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铜尾矿砂为盆栽基质,加入不同比例腐熟风干巢湖底泥为处理模式,盆栽3种豆科植物菽麻(Crotalaria junce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和洋槐(Robinia pseudoacacia),研究巢湖底泥改良铜尾矿对豆科植物生长发育及基质无机氮素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洋槐和菽麻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值均表现最大;3种豆科植物叶绿素a/b比值在0.89至1.18之间,且随着巢湖底泥添加比例的增加,均有增大的趋势;在同一底泥比例处理方式中,菽麻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值均显著高于紫穗槐和洋槐(P<0.05).2随着巢湖底泥比例的增加,3种植物叶片中SOD和POD酶活性均表现出逐渐变大的趋势.3添加巢湖底泥改良处理后,3种豆科植物生长的尾矿基质中均以硝态氮为有效氮的主要形态,达到总无机氮含量的85.5%~93.84%.4添加巢湖底泥改良处理后,尾矿基质中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分别表现为:紫穗槐是对照的1.00~1.34倍和1.18~1.57倍;菽麻是对照的1.33~3.24倍和0.74~1.10倍;洋槐是对照的0.85~1.16倍和1.03~1.09倍.综合分析表明,巢湖底泥可有效改良铜尾矿基质营养条件,促进植物生长;在改良条件下3种植物均可作为铜尾矿人工植物修复物种,其中菽麻最优.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塔里木河下游荒漠环境中三种豆科植物的幼苗为研究对象,观测盐旱胁迫对铃铛刺、疏叶骆驼刺、胀果甘草生长的影响,并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盐旱胁迫后幼苗根解剖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盐旱胁迫下3种豆科植物的株高呈递减变化,根解剖结构中皮层厚度变薄、维管柱变厚。综合评价3种豆科植物的耐盐抗旱能力:甘草>铃铛刺>骆驼刺。作为塔里木下游荒漠植物优势种,可为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恢复植物耐盐抗旱能力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植物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排污河道污染问题,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印度芥菜、超积累油菜、紫花苜蓿在施用不同配比的排污河道疏浚底泥上对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的修复情况及超积累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底泥配比的增加,植物发芽率的抑止程度也增加;适应底泥中高浓度复合污染的植物,底泥施用能促进其生长,提高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含量.植物体内积累的重金属Zn、Pb、Cd以生长在底泥与土壤比为2:1的印度芥菜为最大,分别为1 521 mg/kg、453 mg/kg和11.7 mg/kg;Cu、Ni积累量以生长于底泥中的玉米为最大,分别为128 mg/kg和89.1 mg/kg.在本实验条件下,底泥中有机物以种植玉米的底泥为最大,为76.89%.通过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配套的能谱分析发现,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聚集存在;经X荧光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确证了配合体之间及重金属和配合体相互形成架桥而聚集成团,形成重金属结合物积累在植物体内,且在植物根部发现积累了Cu的有机氯化物.种植前后底泥的X射线衍射对比表明,种植后重金属的晶格结构和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不同植物对复合污染底泥的修复效果,采用室外盆栽试验,比较了不同植物修复方式、互作条件下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1)植物-菌根真菌以及植物-菌根真菌-土著细菌联合修复方式,能够提高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促进植物生长并吸收底泥中污染物;(2)玉米和黑麦草互作过程中,玉米-菌根真菌联合修复方式修复效果较好。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互作过程中,黑麦草-菌根真菌修复方式的效果较好;(3)低温对酶活性影响较大。研究结论有助于确定复合污染底泥的最佳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5.
南靖和溪南亚热带雨林林隙内树种更新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对南靖南亚热带雨林中林隙和非林隙林分的研究调查,初步分析了主要树种在林隙内外的数量特征、树种在林隙内的空间分布与数量和生长状况的关系。由于受光照条件和林隙边缘植物的影响,决定林隙区域内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植物种群数量分布等特征,最终影响到森林的更新。  相似文献   

6.
<正> 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物质对于植物生长效应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开展相当广泛,进展速度很快,但在理论与实际应用方面,尚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本试验即试图通过用赤霉素、乙烯利和矮壮素处理种子,以探讨其对种子的萌发及生理活动,以及对幼苗生长的影响,来了解它们对植物的生长效应,作用时间和作用高峰期。  相似文献   

