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庄一龙副教授所创立的"斥力子理论"是一种物理哲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地面的物体一旦动起来,不管方向如何,都具有一种挣脱地球引力的能力,就像物体吸收了一种对抗万有引力的物质。该理论把普朗克能量子看作是一种具有对抗万有引力的实物粒子,称它为"斥力子",并认为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由于吸收或释放斥力子造成的,斥力子所具有的质量、能量、动量会叠加到速度增加的物  相似文献   

2.
万有引力定律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两个物体之间是如何吸引的,一直是物理学界的一个迷。引力子、万有斥力、亚光子海洋等假说,都存在缺陷,都没有圆满地解释引力的来源。假设:(1)空间中分布着以一定速度做类似分子热运动的微粒子;(2)物体在微观结构上是不连续的,组成物体的粒子之间有空隙,可以让部分微粒子穿过;(3)微粒子传给物体的动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物体与微粒子的动量交换说比较好地解释了"万有引力"的来源和计算公式;"万有引力"是物体与微粒子的动量交换在两物体连心线上产生相互靠近的力的一种等效表达;"万有引力"系数G仅对地球附近天体精确;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与它们之间的中介物质有关;不存在引力子。  相似文献   

3.
斥力子理论     
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庄一龙副教授所创立的"斥力子理论"是一种物理哲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地面的物体一旦动起来,不管方向如何,都具有一种挣脱地球引力的能力,就好象物体吸收了一种对抗万有引力的物质。该理论把普朗克能量子看作是一种具有对抗万有引力能力的实物粒子,称它  相似文献   

4.
在茫茫宇宙中,存在着一些非常奇异的时空区域,象无底的“洞穴”,它能“吞食”任何物质,却不“吐出”任何东西。这些奇异的“洞穴”就是黄洞。黑洞是物理学中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概念,它象独角怪物一样,似乎应该在幻想家的神话中出现,而不应该存在于宁静的宇宙中,然而,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却预言了黑洞必然存在! (一)什么是黑洞什么叫黑洞、黑洞是怎样形成的呢? 宇宙中有许多星体,每个星体都有确定的大小和质量,星体周围分布着引力场,引力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的一种相互作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就是关于引力的理论。星体施于它周围物体的引力,总是力图把物体拉向星体,物体要克服引力的约束而飞到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5.
斥力子理论本质上是把物体能量粒子化,试图以此来解释整个物质世界的现象。庄一龙先生提出的斥力子理论的主要假设是下面的两条: 1.客观物质世界存在着一种具有排斥特性的斥力子; 2.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由于吸收或释放斥力子的结果。 在这两条基本假设下,庄一龙得到了一系列惊人的结果。这个思想是十分新颖和大胆的,为解决物质世界一系列问题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但是,仔细分析斥力子理论现有的结论和推导过程,不难发现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疑问。除了没有独立的实验或观测结果可以用来判定新理论的正确与否之外,最主要的是在推导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了许多隐蔽的假设,其中有些假设将会给斥力子理论带来严重的问题。下面就其中的某些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送来的《论“斥力子”的存在及其意义》《相对性效应和牛顿定律的本质》《论光速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电子的电荷值随电子运动状态而变化》《运动物体具有四种物理质量》几篇论文都看过了,看得出,作者确实已经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这些物理问题,不仅具有一系列闪光的新观点,而且已经基本完成了相应的理论体系。现在看来,相对论结论的推出,确实不仅仅只有爱因斯坦所走的那一条道路,可能存在有多种  相似文献   

7.
引力普适性引力物理学是物理学各个分支中历史最长的一个。从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算起,已经有301年的历史了。实际上,在牛顿之前,为了解释行星为什么绕着太阳旋转,早已有人提出太阳对行星有吸引力。牛顿的贡献首先在于认识到引力具有普适性,或万有性,即:任何物体无例外地都参与引力相互作用。牛顿意识到引力万有性,是在1684年底。该年11月,在《原理》的前身《论运动》的初稿中,牛顿还只考虑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并没有考虑任何其他物体的引力。即认为,只有太阳有引力,  相似文献   

