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适应天线阵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人们对自适应天线系统中天线阵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自适应天线阵列设计,自适应天线中阵元间互耦的校正和基于自适应天线理论的阵列方向图综合,最后指出了在自适应天线阵列研究方面几个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蜂窝通信中采用基于阵列信号处理的自适应天线技术或智能天线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目前国内外该课题研究现状进行简要述评的基础上 ,对一种新型自适应天线———基于菲涅尔区相位修正结构多波束自适应天线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概述。基于其性能特点分析 ,结合典型工程应用背景 ,提出了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及相关关键技术 ,展示了其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自适应速变极化天线抗干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天线的极化及其响应,讨论了实现速变极化天线的主要问题,给出了关键部件双圆极化天线的设计和数据以及自适应速变极化天线抗干扰系统。  相似文献   

4.
自适应阵列天线作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抗干扰应用中的重要工具,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自适应阵列天线在抑制干扰的过程中,破坏了GNSS信号的完整性,给GNSS接收机测量引入了新的误差。首先从理论上分析测量误差的来源,然后通过仿真分析自适应阵列天线对接收机码相关函数的影响,最后提出一种码/载波相位偏差估算方法,并进行了引入测量误差大小的估算。实验结果表明,自适应阵列天线引入的测量误差具有不确定性,主要是由码相位偏差引起的,引入的伪距误差甚至达到几十米。在高精度应用中,这些误差必须被消除或补偿。  相似文献   

5.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信道低秩引起信道容量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依据信道状态信息进行发射天线选择的算法,并给出了以此算法为基础的VBLAST自适应链路的实现方法。发射天线的选择依据权系数的范数大小进行,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天线选择的运算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选择效果逼近最大容量法的选择效果。自适应链路实现方法将发射天线数的确定和天线选择并行进行,保证了在所处通信环境下达到最大的空间复用系数。  相似文献   

6.
伴随战场指挥通信系统的复杂化,车载多部军用超短波(very high frequency,VHF)电台间互扰问题日益突出。针对同车电台间互扰问题,提出了结合天线近场耦合计算的射频干扰自适应对消方法,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耦合计算误差影响系统收敛时间的解析表达式。该方法通过预先建立同车收发天线近场模型,计算得出收发天线间耦合系数和相位失真度,再利用该结果设定自适应干扰对消链路的初始参数,缩短了射频自适应干扰对消算法的收敛时间。仿真表明,所提方法在不降低对消比情况下,与现有的自适应对消方法相比收敛时间缩短了30%以上,同时也验证了计算误差影响收敛时间解析表达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自适应阵列天线中正交化算法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自适应阵列天线中的Gram—Schmidt正交化算法,指出了在多干扰源环境中,最佳采样次数与干扰源数的关系以及自适应确定采样次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在多干扰环境中,自适应天线旁瓣对消器(SLC)是靠各干扰信号间的相互对消而实现干扰抑制的,抑制干扰的数目可以超过系统的自由度即辅助天线单元的数目。  相似文献   

9.
相关MIMO信道下可变数目天线选择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晓辉  易克初  黑永强  刘乃安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24):5759-5762,5767
提出两种多入多出(MIMO)系统可变数目天线选择算法,来动态适应多种相关MIMO信道环境。基于特征值准则的算法按照最小特征值与特征值总和之比动态选择天线,避免天线间的高度相关性;基于容量准则的算法在保证容量接近最大值的条件下,最小化天线数目。仿真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在天线选择后的容量均接近选择前的情况;通过结合链路自适应技术,可进一步得到优于无天线选择系统的数据速率和误码性能。  相似文献   

10.
具有极化滤波的地波超视距雷达正交双极化天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适应极化滤波来克服同方位、同频率信号对地波超视距雷达的干扰,需要一个正交的双极化接收天线系统。本文给出了由地波超视距雷达接收天线阵和一个水平对称短振子天线构成的正交双极化天线,并讨论了在理想地面情况下,以接收天线阵中心为坐标原点时,该系统的方向函数  相似文献   

11.
自适应天线的一种直接数据域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小琴  韩崇昭  韩红 《系统仿真学报》2004,16(12):2703-2705
介绍了一种新的有效计算阵列天线中的自适应权值的方法,即把基于直接数据域的最小二乘算法应用到自适应天线中。这种方法不同于传统的统计方法需要计算样本协方差矩阵的逆矩阵,而是基于阵列数据的一种直接计算方法。仿真试验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估计出信号的实际幅值,并大大的提高了信噪比,且便于实时实现。  相似文献   