7.
选用12种植物对上海市某Cd污染黑臭河道底泥进行了修复试验研究,考察了修复植物对Cd污染底泥的耐受性、富集转运特性和修复效果,以期为实际开展植物修复Cd污染河道底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除移植的灯芯草(Juncus effusus L.)生长情况较差外,其余11种植物对试验底泥均有良好的耐受性;龙葵(Solanum nigrum L.)、灯芯草、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 L.)、八宝景天(Hylotelephium erythrostictum (Miq.) H. Ohba)以及大吴风草(Farfugrium japonicum (L. f.) Kitam.)地上部分的Cd质量比均高于4.50 mg/kg;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us)、灯芯草、金盏菊、八宝景天、大吴风草以及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对Cd的富集系数(bioaccumulation factor, BCF)与转运系数(translocation factor, TF)均大于1;龙葵、金盏菊、美洲商陆以及三叶鬼针草(Bide...  相似文献   

8.
水耕植物过滤法对溶解性氮磷去除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水耕植物过滤法(HBFM)对溶解性氮、磷的去除效果,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定量分析HBFM试验床中植物吸收、底泥释放及生物脱氮3个影响因子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底泥NH4 -N释放速率滤床上游高出中游及下游的1.6~3倍;水相的高溶解氧条件抑制了底泥释放PO43--P;试验床中植物平均氮吸收量、底泥平均氮释放量和微生物平均脱氮量分别为352.9,492.8和153.1 mg/(m2·d),植物吸收与微生物脱氮量之和近似等于底泥氮释放量.因此合理控制底泥清除周期减少底泥释放量,是提高HBFM溶解性氮、磷去除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以猪血木幼苗为研究对象,在非灭菌条件下进行幼苗接种丛枝菌根的盆栽试验.通过测定幼苗株高、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片数生长动态.结合动态生命表和株高增长动态分析方法.探讨了非灭菌条件下丛枝菌根对濒危植物猪血木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接种丛枝菌根提高了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显著提高了幼苗的存活率,促进幼苗的株高和叶片生长;动态生命表分析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的幼苗在生长初期的48周中无明显的危险死亡期:对照组幼苗存活率曲线为Deevey-Ⅲ型,幼苗在初期表现出较高的死亡率.故接种丛枝菌根能促进猪血木幼苗的生长,增强幼苗对环境的适应性,提高幼苗的存活率.研究结果为该濒危物种的有效保护和种群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水动力、水生态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析水生植物的生长机理及与外部环境物质的交换过程,凝练水生植物生长发育特征以及底泥营养物质迁移转化过程的动力特征,基于营养物质在植物-底泥-水体界面的迁移转化理论以及湖泊水动力对水生植物生长过程的响应机理,建立了水-植物-底泥耦合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水动力水生态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正确实施生物替代法防除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构建由光照、盐度和土壤质地组合的生境条件,对互花米草与乡土红树林树种秋茄(Kandelia candel)和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进行生境适应性试验。试验的每个因子设3个水平(双层遮荫,单层遮荫,全光照;海水,咸淡水,淡水;泥质,泥沙,沙质),按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双层遮荫条件下(光照度〈300lux)互花米草90d内便全部死亡,而秋茄与木榄幼苗能够正常生长。秋茄和木榄均适宜在适当遮荫和泥质土壤下生长,前者偏向于淡水而后者偏向于海水条件。全光照与低盐度是这3种植物叶片实现高光合速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盆栽对比试验,对酸性土和石灰土上生长的滇青冈和元江栲幼苗的生长特征进 行研究。结果表明:红色石灰土上滇青冈和元江栲幼苗生长均受到抑制,两种植物幼苗在黑色石灰土上均生长良好;黑色石灰土上滇青冈幼苗根 生物量比显著提高,而叶生物量比降低,根冠比显著高于酸性土和红色石灰土上植株的根冠比;红色石灰土上元江栲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 素含量显著低于酸性土和黑色石灰土上的植株的相应值;在3种土壤条件下元江栲幼苗各部分的生物量分配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沟渠湿地水体和底泥中有机质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沟渠湿地水体和底泥中有机质浓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发现在芦苇和茭草湿地,40cm以下深度底泥中有机质含量高,是同一层次农田土壤的3倍左右,即底泥对有机质有显著的累积效应.湿地水体中的CODCr浓度随季节发生很大变化,最高浓度出现于1~3月,远超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有很大的污染性;而在其余季节含量较低.有机质的这种年度变化主要由植物生长和残体分解引起.死亡的植物茎叶沉积在底泥表层,引起底泥有机质矿化速率发生变化,9月至次年6月芦苇底泥有机质的矿化速率为21 3~133 6g/(m3·d-1),茭草底泥为30 4~119 6g/(m3·d-1).  相似文献   

