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X"证书制度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1+X"制度促进"产教融合"的内涵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升级,构建"课证融合"课程体系,促进校企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并构成了新的评价机制.它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供了有效载体,解决了...  相似文献   

2.
唐哲卿 《华东科技》2022,(3):119-121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也在逐渐深入推进,目的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1+X"证书制度应运而生——学校鼓励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多参与职业技能大赛,获取更多的职业技能证书,从而更好地提升自我技能,满足社会以及就业市场的需要.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1+X"证...  相似文献   

3.
2019年,"职教20条"中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1])。该制度不仅有效弥补了酒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被取消的"无奈",更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如何融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指明了方向。本文在进行了对14所同类院校以及20多家四星级以上的酒店"关于1+X制度"的相关调研后,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该如何实施"1+X证书制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小春  张蕾  李丹 《华东科技》2022,(3):113-115
"1+X"证书制度的颁布,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必将推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改革,催化课程体系重构.本文介绍了"1+X"制度实施背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证"对接现状,并以轨道交通电气设备装调"X"证书为例,剖析了考核标准要求,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证融通"模块化课程体系重组方案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从1+X证书制度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建设的背景、意义和要求入手,比较"双证书"制度和"1+X证书"制度的区别与联系.以旅游大类专业为例,阐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及1+X证书试点现状,提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建设的实施路径.通过问题剖析,提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智移云"背景下集团企业相应实施了以财务共享为基础的集中核算,智能化、数字化等新技术应用于会计必然要求学生掌握新的能力,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集团化运营企业人才需求存在结构性差异,人才培养面临转型升级。2019年国家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启动"1+X证书"试点工作,推出了系列证书,开始了人才培养评价机制改革的探索,会计专业首批智能财税"1+X证书"试点推出一年以来,部分学生已取得相应证书,教育部今年年初又推出了财务数字化应用等七个针对会计专业的资格证书,对首批考核试点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梳理,有助于与评价组织共建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快速推进"1+X证书"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7.
基于某学院学生"建筑设备BIM技术"的课程数据,在1+X证书制度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分析框架下,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影响效应,并进一步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验证。研究结论表明:1+X证书制度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检验结果支持1+X证书制度对学生学习成效影响的正向效应,提出了加快"X证书"与专业、课堂的融合,以及学生获取知识和树立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目前图形图像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想,提出"1+1+X"的实践教学模式,围绕市场需求一线和企业开发一线来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全面导入企业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完善考核机制,通过深化相关课程之间的内容协调和技能融合,实现人才培养方向的多元化和培养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实施"1+X证书"制度,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推动"学分银行"平台建设,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分类培养".核心课程建设是"1+X证书"制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筑结构课程是高职土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1+X证书"框架下建筑结构课程建设,主要围绕"谁来建""建什么""怎么建"等重点问题展开,厘清建设逻辑,探...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探讨了作为首批进行试点工作的证书之一的"1+X"建设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证书,如何实现职业等级与学历证书之间相互融通的思路;提出了"1+X"证书制度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土木类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具体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1.
2019年7月第二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名单里面公布了电子商务相关的1+X证书制度的企业及证书名称,为电子商务专业日后培养符合1+X证书制度下的人才机制提供了具体参考价值,该文通过分析1+X证书制度的内涵及意义,阐述电子商务专业目前的人才培养现状,并研究了目前企业所需的电子商务专业职业群,提出在1+X证书制度下,未来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举措。  相似文献   

12.
教师进行1+X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对1+X证书制度的实施有影响。在技术采纳与利用整合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激励政策作为自变量,把性别、年龄、教龄、职称作为中介调节变量,构建研究假设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定量研究和实证分析,发现绩效期望、努力期望、激励政策正向影响教师进行1+X教学改革的行为意愿,性别对努力期望和促进条件有调节作用。针对研究结论给出了对应的建议,以期促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改革。  相似文献   

13.
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对于提升高职专业群人才培养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推专业技能型人才构建、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智能交通行业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课题组从行业人才供需出发,调研典型工作岗位核心能力和证书要求;设计专业培养方案与X证书融通策略,针对岗位需求和所选X证书要求,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修订课程标准;加强配套和学分银行建设,实施课程教学改革,保障课证融通落地、落实、见效;最终实现专业群人才培养与服务面向和区域产业集群人才需求,技术创新的动态匹配。  相似文献   

14.
从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财经商贸大类专业所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入手,收集、整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财经商贸专业群建设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标准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1+X证书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对X证书的选择,根据专业与证书间的关系存在三种情况:一种是专业教育内容包含证书内容,第二种是专业教育内容与证书内容是交叉关系,第三种是专业教育内容与证书内容无直接关系。三种不同的选择,其书证融通的路径各不相同,应分别采取强化、补充、拓展的方式推进书证融通。  相似文献   

16.
1+X证书制度强调学历证书教育与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培训并举,有助于推进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也必将带来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分析高职商务英语专业1+X教学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着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专业课程评价与学分制度有待升级,专业教师企业实践能力有所欠缺,实训基地不足,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等实际问题。在把握1+X证书制度内涵的基础上,讨论并探索了优化1+X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实施策略:优化和完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设计,丰富教学评价模式,加强“双师”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训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17.
职业院校如何有效实施1+X证书制度,如何对当前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成为各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最紧迫的任务。以高职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为例,探索从“云计算开发与运维1+X证书”“华为云解决方案工程师和红帽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及“云计算实施与运维工程师岗位”三个维度对课程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和优化。依据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特点,构建出专业基础技术、专业核心技术和高端技术拓展三种平台的多模块课程体系,形成“三维度、三平台、4+N模块”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追求的目标。在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下,结合企业、院校、培训评价组织的三方需求,对高职院校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进行课证融通的探索与实践。调研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将行业标准与专业课程体系相融合,构建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并对参与课证融通的课程采取多重手段进行有效改革。  相似文献   

19.
屈杨  张程程  郭彬 《华东科技》2023,(7):126-128
<正>目前,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部分学生的技能发展有限,学习过程僵化单一,优秀学生难以脱颖而出。“1+X”认证体系是创新型大学职业道路上的重要突破。“1+X”证书制度可以将职业培训与职业技术相结合,满足现代高等教育与终身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和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0.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1+X"证书制度文件精神要求,职业院校"1+X"试点工作势在必行。以认证为抓手,实行"1+X"证书制度,能够发挥行业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推动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实现精准育人、高端育人,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该文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重点展开了"1+X"证书制度下行业企业有效参与职业教育的路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