12.
这篇文章是MSN杂志以前报导的有关这个领域的文章的扩充(1979年9月)。这里,我们综述了各种处理器,简述了两种主要器件:自适应滤波器和自适应天线,然后讨论了控制处理器的各种算法。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MIMOOFDM系统中的自适应调制问题,提出了一种BICM-OFDM系统中的自适应比特和功率分配算法。基于完整的信道状态信息和奇异值分解理论,该算法自适应的为各发射天线的各个子载波分配比特和功率。蒙特卡罗仿真表明在10-5的误码率条件下在2×2MIMOOFDM系统中该算法相对于不采用自适应技术有大约4dB的相对增益。  相似文献   

14.
引言 阵列天线正在两个并行但互有联系的方面发展着,这两方面是电扫(相控)阵列天线和自适应(归零)阵列天线。本文评述了最近几年这两方面的重要进展并略为论述一些发展的前景。象这样的一篇评述不可能详尽和深入,但因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是在可采用的文献中最有价值的,如作详细研究,这  相似文献   

15.
提出优化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OD-DCF,可以在一个无线局域网内同时支持智能自适应阵列天线和全向天线。在发送数据帧前,OD-DCF利用全向RTS/CTS握手机制预约信道,引导发送站点和接收站点发送训练序列。智能天线根据训练序列计算出对应的权矢量,定向收发数据帧。为了解决智能天线与全向天线的兼容问题,OD-DCF支持基于天线种类的分级机制:通过调节竞争参数,智能天线可优先接入网络;在形成定向波束后,相邻站点复用信道。仿真结果表明,OD-DCF协议能够有效支持信道的空分复用,显著提高网络吞吐量,降低时延和时延抖动。  相似文献   

16.
根据OBE算法原理,提出一种智能天线自适应波束形成盲算法。首先建立自适应算法的信号模型,讨论了算法的结构,该算法是建立在解扩、重扩判决指导上,对均方误差准则下的最优权值进行迭代估计;然后分析了OBE算法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适应波束形成的迭代式。最后对算法的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达到了自适应波束形成的要求,与LS-DRMTA算法相比具有更佳的收敛和输出性能。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发射功率、发送比特和误码率均受限时规则和非规则LDPC频域编码MIMO-OFDM系统自适应调制算法.仿真比较了规则、非规则LDPC编码及未编码自适应调制MIMO-OFDM系统性能,比较了LDPC-SISO-OFDM、LDPC-MIMO-OFDM系统子载波数变化对系统BER性能的影响,比较了收发天线数变化对LDPC-MIMO-OFDM系统BER性能的影响.仿真表明自适应调制MIMO-OFDM系统比非自适应调制系统性能有所提高,规则、非规则LDPC编码自适应调制MIMO-OFDM系统比未编码系统性能有很大提高,非规则LDPC编码自适应调制MIMO-OFDM系统比规则码自适应调制系统性能有提高,但在高信噪比时有错误平层.结果证明,适当设计非规则LDPC频域编码自适应调制算法,可以大大改善MIMO-OFDM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有效的校正自适应天线单元互耦的混合算法 ,即采用小波矩量法快速计算自适应处理器包含单元互耦作用的实际输入信号 ,然后基于系统最大接收信号干扰噪声比准则 ,采用谱方法求解校正互耦的最佳权矢量 ,实现对干扰信号的抑制。以直线阵为例 ,数值模拟了校正互耦后的自适应波束图 ,说明该方法的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自适应天线与OFDM技术,提出一种新的自适应波束成形算法,获得了最佳的阵列加权系数。与传统算法相比,本算法不需要进行信道估计,因此,简化了系统结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明显优于基于最大信噪比(Max-SNR)准则的波束成形算法。  相似文献   

20.
自适应单脉冲方法是干扰背景下目标角度估计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对于主瓣内明显偏离波束中心的目标,或者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天线往往采用子阵结构且存在误差,自适应单脉冲方法估计结果会出现较大的测角偏差。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鉴角曲线拟合的自适应单脉冲测角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自适应和差权矢量与实测导向矢量计算出对应角度的单脉冲比;然后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自适应鉴角曲线;最后通过自适应鉴角曲线估计出目标角度。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