8.
张德安 《科技信息》2009,(18):301-305
本文提出了关于物质的从引力子到宇宙各个层次的形成、结构及它们相互子转化的试探性观点,主要有:1.引力子、光子、中微子、电子、μ子是有内部结构的;对π介子、重介质、核子、超子的结构提出了见解。2.小引子可形成引力子,引力子可形成多引力子体及光子,光子可形成多光子体及电子,电子可形成多电子体、μ子、π介子与核子3.预言了一些新粒子的存在,如多引力子体、多光子体、多电子体、多μ子体、中性电子、中性μ子、黑子、红子、篮子等。4,认为多光子体就是中微子,认为重介子应叫做多π子体,超子应叫做核介子体,原子核应叫做多核子体,分子应叫做中性多原子体,宏观物体应叫做多分子体。5.对原子、分子等重新进行了分类,例如认为原子可分正原子、负原子、中性原子三类。6.认为自然界不只存在“原子核反应”这一种核反应,还存在“光子核反应”、“电子核反应”、“核子核反应”等许多种“粒子核反应”。7.建立了新的宇宙模型-动态平衡宇宙模型。8.原子不是电中性的,它显正电性。9.物质(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不只有四种,一种力不一定只由一种粒子介导。并应用上述观点对粒子物理、结构化学、宇宙学等学科的一些疑难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9.
关于运动物体间的惯性力,本文从运动物体间的主要引力论和吸斥观、运动物体间的惯性力和吸斥力、惯性起源等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为基础,研究了牛顿的万有引力观及其在“引力近距作用场”发现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中,“运动力”就是施力物体施加于受力物体上的万有引力;“加速力”与今天物理学上所说的“引力场强”十分相似;“绝对力”是分布于中心物体中的“加速力”,相当于今天物理学中的“引力场强”.因此,牛顿关于万有引力的论述中蕴含着物理学早期近距作用场的思想萌芽.  相似文献   

11.
关于运动物体间的惯性力,本文从运动物体间的主要引力论和吸斥观、运动物体间的惯性力和吸斥力、惯性起源第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牛顿正式将质量概念引进物理学.在他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开宗明义的第一则规定就是:“物质的量,以其密度及体积联合度之,”接着,在对这一定义的阐释里,他又说“此项物质之量,以后我将以物体或质量名之.”从那时起,直到现在,都分别有不少论者赞成或反对将质量定义为“物质的量”,并多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大统一方程和自然平衡原理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对质量的起源和引力的本质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对万有引力常数G的物理意义进行了说明。通过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万有引力起源于微子的有序运动,本质上是微子微团流体的动能梯度力,3个方向相互垂直的等角速度运动的微子系统构成了基本广义粒子,其质量为内边界能量与体积的乘积。万有引力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平方反比定律在广义粒子的边缘不再成立。物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般来说是不等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即物体在组成成份相同时,二者才相等。万有引力常数G不是常数,而与广义粒子半径的平方成反比。粒子核的形成是大尺度粒子对微尺度粒子吸引作用而产生的,即使没有核,广义粒子及其引力仍然存在,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和暗物质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自然界中存在着四种基本力(相互作用),即万有引力、电磁力、弱力和强相互作用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是我们屡见不鲜的现象。因此,人类对万有引力的规律的认识是比较早的,三百年前已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但引力理论的发展不如其他三种力那样深入和迅速。关于引力的本质问题,仍是物理学理论中的一个难题。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牛顿(I. Newton, 1642~1727)和爱因斯坦(A. Einstein, 1879~1955)专门深入研究了万有引力,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本文以引力论的发展历史为线索,概述牛顿引力论和爱因斯坦引力论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及近20多年来进行引力实验和探索新的引力理论的简况。  相似文献   

