弱的抗机械压实能力和中晚成岩期碳酸盐的强烈胶结是导致储层致密的3大因素,酸性流体对易溶颗粒的溶蚀是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因素,石油充注是孔隙保存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石油充注使部分孔隙溶蚀扩大,并在孔隙周缘形成油膜抑制碳酸盐胶结;压实作用在浅埋藏阶段对储层的破坏较大,随埋深增大,酸性溶蚀、石英次生加大及石油充注发生,之后,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成岩中晚期含铁碳酸盐胶结物交代早期碳酸盐矿物,堵塞了大部分孔隙,晚期的构造挤压使储层形成裂缝。孔隙的形成经历了原生粒间孔隙形成,压实作用减孔,酸性溶蚀扩大孔隙,石油充注保护孔隙,碳酸盐胶结破坏孔隙等过程,石油充注较充分与碳酸盐胶结较弱的叠合区是孔隙保存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2.
以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及岩石薄片为基础,通过研究贺兰山苏峪口正目观组冰碛砾岩的各种形态特征,依据冰川沉积学、沉积岩石学及古地理学等对苏峪口冰碛砾岩的形成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该套冰碛砾岩是冰川搬运大小不等的岩块至苏峪口进行堆积,接着是海侵阶段,致使冰块周围水体温度升高,携带于冰块内的岩块、岩屑由于冰块的消融坠沉到海底还未固结的砂泥纹层上,并逐渐为碳酸盐泥晶掩埋形成.  相似文献   

13.
川东嘉陵江组-雷口坡组层序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思路为指导,对川东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进行层序地层学和岩相古地理研究.嘉陵江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TSQ1,TSQ2),雷口坡组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TSQ3).以三级层序体系域或三级层序为编图单元,编制5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TSQ1的TST主要为开阔台地相灰岩沉积, HST为局限台地相膏岩、膏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等沉积,反映水体变浅、蒸发的古地理格局;TSQ2的TST同样为开阔台地相灰岩沉积,HST水体变浅,区内以沉积膏岩、白云质膏岩、泥质白云岩等为特征;受江南古陆隆升扩大影响,TSQ3发育不完整,缺失上部地层,由东往西,表现出由陆源碎屑岩到碳酸盐岩的沉积格局,沉积环境由有障壁海岸到局限台地的过渡.海平面的升降变化是层序发育、古地理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
四氢吡喃醚的形成、裂解和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氢吡喃醚的形成、裂解和转化方法进行了综述,参考文献111篇。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中新世山旺组的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得山旺组硅藻土稳定剩磁的方向为:偏角D=355.8°,倾角I=47.1°。按照轴向地心偶极子模型,得出中新世该地区的古纬度为28.3°N。经远端效应改正后的古纬度值为32.4°N。改正前后的极位置分别为(81.0°N,323.1°E)和(84.6°N,339.0°E)。改正前后的结果都指示,山旺地区自中新世以来是北向漂移的。这与古植物群的结果在总体上相符。改正后的古纬度值能容纳气候带南迁几度的结论,即该地区植被演化是地块北移和冰期来临气候带南迁两种基本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软成分的倾角(65.8°)与上覆玄武岩剩磁倾角(62.7°)十分接近,反映了玄武岩的烘烤效应。它与玄武岩剩磁一样,是地磁场的瞬时记录。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介绍超浓乳液的形成条件、形成方法,超浓乳液的流变性、渗透压、稳定性及各自的影响因素,超浓乳液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马家沟组马五5储层白云岩的成因争议较大,通过对该区马五5白云岩沉积背景、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学特征详细研究后,认为该区马五5段白云岩是以潮间潮下带沉积为主的沉积产物,主要发育准同生白云岩和埋藏白云岩两种类型,白云石化流体是高盐度海水与粒间孔隙内海水二者并存的海源流体,形成了准同生白云岩和埋藏白云岩两种成因模式。准同生白云岩以泥微晶白云岩为主,有少部分粉晶白云岩,具有水平纹层、膏模孔和鸟眼构造,常与石膏晶体共生,晶粒以自形为主,有序度较差,微量元素Sr和Na含量高,表明其沉积环境为水体较浅、高盐度及气候干燥的强蒸发环境,属于准同生白云岩成因;埋藏白云岩为粉细晶及中晶白云岩,晶粒总体较大,晶形以半自形为主,晶间孔较发育,有序度较高,与黄铁矿共生,呈团块状或不均匀状分布,微量元素Fe和Mn含量较高,δ18OPDB值偏负,反映出埋藏还原条件下形成的产物,属于埋藏白云岩成因。  相似文献   

18.
福建庙前井田属福建二叠纪含煤地层连城区,童子岩组的第一段、第二段的沉积特征与文笔山组相似,均为黑灰色泥岩、粉砂岩,地层难以划分,特别是出现缓断层构造时无法进行对比。野外工作中,笔者在文笔山组地层中发现假海乐菊石幼年种这一标志,作为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国辽宁的煤珀进行了成因、形态、性质与组成的探讨。实验表明:煤珀不仅是中药佳品,作为宝石材料,它还可制作珍贵的工艺品和提取轻化工原料。文中实验结果对煤珀的产品开发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小龙塘剖面位于云南省施甸县摆榔乡南东处,地层划分上属于藏滇地层大区东部的保山地层分区,施甸地层小区,奥陶-石炭世沉积普遍发育。剖面测制为一套开阔台地相(潮下带)碳酸盐岩沉积,岩层产状稳定,属单斜地层。与前人在该剖面上所划大寨门组、香山组从岩性上有所不同。根据建组剖面及区域对比,推测小龙塘地区晚泥盆-早石炭世沉积被姚关断裂及湾甸河断裂断蚀。据此,对小龙塘上泥盆统大寨门组和下石炭统香山组进行重新厘定,为1∶50 000湾甸坝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