14.
曝气、氮和磷对滇池底泥中菹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在滇池底泥中,曝气、氮和磷浓度对菹草石芽平均出苗数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对菹草石芽的平均出苗数影响不大,但对幼苗生长速度及生长过程中根的发育影响显著,在有曝气条件下,幼苗的生长速度明显大于无曝气条件下的生长速度,且所有幼苗根系都能正常发育,根的长度、数目也较大;氮、磷浓度对菹草石芽的平均出苗数以及幼苗生长也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曝气与否,石芽平均出苗数与氮、磷浓度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对幼苗生长方面,在非曝气条件下,高的氮、磷浓度对菹草幼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曝气条件下,菹草的生长速度与氮、磷浓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树种白榆为实验材料,采用室内盆栽实验,以蒸馏水为对照,分析了25 mg/L脯氨酸处理后白榆扦插苗生物量及幼苗光合荧光等参数的影响.结果发现:干旱条件下脯氨酸处理可以促进白榆扦插苗的生长,并且这种促进效应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没有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叶片自然挥发物和不同浓度水抽提物对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和南洋楹(Albizia falcataria)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①叶片自然挥发物对4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均无显著影响,但对台湾相思和南洋楹的茎生长有极显著的抑制,而对大叶相思和马占相思的根生长则有极显著的促进;②清水浸提24 h所得的叶片水抽提物对4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均无显著影响,对台湾相思、马占相思和南洋楹的根和茎生长有极显著的抑制,而对大叶相思的茎生长则有极显著的促进;③清水浸提72 h并减压浓缩后,配成的不同质量浓度的叶片水抽提物对4种植物的种子发芽率的影响都较小,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而对大叶相思、马占相思和南洋楹茎生长的影响则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趋势。尾叶桉叶片向环境中释放的挥发性和水溶性物质确实对4种豆科植物造成了影响,且不同浓度下其作用的程度及性质有所不同。大叶相思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所受到的抑制作用最不明显,可作为较理想的尾叶桉伴生树种,以提高桉树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盐胁迫抑制植物的生长,影响植物组织的离子分布,且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对植物的生长影响存在差异.为研究肯氏南洋杉(Araucaria cunninghamii)在滨海盐碱地的生长适应性,探讨其耐盐机制,对肯氏南洋杉幼苗进行盐胁迫试验.肯氏南洋杉种子在非盐胁迫条件下萌发,用1/2 Hoagland营养液培养1年后,设置6个NaCl质量分数(0,0.7%,1.4%,2.1%,2.8%和3.5%)进行盐胁迫试验,胁迫第30天统计其盐害情况,并测定其生物量及K+、Na+、Cl- 3种离子在根、茎、叶中的含量.研究表明:当NaCl质量分数为1.4%时肯氏南洋杉幼苗尚能正常生长,其耐盐阈值范围为2.1%~2.8%;盐胁迫时,肯氏南洋杉幼苗发生盐害的症状为叶片枯焦、枝条枯萎,发黄的面积从叶尖扩散到整个叶片,从枝条先端弥漫到枝条基部,从下层枝条发展到上层枝条.肯氏南洋杉幼苗的耐盐策略主要是:通过根部限制盐分进入植物体内,并将进入植物体内的盐分分隔到特定区域(Na+主要贮存于茎,Cl-主要运往叶),从...  相似文献   

18.
《广东科技》2010,19(9):68-68
华南植物园植被与景观生态研究组博士研究生杨龙在导师任海研究员的指导下,开展了对南亚热带退化草坡/灌丛中的植物护理效应的野外控制试验,经过长期观察和实验,除在前期发现含羞草科金合欢属植物具有护理效应外,近期又发现在华南各种退化草坡上普遍生长的灌木桃金娘的冠幅下种植荷木、厚壳桂等7种乔木幼苗,  相似文献   

19.
为明晰植物幼苗在不同土壤质地中的生长适应策略,探讨利用不同土壤处理方式调控植株幼苗生长发育和提高人工育苗效率的可能。将苗圃土壤分别设置为平床深耕、起垄和平床浅耕三种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当年生胡杨幼苗生长季的生长动态和根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7月份是胡杨幼苗生长关键期,比根长能够作为反映其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土壤处理方式影响着胡杨幼苗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以及根系形态,深耕对幼苗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这对胡杨苗圃土壤处理方式的选择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Cu,Cd对小麦幼苗生长代谢及2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Cu,Cd对小麦幼苗生长代谢及植物过氧化氢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10 d的小麦幼苗对Cu,Cd的富集量是随着重金属胁迫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重金属胁迫浓度较低时,对小麦幼苗的株高和生物量影响不大,随着浓度增加,小麦幼苗生长明显受抑制;同时小麦幼苗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随重金属胁迫浓度增加而上升,淀粉酶活性则先上升后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