15.
<正> 自从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以来,有关引力来源和引力作用机制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本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建立了一种几何化的引力理论,但它无法同作为现代物理学主要支柱的量子理论相协调。鉴于这种情况,本文作者另辟蹊径,提出了物体自身质量时变的引力理论,指出引力来源于物体自身质量的衰减(物体自身质量时变系数为m=m。e~(-kt),k=0.883×10~(-10)/年,是与哈勃常数、引力常数相对应的物体自身质量时变系数),这是由于相对于真空而言,物体自身具有非常高的能量密度,从而产生了一种辐射扩  相似文献   

16.
重量与质量     
重量与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在不考虑地球自转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的重量,就是地球对该物体的引力。关于物体质量的定义,有“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之说。本文的目的,试图讲清质量的物理意义以及重量与质量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7.
雷铭奇 《科技信息》2009,(13):32-32
本文从粒子演变塌缩为静物质的共振作用中,说明超强核力、核强力的发生,并申引出引力的形成机制,得出引力不是由天体、物体互相吸引的论点,而是物体间由静物质振动辐射的质振波互相部分抵消后形成的质振反作用力造成弱势而来的反推力使物体间相向靠近的力。另外由核子内部静子对共振与外缘静子对共振力差,即弱力的来源,并申引出电磁力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论动体的质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讨论了物理学中的"质量"概念.牛顿的运动定律显示物质(物体)的质量与其运动速度无关.但是H.A.Lorentz于1904年提出了质速公式m=m0(1-v2/c2)-1/2.这个关系式即使对电子适用,亦不应像狭义相对论(SR)那样将其用到一切情况.过去人们常说"SR理论已被实验所证明";但在实际上,对Lorentz质速方程而言,缺少针对中性粒子和中性物质的实验证据.假如物质(物体)的质量与运动速度无关,"光障困难"或许并不存在,现有的超光速研究的理论可能要作重大修改.  相似文献   

19.
子质论认为宇宙万物的组合,是由物(粒子)和质(热质)两种异性相互组合而成.于质之间有互相依存、互相吸引、互相运输的特性,粒子代表物质的质量,热质代表物质的体积,宇宙星球与原子在组合形式上只有大小之分,而无本质区别,其组合规律是相同的.宇宙万物还有一个共同特性,就是周期循环性,但循环周期的和长短各有不同,宇宙循环于亿万光年,起止于宇宙大爆炸.而自然万物则循环于数年与分秒之间,促使它们循环的因素只有一个,就是热质的增减,压力的高低,单位粒子在一定温度下单独存在于指定环境下,它所吸引的热质体积及内压力是一定的.所以地球上的一切自然现象(物理、化学、核反应、自然之谜,火山及地震等)都来源子子质之间的变.子质之间的纯度大小是一个变化,纯度越高,相互引力越大,热质在粒子间的流动又是一个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要经历生成(子质)结合贮能,做功释放(子质运动),恢复原位(子质分离)这样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牛顿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得出了引力场中光子能量的变化关系,进而根据引力相互作用是通过物体在其周围空间产生引力场来实现的;从而导出了物体由于辐射引力子而使物体自身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利用物体自身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推导出了类似于哈勃定律的红移与距离的关系,并推导出了与牛顿引力势相对应的引力子能量“面密度”的表达形式以及与引力场强度相对应的引力子能量“面密度”的梯度,得出引力来源于物体自身质量衰减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明确了宇宙中下落不明的质量之所在,解决了“引力疑难”和奥勃斯佯谬,论证了“宇宙空间的膨胀”并给出了空间膨胀与时间的关系和空间膨胀速度与距离的关系,揭示了宇宙空间膨胀的能量来源,推测出了具有公转运动的天体公转周期随时间逐渐变长的关系并找到了相应的证据,还推测了地球自身的膨胀并给出了地球半径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相应证据,还推测出地球自转角速度随时间而变慢,最后对类星体之谜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相应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